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性疼痛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肖礼祖 熊东林 +3 位作者 朱宏骞 郑虎山 张德仁 罗裕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962-2963,共2页
中枢性疼痛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一种顽固性并发症,针对1例中枢性疼痛患者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试探性治疗。由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培养待移植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产品批号SC060108)。患者静脉开放通道,予以... 中枢性疼痛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一种顽固性并发症,针对1例中枢性疼痛患者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试探性治疗。由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培养待移植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产品批号SC060108)。患者静脉开放通道,予以地塞米松1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专门配送血浆50mL,右侧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常规消毒,取腰2/腰3脊突间隙为穿刺点,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穿刺,过硬脊膜有突破感,回抽有脑脊液即穿刺成功,抽取5mL脑脊液行常规及生化检查,再缓慢注入经体外扩增达1011L-1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混悬液1mL,回抽脑脊液冲洗注射器,紧接推注神经生长因子2mL,术毕拔针,消毒伤口,平卧观察10min,患者无任何不适后,去枕平卧6h。1周后再次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改善,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9~10分降为4~5分,疼痛残疾评分从67分降为33分,为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细胞学 疼痛 顽固性/治疗 间质干细胞
下载PDF
国内首届疼痛介入治疗医师会议胜利召开
2
作者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疼痛医学 介入治疗 医师会 国内 中华医学会 学术观念 治疗方法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双极水冷纤维环成形术的疼痛护理体会
3
作者 庄惜兰 邬海鸥 +3 位作者 周厚相 彭莉萍 叶凌风 彭静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介绍双极水冷纤维环成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0-45岁,病史为6个月-3年,明确诊断为包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纤维环成形术微创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术... 目的:介绍双极水冷纤维环成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0-45岁,病史为6个月-3年,明确诊断为包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纤维环成形术微创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中交代患者注意事项。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病人疼痛明显缓解,14例病人VAS评分改善超过80%,10例VAS评分改善60%,1例VAS评分改善超过40%。结论:通过精心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及疼痛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成形术 护理
下载PDF
鞘内注射TLR3反义寡聚核苷酸对脊神经结扎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章沿锋 姚尚龙 +1 位作者 张小洺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TL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80~250 g。实验一:72只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20μl+脊神经结扎(SNL)(A组),错义寡聚核苷酸(MM-ODN)20μg/d+SNL(B组),反义... 目的: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TLR3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80~250 g。实验一:72只鞘内置管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20μl+脊神经结扎(SNL)(A组),错义寡聚核苷酸(MM-ODN)20μg/d+SNL(B组),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20μg/d+SNL(C组)。实验二:72只SNL后7天大鼠随机分为:SNL+NS20μl(D组),SNL+MM-ODN20μg/d(E组),SNL+AS-ODN20μg/d(F组)。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于SNL前1天和后7天开始鞘注,每天一次,共7天;于术后-1、1、3、5、7、10、14天和-1、7、10、12、14天行行为学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于术后7天和14天每组各随机取6只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并于术后-1、3、7、14天和术后7、10、14天每组各随机取6只大鼠断头处死,取L4~5脊髓节段采用RT-PCR法测定TLR3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一:与A组比较,C组PWPT升高并持续至术后14天(P〈0.05),C组各时间点PWL无明显变化(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脊髓背角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下降46.4%(P〈0.01)和45.7%(P〈0.0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鞘内注射AS-ODN抑制了TLR3受体和IL-6 mRNA的表达。实验二D组、E组和F组在PWPT、PWL、GFAP表达和TLR3及IL-6 mRNA表达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TLR3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脊髓 星形胶质细胞 TLR3 反义寡聚核苷酸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并发症及防治策略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谈俊 胡鹏涛 王毅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7期83-88,共6页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0例。其中,男216例,女144例;年龄24~68岁,平...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0例。其中,男216例,女144例;年龄24~68岁,平均(43.57±7.63)岁。均在全麻及C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PEID。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2.30±16.80)min。术后随访24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2.62±0.81)分较术前(7.43±1.95)分明显降低(t=4.69,P=0.017),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4.17%。出现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5.28%,其中神经根纤维束部分损伤1例,髓核部分残留3例,脑脊液渗漏1例,2例术后椎间隙感染,1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随访24个月后,有6例患者复发,其中4例接受椎间盘镜(MED)治疗,2例接受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结论PEID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防治策略
下载PDF
氯胺酮对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章沿锋 张德仁 姚尚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KET)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KET0组和NS0组结扎后分别腹腔注射KET10mg/kg和生理盐水(NS)10ml/kg;KET7组和NS7组,结扎7天后分别腹腔注射KET...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氯胺酮(KET)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五组:SHAM组;KET0组和NS0组结扎后分别腹腔注射KET10mg/kg和生理盐水(NS)10ml/kg;KET7组和NS7组,结扎7天后分别腹腔注射KET10mg/kg和NS。每组(除SHAM组)给药,每天两次,共7天。结扎后第4、7、14、21、28天行机械性痛敏实验,并用组化方法测定右侧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SHAM比较,KET0、NS0组机械痛敏试验的压力阈值(PWPT)下降,二者GFAP阳性细胞染色较SHAM深,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相对面积分别增加45.0%(P<0.01)和86.7%(P<0.01);与NS7比较,KET7组PWPT升高,KET7组GFAP阳性细胞染色较NS7组浅,相对面积(不同时段)分别下降40.3%(P<0.01)和24.6%(P<0.01)。结论:低剂量的KET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起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2
7
作者 章沿锋 张德仁 +1 位作者 姚尚龙 张小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3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术后第7天与6个... 目的探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3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术后第7天与6个月后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评分(ODI)和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7天的优良率为87%(20/23);VAS由术前(7.6±0.7)分降至(3.1±0.9)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71.4±16.2)%降至(31.2±15.2)%(P<0.01);美施康定和曲马多的使用量分别由术前(35.0±10.3)mg和(300.0±19.6)mg降至(5.0±1.1)mg和(50.0±14.7)mg(P<0.05)。6个月后的优良率为78.2%(18/23);VAS和ODI评分分别为(3.3±1.0)分和(35.6±16.9)%,明显低于术前(P<0.01)。本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冷式双极射频纤维环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式双极射频 纤维环成形术 盘源性腰痛
下载PDF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肖礼祖 熊东林 +3 位作者 蓝惠琴 蒋劲 张德仁 邵立健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391-392,共2页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后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后根...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后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后根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根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根较前根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后根。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后根而不伤及硬膜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枕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个案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礼祖 王浩 +2 位作者 熊东林 张强 李成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61,共1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脑功能异常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男性约占6%,女性约占15%~17%。
关键词 顽固性偏头痛 电刺激治疗 个案报道 枕神经 流行病学调查 反复发作 异常性 脑功能
下载PDF
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力 熊东林 +2 位作者 陈葵好 王荣蓉 缪映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217-5220,共4页
背景:研究认为骨髓基质细胞在损伤、缺血的脑脊髓组织中定向神经分化与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作用。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可以通过增加各种细胞因子及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的再生及修复。目的:... 背景:研究认为骨髓基质细胞在损伤、缺血的脑脊髓组织中定向神经分化与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作用。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可以通过增加各种细胞因子及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的再生及修复。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6-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纯系SD大鼠80只,取8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剩余7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移植组、电针组、联合组,18只/组。KWD-808II型脉冲电针仪由江苏武进第三无线电厂生产。方法: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前72h行BrdU标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1L-1备用。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基质细胞悬液缓慢注入到脊髓损伤临近区域的灰白质交界处,总细胞数6×105个;空白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24h采用脉冲电针仪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在距损伤处上下端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旁开距中线3.0~4.0mm处取穴,针刺20min,1次/d;联合组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夹脊电针治疗。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3,7,14d,应用联合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双标法检测BrdU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损伤后3,7,14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电针组、联合组联合行为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5,0.01);联合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细胞移植组、电针组(P〈0.05);而细胞移植组、电针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电针组损伤区脊髓结构相对较完整,联合组脊髓结构更加完整,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组织内可见BrdU标记细胞在损伤区及其周边区明显聚集并存活;移植后14d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分7.2%和1.5%,联合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9%和2.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电针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电针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移植 脊髓损伤 电针
下载PDF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介入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劲 廖翔 +7 位作者 罗裕辉 郑虎山 张强 肖礼祖 沙彤 梁豪文 熊东林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进行经翼腭窝(A组)或经卵圆孔(B组)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s,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PSS)进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临床疗效、副作用和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经翼腭窝组少于卵圆孔组(P<0.05)。结论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具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和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并发症较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颚窝 卵圆孔上颌神经 射频热凝
下载PDF
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介入射频热凝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廖翔 蒋劲 +6 位作者 熊东林 张强 肖礼祖 郑虎山 梁豪文 罗裕辉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对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临床比较。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DSA介导下进行经侧方入路或经卵圆孔三叉... 目的:对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临床比较。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DSA介导下进行经侧方入路或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各自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颌支支配区域皮肤麻木,舌体侧方麻木,味觉减退,伸下颌协调性下降。并发症方面,经侧方入路组的患者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以及主观不适,经卵圆孔组出现3例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经侧方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下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的特点,均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的手术并发症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 下颌神经 卵圆孔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髓核旋切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礼祖 张德仁 +3 位作者 蒋劲 沙彤 庄昔兰 谢丽玫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分析 减压术 旋切 髓核 治疗 减压技术 适应症
下载PDF
Disc-FX System经皮髓核钳夹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伴根性痛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廖翔 蒋劲 +6 位作者 熊东林 易伟宏 张强 郑虎山 罗裕辉 梁豪文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Disc-FX System经皮髓核钳夹术与传统开窗减压术相比,治疗伴单侧根性痛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50例伴单侧根性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Disc-FX System经皮髓核钳夹术,... 目的:评估Disc-FX System经皮髓核钳夹术与传统开窗减压术相比,治疗伴单侧根性痛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50例伴单侧根性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Disc-FX System经皮髓核钳夹术,在影像学引导下经后外侧入路、安全三角进入椎间盘进行减压;Ⅱ组采用传统开窗减压术。分别进行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以及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s,VAS)分别对两组疼痛效果进行术前和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分析。结果: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Ⅱ组(P<0.01)。Ⅰ组未见并发症,Ⅱ组有2例硬膜撕裂。两组术前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和VAS评分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术后ODI和VAS评分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isc-FX System经皮髓核钳夹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目的,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并且具有与传统开窗术相似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FX系统 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减压
下载PDF
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翔 蒋劲 +7 位作者 熊东林 张强 肖礼祖 郑虎山 沙彤 梁豪文 罗裕辉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32-735,共4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27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经诊断性颈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随后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127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经诊断性颈椎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效,明确为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DSA影像引导下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随访期2年。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s,VAS)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以VAS评分小于治疗前的50%视为优良疗效,反之视为疗效不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与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疗效对比。记录手术并发症与用药副作用。结果:A组VAS评分回到术前50%的平均时间是217天,B组为27天(P<0.01)。在第27周(治疗后200天),A组36名患者完全无痛,B组为1名。A组术后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B组3例病人出现胃部不适,纳差,经对症治疗后消失。A组9例病人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麻木,无感染及脊神经前支、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颈椎脊神经后支诱发慢性颈肩痛,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相比保守治疗,能够更有效的长期缓解疼痛,且操作安全,副作用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脊神经后支 射频热凝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TRP通道在内脏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武平 周倩 肖礼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on channel,TRP)在内脏痛疾病模型研究中的广泛报道与其配体在临床上有限范围的应用形成鲜明对比。TRPV1就是这种不平衡最典型的例子,它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治疗的重...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on channel,TRP)在内脏痛疾病模型研究中的广泛报道与其配体在临床上有限范围的应用形成鲜明对比。TRPV1就是这种不平衡最典型的例子,它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治疗的重要TRP蛋白靶标。我们至今仍不清楚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异,也可能是由于TRP作为外界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的感受器和传感器的多功能性造成的。这篇综述阐述了内脏感受的不同感觉通路,以及这些通路中表达TRP通道的伤害性感受和非伤害性感受神经元。TRP通道不仅可作为内脏感觉传入中机械和化学刺激的感受器,还在激活GPCR和细胞因子受体后形成一种细胞活化的效应机制。在病理状态下TRP通道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明显改变,如慢性痛或炎症反应。TRP通道在疼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展现出明显的潜力,而且逐渐显示出炎症反应的发生也有可能受益于此。因此,尽管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但我们对TRP通道参与内脏感受通路的潜在机制的探索仍然处于开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通道 内脏痛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多糖对NR8383细胞TNF-α mRNA的影响
17
作者 熊东林 丁成志 +1 位作者 曾振国 钱克俭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4期1-3,6,共4页
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多糖(LPS)诱导NR8383肺泡巨噬细胞前后TNF-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分成LPS刺激组和PBS(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LPS终浓度为1μg.mL-1,共培养2 h后,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SYBR Gr... 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多糖(LPS)诱导NR8383肺泡巨噬细胞前后TNF-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分成LPS刺激组和PBS(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LPS终浓度为1μg.mL-1,共培养2 h后,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TNF-αmR-NA的表达,结合管家基因β-Actin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未发现非特异性扩增。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组细胞TNF-αmRNA上调了12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本研究TNF-αmR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特异性好,结果可靠,为进一步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NR8383细胞系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下载PDF
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枕神经痛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礼祖 张德仁 +3 位作者 熊东林 朱宏骞 蒋劲 郑虎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9-309,共1页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枕神经痛 周围神经 顽固性 枕部疼痛 电刺激术 持续时间 夜间发作
下载PDF
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B-twin椎间隙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6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礼祖 张德仁 +7 位作者 陈源武 熊东林 陈开林 郑虎山 朱宏骞 张强 蒋劲 代娟丽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347-349,共3页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行B-twin椎间隙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经验。方法选择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人,在影像学透视下经皮穿刺椎间隙,摘除椎间盘组织,椎间隙植骨后置入B-twin膨胀式融合器(cage)。结果均成功完成手术...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行B-twin椎间隙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经验。方法选择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人,在影像学透视下经皮穿刺椎间隙,摘除椎间盘组织,椎间隙植骨后置入B-twin膨胀式融合器(cage)。结果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疼痛均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善超过70%4例,改善约50%2例。首例术后10个月复查X-线和CT示椎间隙融合。结论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B-twin椎间隙融合术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穿刺 椎间隙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肉毒毒素A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礼祖 蒋劲 +5 位作者 张强 沙彤 罗裕辉 郑虎山 庄昔兰 张德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皮下注射对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20例,每组病人在服用少量药物的基础上均行皮损区域的皮下注射治疗,注射药物是:A组:100单位肉毒毒素A的生理盐水20亳升;B...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皮下注射对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20例,每组病人在服用少量药物的基础上均行皮损区域的皮下注射治疗,注射药物是:A组:100单位肉毒毒素A的生理盐水20亳升;B组:含100毫克利多卡因的生理盐水20亳升;C组:0.9%生理盐水20亳升;采用病人和评估人双肓的方法,在注射前及术后1天,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4个时间点对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法)、痛觉过敏或超敏以及睡眠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记录实验中因疗效不佳增服阿片类药物。结果:三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A组VAS下降最明显,B组与C组其次,A组与B组或A组与C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出院时患者的痛觉过敏或超敏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均有改善,A组与C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另外,每一组病例中术后因疼痛加用阿片类药物的百分比不等,A组为21.1%,B组为52.6%,C组为66.7%,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最大(P<0.01),A组与B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肉毒毒素A能有效减轻疱疹后神经痛,注射后约7天疗效明显,同时对患者的痛觉过敏或超敏以及睡眠障碍等症状均有改善,也能减少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A 疱疹后神经痛 皮下注射 痛觉过敏或超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