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体积缩小率与随访时间的阈值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益豪 刘伟宗 +2 位作者 晋春春 徐晓红 贡雪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BTN)的体积缩小率(VRR)与随访时间的阈值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BTN的患者资料,以12月为随访终点,VRR≥50%为治疗有效并纳入本研...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BTN)的体积缩小率(VRR)与随访时间的阈值效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BTN的患者资料,以12月为随访终点,VRR≥50%为治疗有效并纳入本研究。使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VRR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生成VRR-时间拟合曲线图,应用分段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阈值。结果:185例患者共213个结节纳入本研究,VRR-时间拟合曲线图显示MWA治疗后结节逐渐缩小,VRR逐渐增加。VRR与随访时间为非线性关系,分析两者阈值效应显示折点即阈值为2.7月;VRR在2.7月内增长速度最快,每个月增长25.7%(P<0.001);在2.7月后仍继续增长,但速度趋于平缓,每个月增长0.8%(P=0.018)。结论:超声引导下MWA治疗BTN的VRR与随访时间是非线性关系,存在阈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导管消融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诊断急性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小波 李振洲 +3 位作者 黄嘉维 张逸青 梅妍丽 陆敏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2,共4页
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急性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AECS)十分重要,而漏诊率较高。目前多基于临床表现和有创骨筋膜室压力检测诊断AECS,尚未达成相关标准共识,导致难以确定手术干预时机。超声已用于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本文就超声诊断AECS进... 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急性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AECS)十分重要,而漏诊率较高。目前多基于临床表现和有创骨筋膜室压力检测诊断AECS,尚未达成相关标准共识,导致难以确定手术干预时机。超声已用于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本文就超声诊断AECS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筋膜间隔综合征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横结肠系膜巨大黏液样脂肪肉瘤超声表现1例
3
作者 汪浪 贡雪灏 晋春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病例女,36岁,因“间断腹痛1周”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外院行腰骶部未分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化疗持续12月。后因感腰酸及腰骶部皮肤麻痛感返院治疗及复查,查腰骶部MRI提示病情稳定。查体: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可触及一个肿物... 病例女,36岁,因“间断腹痛1周”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外院行腰骶部未分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化疗持续12月。后因感腰酸及腰骶部皮肤麻痛感返院治疗及复查,查腰骶部MRI提示病情稳定。查体: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可触及一个肿物,大小约17 cm×15 cm,质韧,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肿瘤相关抗原12549.3 U/mL。超声检查:腹腔内探及17 cm×15 cm×9 cm不均质回声肿块,椭圆形,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以低回声为主,散在不规则无回声区,中央以高回声为主,肿块后方回声稍增强(图1,2);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条状血流信号(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样 结肠系膜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显像鉴别甲状腺癌结节的价值 被引量:29
4
作者 邹霞 李泉水 +4 位作者 张家庭 粟辉 陈胜华 郭国强 姜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的价值。方法对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合并良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83例甲状腺癌中,恶性结节89个。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征象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的价值。方法对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合并良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83例甲状腺癌中,恶性结节89个。甲状腺多发结节中良、恶性结节的二维征象纵横比≥1,实性低回声、边缘模糊、微钙化的检出及后方回声衰减等方面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恶性结节内Ⅱ级、Ⅲ级血流显示较良性结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9个癌结节中,直径≤1cm的微小甲状腺癌结节占52.81%(47/89),超声对癌结节的诊断符合率达67.42%(60/89)。结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有助于在甲状腺多发结节中鉴别癌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边缘模糊、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内部血供丰富;尤其不能忽视微小甲状腺癌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腺 多发结节 癌结节
下载PDF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梁新 陈书文 +4 位作者 高露露 杨秋红 白新华 李泉水 王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其准确率。结果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77例为宫角妊娠,29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2例为宫内妊娠...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角妊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价其准确率。结果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77例为宫角妊娠,29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2例为宫内妊娠。84例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孕囊型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为46.43%(39/84);经动态观察1~2周后二次诊断准确率为88.64%(39/44)。64例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包块型宫角妊娠,诊断准确率为59.37%(38/64);经动态观察1周后二次诊断准确率为66.66%(38/57)。结论对经腹及经阴道超声首次诊断为可疑宫角妊娠、特别是可疑孕囊型宫角妊娠者,进行动态观察并二次诊断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角妊娠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邹霞 李泉水 +4 位作者 张家庭 田平 粟辉 陈胜华 郭国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Ⅰ型:21例导管扩张伴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种类型:Ⅰ型:21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突起,5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Ⅱ型:10例导管轻度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2例探及点状血流信号。Ⅲ型:7例囊实性混合结节型,6例在实性回声内显示点线状血流信号。Ⅳ型:6例单纯导管扩张型,其中1例在远端导管中断处见点状血流信号。Ⅴ型:7例实性肿块型,无导管扩张,4例可见点状、线状血流信号。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声像图表现有多种类型,应结合临床表现,根据病灶出现的部位及导管扩张等情况综合判断作出超声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畸形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诗雅 韩建成 +3 位作者 张烨 孙琳 王慧芳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胎儿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8胎胎儿的超声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合并畸形,并随访其结局。结果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胎儿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8胎胎儿的超声资料,观察其超声表现及合并畸形,并随访其结局。结果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超声特征为三血管-气管切面于肺动脉左侧见一血管回声,追踪走行见其汇入增宽的冠状静脉窦,同时主动脉右侧未见右上腔静脉显示。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联合高分辨血流显像(HDF)可立体显示左上腔静脉与主动脉、肺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8胎均伴冠状静脉窦增宽,5胎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胎合并心外畸形。结论超声可在产前准确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及合并畸形。冠状静脉窦扩张是产前超声诊断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永存左上腔静脉 右上腔静脉缺如 胎儿
下载PDF
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未育女性前盆腔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繁华 王慧芳 +2 位作者 陈华 郑静 李华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采用腔内探头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年轻未育女性前盆腔。方法对60例年轻未育女性,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安静状态下、最大Valsaval动作时观察尿道和膀胱的运动变化,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和膀胱尿道后角,... 目的采用腔内探头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年轻未育女性前盆腔。方法对60例年轻未育女性,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安静状态下、最大Valsaval动作时观察尿道和膀胱的运动变化,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和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下降度(BND),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各数据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盆底正中矢状切面由腹侧至背侧依次显示耻骨联合、耻骨后间隙、尿道、膀胱颈、膀胱后壁。正常年轻未育女性在安静状态下BSD为(26.20±3.49)mm,膀胱尿道后角为(107.54±13.68)°;最大Valsaval动作时BSD为(14.05±4.32)mm,膀胱尿道后角为(110.97±14.96)°;BND为(12.74±4.48)mm。不同观察者测量安静状态下和最大Valsaval动作时BSD及计算BND的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1和0.87。结论应用腔内探头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前盆腔器官的运动变化,方法简单,重复性和可比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超声检查 前盆腔 女性 未育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秋红 高露露 +2 位作者 白新华 梁新 游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经阴道超声对CSP的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CSP患者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包块的位置及其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包块与切口的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经阴道超声对CSP的早期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CSP患者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包块的位置及其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包块与切口的回声及血流情况。结果 3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均提示妊娠异常,其中27例(84.38%)明确提示CSP。早期CSP的超声图像特征为:①宫腔正常部位未见孕囊;②子宫下段切口可见囊性或混合性包块;③包块部位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呈楔形凹陷或变薄;④包块位于宫颈内口上方,宫颈回声正常、内外口闭合;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包块内及其周边可见少许点状或丰富血流信号。结论①②的超声图像特征是妊娠异常的诊断前提,③④的图像特征是早期超声诊断CSP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CSP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妊娠初期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阴道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何劲松 王先明 +4 位作者 朱国献 刘月华 张家庭 李征毅 李泉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67-66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M ammotom 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应用M ammotom e系统对24例乳腺微小钙化灶施行微创旋切术,钙化灶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24例病灶均被准确定位切取。24例乳...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M ammotom 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应用M ammotom e系统对24例乳腺微小钙化灶施行微创旋切术,钙化灶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24例病灶均被准确定位切取。24例乳腺钙化灶病理:乳腺癌3例(12.5%),其中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乳腺良性病变21例(87.5%),其中囊性小叶增生9例,乳腺导管增生及扩张6例,硬化乳腺病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M ammotom e微创旋切系统诊断乳腺疾病安全可靠,微创,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OTOME旋切系统 高频超声 乳腺 微钙化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照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邓水平 李泉水 +3 位作者 梁超 黄雨华 张家庭 姜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3-21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DCIS患者38例,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DCIS的诊断符合率及微钙化特征。结果高级别DCIS20例,... 目的探讨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DCIS患者38例,比较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对不同级别DCIS的诊断符合率及微钙化特征。结果高级别DCIS20例,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18例;单纯DCIS28例,DCIS伴微浸润10例。超声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68%(28/38)、90.00%(18/20)和55.56%(10/18)。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32%(29/38)、90.00%(18/20)、61.11%(11/18)。两者联合对DCIS、高级别DCIS、低级别和中级别DCIS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95%(30/38)、90.00%(18/20)、66.67%(12/18)。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的微钙化检出率均为57.89%(22/38)。结论超声与数字钼靶X线摄影对DCIS的诊断符合率与微钙化发现率相似,直径>20mm的DCIS常伴有微浸润,直径<10mm无钙化的DCIS易于漏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下载PDF
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超声成像解剖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夏珣 陈翠华 +4 位作者 郭飞燕 裘毓雯 黄莉萍 文华轩 李征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常超声解剖,对比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容积数据重建的图像。方法对89名进行胎儿颈后透明层(NT)筛查的健康孕妇,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和横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留取断层超声显像(T...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常超声解剖,对比二维超声图像和三维容积数据重建的图像。方法对89名进行胎儿颈后透明层(NT)筛查的健康孕妇,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和横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留取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重建的各切面超声图像,对比分析各解剖结构。结果 (1)二维超声和TUI均可获得各切面,正中矢状切面可显示胎儿鼻骨和腭,冠状切面可显示双侧上颌骨额突和原发腭组成的鼻后三角,横切面可显示鼻后三角和腭的解剖关系;(2)二维超声和TUI比较,鼻后三角区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图像的合格率和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TUI重建的横切面质量要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二维和TUI均可良好显示妊娠早期胎儿的鼻后三角区解剖,为腭裂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孕早期 鼻后三角 断层显像 超声
原文传递
超声监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脐带胎盘附着预测胎儿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甘晗靖 王慧芳 +4 位作者 林琪 焦阳 刘涛 熊奕 张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监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名MCDA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产后临床资料,比较两胎儿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59名)和不一致组(68名)的复杂性双...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监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名MCDA双胎妊娠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产后临床资料,比较两胎儿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59名)和不一致组(68名)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结果脐带胎盘附着不一致组复杂性双胎的发生率为51.47%(35/68),脐带胎盘附着一致组为23.73%(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胎之一脐带帆状附着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59.09%(13/22),双胎之一脐带边缘附着的复杂性双胎发生率为47.83%(2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4);双胎之一帆状附着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发生率为40.91%(9/22),双胎之一边缘附着中TTTS的发生率为13.0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监测MCDA双胎脐带胎盘附着能预测胎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 帆状附着 边缘附着 复杂性双胎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华 王慧芳 +6 位作者 陈梦华 郭子平 王瑾 陈秋香 郭娟 王诗雅 巫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前盆腔器官脱垂或盆底肌力〈4级的50例初产妇行盆底康复治疗1个疗程(约6周)。对比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自主症状、前盆腔超声表现、盆底肌力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前盆腔器官脱垂或盆底肌力〈4级的50例初产妇行盆底康复治疗1个疗程(约6周)。对比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自主症状、前盆腔超声表现、盆底肌力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压力性尿失禁自主症状者由12例(12/50,24.00%)减少至3例(3/50,6.00%,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瓦氏动作时膀胱颈位于经耻骨联合下缘参考线的位置升高;最大瓦氏动作时,Ⅱ~Ⅲ级前盆腔脏器脱垂者由46例(46/50,92.00%)减少为34例(34/50,68.00%,χ~2=11.97,P〈0.05);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耻骨直肠肌增厚率均增加(P均〈0.05);Ⅰ类肌纤维肌力≥4级者由4例(4/50,8.00%)增加至24例(24/50,48.00%),Ⅱ类肌纤维肌力≥4级者由9例(9/50,18.00%)增加至25例(25/5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在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康复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贡雪灏 刘伟宗 +4 位作者 李泉水 郭国强 陈胜华 梅红兵 王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8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建立碎石通道,经通道于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经单通道或双通道行Ⅰ期或Ⅱ...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8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建立碎石通道,经通道于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经单通道或双通道行Ⅰ期或Ⅱ期PCNL,结石总清除率94.19%,手术平均时间80 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建立经皮肾镜碎石通道,有助于提高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时效,拓宽其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肾造口术 经皮 肾结石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肝癌 被引量:7
16
作者 贡雪灏 朱志兵 +2 位作者 张家庭 李泉水 张琪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9-501,505,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难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超声导入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晚期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每次剂量1×1012VP或2×1012VP,每周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晚期难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超声导入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晚期肝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瘤体内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每次剂量1×1012VP或2×1012VP,每周1次,4次1疗程,治疗后选择完成1个疗程及以上,并符合基因治疗入选标准者3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病理学检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彩超结果示:肝脏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4例患者肿块缩小明显(>50%);16例患者肿块周边和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一般状况改善,Karuafsky评分明显提高[术前(55.79±11.30)vs术后(61.05±21.64),P<0.05]。11例患者行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7例可见肿瘤组织纤维化伴淋巴细胞浸润及肿瘤组织明显变性坏死。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一过性自限性发热。结论超声引导瘤内注射既能控制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又能对基因药物疗效进行影像学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基因治疗 超声引导 重组人P53腺病毒
下载PDF
经颅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黑质回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火有 韩漫夫 +3 位作者 熊华花 肖小华 周艳霞 周竹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脑黑质经颅超声(TCS)检查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帕金森病病人和50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资料,行TCS检测所有病人黑质回声强度、面积,并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 目的探讨中脑黑质经颅超声(TCS)检查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帕金森病病人和50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资料,行TCS检测所有病人黑质回声强度、面积,并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比值(S/M),黑质区高回声面积≥0.20 cm2和(或)S/M≥7%时视为TCS扫描阳性,否则为TCS扫描阴性。帕金森病组病人行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Ⅱ、Ⅲ部分评分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帕金森病组TCS扫描阳性比例、黑质高回声面积和S/M比值均高于特发性震颤组(P<0.01)。帕金森病组TCS扫描阳性病人中年龄、UPDRSⅡ部分评分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TCS扫描阴性病人(P<0.05),而两者UPDRSⅢ部分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在帕金森病组,男性、年龄大、UPDRSⅡ部分评分高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高的病人出现黑质高回声的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脑黑质TCS检测可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超声检查 经颅 中脑 黑质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与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振洲 罗长锐 +4 位作者 方凡 刘倩 许美权 陈胜华 李泉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65-467,48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与癌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术后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测定p5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与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之间的关...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与癌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术后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织学方法测定p5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与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该组乳腺癌肿块p53阳性表达率为43.2%(16/37)。②该组乳腺癌肿块的增强模式均以快速增强、高增强为主,与p53表达无关(P>0.05)。③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出现灌注缺损、穿支血管的几率增加,两者间有相关性(P<0.05)。④乳腺癌肿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表明,p53阳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增大,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与p53阴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标与p53阳性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较定性分析更能精确的评价乳腺癌肿块的内部血供情况,从而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p53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超声检查应用于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伟宗 周鹏 +1 位作者 李征毅 杨雪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超声检查应用于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GS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G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年龄、孕期情况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GSP的...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超声检查应用于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GS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G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年龄、孕期情况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GSP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中GSP的图像特征表现。结果MRI动态增强赛扫描检查对GSP的总诊断符合率(97.67%)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对GSP的总诊断符合率(76.74%),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孕囊GSP在超声检查中可表现为椭圆形影,孕囊周围表现为低速低阻的血流信号;MRI平扫可见子宫下段瘢痕处圆形、类圆形孕囊,子宫下段瘢痕处类圆形孕囊表现为T1、T2长信号,进一步增强扫描检查示孕囊出现明显强化,且呈环形状表现。不均匀包质块GSP超声检查示子宫下段呈现不均匀的包块回声,且包块周围表现为高速低阻的血流信号;MRI平扫示子宫下段瘢痕处不规则包块影,且T1WI序列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表现,而T2WI序列可表现为低信号,多条增粗血管影可表现于孕囊周围基层,进一步增强扫描可示孕囊表面出现明显强化,且以斑片状和树突状予以呈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GSP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其通过MRI动态增强扫描中多方位、多角度检查可更清楚的显示孕囊、子宫及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制定治疗方案,进而起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超声 早期 剖宫产瘢痕妊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胸腹外伤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征毅 冯健 +4 位作者 滕国召 朱虹 李泉水 张家庭 周泽强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床边超声急诊筛查伤员胸腹部损伤情况,探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急诊创伤救治早期的运用价值。方法急诊科以胸腹外伤收治患者共324例接受了胸腹部超声检查,均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结果有58例伤员超...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床边超声急诊筛查伤员胸腹部损伤情况,探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在急诊创伤救治早期的运用价值。方法急诊科以胸腹外伤收治患者共324例接受了胸腹部超声检查,均采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结果有58例伤员超声提示创伤性腹腔积液,其中32例伤员超声提示了内脏损伤部位,30例超声定位正确,2例与术中探查损伤部位不符;4例患者超声提示血气胸,2例超声提示气胸可能,经胸部CT检查及胸腔闭式引流证实。FAST检查经证实的假阴性3例,术前及治疗中均未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结论便携式超声FAST具有便捷性、无环境限制、不需移动伤员、可与急救或专科检查同步进行等优点,对于需紧急手术的腹部闭合损伤患者敏感性为94.9%,是创伤早期最为重要的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筛查方法,但其不能作为腹部损伤的最终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 腹腔积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