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线建筑立体绿化景观营建技术研究——以深圳市科技馆(新馆)为例
1
作者 陈平宇 陈锋 +8 位作者 陆燕妮 张树连 林棉伟 徐开升 郑雅之 栾毅 刘焰生 崔先斌 王佳 《绿色建筑》 2025年第1期178-181,共4页
以深圳市科技馆(新馆)项目为例,研究其施工过程中的柔性种植毯铺贴式立体景观工艺技术,以充分实现曲面立体绿化景观和三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目标。该技术集生态、科技、艺术、绿色景观于一体,具备固碳释氧、滞尘降噪、隔热降温、控制雨水... 以深圳市科技馆(新馆)项目为例,研究其施工过程中的柔性种植毯铺贴式立体景观工艺技术,以充分实现曲面立体绿化景观和三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目标。该技术集生态、科技、艺术、绿色景观于一体,具备固碳释氧、滞尘降噪、隔热降温、控制雨水径流等功能,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缓解城市排水压力等,为助力低碳环保星级绿色建筑打造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建筑 立体绿化 柔性种植毯 铺贴式工艺 景观营建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深基坑侧壁渗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侯刘锁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3期27-31,共5页
以深圳市某深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现场实测分别对线漏、管漏两种渗透流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基坑侧壁渗漏对支护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漏造成的沉降变形以固结沉降为主,管漏造成的沉降超过... 以深圳市某深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现场实测分别对线漏、管漏两种渗透流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基坑侧壁渗漏对支护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线漏造成的沉降变形以固结沉降为主,管漏造成的沉降超过固结沉降数值,以土体结构破坏引起的大变形为主;线漏的影响范围集中在1.5h(h为基坑深度)以内,最大沉降位置在0.5h~0.6h范围内,最大沉降位移在0.13h%~0.25h%。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文中数值分析数据可靠,可以作为后续工程渗漏处理工作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侧壁渗漏 支护结构 数值分析 现场监测
下载PDF
考虑城市地质环境影响的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栋 黄茂隆 +3 位作者 韩文龙 李爱国 王恩志 陈湘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为了深入分析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本文在系统归纳深圳市地质环境、地表环境、经济发展及地质灾害等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采用指数标... 为了深入分析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本文在系统归纳深圳市地质环境、地表环境、经济发展及地质灾害等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采用指数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深圳市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6大类14个指标,其中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对适宜性的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而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适宜性评价结果共分为适宜、次适宜、一般和较差4种等级,其中适宜与次适宜集中在福田区、南山区和宝安区,且适宜与次适宜的区域总面积占全市约80%,说明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整体适宜性较好。该评价结果可为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且评价体系可应用于与深圳市地质条件相似城市的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应性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环境 地下空间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深圳市
下载PDF
深圳市某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永泽 《城市勘测》 202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基坑开挖产生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中水平位移是监测项目重点。采用极坐标、边角后方交会,角度前方交会等测量方法分别对基坑进行监测,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符合测量精度且实际操作简... 基坑开挖产生变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中水平位移是监测项目重点。采用极坐标、边角后方交会,角度前方交会等测量方法分别对基坑进行监测,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符合测量精度且实际操作简便的,确保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监测 水平位移 极坐标 边角后方交会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5-347,共3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笔者所讨论的岩土工程勘察集成监管系统,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勘察监管平台,旨在解决传统勘察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规范、信息不充分等问题(陈剑铭等,202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笔者所讨论的岩土工程勘察集成监管系统,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勘察监管平台,旨在解决传统勘察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规范、信息不充分等问题(陈剑铭等,2023)。笔者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通过对钻机状态监测装置、标准贯入试验(SPT)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自动采集装置部件和功能的详细阐述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信息化 集成监管系统 自动采集
下载PDF
地下水监测在城市建成区地面沉降分析中的应用——以深圳市某工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昌龙 吴琦 《华北自然资源》 2023年第5期97-100,共4页
深圳市光明区InSAR监测中发现某工业园区存在区域地面沉降迹象,本次工作通过野外调查、钻探及地下水监测等技术手段查明了沉降范围地质环境条件,通过对地下水监测以及InSAR监测数据相结合进行判别,确定本区域地面沉降与人为因素影响导... 深圳市光明区InSAR监测中发现某工业园区存在区域地面沉降迹象,本次工作通过野外调查、钻探及地下水监测等技术手段查明了沉降范围地质环境条件,通过对地下水监测以及InSAR监测数据相结合进行判别,确定本区域地面沉降与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地下水位变化有强相关性。研究成果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自动化监测 地面沉降 软弱土 地下水开采
下载PDF
沿海区域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泽彬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38-40,共3页
文章主要针对沿海区域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进行了勘察分析与评价,勘察过程中,结合现场调研、钻探取样、土工试验等多种手段,详细研究岩土层的分布、厚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岩土体主要由人工填土、沉积岩、花岗岩和构造岩组成,局部存在孤... 文章主要针对沿海区域某高层建筑岩土工程进行了勘察分析与评价,勘察过程中,结合现场调研、钻探取样、土工试验等多种手段,详细研究岩土层的分布、厚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岩土体主要由人工填土、沉积岩、花岗岩和构造岩组成,局部存在孤石和砂土。岩土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存在软弱层,可能对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施工造成一定影响。综合考虑了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地下水条件、环境因素等,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岩土工程 工程勘察
下载PDF
深圳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质简分析试验要点
8
作者 霍建萍 董天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深圳所处的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带,且有较长的海岸线,近40多年的发展中,曾经大大小小的电子厂,五金厂,各类加工厂分布广而密集,有些区域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加之有海水入侵现象,工程水质的分析结果比较多变,... 深圳所处的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带,且有较长的海岸线,近40多年的发展中,曾经大大小小的电子厂,五金厂,各类加工厂分布广而密集,有些区域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加之有海水入侵现象,工程水质的分析结果比较多变,有时同一勘察场地不同钻孔的水质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文中叙述了工程水质简分析的主要试验项目、试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并结合深圳地区部分典型案例和试验实测值的结果进行浅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察 水质简分析 试验要点 结果的审查和评价
下载PDF
CIM平台建设中的勘察标准层研究
9
作者 贾海鹏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CIM平台建设已成为国家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的CIM平台建设大多以GIS结合BIM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平台搭建,但很多都忽视了地下空间对于CIM平台的重要性,尤其是地质体。在CIM平台中增加地质模型需要区域化的地质数据,数据的统一... CIM平台建设已成为国家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的CIM平台建设大多以GIS结合BIM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平台搭建,但很多都忽视了地下空间对于CIM平台的重要性,尤其是地质体。在CIM平台中增加地质模型需要区域化的地质数据,数据的统一非常重要。笔者从目前勘察行业及现场作业现状,分析了地层数据标准化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化实施建议,为后续CIM平台建设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平台 勘察 标准层 规范
下载PDF
深圳西部地区海积软土指标及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赵冬 丘建金 +1 位作者 龚旭亚 吴圣超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8期44-48,共5页
以深圳西部地区滨海建设的实地勘察资料为基础,收集了该区20余项重大工程的软土原状土样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得出了a_(1-2)-w曲线和E_(s)-w曲线、c-w曲线和c-I_(L)曲线、φ_(q)-w曲线和φ_(q)-r曲线,确定了深圳西部海积软土... 以深圳西部地区滨海建设的实地勘察资料为基础,收集了该区20余项重大工程的软土原状土样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得出了a_(1-2)-w曲线和E_(s)-w曲线、c-w曲线和c-I_(L)曲线、φ_(q)-w曲线和φ_(q)-r曲线,确定了深圳西部海积软土天然含水率与压缩指标关系方程、天然含水率、液性指数与黏聚力关系方程、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与摩擦角的关系方程。通过回归曲线归一化整理,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不同天然含水率区段的深圳西部海积软土对应的压缩指标和抗剪指标建议值。持续性地研究了深圳西部软土的工程特性,对该区软土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积软土 物理力学性质 天然含水率 压缩特性 抗剪强度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行政区划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小牛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24期46-48,共3页
行政区划界线作为毗邻双方政府行使行政管辖职责,提供行政资源服务,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行政区划数据,开展行政区划勘界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深圳市龙华、坪山区界线调整勘界项目为例,介绍了几种现代测绘技术在勘界工作中的应... 行政区划界线作为毗邻双方政府行使行政管辖职责,提供行政资源服务,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行政区划数据,开展行政区划勘界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深圳市龙华、坪山区界线调整勘界项目为例,介绍了几种现代测绘技术在勘界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及精度分析,为同类勘界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界线 勘测定界 自动矢量化 倾斜摄影测量
下载PDF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及不良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12
作者 门春树 吴相君 石礼海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20期55-57,共3页
本文将围绕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开展分析讨论,包括钻探、原位测试、土体评价等技术手段,并结合勘察结果,为后续的不良地基处理提供数据支撑。以某城市的建筑为例,提出以换填三七灰土以及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为主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围绕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开展分析讨论,包括钻探、原位测试、土体评价等技术手段,并结合勘察结果,为后续的不良地基处理提供数据支撑。以某城市的建筑为例,提出以换填三七灰土以及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为主的应对措施,最终发现此类加固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实现荷载的均匀传递,确保工程的安全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填三七灰土 地基加固 原位测试 岩土工程勘察
下载PDF
软弱土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支护设计分析
13
作者 吴相君 门春树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22期31-33,共3页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要求在软弱土场地上施工,基于此,本文以某创业园项目为例,介绍软弱土场地施工过程中岩土勘察、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以期通过预先设计支护方案的方式,为后续创业园项目施...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要求在软弱土场地上施工,基于此,本文以某创业园项目为例,介绍软弱土场地施工过程中岩土勘察、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以期通过预先设计支护方案的方式,为后续创业园项目施工建设有序进行,提供可靠参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软弱土场地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场地 岩土工程勘察 基坑支护
下载PDF
土岩混合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估与综合治理策略研究
14
作者 李炜 王丽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4期137-141,共5页
边坡稳定性受地形地貌、岩土体力学特性及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边坡稳定性研究对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某废弃采石场土岩混合边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绘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岩质边坡采用赤平极射投影... 边坡稳定性受地形地貌、岩土体力学特性及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边坡稳定性研究对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某废弃采石场土岩混合边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绘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岩质边坡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分析结构面控制性失稳模式,对土质边坡采用改进Bishop条分法量化稳定性系数。研究揭示了土岩混合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失稳机理,并提出锚固支护、坡形优化与生态修复协同的综合治理方案。成果为花岗岩地区类似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与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兼具工程实用性与生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岩混合边坡 稳定性评估 赤平极射投影分析法 Bishop条分法 生态支护
下载PDF
穿越轨道交通复杂环境下隧道施工安全分析
15
作者 钱正亚 杜伟 《北方交通》 2025年第3期62-66,71,共6页
以某城市地铁特别保护区范围内的道路隧道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明挖隧道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高架桥桩空间的影响,得出施工对基坑自身安全稳定性和对邻近高架桥桩位移变形、沉降的影响规律:邻近... 以某城市地铁特别保护区范围内的道路隧道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明挖隧道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高架桥桩空间的影响,得出施工对基坑自身安全稳定性和对邻近高架桥桩位移变形、沉降的影响规律:邻近位置的承台结构发生向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随荷载增减变化,卸载过程隆起,加载过程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侧穿地铁桥桩 基坑围护 变形控制 安全分析
下载PDF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王丽芳 李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已成为重要的管理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详细分析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执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步骤...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已成为重要的管理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详细分析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执行成本控制的关键步骤。其中,建立了一个合理的预算,进行精确的施工计划,并采取深入的合同管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结果 表明,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更有效地控制成本。这项研究对于改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降低造价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 造价管理 成本控制策略 风险降低 合同管理
下载PDF
声波透射法及钻芯法在建筑桩基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江金海 《城市建筑》 202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建筑桩基础对于结构可靠性影响非常显著,作为隐蔽工程其质量检验难度较高,目前主要检测方法以声波透射法和钻芯法为主。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桩基础检测的可靠性,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声波透射法与钻芯法应用进行对比,... 建筑桩基础对于结构可靠性影响非常显著,作为隐蔽工程其质量检验难度较高,目前主要检测方法以声波透射法和钻芯法为主。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桩基础检测的可靠性,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声波透射法与钻芯法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其原理、优缺点及检测结构,为建筑桩基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检测 声波透射法 钻芯法
下载PDF
全长灌浆锚固系统锚固界面软化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秀军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基于离散化思想,将弹簧单元法引入锚固系统力学分析中,建立了位移分布函数、轴力分布函数以及侧阻力分布函数之间的联系。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性,假设极限侧阻力分别以线性和指数曲线两种形式衰减至残余摩阻力,模拟了锚固界面的软化过... 基于离散化思想,将弹簧单元法引入锚固系统力学分析中,建立了位移分布函数、轴力分布函数以及侧阻力分布函数之间的联系。考虑锚固界面的软化特性,假设极限侧阻力分别以线性和指数曲线两种形式衰减至残余摩阻力,模拟了锚固界面的软化过程,分析了界面软化特性对锚固系统拉拔力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现场拉拔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考虑锚固界面软化特性可更加真实地反映锚固系统的受力变形特性,无论是线性软化还是指数曲线软化,在选取合适软化系数的情况下,两者的分析结果差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长灌浆锚固系统 拉拔试验 锚固界面 荷载传递模型 软化特性
下载PDF
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在岩溶物探中的应用
19
作者 梁成龙 龚子龙 +3 位作者 梁一鸣 张莉 戴蕾滟 高鑫怡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82-87,99,共7页
用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技术对建筑场地的地层进行高精度的探测,获取勘察场地测试孔间的地层信息和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对建筑场地全尺寸的地质预报。通过引入尺寸误差和区位误差参数,结合软件反演成像进一步分析,评价跨孔地震CT... 用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技术对建筑场地的地层进行高精度的探测,获取勘察场地测试孔间的地层信息和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对建筑场地全尺寸的地质预报。通过引入尺寸误差和区位误差参数,结合软件反演成像进一步分析,评价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技术对于建筑场地地层探测效果、尺寸探测效果。结合钻孔勘察结果,将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分析结果绘制成综合地质解释剖面图,可得到场地全尺寸范围内的地层情况。针对不同的探测目标,地震波的探测精度主要受探测目标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异的影响决定。结果表明,将跨孔地震CT层析成像应用在岩溶物探中是可行的,结合地层信息可较清晰地了解地质情况,有利于后期的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地震波 CT层析成像方法 勘察 岩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