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的影响
1
作者 邴艳杰 俞月梅 徐莲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8例。常规组规范进行胃残余量监测,试验组取... 目的:探讨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8例。常规组规范进行胃残余量监测,试验组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比较两组生长发育指标、临床相关指标及住院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建立全胃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常规组,喂养中断次数、每日喂奶次数少于常规组,每日喂奶量多于常规组,体质量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入院后第15天大便潜血阳性率低于常规组,中心静脉置管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取消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改善临床相关指标,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监测
下载PDF
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丽丽 周芳芳 全小芳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1期76-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的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设计调查表并对口服给药缺陷原因进行系统收集,实施现状分析并设定目标,通过PDCA循环原则实施并...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应用中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的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设计调查表并对口服给药缺陷原因进行系统收集,实施现状分析并设定目标,通过PDCA循环原则实施并检讨所制定的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明确2021年10~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及2022年1~2月实施后的口服给药缺陷率及圈员成长情况差异变化。结果品管圈实施后的口服给药总缺陷率(1.94%)明显低于实施前(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自信心、责任心、团队凝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质量改进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及责任心等综合素质,进而促使儿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率有效降低,提升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 住院患者 口服给药缺陷率 安全性
下载PDF
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斌成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2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应用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儿11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 目的:观察小儿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应用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儿11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值/肠杆菌值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儿采用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情况,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联疗法 益生菌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曾龙映 王昌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发热、咳嗽、肺...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发热、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1.34±0.42)、(3.06±1.14)、(3.79±1.33)d,均短于对照组的(1.92±0.63)、(4.35±1.27)、(5.21±1.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FEV1/FVC、PaO_(2)、SpO_(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aCO_(2)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EV1、FEV1/FVC、PaO_(2)、SpO_(2)高于对照组, 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RP、IL-6、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Ig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促使患儿症状缓解,减轻其肺通气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解除动脉血气紊乱,增强其免疫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儿科
下载PDF
小儿推拿手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廖金枚 杨烁 +2 位作者 黄小芬 谭文娟 徐莲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7期4-5,共2页
目的: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探讨出更有效、更经济、更实用、更易被接受的有中医特色的方案,为患者实现治疗最佳价值效应,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提高患者住院满意率。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我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目的: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探讨出更有效、更经济、更实用、更易被接受的有中医特色的方案,为患者实现治疗最佳价值效应,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提高患者住院满意率。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我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常规光疗,指导出院后嗮太阳;观察组患儿在光疗的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出院时指导家长推拿手法,嘱出院后继续推拿。比较两组患儿在连续光疗24 h后胆红素下降值、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黄疸复发率、再次住院率及家长满意率的差异。结果:配合小儿推拿的患儿在光疗24 h后胆红素下降值较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减少,黄疸复发率较低,再次住院率较低,家长满意率有所提高。结论:小儿推拿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良好的疗效,家长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辅助治疗 小儿推拿
下载PDF
某院2009-2018年661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准 邴艳杰 +3 位作者 牟玉英 张志彬 陈雪琴 潘卫兵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第3期218-220,225,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2009-2018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从2009-2018年卫统四表和广东省病案管理统计系统收集医院住院死亡病案首页资料,根据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采用E... 目的分析某院2009-2018年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因构成,了解其特点和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措施提供相应依据。方法从2009-2018年卫统四表和广东省病案管理统计系统收集医院住院死亡病案首页资料,根据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采用Excel 2016、SPSS 20.0和R 2.11.1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出院患者共135 026人次,死亡病例661例,病死率为0.49%。年度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出院患者共64 168人次,病死率0.62%;女性出院患者70 858人次,病死率0.37%,男女总体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5位死因为颅脑损伤、脑出血、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结论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服务能力,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病死率 构成比
下载PDF
早产低体重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及预后评价研究
7
作者 黄小芬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早产低体重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6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低体重儿在出生3个... 目的观察早产低体重儿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出生的96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低体重儿在出生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身高、体重及感官、运动、智能发育情况,并对比两组早产低体重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早产低体重儿在出生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身高、体重及感官、运动、智能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8%,较对照组75.0%明显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低体重儿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不仅可显著促进其身高、体重增长,还可提高其感官、运动及智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低体重儿 早期护理干预 预后
下载PDF
药物联合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应激反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曲文姝 王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4期5682-568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和...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联合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各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婴幼儿发展量表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NBNA评分、婴幼儿发展量表指标[精神运动发育商(DQ)、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和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和D-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联合组呼吸、正常肌张力、意识状态和反射功能等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调节应激反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疗效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在发热患儿中对体温的影响
9
作者 黄丽丽 廖金枚 邴艳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91-94,共4页
分析发热患儿中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近10个月(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儿68例,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3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3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 分析发热患儿中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近10个月(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儿68例,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3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3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分级更低,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给予降温措施,并观察复测体温的最佳时间,可为临床体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令其感到满意,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儿童 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 体温管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普米克和甲强龙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及经济学评价
10
作者 冯国祝 李国杏 +2 位作者 吴碧海 易治明 廖金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228-229,共2页
探究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时,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米克令舒和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甲强龙疗效和经济学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60例2~24 个月因毛细支气管炎而入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 探究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时,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米克令舒和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甲强龙疗效和经济学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60例2~24 个月因毛细支气管炎而入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强龙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5~7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组在有效率上(均为100%)和出院时间上(6.70±1.24 VS 6.73±1.2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快的喘息消失时间(2.50±0.94 VS 1.93±0.87)和哮鸣音消失时间(3.47±0.97 VS 2.47±0.8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一年内因喘息再次就诊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37±0.77 VS 0.73±0.79),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56.77,686.63,观察组表现出更低的治疗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时,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普米克令舒表现出更快缓解患者症状,更低的治疗费用,更好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普米克令舒 甲强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