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分子诊断方法新进展
1
作者 谭雄俊 林吉涛 +3 位作者 朱晓连 张丽娟 温清华 郑淮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9-92,共4页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在早产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出生后72 h内的早发性败血症(EOS)。新生儿EOS的诊断需进行一系列检查,早期和准确的诊断能够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减少抗生...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在早产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出生后72 h内的早发性败血症(EOS)。新生儿EOS的诊断需进行一系列检查,早期和准确的诊断能够及时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减少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目前,EOS诊断的常用生物标志物和传统血培养方法具有一定缺点,因此寻找新的分子诊断方法迫在眉睫。本文总结并比较了新生儿EOS的早期与新型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 PCR技术 T2磁共振技术 分子诊断方法
下载PDF
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丽娟 张振洪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21-25,共5页
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极易引起终末器官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脓毒性休克至关重要,而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关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的研究较少,且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 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极易引起终末器官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脓毒性休克至关重要,而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关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的研究较少,且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平衡管理的争议颇多。本文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平衡问题及液体管理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平衡 新生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炜灵 邱素清 +3 位作者 林菱 林吉涛 陈海苑 万胜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811-812,共2页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尔苏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通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预防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丽娟 郑淮武 +2 位作者 裴雪梅 林菱 朱晓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1期1899-1901,共3页
目的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配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通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插管内滴入治疗,观... 目的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配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通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气管插管内滴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气管插管内滴入。观察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pH值、PO2及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配合布地奈德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肺功能,显著缩短辅助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布地奈德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新生儿行为评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康复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1期2988-2988,共1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儿童脑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这类患儿脑功能的早期评估,对判断康复预后意义重大。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康复 预后 脑功能 窒息 新生儿行为评分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电解质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20-920,共1页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电解质
下载PDF
舒适化护理减轻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刁淑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1期5011-5013,共3页
探讨舒适化护理减轻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将86例进行静脉穿刺针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静脉穿刺针留置,观察组进行舒适化护理,主要包括舒适穿刺环境、葡萄糖口服、吸允及舒适化体位。观察... 探讨舒适化护理减轻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将86例进行静脉穿刺针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静脉穿刺针留置,观察组进行舒适化护理,主要包括舒适穿刺环境、葡萄糖口服、吸允及舒适化体位。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穿刺时的NIPS评分为(2.84±0.49分vs4.81±0.82分),穿刺5min时NIPS评分为(1.31±0.41分vs 3.20±0.50分,P<0.05),观察组出现穿刺针导管尖端异位1例,对照组为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发生率为10.0%vs0%,差异显著(P<0.05)。舒适化护理可有效减轻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护理 新生儿静脉静脉留置针 穿刺 疼痛
下载PDF
新生儿深部真菌病27例
8
作者 陈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真菌病 氟康唑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电解质变化对窒息新生儿预后意义的研究
9
作者 陈侃 《华夏医学》 2003年第4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电解质 愈后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冠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期251-252,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出生2周和1个月时的神经发育情况、出生40 d时的体格发育情况及营养不良情况。结果两组出生1个月时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射高于出生2周时,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生40 d后体重增长量、身高增长量、头围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E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临床效果好,能显著促进患儿的神经发育,改善患儿体格,降低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发育 体格发育 营养不良
下载PDF
电子心力测量法无创检测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参考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艳 裴雪梅 江蓓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428-143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心力测量法无创检测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德国OSYPKA AESCULON电子心力测量法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监测140例正常新生儿和106例患病新生儿心输出量(CO)、胸腔液体水平(TFC)和每搏输出变异(SVV)。结果:正... 目的:探讨电子心力测量法无创检测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德国OSYPKA AESCULON电子心力测量法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监测140例正常新生儿和106例患病新生儿心输出量(CO)、胸腔液体水平(TFC)和每搏输出变异(SVV)。结果:正常组的新生儿中胎龄为37~41周,体质量3219~4241g;CO、TFC和SVV与胎龄无相关性,而体质量与CO呈现相关性(r=0.324,P=0.000)。在患儿组中采集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小样儿和高危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患儿的CO值均低于正常组中相应年龄和体质量的新生儿的CO值,SVR值均高于正常组中相应年龄和体质量的新生儿的SVR值。结论:电子心力测量法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指范围作为标准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心输出量 无创监测 血管阻力 胎龄 体质量
下载PDF
早期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慧宁 林锦宁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3期409-41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抚触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抚触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200.1±35.9)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7.6±50.2)μmol/L (P <0.05)。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结论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早期抚触护理 血清总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间歇性及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对比间歇性及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1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Ⅱ组采用连续性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血清胆红素、粪胆素... 目的对比间歇性及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1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Ⅱ组采用连续性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血清胆红素、粪胆素)、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歇性和连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明显的效果,而间歇性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更适用于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间歇性及连续性蓝光照射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早期血浆蛋白质量及微量元素测定对新生儿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温清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血浆蛋白质量(SPM)及微量元素测定对新生儿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60例新生儿。根据不同胎龄与体重分为4组,每组各40例,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儿(SGA)组、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组、足月SGA... 目的研究早期血浆蛋白质量(SPM)及微量元素测定对新生儿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60例新生儿。根据不同胎龄与体重分为4组,每组各40例,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儿(SGA)组、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组、足月SGA组、足月AGA组。观察四组的血浆蛋白质量、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结果足月SGA组、足月AGA组在血浆清蛋白(ALB)、血浆前清蛋白(PA)、血浆前清蛋白质量(SPMPA)水平明显高于早产SGA组、早产AGA组,且早产AGA组ALB、PA、SPMAP水平高于早产SGA组,足月AGA组ALB、PA、SPMAP水平高于足月S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SGA组、AGA组在磷、钙水平上明显高于早产SGA组、AGA组,且早产AGA组磷、钙、镁水平高于早产SGA组,足月AGA组磷、钙、镁水平高于足月S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浆蛋白质量、微量元素测定有利于及时判断新生儿营养情况,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营养情况较差,要及时预防,积极增加营养需求,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质量 微量元素 新生儿 营养状况 早产 足月
下载PDF
新生儿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清华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对新生儿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1例接受胃肠外营养(PN)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24例)和非PNAC组(177例)... 目的:对新生儿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1例接受胃肠外营养(PN)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24例)和非PNAC组(177例)。将两组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新生儿接受PN后发生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感染、PN热卡累积量高、脂肪乳累积用量高、氨基酸累积用量高、PN持续时间长、禁食时间长、PN 14 d肠内热卡值低均为新生儿接受PN后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PN后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PNA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宋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382-383,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选择早期机械通气方法开展治疗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2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肺表面... 目的:探讨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选择早期机械通气方法开展治疗工作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2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治疗,观察组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基础上,配合早期机械通气开展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氧合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等表现优于对照组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差异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加以治疗基础上,配合开展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工作,对于患儿氧合指数的改善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获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机械通气 重症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发展性照顾对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蓓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7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月3月于某院诊治的早产儿10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发展性照顾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展性照...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月3月于某院诊治的早产儿10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发展性照顾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发展性照顾。结果:发展性照顾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展性照顾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NSE S-100B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裴雪梅 高然 +2 位作者 张文武 张国英 万胜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产科同期出生1d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GM1治疗组(20例),GM1治...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NSE、S-100B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择产科同期出生1d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对照组,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GM1治疗组(20例),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2天加用GM1静滴,20mg/d,连续用药7d。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3组新生儿均于生后第1天(治疗前)、第8天(治疗后)时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血清NSE、S-100B的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HIE患儿血清中NSE、S-100B的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常规治疗组与GM1治疗组血清NSE、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8天血清NSE、S-100B水平均低于第1天(P<0.01)。治疗后,HIE患儿血清中NSE、S-100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GM1治疗组血清NSE、S-100B水平下降率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HIE患儿脑组织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动态检测血清NSE、S-100B水平,可能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和判断HIE脑损伤的修复程度,GM1对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均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GM1)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血液科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刁淑华 易小青 +1 位作者 练慧萍 曹建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92例,根据其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科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92例,根据其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维护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置管3个月时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变化情况,记录其PICC堵管率、血栓形成率、重置管率及相关不良反应臂围增粗、穿刺点红肿、感染、皮温升高、肤色变化、疼痛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置管3个月时,观察组D-D及FIB水平与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则较置管前提高(P<0.05),且高于同时间段观察组(P<0.05)。观察组PICC堵管率、血栓形成率及重置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除穿刺点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臂围增粗、穿刺点红肿、皮温升高、肤色变化、疼痛等置管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血液科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减轻其不适症状,促进其预后恢复,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血栓形成 早期检测 早期干预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丽娟 郑淮武 +2 位作者 裴雪梅 林菱 林吉涛 《海峡药学》 2018年第11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采用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早产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单用熊... 目的探讨研究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采用熊去氧胆酸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早产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熊去氧胆酸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 <0. 05),而谷草转氨酶(AS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临床治疗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生化指标改善,同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茵栀黄口服液 早产儿 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