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典型小区供水水力水质模型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素琼 冀滨弘 +1 位作者 郭姣 许苗苗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1期63-70,共8页
文章选择深圳市两个经过优质饮用水改造和远传水表安装的典型居民小区,通过小区供水管网与爬墙立管的拓扑绘制、用户水表挂接、用水量分配和用水模式设置、监测和校核数据设置、二供水泵曲线提取、边界条件设置等关键问题研究,建立起楼... 文章选择深圳市两个经过优质饮用水改造和远传水表安装的典型居民小区,通过小区供水管网与爬墙立管的拓扑绘制、用户水表挂接、用水量分配和用水模式设置、监测和校核数据设置、二供水泵曲线提取、边界条件设置等关键问题研究,建立起楼宇水力和水质模型。经过多点、连续和多时段实测数据的比对校核,使模型达到较好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小区用户风险模拟、快速风险评估、二供运行优化等应用。该研究为探索小区模型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初步形成小区水力、水质特征研究和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小区 水力模型 水质模型 风险评估 二次供水
下载PDF
深圳沙河水质净化厂及3#调蓄池工艺设计要点及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文章 王子龙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沙河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为旱季10万m^(3)/d,雨季额外处理10万m^(3)/d初期雨水,3#调蓄池设计规模为15.3万m^(3)。污水及初期雨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多段厌氧-好氧(AO)+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紫外消毒的工艺,出水水质执行深圳市... 沙河水质净化厂设计规模为旱季10万m^(3)/d,雨季额外处理10万m^(3)/d初期雨水,3#调蓄池设计规模为15.3万m^(3)。污水及初期雨水处理采用预处理+多段厌氧-好氧(AO)+二沉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精密过滤+紫外消毒的工艺,出水水质执行深圳市地方标准《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规范》(DB 4403/T 64—2020)B级标准,其中总氮(TN)≤8 mg/L。污泥处理采用离心浓缩+低温热干化工艺,处理后含水率≤40%。作为国内首个将水质净化厂与初期雨水调蓄池深度融合的全地下式水污染治理综合体,项目采用多段AO耦合“3W法”(Wet-Weather-Wastewater法),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一种实现大规模污水及初期雨水高标准协同处理的系统解决方案,且无需大幅度增加污水处理设施体量、投资和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3#调蓄池 水污染治理综合体 协同处理 多段AO “3W法”
下载PDF
深圳市水质净化厂出水再生利用水质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合喜 刘春楠 +2 位作者 安娜 肖维贵 张金松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1期85-93,共9页
双碳背景下污水再生利用上升到新的发展高度。深圳作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2021年遭遇建市以来最严重缺水,全市正多措并举解决用水缺口,其中城市杂用水实现100%替代应急方案。再生水水质保障是再生水安全利用的前提,为此,文中以深圳... 双碳背景下污水再生利用上升到新的发展高度。深圳作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2021年遭遇建市以来最严重缺水,全市正多措并举解决用水缺口,其中城市杂用水实现100%替代应急方案。再生水水质保障是再生水安全利用的前提,为此,文中以深圳市原特区内8座水质净化厂为例,评估出水再生利用达标状况,并提出水质改善措施。结果表明,水质净化厂出水再生利用色度、TDS、余氯和埃希氏大肠菌群指标存在超标或不达标,DO指标存在不达标风险。水质综合评估显示,出水再生利用综合水质较优。基于5项超标/不达标风险因子,提出水质改善管理优化措施、工程提升措施及短期非工程措施,以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和用量,缓解目前全市面临的抗旱保供水紧张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厂 出水 再生利用 水质评估 水质改善措施
下载PDF
深圳市泵站集散监控系统的研发与建立
4
作者 李玉鲲 李明涛 +2 位作者 陈少辉 熊红珊 翁瑞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0-82,共3页
 简述了深圳市泵站集散监控系统的建立过程,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讯方式、监控情况和数据库等,并给出了实现的功能和运行特点。
关键词 污水泵站 泵站自动化 集散监控系统 深圳市 泵站管理
下载PDF
深圳特区的污泥处置规划 被引量:6
5
作者 冯明谦 罗万申 +3 位作者 蒋岭 杨小文 杜英豪 冀滨弘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6-28,共3页
 结合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综合利用为主,焚烧为辅,卫生填埋配套"的污泥处置规划路线,确定了污泥分散到污水厂处置的方案。
关键词 污泥处置 规划 卫生填埋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基于二级嵌套优化的供水管网二次加氯研究
6
作者 梁思宸 徐佳雨 +3 位作者 刘海星 安娜 罗正 李子林 《给水排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提出了一种二级嵌套优化方法,用于研究供水管网的二次加氯优化问题。首先,基于管网水质机理模型,通过最大集覆盖理论对加氯点的优化选址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种余氯覆盖集选取策略。其次,采用基于用水量权重的加氯量优化模型,以确定... 提出了一种二级嵌套优化方法,用于研究供水管网的二次加氯优化问题。首先,基于管网水质机理模型,通过最大集覆盖理论对加氯点的优化选址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种余氯覆盖集选取策略。其次,采用基于用水量权重的加氯量优化模型,以确定最优的加氯方案。此模型被应用于南方某城市的一个大型实际管网,计算结果证实,二次加氯方案可以有效地确保管网末端的余氯浓度,并实现管网中余氯的均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氯衰减模型 二次加氯 加氯点 加氯量
下载PDF
《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蔡倩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2021年4月,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的重庆年会上,《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该《规划纲要》从“饮用水安全”、“城镇水环境”、“排水防涝”、“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和“智慧水务”这5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城... 2021年4月,在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的重庆年会上,《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该《规划纲要》从“饮用水安全”、“城镇水环境”、“排水防涝”、“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和“智慧水务”这5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城镇水务的现状与需求、目标与任务、路径与方法,指导我国城镇水务在未来15年的发展。特邀请深圳水务集团技术部部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蔡倩对《规划纲要》开展解读,为行业同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水务 规划纲要 饮用水安全 城镇水环境 排水防涝
下载PDF
美国亚特兰大市水务私有化案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英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0,共3页
介绍了美国亚特兰大市水务私有化背景、进程和结果,分析了合同双方的得与失、合同终止的原因,对于我国水务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亚特兰大市 水务私有化 合同终止
下载PDF
深圳供排水实现一体化的改革实践
9
作者 杜红 汪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1,共3页
 2001年始,深圳经济特区进行了供排水一体化的改革,介绍了这场改革的背景、论证和实施过程,并作了相关评价。
关键词 供排水一体化 水务投融资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土地集约型高排放标准半地下水质净化厂设计
10
作者 沈凌 张宏 周合喜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为破解超大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用地矛盾,探索高密度建成区规划建设厂城融合的水质净化厂成为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方法】布吉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5万m^(3)/d,设备近期按照10万m^(3)/d配置,采... 【目的】为破解超大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用地矛盾,探索高密度建成区规划建设厂城融合的水质净化厂成为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方法】布吉水质净化厂三期工程设计规模为15万m^(3)/d,设备近期按照10万m^(3)/d配置,采用双层覆盖半地下式结构布置,上盖建设附属设施和城市社区公园。该工程污水处理采用多段缺氧/好氧(AO)+磁混凝+精密过滤,满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要求,臭气处理遵循“市民无感”的严苛排放标准,采用全过程隔音降噪处理,打造“无声”水质净化厂。工程采用立体开发建设,打造土地利用典范。厂区外观设计去工业化,将上盖打造为服务周边居民的城市社区公园。通过建立多点多线超越和处理单元串联改并联运行模式及放大设计管渠断面,保障生产运行稳定。【结果】工程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出水水质全面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总氮≤10mg/L),臭气、污泥处理效果优于设计要求。【结论】该工程有效破解用地矛盾和邻避效应,为土地资源高度紧张的地区建设水环境基础设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型 高排放标准 半地下式 多段缺氧/好氧(AO) 邻避效应
下载PDF
原水2-MIB影响因素分析及数据AI应用探索
11
作者 梁思宸 张金松 +3 位作者 伍驰中 安娜 李悦 王巍巍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64-74,共11页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将2-甲基异莰醇(2-MIB)列为扩展指标,并提出0.00001 mg/L(10 ng/L)的要求,部分水厂现有工艺难以满足要求,需积极应对。文章以深圳市SZ水库、TG水库、XL水库、SY水库2021年—2022年的2-MIB数据为基...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将2-甲基异莰醇(2-MIB)列为扩展指标,并提出0.00001 mg/L(10 ng/L)的要求,部分水厂现有工艺难以满足要求,需积极应对。文章以深圳市SZ水库、TG水库、XL水库、SY水库2021年—2022年的2-MIB数据为基础,分析2-MIB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库2-MIB浓度水平差异较大,2-MIB整体波动明显并呈季节性波动特征,其浓度受水温、藻密度、高锰酸盐指数、气温、风速等因素影响较大。深圳地区部分常规处理工艺水厂需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以保障出水2-MIB达标,为预判2-MIB浓度每日变化趋势以及时调整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文章基于2-MIB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合AI算法构建原水2-MIB预测预警模型,该模型可预测未来15 d内2-MIB逐日浓度,平均误差达到4.83 ng/L,有效助力2-MIB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异莰醇(2-MIB) 原水 影响因素 变化规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全流程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49
12
作者 刘礼祥 张金松 +1 位作者 施汉昌 何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1-15,共5页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耗偏高的问题,从污水处理厂全流程出发,对各工艺单元的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策略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提升单元的变频器设置、初沉池的设置、生化单元精确曝气与回流方式对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的影响;各污水处理厂应根...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耗偏高的问题,从污水处理厂全流程出发,对各工艺单元的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策略进行了探讨,重点讨论了提升单元的变频器设置、初沉池的设置、生化单元精确曝气与回流方式对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的影响;各污水处理厂应根据能耗水平、水质状况及设备支持程度等合理制定适合于本厂实际的优化运行实施方案。最后还探讨了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能耗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全流程 节能降耗 运行策略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的预臭氧化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董文艺 张红亮 +2 位作者 黄廷林 张金松 范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8-50,共3页
 采用预臭氧化和常规工艺联合处理微污染源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虽然预臭氧化出水的浊度较原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提高了常规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预臭氧化可有效改善对有机物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常规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预臭氧化 有机物 亚硝酸盐氮 藻类 污水处理 水质 浊度 饮用水处理
下载PDF
输配水系统中水体余氯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徐洪福 赵洪宾 +3 位作者 张金松 尤作亮 任月明 王宇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8,共4页
 研究了输配水系统中水体余氯的衰减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用传统的一级反应模型模拟氯的衰减规律不够准确,因不同时段的衰减系数是变化的;采用多点加氯并调整投加比例可以降低耗氯量,单纯的预臭氧化会提高滤后水的需氯量。
关键词 输配水系统 余氯衰减 分段模拟 预臭氧化
下载PDF
臭氧投加方式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5
作者 李继 董文艺 +5 位作者 贺彬 王刚 杜红 张金松 马军 王宝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为研究饮用水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投加方式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采用水库水添加溴离子的配水进行烧杯试验,比较瞬时单点投加、多点投加和连续投加臭氧时的溴酸盐生成量。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相同和接触时间一致的条件下,采用连续投加... 为研究饮用水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投加方式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采用水库水添加溴离子的配水进行烧杯试验,比较瞬时单点投加、多点投加和连续投加臭氧时的溴酸盐生成量。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相同和接触时间一致的条件下,采用连续投加或多点投加时生成的溴酸盐量大大低于瞬时单点投加时生成的溴酸盐量。最后探讨了相关的机理,提出了溴酸盐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臭氧投加方式 溴酸盐控制
下载PDF
THMFP及HAAFP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28
16
作者 林细萍 卢益新 +1 位作者 张德明 阮远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100,共3页
 通过试验确定了三卤甲烷前体物(THMFP)和卤乙酸前体物(HAAFP)的测定条件:在pH值为7.0±0.2的条件下,于(25±2)℃的培养箱中反应5d(此时游离余氯为3~5mg/L)后TTHM和THAA的生成量即为水中的THMFP和HAAFP量。
关键词 三卤甲烷前体物 卤乙酸前体物 耗氯量 反应时间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混凝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常颖 张金松 +3 位作者 王宝贞 黄晓东 尤作亮 梁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依据分形理论,针对混凝过程中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考察了絮凝体分形维数与混凝剂投量和沉后水浊度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证实,分形维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絮凝程度及混凝处理效果,从而为建立以分形维数作为主控特征参数的混凝投药系统... 依据分形理论,针对混凝过程中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考察了絮凝体分形维数与混凝剂投量和沉后水浊度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证实,分形维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絮凝程度及混凝处理效果,从而为建立以分形维数作为主控特征参数的混凝投药系统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大量的基础试验为分形维数模型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絮凝体 混凝控制 图像分析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4
18
作者 乔铁军 刘晓飞 +1 位作者 范洁 张金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及前质、臭氧化副产物等 ,提高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 ;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AOC浓度 ,提高了生物稳定性 ,进而增加了饮用...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及前质、臭氧化副产物等 ,提高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 ;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AOC浓度 ,提高了生物稳定性 ,进而增加了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但是在生物活性炭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饮用水安全性的因素 ,例如出水的细菌数问题以及生成的新化学物质毒性问题。随着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 ,更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病微生物将会被人们所发现 ,因此如何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仍将是今后生物活性炭技术研究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活性炭 安全性 副产物 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去除饮用水中嗅味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伟光 郜玉楠 +2 位作者 黄晓东 孙士权 张金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1,共4页
针对太湖B支流水体发臭现象严重、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去除嗅味物质的情况,通过试验考察了单独投加高锰酸钾、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三种方法对嗅味的去除效果。静态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 针对太湖B支流水体发臭现象严重、采用常规工艺处理很难去除嗅味物质的情况,通过试验考察了单独投加高锰酸钾、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三种方法对嗅味的去除效果。静态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的除嗅效果最好,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 mg/L、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 mg/L时,沉后水的嗅阈值仅为5,去除率达到了98.8%,并且可节省粉末活性炭投量约20%。此外,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藻类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高锰酸钾 粉末活性炭 高锰酸钾 粉末活性炭联用
下载PDF
封闭缺氧法杀灭和去除管道中的淡水壳菜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丽君 尤作亮 +2 位作者 罗凤明 张金松 欧阳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2,47,共4页
在人为隔绝氧气和食物等养分的条件下,研究了淡水壳菜的壳长、水温、其与原水体积比、水中溶解氧等因素对淡水壳菜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壳长为0~5mm的淡水壳菜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较差,至第8天时就已完全死亡,而壳长为10~20m... 在人为隔绝氧气和食物等养分的条件下,研究了淡水壳菜的壳长、水温、其与原水体积比、水中溶解氧等因素对淡水壳菜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壳长为0~5mm的淡水壳菜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较差,至第8天时就已完全死亡,而壳长为10~20mm的淡水壳菜则耐受力相对较强,达100%死亡率约需11d;高水温时水中溶解氧值下降明显,导致淡水壳菜的死亡速度加快,25℃时只需7d即全部死亡,而20℃时则需11d;淡水壳菜与原水的体积比越大则溶解氧的消耗越快,淡水壳菜的死亡率随之增加。当淡水壳菜与原水体积比分别为1/3(A组)和1/4(B组)时,自试验的第2天起A组的溶解氧值一直低于B组,至第7天时A、B两组的溶解氧分别降至1.49mg/L和2.01mg/L,并且A组在第7天达100%死亡率,B组则在第9天才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壳菜 封闭缺氧 溶解氧 水温 死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