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开创输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以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宝成 王飞 +3 位作者 张艳艳 曾健强 聂冬梅 高素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开发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成分科血液制备各环节和设备使用过程的原始记录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血站及临床用血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方法对本单位所有部门及科室进行联网,针对各成分制备工作过程,编写... 目的开发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成分科血液制备各环节和设备使用过程的原始记录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血站及临床用血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方法对本单位所有部门及科室进行联网,针对各成分制备工作过程,编写计算机软件流程,采用C/S、B/S网络解决方案,使用星形百兆以太网络结构,以Client/Server局域网的组网形式搭建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设备工作情况等多个环节工作实行信息化联网管理。采用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完成无偿献血信息采集工作,建立血站与血站之间、血站与分站之间、血站与用血单位之间的三级临床输血信息网络。结果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SZIV5.0输血管理系统新模式,实现了血站每份血液各种成分制备的相关数据可溯源;建立了献血者资料自助录入平台并将服务评价纳入献血者服务计算机管理;实现了血站与其全部临床用血单位的计算机联网管理,可实时监控医院血液库存、汇总分析采供血业务数据及查询每种(份)血液制品的去向等。结论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工作效率提高显著、数据溯源时间极速提高,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该系统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管理 网络化 信息化 血液成分制备 计算机
原文传递
深圳市血液中心采供血工作的“新四项转移” 被引量:3
2
作者 卢亮 邬旭群 +1 位作者 杨宝成 朱为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管理 血站 定期献血
下载PDF
深圳市血液中心2003~2007年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
3
作者 卢亮 张印则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07-307,244,共2页
深圳市血液中心是一家集采、供血以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血液中心.设有输血医学研究所。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13人.其中科研人员有20人。多年来,随着深圳无偿献血事业的迅猛发展,输血医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 深圳市血液中心是一家集采、供血以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血液中心.设有输血医学研究所。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13人.其中科研人员有20人。多年来,随着深圳无偿献血事业的迅猛发展,输血医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逐年增长。学术论文是记录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的重要载体.是反映科研能力、科技发展水平及学术氛围的重要指标。现将我中心2003~2007年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中心 发表论文 统计分析 深圳市 无偿献血事业 科研教学 输血医学 专业期刊
下载PDF
以创新之法增强“三会一课”活力——以深圳市血液中心党支部为例
4
作者 聂冬梅 王霞 +1 位作者 李莉 王颖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第13期82-85,共4页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及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性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会一课”关乎党组织的凝聚力,关乎党员的战斗力。文章以深圳市血液中心党支部为...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及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性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会一课”关乎党组织的凝聚力,关乎党员的战斗力。文章以深圳市血液中心党支部为例,对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四个“创新”为核心的解决对策,以增强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会一课”制度 基层党组织 创新
下载PDF
深圳市RhD阴性血液临床供应新模式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艳艳 卢亮 +2 位作者 莫冰 林创松 刘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RhD阴性血液供应新模式,即"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实施"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前1年临床用量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的临床用量设定为实验组,分别对2组数据... 目的探讨深圳市RhD阴性血液供应新模式,即"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实施"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前1年临床用量设定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的临床用量设定为实验组,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hD阴性血液的紧急用血量与急诊采集量在2组之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6.59,P<0.01),而总用血量和非紧急用血量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χ2=1.63,P>0.05)。结论 2008年后,深圳市RhD阴性血液临床用量比2008年前大幅度增长,"RhD阴性红细胞悬液动态库存法"对于保证临床紧急用血需求是有效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血液 临床供血 新模式
原文传递
深圳市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叶贤林 聂冬梅 +6 位作者 李活 杨立新 尚桂芳 张红 曾劲峰 马兰 许晓绚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734-735,共2页
目的 :了解深圳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真实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学实验 EL 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RIBA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 WB (免疫印迹试验 )、 TRU ST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TPHA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和中和... 目的 :了解深圳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真实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学实验 EL 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RIBA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 WB (免疫印迹试验 )、 TRU ST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 TPHA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和中和实验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PCR (聚合酶链反应 )进行血液初筛和对阳性结果进行确证分析。结果 :深圳市无偿献血输血感染性疾病 HBV、抗 - HCV、抗 - HIV和梅毒流行率分别为 0 .79%、 0 .0 92 %、 4 .4 5 / 10万和 0 .6 3%。结论 :应提高目前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筛查 输血感染 免疫印迹试验 性疾病 结果分析 TRUST 深圳市 重组 目的
下载PDF
1999~200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调查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革 蓝欲晓 马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4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调查分析
下载PDF
深圳市临床用血中血浆的流向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熊文 杨宝成 +1 位作者 朱为刚 卢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0-481,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临床血浆的分布趋势。方法查阅本市主要用血医院2006年7289份住院患者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用血中血浆的主要流向及血浆应用分布的特点。结果临床血浆流向以医院级别划分,三级医院用量占总量的65.6%;以科室系统划分,外科... 目的了解深圳市临床血浆的分布趋势。方法查阅本市主要用血医院2006年7289份住院患者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用血中血浆的主要流向及血浆应用分布的特点。结果临床血浆流向以医院级别划分,三级医院用量占总量的65.6%;以科室系统划分,外科系统用量占总量的58%;以各专科划分,肝病相关的传染科和肝胆外科用量占总量的31.6%,其余用量高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外科(10.5%)、胸外科(9.5%)、血液内科(6.7%)、胃肠外科(5.9%)和妇产科(5.5%)。结论临床血浆主要流向三级医院、外科系统、肝病相关的传染科及肝胆外科。加强对三级医院血浆输注适应症的继教培训,规范外科系统血浆应用合理性,将对缓解临床血浆紧张局面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临床 分布 病历
原文传递
献血者使用HIV抗病毒治疗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
9
作者 王立林 赵方 +6 位作者 杨峥嵘 朱蕊 刘宜仲 邬林枫 李彤 陈婷婷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 目的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者中使用抗病毒治疗(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定期献血者(阴性对照组n=86)、抗-HIV阳性检出者(实验组n=98,检出于2019—2023年约44万献血者)血浆中ART药物,探明阴性对照组ART药物血浆基线浓度,分析使用ART药物对血液安全的影响。结果86例阴性对照组血浆标本未检测到基线浓度的ART药物;98例实验组1∶2人份混合血浆标本中,经拆分确证检出4例ART药物标本,ART药物检出率为4.08%。其中,3例检出ART药物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1例检出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齐多夫定。结论深圳地区抗-HIV阳性检出者中存在使用ART药物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究此类人群献血动机,识别高危人群,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抗病毒治疗药物 HIV 检出率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健康献血者血浆可溶性糖蛋白A(GPA)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及阴性中表达差异的分析研究
10
作者 梁延连 邬林枫 +4 位作者 唐雄驰 苏宇清 吴凡 梁爽 孙丽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 目的分析健康献血者血浆中可溶性糖蛋白A(glycoprotein A,GPA)表达量与抗-M及抗-“Mia”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9日~2023年2月15日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不规则抗体阴性的NN型(Ⅰ组,n=118)与MM型(Ⅱ组,n=51),抗-M抗体阳性的NN型(Ⅲ组,n=145)与抗-“Mia”抗体阳性的随机型(Ⅳ组,n=87),分别检测4组人不同个体血浆中GPA的含量,t检验分析GP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血浆中GPA平均含量分别为:9.941±0.252,10.97±0.256,5.139±0.129和4.28±0.139ng/ml。Ⅰ组与Ⅱ组的GPA平均含量较高,Ⅲ组与Ⅳ组的GPA平均含量较低,显示GPA平均含量在不规则抗体阴性(Ⅰ组与Ⅱ组)的血浆中较高,在抗-M与抗-“Mia”抗体阳性(Ⅲ与Ⅳ组)的血浆中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含有抗-M与抗-“Mia”抗体的健康献血者血浆中GPA含量明显低于抗体阴性的群体。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血浆中GPA是否有中和抗-M与抗-“Mia”抗体的能力,提高疾病诊断与安全输血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A MN血型 抗-M抗体 抗-“Mia”抗体
下载PDF
深圳市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及应用
11
作者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 常规筛查 血液安全 血清学 输血安全 DNA 临床用血 RNA
原文传递
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HBV DNA、HCV RNA及HIV-1 RNA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叶贤林 李活 +4 位作者 许晓绚 张红 曾劲峰 杨宝成 朱为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的必要性,了解献血者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oche PCR、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深圳市131 174人(次)血清学检测病毒标志物阴... 目的探讨在我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的必要性,了解献血者血清学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Roche PCR、PCR-微流芯片、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深圳市131 174人(次)血清学检测病毒标志物阴性的献血者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检测,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并做定量分析。结果HBV DNA阳性22例,阳性率为1/5 962,其中15例为抗-HBc阳性,阳性率为1/8 745;HCV RNA阳性1例,阳性率1/131 174;HIV-1 RNA未检出阳性。对14名HBV DNA阳性者的追踪发现,8人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结论采用高灵敏度的NAT筛查献血者血液中的HBV和HCV,有助于提高输血及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技术(NAT) 血清学检测 献血者 HBV HCV HIV 血清转换
原文传递
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特征研究及招募策略 被引量:40
13
作者 孙革 蓝欲晓 +4 位作者 李慧文 王霞 余枝容 钟福玲 田怡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3-785,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特征,研究科学的招募策略,提高成分输血安全性。方法对2005~2009年期间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38 032人次进行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汇总表格,按照性别、职业、年龄和教育程度等相关信息,使用SPSS... 目的分析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特征,研究科学的招募策略,提高成分输血安全性。方法对2005~2009年期间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38 032人次进行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汇总表格,按照性别、职业、年龄和教育程度等相关信息,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深圳市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数逐年增长2,009年较2005年同比增长1.75倍。志愿捐献血小板者年龄范围在18~65岁,且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主要分布在25~45岁年龄段。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男女捐献人次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3.84,P<0.0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7.2∶1,具有中专和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捐献者在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中占有较高比例,部分脑力及体力混合型劳动者是志愿捐献血小板主导人群。结论志愿捐献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均影响市民的捐献行为,据此提出相应的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捐献 机采血小板 人群特征 招募对策
原文传递
血液筛查中梅毒实验方法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杨立新 曾劲峰 +2 位作者 许晓绚 李活 张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6-117,120,共3页
目的评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实验方法和试剂用于血液梅毒的筛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防止梅毒通过血液传播。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凝集法)试剂(TPPA)三种实验方法对梅... 目的评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实验方法和试剂用于血液梅毒的筛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防止梅毒通过血液传播。方法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凝集法)试剂(TPPA)三种实验方法对梅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3323例共检出梅毒阳性者299例,阳性率为0.69%。用ELISA方法检出294例,占98.33%(294/299);TRUST方法检出92例,占30.77%(92/299);TPPA方法检出239例,占79.93%(239/299)。结论ELISA方法灵敏度高,仪器操作规范化,便于资料保存,用于血液筛查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血液筛查从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考虑,双法筛查血液的选择最好是一遍ELISA方法和一遍TRUST方法。TPPA方法特异性好,适用于梅毒筛查后阳性标本的确认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密螺旋体 苍白 抗体 抗心脂 心磷脂质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深圳地区2003-2014年献血者HIV血液筛查结果及其窗口期确认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霞 许晓绚 +3 位作者 吴桂丹 曾劲峰 杜鹏 庄乃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4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研究HIV感染窗口期确认过程。方法 2003-2014年共584 111例献血者经进口与国产2种ELISA试剂及血液病毒核酸(NAT)检测方法(2006年开始使用)筛查HIV项目,抗-HIV阳性样品...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2003-2014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研究HIV感染窗口期确认过程。方法 2003-2014年共584 111例献血者经进口与国产2种ELISA试剂及血液病毒核酸(NAT)检测方法(2006年开始使用)筛查HIV项目,抗-HIV阳性样品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统计分析12年来献血者HIV感染流行趋势。另外,使用高灵敏度的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对抗-HIV阴性/NAT阳性样品确认HIV RNA的存在并随访跟踪复查,以判定是否为HIV感染窗口期。结果深圳地区2003-2014年献血人数逐年增长,抗-HIV筛查阳性率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经CDC确认为HIV感染的献血者流行率则急剧升高,2014年的献血者HIV感染率为2003年的26.61倍;感染HIV的献血者中由同性性行为传播的比例逐年升高。通过跟踪复查、Rt-PCR检测,4例抗-HIV阴性/NAT阳性样品为HIV感染窗口期,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窗口期检出率为1/117 995(4/471 978)。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在男性组、18-〈39岁组、已婚组、初次献血组分别明显高于女性组、39-〈60岁组、未婚组、重复献血组(P〈0.05),而非该地与该地户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的血液筛查机制与手段能较好地杜绝HIV感染窗口期带来的输血风险,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窗口期
下载PDF
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叶贤林 孙斌斌 +4 位作者 杨宝成 朱为刚 李活 庄乃宝 尚桂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7-839,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探讨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8人份),在KHB-DP1000半自动核酸提取仪上自动化方法提...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探讨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8人份),在KHB-DP1000半自动核酸提取仪上自动化方法提取样本核酸,应用荧光PCR方法在AB I7300上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用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品和澳大利亚室间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结果应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本法的95%的检出限量HBV DNA、HCV RNA和H IV RNA分别为100.9 IU/m l,155.1拷贝/m l和165拷贝/m l,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60.1、302.2),(98.9,398.6)和(105.2,425.8)。通过对16 744个样本共2093汇集池检测,初始检测HBV DNA阳性池2个,HCV RNA、H IV RNA未检出阳性池,进一步拆分检测,有2份献血者的血液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率为0.012%。结论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考虑将国产自动化核酸扩增试剂纳入血站血液常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核酸扩增技术 荧光PCR 血液筛查
原文传递
深圳市18~25岁抗-HBc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叶贤林 杜鹏 +2 位作者 冯旭 郑欣 许晓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18~25岁抗-HBc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18~25岁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抗-HBs定量检测,对抗-HBc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 目的了解深圳市18~25岁抗-HBc阳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血清学和分子生物性特征。方法对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18~25岁合格献血者血浆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和抗-HBs定量检测,对抗-HBc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BCP/PC区及S区巢式PCR扩增,对扩增结果阳性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同时进行QPCR定量检测。结果在889名18~25岁HBs Ag(-)、NAT检测无反应性的合格献血者中,抗-HBc(+)共231名,占总人数25.98%(231/889),其中18~21岁组70名,占该组19.72%(70/355),22~25岁组161名,占该组30.15%(160/534);抗-HBs(+)共568名,占总人数63.89%(568/889),其中18~21岁组218名,占该组61.41%(218/355),22~25岁组350名,占该组65.54%(350/534);对197例抗-HBc(+)标本利用巢式PCR对HBV S区及BCP/PC区扩增,2例S区阳性,占1.02%(2/197),5例BCP区阳性,占2.54%(5/197),且均属于22~25岁组。对S区阳性PCR产物测序,发现2例均为B型,DNA序列与野生型相比,1例在532号位点由T变异为G,即T532G,氨基酸序列未发生变异。另1例氨基酸序列发生E44U变异。结论经HBs Ag及NAT检测合格的抗-HBc(+)献血者,其血液中仍有一定几率含有HBV DNA,需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V DNA
原文传递
PCR-微流芯片在血液HBV DNA HCV/HIV RNA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叶贤林 杨立新 +3 位作者 李活 杨宝成 朱为刚 杨国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856-285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血液筛查中应用PCR-微流芯片技术检测献血者HBV DNA,HCV/HIV RNA的模式及可行性。方法在常规ELISA初、复检全项测定合格基础上,将献血者的血清按5人份×200μL进行汇集,用大容量磁珠法提取样本核酸,PCR-微流芯片检测技术... 目的探讨在血液筛查中应用PCR-微流芯片技术检测献血者HBV DNA,HCV/HIV RNA的模式及可行性。方法在常规ELISA初、复检全项测定合格基础上,将献血者的血清按5人份×200μL进行汇集,用大容量磁珠法提取样本核酸,PCR-微流芯片检测技术进行扩增和检测。将国家标准质控血清进行系列稀释考评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342份(69个汇集池)无偿献血标本中有3份HBsAg(-)HBV DNA(+),HBV DNA阳性率为0.89%,其中1份标本两对半结果全阴性,2份标本抗-HBs(+)及抗-HBc(+)。PCR-微流芯片法检测HBV DNA、HCV RNA及HIV RNA的95%的灵敏度分别为11.5IU/mL、167.7拷贝/mL和57.9IU/mL结论PCR-微流芯片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特点,可应用于血液HBV DNA HCV/HIV RNA的筛查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芯片 聚合硫链反应 献血者
下载PDF
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47
19
作者 聂冬梅 邓超干 +3 位作者 叶贤林 杨立新 曾劲峰 李活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574-576,共3页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检,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现状,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检,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同时比较不同时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找出降低输血风险的有效方法。结果 深圳市2000-2004年220218名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率为5.60‰,呈逐年上升趋势,以31~50岁年龄段感染率较高(P〈0.005),商务和外来劳务工的梅毒感染率远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 梅毒在深圳市呈一定的流行势态,应建立一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切实做好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筛查工作,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梅毒 苍白密螺旋体 血液筛查
下载PDF
深圳市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8
20
作者 鲍自谦 杨宝成 +1 位作者 程良红 刘怡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了解本市献血的相关信息,以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方法以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献血目的、获得献血信息的渠道、影响献血的因素和献血感受等4大类问题。发放调查表1 000份,有效答卷659... 目的了解本市献血的相关信息,以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方法以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献血目的、获得献血信息的渠道、影响献血的因素和献血感受等4大类问题。发放调查表1 000份,有效答卷659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6%初次和74.0%的重复献血人群表示其献血目的为"挽救生命"和"社会责任",男女献血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男、女性重复献血人群因"无意间看到献血站(车)"而获得献血信息的分别占64.7%和47.8%,从"新闻媒体"得知献血消息的占47.0%和35.4%,且男女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朋友推荐"的则分别占26.9%和27.5%。3)男、女重复献血人群选择"没有时间献血"的分别占68.9%和43.4%,"担心献血医用品安全"的占20.5%和25.3%,和"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占16.3%和20.7%(P<0.05)。16.9%的女性重复献血者易受到"朋友或媒体的负面宣传"的影响。4)重复献血人群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积极感受与不良感受的比例分别为36.9%和8.4%,初次献血人群分别为10.6%和2.5%,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深圳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社会责任"的宣传已经获得广泛认同,而今后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的重点内容包括:应针对性地在人流大的闹市区域增加献血点,延长时间;继续加强"献血安全、无碍健康"的宣传;和发挥献血志愿者自身的宣传作用,带动亲朋好友参加献血,不断扩大献血人群队伍,提高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含骨髓志愿者)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影响因素 招募 固定献血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