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干蓝斑到前庭神经核的神经环路投射及在压力应激下的激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梦霞 纪树钦 +4 位作者 李子杰 林子逸 MONTARDY Quentin 王立平 李蕾 《集成技术》 2021年第5期12-22,共11页
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 Nuclei)是保持平衡的关键核团,其功能异常与晕动病、前庭偏头痛、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状态密切关联,压力应激往往加重以上疾病的症状并伴随着蓝斑(Locus Coeruleus)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该研究利用转基因... 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 Nuclei)是保持平衡的关键核团,其功能异常与晕动病、前庭偏头痛、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状态密切关联,压力应激往往加重以上疾病的症状并伴随着蓝斑(Locus Coeruleus)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该研究利用转基因小鼠结合病毒示踪显示从蓝斑到前庭神经核的神经投射,并利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确定蓝斑-前庭神经核的投射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结果显示,小鼠在睡眠剥夺压力刺激下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被强烈激活,而前庭神经核神经元激活不明显,提示睡眠剥夺可能通过蓝斑-前庭神经核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调制起作用。该结果可为继续探究蓝斑-前庭神经核神经环路在压力应激与前庭神经核功能调控之间的重要作用提供解剖结构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前庭神经核 压力应激 晕动病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实现、临床进展与技术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文灿 马良 +2 位作者 郭浩月 杨俊杰 李骁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8-2497,共20页
近年来,脑机接口的临床实验进展使得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植入式脑机接口(implantabl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iBCIs)的系统实现及最新临床进展,随后对制约iBCIs规模化的关键技术及挑战展开了讨论。在系统实现部... 近年来,脑机接口的临床实验进展使得该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植入式脑机接口(implantabl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iBCIs)的系统实现及最新临床进展,随后对制约iBCIs规模化的关键技术及挑战展开了讨论。在系统实现部分,本文将前端电极分为刺入式和贴附式两种类型展开介绍,并将实验范式视作解码器的学习基准放置于信号处理与解码器部分进行讨论,同时将效应器视作i BCIs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了单独的讨论分析。在临床进展部分,本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将iBCIs系统的最新临床进展分为功能康复和功能替代两种类型并对两者的功能界限作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目前iBCIs关键技术挑战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高通量且高生物相容性神经界面、准确且鲁棒的解码算法和涉及患者与制造商之间可能存在的伦理隐私安全问题。因此,iBCIs技术发展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助力推进更为广泛且深入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脑机接口 实验范式 解码器 效应器 临床进展 技术挑战
原文传递
背外侧前额叶对主动遗忘负性社会反馈的作用:针对抑郁症的TMS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玉明 李思瑾 +3 位作者 郭田友 谢慧 徐锋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4-1104,共11页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32)或右侧DLPFC(n=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31)无差异,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 主动遗忘 社会反馈 负性记忆 定向遗忘
下载PDF
0~1岁婴儿情绪偏向的发展:近红外成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丹丹 李宜伟 +3 位作者 于文汶 莫李澄 彭程 刘黎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0-929,共10页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龄5.2±1.7天, 23名男孩)和45名1周岁婴儿(月龄12.7±1.4月, 21名男孩)对快乐和愤怒语音韵律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脑右半球的额叶、颞叶和顶叶的脑功能连接中出现了情绪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在新生儿组,快乐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度高于愤怒语音条件;在婴儿组,愤怒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于快乐语音条件。此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人类刚出生时情绪加工偏向是正性的,之后才转变成为负性。因此,“负性偏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情绪加工偏向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会发生转变。本研究首次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情绪偏向的变化,该发展规律不但有利于及早发现自闭症等情绪和认知发育障碍,还能指导家长运用恰当的交流和抚养方式科学育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偏向 新生儿 婴儿 情绪性韵律 颞上回 额下回
下载PDF
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器件与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都展宏 鲁艺 +2 位作者 蔚鹏飞 邓春山 李骁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6-88,共13页
人脑与电脑通过连续高通量的信息交互来实现深度融合是神经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愿景。脑机融合技术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运动残障、精神疾病、感知觉缺失能等多种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可以将电子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海量信息以及高速数值计... 人脑与电脑通过连续高通量的信息交互来实现深度融合是神经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愿景。脑机融合技术不但可以大幅提升运动残障、精神疾病、感知觉缺失能等多种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可以将电子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海量信息以及高速数值计算能力直接传递给人脑,从而赋予个人"超能力"。植入式神经电极阵列是发展宽带脑机融合智能系统所不可或缺的关键界面器件。一方面,植入式电极阵列可以同时保证大范围和高精度地记录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精确发放时间和波形,为充分抽提神经信息,解读脑神经网络的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借助植入式电极阵列对神经元进行高时空精度地信息写入,不但可以向脑内直接传入新信息,也可能改变神经精神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癫痫和重度抑郁等)患者的异常神经网络活动,从而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电极阵列的微纳加工工艺、电极的理化特征及其与神经组织的界面效应是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前端研究的重要方向,而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等新技术在神经电子界面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愈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生物电子医疗 多电极阵列 在体电生理 纳米材料
下载PDF
背外侧前额叶在安慰剂效应中的作用:社会情绪调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妹 程思 +2 位作者 李宜伟 李红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3-1073,共11页
为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观... 为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实验以“TMS组别”(DLPFC组、控制组)为被试间变量,“安慰剂条件”(安慰剂、非安慰剂)为被试内因素。结果发现,DLPFC组(n=50)比控制组(n=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晚正成分的波幅也更低,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不显著。结果还表明,DLPFC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相关结果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和脑观测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 安慰剂效应 社会疼痛 社会排斥 情绪调节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反刍思维的脑功能网络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林雯仪 何昊 关青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2-1269,共8页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该事件的产生原因、经过和结果,表现出负性自我参照加工、消极情绪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采用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者发现反刍思维的上述三个特点分别与默认网络内部的异常...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该事件的产生原因、经过和结果,表现出负性自我参照加工、消极情绪性以及持续性的特点。采用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者发现反刍思维的上述三个特点分别与默认网络内部的异常活动模式、突显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以及注意相关网络之间的异常耦合有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反刍思维与相关脑网络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究反刍思维脑功能网络的结构基础,同时也应关注反刍思维及其脑网络的老龄化特征,并致力于探索有效干预反刍思维的神经调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思维 脑网络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下载PDF
神经疾病诊断与研究中的神经递质检测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都展宏 鲁艺 王立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51-1663,共13页
神经递质的在体检测不仅可能作为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同时,这类传感器也可作为研究奖赏、成瘾、厌恶等多种行为产生机制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多种检测神经递质的分析技术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 神经递质的在体检测不仅可能作为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同时,这类传感器也可作为研究奖赏、成瘾、厌恶等多种行为产生机制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多种检测神经递质的分析技术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应用于疾病研究和在体检测的传感技术与材料尚面临一些困难,只有较少的应用实例。本文主要介绍了癫痫、帕金森氏症、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等疾病中神经递质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检测的科学意义,探讨了在体传感器技术的进展,以及可能用于解析疾病神经环路机制的相关技术和器件,重点探讨了多种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材料和生物分子作为在体传感器组成成分的应用技术,以及未来这些新技术、新材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成像技术 疾病诊断 评述
下载PDF
蜜蜂对复合气味中特征因素的选择性记忆巩固的研究
9
作者 闫薇 孟志强 刘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8-1368,共11页
目的 蜜蜂天生具有丰富的嗅觉辨识能力,觅食、交配、导航以及社交活动均依赖其嗅觉系统,是研究嗅觉感知和学习记忆的行为及神经机制的理想模型。蜜蜂既能够将某个复合气味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将复合气味的各组成成分进行辨别和区分,但是... 目的 蜜蜂天生具有丰富的嗅觉辨识能力,觅食、交配、导航以及社交活动均依赖其嗅觉系统,是研究嗅觉感知和学习记忆的行为及神经机制的理想模型。蜜蜂既能够将某个复合气味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将复合气味的各组成成分进行辨别和区分,但是在特征依赖的联合记忆中依据何种原则进行加工并存储到长期记忆还不清楚。方法 本文利用特征阳性(feature positive:AB+,B-)和特征阴性(feature negative:AB-,B+)的奖赏性嗅觉条件化,训练蜜蜂对复合气味和成分气味的辨别,并检测蜜蜂对复合气味(AB)、成分气味(B)以及特征气味(A)的中长时记忆(3 h)和长时记忆(24 h)。结果 在特征阳性的奖赏性嗅觉条件化中,蜜蜂对训练过的气味可以形成稳定的中长时和长时记忆,并且对复合气味中的特征气味的记忆与复合气味的记忆呈现高度相似。但在特征阴性的奖赏性嗅觉条件化中,蜜蜂虽能够在3 h和24 h对训练过的两种气味具有显著的伸喙反应差异,且对特征阴性的气味无显著反应,但对复合气味的反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蜜蜂选择性地将与奖赏信息联合出现的气味巩固到长时记忆中,但并未依据特征成分加工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奖赏信息预示着食物源,与生存息息相关,表明对环境信息进行选择性的记忆巩固加工并储存可能是低等动物高效地编码生存相关信息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赏性嗅觉条件化 特征阳性 特征阴性 记忆巩固 伸喙反应
原文传递
应激相关中枢脑区和交感神经系统对肿瘤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洪育川 隽诗芮 徐锡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76-484,共9页
应激无处不在,而感知应激并调节身体机能以应对危险,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机制。然而过度或长期的应激则会发展成焦虑(anxiety),损害生物体的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应激和焦虑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它们主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sym... 应激无处不在,而感知应激并调节身体机能以应对危险,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机制。然而过度或长期的应激则会发展成焦虑(anxiety),损害生物体的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应激和焦虑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它们主要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释放相关的激素或外周神经递质,激活肿瘤细胞及微环境上的相关受体促进肿瘤的增殖、生存及血管生成,导致肿瘤进展的加速,同时也损害机体的免疫反应,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控”。然而应激感知和焦虑反应相关的神经环路如何通过交感神经系统与肿瘤关联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焦虑相关神经系统网络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连接及交感系统对肿瘤的影响途径进行总结综述,为未来癌症的治疗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焦虑 癌症 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环路
下载PDF
正念训练对老年认知功能干预的系统综述
11
作者 魏依婷 范少霞 +4 位作者 关青 张洁婷 林雯仪 罗跃嘉 张浩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0-509,共10页
关于正念训练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以往的研究显示出不一致的结果,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按照训练方法和老年人群的分类标准,本文将纳入的文献中的认知功能干预结果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 关于正念训练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以往的研究显示出不一致的结果,目前尚缺乏相关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按照训练方法和老年人群的分类标准,本文将纳入的文献中的认知功能干预结果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正念训练的干预效果与认知衰退程度和训练方法有关: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正念训练均能提高正常老年和主观认知下降老年的认知功能;但随着干预对象的认知衰退程度的加重,训练效果逐渐降低,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效果不一致,在痴呆患者中效果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老年 认知
下载PDF
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
12
作者 莫李澄 李思瑾 张丹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7,共8页
社会疼痛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受到威胁、破坏或失去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社会疼痛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威胁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绪调节是缓解社会疼痛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展开了系列... 社会疼痛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受到威胁、破坏或失去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社会疼痛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甚至威胁身心健康。有效的情绪调节是缓解社会疼痛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社会疼痛的神经机制展开了系列研究,发现前扣带回和前脑岛是社会疼痛体验的重要脑区,而社会疼痛的情绪调节依赖前额叶,尤其是腹外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外显情绪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内侧前额叶在内隐情绪调节中发挥主要作用。此外,社会疼痛内隐和外显情绪调节还需要社会认知脑网络的参与,重要节点包括后部颞上沟、颞顶联合区、顶下小叶、后扣带回皮层等。我们建议未来研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进一步揭示社会疼痛情绪调节的神经环路,开展旨在提高情绪障碍患者社会疼痛情绪调节能力的临床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疼痛 情绪调节 腹外侧前额叶皮层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原文传递
Neurological Insights into Attentional Deficits in High Trait Anxiety: a Commentary on Hu et al.’s Paper in Cerebral Cortex (2023)
13
作者 MA Hao-Yun LIANG Jian-Hui LIU Dong-Qia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21-3326,共6页
In a recent publication,Hu et al.(2023)have report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exhibit attentional deficits characterized by reduced inhibition of distractors and delayed attentional selection of target... In a recent publication,Hu et al.(2023)have report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exhibit attentional deficits characterized by reduced inhibition of distractors and delayed attentional selection of targets,indicating impaired top-down attentional control.This commentary underscores their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gnitive theory of anxiety.Based on their findings,we propose a novel training approach called attentional inhibition training(AIT),aimed at improving top-down attentional control to alleviate symptoms of anxiety.Furthermore,we explor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for rapidly enhancing attentional control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XIETY attentional deficit attentional inhibition cognitive training neural mechanism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娟 何昊 +1 位作者 杨丹丹 关青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02-2012,共11页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老年痴呆的中间状态,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通过诱导突触可塑性的改变来改善大脑的认...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老年痴呆的中间状态,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通过诱导突触可塑性的改变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对rTMS干预MCI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及神经机制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优化定位手段,延长对干预效果的随访评估,考察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靶区对干预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结合脑成像技术来探索rTMS的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非药物干预 经颅磁刺激(TMS)
下载PDF
用于长期神经电生理记录的自伸展电极阵列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璐璐 谢泽鑫 +4 位作者 钟成 唐永强 叶丰明 王立平 鲁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1,共7页
由于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的神经环路功能解析,微电极阵列已经成为了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在自由活动动物中实施长期稳定的电生理记录仍然极具挑战。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可自伸展的多通道电极阵列,并探讨了其应用于长期神... 由于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的神经环路功能解析,微电极阵列已经成为了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在自由活动动物中实施长期稳定的电生理记录仍然极具挑战。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可自伸展的多通道电极阵列,并探讨了其应用于长期神经电生理记录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当电极植入后,其表面的水凝胶包裹层会迅速溶胀并溶解,随后电极阵列的记录通道会在脑组织中自行展开。由于分散的记录通道的直径较小,电极在长期植入后的组织反应显著减轻。得益于此,与传统的四电极(tetrode)相比,这种自伸展电极在长期植入后的界面阻抗显著降低,电生理信号质量更好。上述特性将受益于活体水平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极 神经界面 电极阻抗 组织反应 电生理记录
下载PDF
客座主编寄语
16
作者 李骁健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2年第3期1-1,共1页
脑机接口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科幻故事。其实,脑机接口技术就是一种大脑信息传输的渠道,可以实现大脑信息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脑机接口技术的落地,能推动大脑疾病诊断,亦能提高智能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脑机系统的信号采集、解... 脑机接口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科幻故事。其实,脑机接口技术就是一种大脑信息传输的渠道,可以实现大脑信息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脑机接口技术的落地,能推动大脑疾病诊断,亦能提高智能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脑机系统的信号采集、解码及功能执行,需要微纳电子及加工、神经电子信号解析和神经解码交互等多方面技术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设备 脑机接口 信号采集 信息传输 科幻故事 技术融合 智能生活 神经解码
下载PDF
腹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因果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可翔 张岳瑶 +3 位作者 李思瑾 袁加锦 李红 张丹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并采用经颅直...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 PFC),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n=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 DCS伪刺激组(对照组,n=40),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侧前额叶 内隐情绪调节 经颅直流电刺激 启动 认知重评
下载PDF
中枢神经环路调节骨代谢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运辉 王立平 杨帆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68-475,共8页
骨重塑是维持骨稳态(bone homeostasis)的重要过程,人们通常认为骨重塑主要接受内分泌激素调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参与骨稳态调节。虽然,大脑和骨骼组织之间已被证实存在明确的神经连接,但这些... 骨重塑是维持骨稳态(bone homeostasis)的重要过程,人们通常认为骨重塑主要接受内分泌激素调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参与骨稳态调节。虽然,大脑和骨骼组织之间已被证实存在明确的神经连接,但这些神经联系在大脑调节骨稳态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将关注骨与脑之间的神经联系,分别从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环路(neural circuit)、自主神经系统以及感觉神经系统对骨稳态的调控等方面介绍大脑调控骨代谢(bone metabolism)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 骨代谢 骨稳态 神经环路 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感觉神经系统
下载PDF
肠道功能障碍诱发帕金森病的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轩彤 陈祖昕 +4 位作者 曹旭 路中华 陈立铭 王彦春 刘欣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8-543,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现约有700~1000万人确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黑质(SN)内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丢失和异常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除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现约有700~1000万人确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黑质(SN)内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丢失和异常的α-突触核蛋白聚集。除运动障碍外,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包括肠道神经系统中α-突触核蛋白积聚和黏膜炎症相关的胃肠道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肠轴在PD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病程进展有相关性;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可能起源于肠道,并通过迷走神经逆向传播至中枢神经系统。该文主要概述脑肠轴参与PD的发病机制,综合分析肠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肠道微生物 脑肠轴
下载PDF
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的脑神经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思 李思瑾 +1 位作者 郑梓鑫 张丹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9-677,共9页
阐明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脑神经机制的异同可帮助我们理清疼痛的发生和改变机制,提高临床疼痛类别的甄别效率。研究表明,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均需调用参与情感体验(背侧前扣带回、前脑岛)、躯体感觉(后脑岛、次级感觉皮层)以及情绪调节(... 阐明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脑神经机制的异同可帮助我们理清疼痛的发生和改变机制,提高临床疼痛类别的甄别效率。研究表明,生理疼痛和社会疼痛均需调用参与情感体验(背侧前扣带回、前脑岛)、躯体感觉(后脑岛、次级感觉皮层)以及情绪调节(外侧前额叶皮层)的脑区。然而,生理与社会疼痛在相同脑区的激活区域(背侧前扣带回、背侧前额叶皮层等)存在体素级别的差异,而即使激活重叠的脑区(腹侧前额叶皮层)对两种疼痛的作用效果也并不一致。此外,研究表明社会疼痛的大脑激活模式受到实验范式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优化实验室社会疼痛诱发范式,结合数据驱动的方式考察两种疼痛的脑神经机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疼痛 社会疼痛 前扣带回 脑岛 外侧前额叶皮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