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成性评价工具在康复医学科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兰 朱启柱 +2 位作者 肖湘 李洋 高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工具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学习的26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工具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学习的26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采用形成性评价工具DOPS联合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对照组仅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总体教学效果、临床操作技能等级考评、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病历书写成绩、临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教学效果达优率(76.92%)高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等级考评总优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教学满意度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成性评价工具DOPS联合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康复医学科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增强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医学科实习带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 多元化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科 实习生带教
下载PDF
一种基于Tecnobody的新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2
作者 刘兰 朱启柱 肖湘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Tecnobody系统的新型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体系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区2022年9月—2023年11月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36例。使用Tecnobody系统和传统Morse跌倒... 目的探讨基于Tecnobody系统的新型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体系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连续性纳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病区2022年9月—2023年11月的脑卒中住院患者236例。使用Tecnobody系统和传统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orse fall seale,MFS)同时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记录2种评估工具的评估时长、风险分级结果、个性化预防措施以及患者实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情况,评价2种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应用满意度。结果Tecnobody系统评估时间为(7.3±2.8)min,短于MFS的(14.6±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期间实际跌倒发生率为9.75%,Tecnobody系统评估的高危患者中13.68%发生跌倒,高于低危患者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cnobody系统诊断敏感度为69.2%,高于MFS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度(65.8%vs.68.8%)、阳性预测值(23.1%vs.18.3%)和阴性预测值(93.2%vs.8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和患者对Tecnobody系统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7±1.1)分、(9.1±0.8)分,高于MFS的(6.9±1.5)分、(7.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Tecnobody的新型卒中后跌倒风险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评估效率和诊断敏感度,操作简便,个性化干预措施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跌倒评估 风险评估 Tecnobody MFS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和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肖湘 黄东锋 +2 位作者 曹黎明 梁斌 陈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6-698,共3页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上肢运动康复潜能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评分、美国国...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上肢运动康复潜能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其中22例患者3个月后再次评估以上量表。对正中神经SEP N20的振幅、潜伏期与急性期及3个月后的各项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较健侧延长,振幅较健侧减低(P<0.05)。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其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低于N20可引出者(P<0.05)。22例患者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较急性期增高(P<0.05)。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与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可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 上肢 预测
下载PDF
虚拟现实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肖湘 黄东锋 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训练(采用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3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每次训练均为...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训练(采用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3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每次训练均为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4周。在训练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UE)、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同时检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FMA-U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正中神经SEPN20和P25的振幅、潜伏期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正中神经SEPN20和P25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患侧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FMA-UE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患侧正中神经SEPN20和P25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方面较作业治疗有优势。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正中神经SEPN20和P25的潜伏期在4周康复训练后缩短(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 虚拟现实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