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味中药对畜禽支原体敏感性及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美安 甄汉深 +3 位作者 裴渭静 赵欣 沈永强 唐旭东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3,共6页
以70%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 以70%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探讨10味中药对畜禽支原体的敏感性及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甘草、黄柏有较好的敏感性,MIC分别为3.91~15.625 mg/mL,7.81~31.25 mg/mL,15.625~62.50 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敏感性最低,MIC均大于250 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he maximum safe concentration,TC0)小于0.49 mg/mL,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3.12 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15.625 mg/mL之间,IC50在47.20~104.55 mg/mL之间.筛选出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且其细胞毒性很小,为兽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畜禽支原体 敏感性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中药单体体外抗畜禽支原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美安 甄汉深 +3 位作者 董小萍 王雪艳 于录 唐旭东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52,232,共4页
为了探讨28种中药单体体外抗畜禽支原体作用,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28种中药单体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28种中药单体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红... 为了探讨28种中药单体体外抗畜禽支原体作用,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28种中药单体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在28种中药单体中,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对3种畜禽支原体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甘草次酸仅对鸡毒支原体具有抑制作用,其余中药单体活性极微弱。说明首次筛选出的8种中药单体具有较强的抗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畜禽支原体 体外 微量液体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MIC)
原文传递
两种促渗方式对虫草素的透皮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雪艳 黄艳萍 +3 位作者 杨莹 许剑怡 王宏娟 唐旭东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9期84-87,共4页
目的以含角质层的离体大鼠腹皮为体外模型,通过Franz透皮系统,考察微针、促渗剂两种促渗方式对虫草素透过角质层的影响。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方法,并测定了接收液中虫草素的含量,通过计算虫草素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稳... 目的以含角质层的离体大鼠腹皮为体外模型,通过Franz透皮系统,考察微针、促渗剂两种促渗方式对虫草素透过角质层的影响。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方法,并测定了接收液中虫草素的含量,通过计算虫草素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稳态渗透常数J、增渗倍数ER、滞后时间Tlag,并建立了渗透模型,比较出微针组、促渗剂组、虫草素组的差异。结果虫草素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与未处理的虫草素组相比,150μm微针组和0.2%氮酮组均能显著增加虫草素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并提高经皮渗透速率(P <0.01),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J分别为0.8929,0.8025),即虫草素以恒定的速率穿过。其中,150μm微针组和0.2%氮酮组存在组间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 <0.05),对应时间点下的微针组的渗透效率略优于0.2%氮酮组,可通过进一步研究优化实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透皮吸收 微针 氮酮
下载PDF
金钗石斛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雪 续洁琨 +3 位作者 王乃利 栗原博 姚新生 王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综合运用现代色谱学和光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联苄类和酚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方法综合运用现代色谱学和光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1,1-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两种体外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分得的16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金钗石斛体积分数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联苄类化合物和13个酚酸类化合物,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nobilinA(1),nobilinB(2),nobilinC(3),丁香酸(syringicacid)(4),2-羟基苯丙醇(2-hydroxyphenylpropanol)(5),香草醛(vanil-lin)(6),罗布麻宁(apocynin)(7),松柏醛(coniferylaldehyde)(8),丁香醛(syringaldehyde)(9),丁香乙酮(syringylethanone)(10),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1),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anol)(12),α-羟基丁香丙酮(α-hydroxysyringylethanone)(13),二氢松柏醇(dihydroxyconiferylalcohol)(1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15),对羟基苯丙酸(p-hydroxyphenylpropionicacid)(16)。1-二苯基-2-苄基苯肼(DPPH)法活性测试中,化合物4的活性明显强于维生素C(VitC),化合物1,2,12,14显示出弱于VitC但强于2,6-二羟丁基对甲酚(BHT)的活性,化合物3和8只显示很弱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ORAC)法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7~10,15显示出强于VitC的活性,化合物12,14,16活性较弱。结论金钗石斛中的联苄类和酚酸类化合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活性的强弱与分子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联苄类成分 酚酸类成分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清除法 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法
下载PDF
抗畜禽支原体中草药筛选及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美安 甄汉深 +4 位作者 裴渭静 沈永强 于录 史祺云 唐旭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 为了解10味中药体外抗畜禽支原体活性及其细胞毒性,以水回流提取法制备中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10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MTT法测定10味中药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0味中药中,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3种畜禽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两面针、南板蓝根和甘草活性较强,MIC分别为7.81mg/mL^31.25mg/mL、7.81mg/mL^62.50mg/mL、15.625mg/mL^62.50mg/mL;其余3味中药广藿香、土槿皮和艾叶活性最低,MIC几乎大于250mg/mL。10味中药中,土槿皮对Vero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最大安全浓度(TC0)为<0.49m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0mg/mL;其余9味中药对Vero细胞毒性很小,TC0在3.91mg/mL^15.625mg/mL之间,IC50在54.73mg/mL^114.23mg/mL之间。提示筛选出两面针、南板蓝根、黄连、黄芩、黄柏、甘草和白鲜皮等7味中药对牛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及羊肺炎支原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和杀灭作用,且其细胞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畜禽 支原体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陈皮快速鉴别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济齐 沈婉莹 +3 位作者 魏晓芳 杜文超 张景照 唐旭东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544-550,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陈皮水分及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含量的差异,建立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陈皮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甲苯法对14批陈皮的水分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含... 目的对比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陈皮水分及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含量的差异,建立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陈皮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甲苯法对14批陈皮的水分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含量。对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的14批陈皮样品进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陈皮水分及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含量有所不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显示,不同产区、不同储存年限陈皮的相关峰强度、位置有明显差异。结论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可以为陈皮的品质评价、鉴别、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产区 储存年限 水分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热毒宁注射液家兔鼻腔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谢珍 王雪艳 +2 位作者 赵欣 张景照 唐旭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9-602,共4页
将热毒宁注射剂制备成鼻腔喷雾剂,进行家兔鼻腔黏膜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健康家兔为模型,建立空白组、鼻腔给药组和注射给药组。给药后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家兔血浆样品,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浓度。HPLC结果显示... 将热毒宁注射剂制备成鼻腔喷雾剂,进行家兔鼻腔黏膜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健康家兔为模型,建立空白组、鼻腔给药组和注射给药组。给药后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家兔血浆样品,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浓度。HPL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中可检测到绿原酸,且在给药后2-5min时浓度最高,说明自制热毒宁鼻腔喷雾剂可成功透过鼻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中快速代谢。相比于注射给药组,鼻腔给药组血液中的药物有效物质含量较低,提示热毒宁鼻腔喷雾剂药物透黏膜吸收效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 鼻腔给药 注射给药 高效液相色谱 绿原酸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沙棘抗肥胖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陆梦柯 王梓琴 +6 位作者 张春 王菲 陈志玺 王亚妮 TANG Mengze 刘蕊 唐旭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抗肥胖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并验证其体外抗肥胖效果。方法:使用TCMSP平台检索沙棘活性成分与靶点,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0.2得沙棘靶点与肥胖靶点的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抗肥胖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并验证其体外抗肥胖效果。方法:使用TCMSP平台检索沙棘活性成分与靶点,收集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0.2得沙棘靶点与肥胖靶点的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建立药物靶点-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分析,得到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沙棘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 Dock 1.5.7和Pymol 2.2.0进行沙棘核心靶点与其成分的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沙棘提取物的抗肥胖作用。结果:筛选得到33个沙棘活性成分,2820个疾病靶点和151个交集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维生素类、甾醇类等,关键靶点涉及AKT1、TNF、IL6、TP53、VEGFA、CASP3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恶性肿瘤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13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其对应活性成分对接结果良好。体外实验表明沙棘提取物具有抑制3T3-L1小鼠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研究显示沙棘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抗肥胖作用,为其临床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抗肥胖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3T3-L1 细胞
下载PDF
热微扰下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济齐 魏晓芳 +2 位作者 沈婉莹 张景照 唐旭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查阅相关文献,从中药材混淆掺伪鉴别、栽培品和野生品鉴别、不同产区鉴别、不同药用部位鉴别、中药材与炮制品鉴别5个方面对热微扰下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概述,发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高光谱分辨率,基于... 查阅相关文献,从中药材混淆掺伪鉴别、栽培品和野生品鉴别、不同产区鉴别、不同药用部位鉴别、中药材与炮制品鉴别5个方面对热微扰下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概述,发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高光谱分辨率,基于整体性直接对药材粉末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中药材 中药鉴别 热微扰 综述
原文传递
金钗石斛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雪 高昊 +4 位作者 韩慧英 刘宏伟 王乃利 姚新生 王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71-1774,共4页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钗石斛素J(dendronobilin...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钗石斛素J(dendronobilin J,Ⅰ)、dendrobane A(Ⅱ)、dendrodensiflorol(Ⅲ)、bullatantirol(Ⅳ)、dendrobiumaneA(Ⅴ)、6α,10,12-trihydroxypicrotoxane(Ⅵ)、10,12-dihydroxypicrotoxane(Ⅶ)和10β,13,14-trihy-droxyalloaromadendrane(Ⅷ)。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钗石斛素J。化合物Ⅳ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倍半萜 金钗石斛素
下载PDF
Antioxidant phenanthrenes and lignans from Dendrobium nobile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雪 续洁琨 +2 位作者 王乃利 栗原博 姚新生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4期314-318,共5页
To study the antioxidant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Dendrobium nobile, and to discuss thef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 60% ethanolic extract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 To study the antioxidant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Dendrobium nobile, and to discuss thef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a 60% ethanolic extract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al analysi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by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Five phenanthrenes and four ligna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ctive fractions ofD. nobile.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fimbriatone (1), confusarin (2), flavanthrinin (3), 2,5-dihydroxy-4,9-dimethoxyphenanthrene (4), 3,7-dihydroxy-2,4-dimethoxyphenanthrene (5), syringaresinol (6), pinoresinol (7), medioresinol (8) and lirioresinol-A (9), respectively. Compounds 2 and 6 exhibited more potent DPPH scavenging activities than vitamin C. All the above compounds were repor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ompounds 3, 4 and 9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genus of Dendrobiurn. For all phenanthrenes and lignans, an electron-donating methoxyl group in the ortho position to the phenolic hydroxyl group exhibits enhance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drobium nobile PHENANTHRENES Lignans Antioxidant activity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3519表达与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志强 张巧丽 +9 位作者 安雅男 王超 孙青松 唐旭东 孟日增 施晓晨 程威 金琨琪 于录 郭娜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被膜态的不同结核分枝杆菌Rv3519表达水平,分析Rv3519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产膜能力较H37Rv明显偏... 采用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被膜态的不同结核分枝杆菌Rv3519表达水平,分析Rv3519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产膜能力较H37Rv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1);临床分离株之间生物被膜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被膜态的分离株较标准株Rv3519基因表达量偏低,差异显著(P<0.01)。说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Rv3519基因表达水平相关,Rv3519基因可以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潜在分子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生物被膜 实时荧光定量PCR Rv3519
原文传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枸杞子中铜含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雪艳 苏丽丽 +3 位作者 裴渭静 赵欣 张景照 唐旭东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枸杞子中铜含量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为评价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中药枸杞子中铜的含量,选取同位素63Cu进行测定,分析测定流程中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合成不确定... 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枸杞子中铜含量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为评价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中药枸杞子中铜的含量,选取同位素63Cu进行测定,分析测定流程中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结果枸杞子供试液中铜含量扩展不确定度为17.367μg·m L-1,含量为(186.740±17.367)μg·m L-1,即原药材中铜含量为(46.685±4.342)μg·kg-1。样品消解、检测设备、标准溶液配制等均为不确定度来源。结论应规范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建立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的不确定分析,完善测定方法学考察,减少实验误差,建立标准化实验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不确定度 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下载PDF
虫草素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艳丽 许剑怡 +4 位作者 王宏娟 刘蕊 张景照 赵欣 唐旭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8期39-42,共4页
虫草素是从蛹虫草中分离的一种核苷类抗生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降糖降脂和抗衰老等。虫草素对肺部、肝脏、肾脏和胃部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以作为化妆品和保健品原料,还可以用于畜牧业... 虫草素是从蛹虫草中分离的一种核苷类抗生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降糖降脂和抗衰老等。虫草素对肺部、肝脏、肾脏和胃部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以作为化妆品和保健品原料,还可以用于畜牧业。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虫草素的药理作用渐渐被挖掘,其作用机制也愈发清晰。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虫草素的药理作用研究及其应用,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虫草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素 抗炎 抗肿瘤 免疫调节 降糖降脂 抗衰老 应用前景
下载PDF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蕊 张景照 +2 位作者 王丹丹 刘海霞 唐旭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09-2114,共6页
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L)和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DL)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活性。CL和DL处理B1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 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L)和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DL)抗恶性黑色素瘤的活性。CL和DL处理B1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和PI3K/AKT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L和DL能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发生了改变,出现细胞收缩、高染色质凝聚、凋亡体的可见形成和核降解等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确定了能诱导B16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能明显升高Cyt-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抑制PI3K、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CL通过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PI3K/AKT通路激活,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膜通透性蛋白Bax的表达,使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释放了细胞色素C,从而促进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最终促进B16细胞发生凋亡,起到抗黑色素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黑色素瘤 增殖 凋亡 抗肿瘤作用机制
下载PDF
金银花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魏晓芳 沈婉莹 +3 位作者 李阳芳 谢秋杰 唐旭东 葛岚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24-3429,共6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忍冬Lonicerajaponica的干燥花蕾)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结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显色及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金银花中分离到了9个黄... 目的研究金银花(忍冬Lonicerajaponica的干燥花蕾)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结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显色及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金银花中分离到了9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1)、槲皮素-3-O-葡萄糖苷(2)、3,5,3′-三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3)、棉花苷(4)、烟花苷(5)、水仙苷(6)、芦丁(7)、槲皮素-5-O-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新橙皮糖苷(9)。结论化合物1和3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金银花黄酮F和金银花黄酮E;化合物2、4~6、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人肝癌HuH7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43.4±1.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黄酮苷 抗肝癌 金银花黄酮F 金银花黄酮E 棉花苷 烟花苷 水仙苷
原文传递
善用中药调节血脂
17
作者 刘蕊 《健康之家》 2023年第18期25-25,共1页
对于高血脂患者,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摄入低脂肉类及奶制品,减少脂肪摄入量,减少盐、糖的摄入量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关键词 高血脂患者 脂肪摄入量 饮食结构 调节血脂 降低血脂 新鲜蔬菜 奶制品
原文传递
茵陈原儿茶酸乙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婉莹 魏晓芳 +5 位作者 姚杰 刘晨霄 张春 陆梦柯 唐旭东 葛岚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5,共9页
茵陈是一种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药食同源中药。本研究通过H_(2)O_(2)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从茵陈中筛选出一种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原儿茶酸乙酯(EDHB),再通过棕榈酸/油酸(PA/OA)诱导的体外细胞模型模拟脂肪肝中脂滴形成,进一步验证... 茵陈是一种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药食同源中药。本研究通过H_(2)O_(2)氧化应激细胞损伤模型从茵陈中筛选出一种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原儿茶酸乙酯(EDHB),再通过棕榈酸/油酸(PA/OA)诱导的体外细胞模型模拟脂肪肝中脂滴形成,进一步验证了EDHB的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作用。体内动物实验通过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喂养构建的NASH大鼠模型来评价。结果显示,茵陈中EDHB能有效改善NASH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减轻脂肪变性,降低肝脏转氨酶水平,抑制肝脏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转录,并通过激活肝脏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有效缓解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原儿茶酸乙酯 氧化应激 炎症 NRF2 非酒精性脂肪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