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学本体论的重建——许苏民著《人文精神论》读后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伟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人文精神论》 人学本体论 “人文精神” “文化” 哲学观 世界范围 当代中国 文化问题
下载PDF
高才自古多沦落--戈革教授其人其事其书(上)
2
作者 江晓原 刘兵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97,共6页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刘兵兄,说起来,你我二人都可以算戈革教授晚年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了。当然我们都是他的晚辈,你对他是执弟子礼的;我虽被他视为忘年之交,但也一直对他执晚辈之礼。自从我认识戈革教授之后,25年以来我一直认...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刘兵兄,说起来,你我二人都可以算戈革教授晚年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了。当然我们都是他的晚辈,你对他是执弟子礼的;我虽被他视为忘年之交,但也一直对他执晚辈之礼。自从我认识戈革教授之后,25年以来我一直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少见的才子,而且是一个相当不得意的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落 江晓原 才子
下载PDF
为什么是思想史——“中国哲学”问题再思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兆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4-26,共3页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儒家 传统文化 思想史
下载PDF
戴维·洛奇:一个后现代智者和他的小说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晓原 刘兵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刘兵兄,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对谈栏目了,而这名字是越来越难取了。我们两人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已经谈了六年的结集为《南腔北调》,今年我们两人的学生章梅芳和吴慧在《科学时报》上新开的对谈则取名“南征北... 江晓原(以下简称江):刘兵兄,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对谈栏目了,而这名字是越来越难取了。我们两人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已经谈了六年的结集为《南腔北调》,今年我们两人的学生章梅芳和吴慧在《科学时报》上新开的对谈则取名“南征北战”——想想也奇怪,两个很可爱的小女生,不风花雪月,不闲情逸致,偏要“南征北战”,但她们说年轻人必须直面生存竞争,征战正在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文汇读书周报》 小说 智者 戴维 生存竞争 江晓原 年轻人
下载PDF
科学主义论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华杰 苏贤贵 +1 位作者 田松 刘兵 《社会学家茶座》 2005年第1期58-72,共15页
2004年圣诞节之际,一场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印度洋突然发生海啸,造成至少十万人伤亡的一场大悲剧。亚洲这几年似乎是多事之地,SARS刚过,就来了禽流感,而禽流感过后又来了海啸。表面上看,是大自然与人类作对,人类是受害者。
关键词 科学主义 论争 2004年 自然灾害 SARS 禽流感 圣诞节 印度洋 大自然 受害者 海啸 人类
下载PDF
作为文化审美化根源的现代性——读哈贝马斯《现代性哲学课程》 被引量:1
6
作者 肖鹰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言说为视角,勾勒了从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到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由此呈现了西方现代性话语的主要内容,指出在现代性哲学话语运动中,一个基本的动力是有效地限制主体性的自我扩张而又极大限度地保证主体性的...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言说为视角,勾勒了从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到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由此呈现了西方现代性话语的主要内容,指出在现代性哲学话语运动中,一个基本的动力是有效地限制主体性的自我扩张而又极大限度地保证主体性的自主原则和自由精神。这无疑是一个不可最终解决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代性 理性 主体性 哈贝马斯
原文传递
“敬畏自然”争论中的伦理学问题
7
作者 刘华杰 苏贤贵 +1 位作者 田松 刘兵 《科技中国》 2005年第5期8-11,共4页
“敬畏自然”是伦理范围扩展的结果。刘华杰:“敬畏自然”直接涉及到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问题,这显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自然科学家的拿手本行。科学家当然有发言权,但不能说在此问题上人们应当优待科学家的观点。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 科学家
下载PDF
论“休闲”
8
作者 胡伟希 《社会学家茶座》 2004年第8期12-17,共6页
人类对休闲的体验与人类对生命的自我反思同样古老。当亚里士多德将休闲定义为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生存状态时,他实际上是说,幸福就是休闲;人只有在休闲状态下,才回复到生命的本来状态。因此,休闲是生命的本真。
关键词 自我反思 休闲 实际 生存问题 体验 生命 生存状态 亚里士多德 幸福 本真
下载PDF
应对变局的经学——晚清对中国古典的重新诠释(一) 被引量:1
9
作者 葛兆光 《中华文史论丛》 2000年第64期1-22,共22页
19世纪下半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种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 19世纪下半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种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的途径,而在这种重新诠释古典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因为,在古代中国相当长的时间裹,儒家的经典是读书人最熟悉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中国 经学 文学评论
全文增补中
从语言的变化看英汉语言的变异——读《英汉语言变异》
10
作者 方周 《外语与翻译》 2000年第3期77-78,共2页
《英汉语言变异》(肖建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它立足于英汉语比较,从中找出二者差异及其规律。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已经有人做过,但出成果的目前不多。
关键词 语言 英语 汉语 《英汉语言变异》 肖建安 变异
全文增补中
道义和权威是否势不两立——与林存光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朝晖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8,共4页
林存光先生新近的批评文章认为,方朝晖在重新解释"三纲"时混淆了服从道义与服从权威,应当看到绝对服从与大力谏诤这两种相反立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多重面相。林文为"三纲"代表绝对服从的传统观点作了辩护。林文所谓&... 林存光先生新近的批评文章认为,方朝晖在重新解释"三纲"时混淆了服从道义与服从权威,应当看到绝对服从与大力谏诤这两种相反立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多重面相。林文为"三纲"代表绝对服从的传统观点作了辩护。林文所谓"多重面相"的说法使古人思想陷于自相矛盾的内在分裂之境地。"三纲"从根本上是为了服从道义或名位,但是在具体现实中对道义的服从不可能与对具体权威的服从截然分开,不应将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对董仲舒、朱熹等人"三纲"思想的理解应该从其思想、生平的总体联系和时代现实出发,而不应孤立凭其一两句话任意发挥,得出其捍卫绝对君权或君主专制的错误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 道义 权势 伦理规范 多重面相
原文传递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 被引量:71
12
作者 汪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41,共25页
晚清以降的各个变革阶段之间并不能用线性的现代化史观简单地加以解释。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共和危机的影响,"五四"文化运动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如何评价共和的制度与价值,如何看待19世纪末期以降被视为楷模的西方模式,以及... 晚清以降的各个变革阶段之间并不能用线性的现代化史观简单地加以解释。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共和危机的影响,"五四"文化运动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如何评价共和的制度与价值,如何看待19世纪末期以降被视为楷模的西方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等问题,构成了"五四文化转向"的基本问题。"五四"文化运动的根本特征,是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转化、渗透和变奏。政治与历史之间的断裂——新的政治不是历史的自然延伸,产生于一种新的意识、思想、文化和历史理解。在这种断裂中,"文化"承担着双重任务,即一方面在社会的基础上创造和培育新的政治主体,另一方面通过内在于国家与政党的运动促成政治的生成、造化和改易。一种通过文化与政治的区分而介入、激发政治的方式构成了20世纪中国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化转向 东西文明 共和危机 政治主义 国家主义
原文传递
“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7
13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 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领域里 ,是否可以将历来习惯于“唐宋”对比的方法 ,转向注重“宋明”连续的思路 ?这一研究视域变化的意义是 :把关注领域从仅仅围绕和瞩目于精英与经典 ,转为兼顾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 ,思想与文化的制度化、世俗化和常识化过程 ,将成为研究的重要历史脉络 ;研究思路从关注“创造性思想”的唐宋 ,到关注“妥协性思想”的宋明 ,会刺激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文献资料范围的更大拓展。这种视域或时段的改变 ,能引起文化史思想史研究的一些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史 文化史 唐朝 宋朝 明朝 儒家思想
原文传递
清代地权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龙登高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8,共15页
基于原始契约与刑科题本,本文揭示了清代地权交易的三大类型,一是债权型融通,二是产权转让,三是股权交易出现。借助于土地但不发生产权最终转移的融通性债权交易的各种形式常被混淆,本文加以考辨与厘清:"押",以土地为担保并... 基于原始契约与刑科题本,本文揭示了清代地权交易的三大类型,一是债权型融通,二是产权转让,三是股权交易出现。借助于土地但不发生产权最终转移的融通性债权交易的各种形式常被混淆,本文加以考辨与厘清:"押",以土地为担保并以地租或利租来还本付息;"典",约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转移与收益占有来偿还借债;"当",以地权为中介的各种借贷形式;"抵",发生地权分割,并以此抵还欠债。清代出现的这些交易手段使农户在保有地权的同时实现其融通性需求,它们与现代金融工具相似,其名称与方式延续并沿用至今。地权转让与收益补偿等交易形式则包括活卖、绝卖、佃权顶退、找价、回赎等,其规则取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地权所有者的权益。土地经营的合伙制与股权交易亦开始出现。凡此多样化的交易形式,不仅在金融工具缺失的时代充当了资金融通工具的替代,农户赖以济危解困,更促进了土地流转,使生产要素组合与资源配置通过地权市场得以活跃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权 债权 交易形式 多样化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新史学》之后——192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 被引量:28
15
作者 葛兆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97,共16页
梁启超在 1 90 2年就写出了《新史学》 ,但是中国历史学的根本变化却出现在二十多年之后。本文以 1 92 9年为例 ,叙述那个时代中国历史学界的新变。一方面西方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大量引入中国 ,历史学家关注的领域已经从汉族中国扩展到四... 梁启超在 1 90 2年就写出了《新史学》 ,但是中国历史学的根本变化却出现在二十多年之后。本文以 1 92 9年为例 ,叙述那个时代中国历史学界的新变。一方面西方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大量引入中国 ,历史学家关注的领域已经从汉族中国扩展到四裔甚至世界 ,“新史学”正在日渐试图成为“科学”并与西方“接轨” ;但是另一方面 ,在历史学界种种动向与争论的背后也隐藏了另一个问题 ,即什么才是“中国”的“新史学” ,这一新的问题引起历史学界关于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科学取向与民族认同之间的紧张与焦虑 ,并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1929年 科学 疑古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生态环境 中国历史学界 新变
原文传递
“反传奇的传奇”及其他——论张爱玲叙事艺术的成就与限度 被引量:12
16
作者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7,共15页
本文从其家败世乱的独特体验入手,揭示了张爱玲在生活上和文学上的早熟,如何形成了她所情有独钟的叙事焦点——传写末世人性之变与乱世人情之常,然后着重分析了张爱玲别出心裁的叙事艺术——"反传奇的传奇"的折中损益及其叙... 本文从其家败世乱的独特体验入手,揭示了张爱玲在生活上和文学上的早熟,如何形成了她所情有独钟的叙事焦点——传写末世人性之变与乱世人情之常,然后着重分析了张爱玲别出心裁的叙事艺术——"反传奇的传奇"的折中损益及其叙事趣味之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乱世 传奇 反传奇 沦陷区
原文传递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被引量:31
17
作者 葛兆光 《开放时代》 2001年第11期48-55,共8页
关于古代中国有没有“哲学”,儒家是否算一个“宗教”,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却是一个伪问题。但是尽管看上去是伪问题,背后却隐藏有真历史,因为关于学科制度、知识分类、评价标准等等分歧背后,携... 关于古代中国有没有“哲学”,儒家是否算一个“宗教”,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却是一个伪问题。但是尽管看上去是伪问题,背后却隐藏有真历史,因为关于学科制度、知识分类、评价标准等等分歧背后,携带着太多的近代中国以来,思想界和学术界关于融入世界与固守本位的复杂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儒教定义 争论
原文传递
税费改革、村民自治与强干弱支──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选择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晖 《开放时代》 2001年第9期14-22,共9页
作者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对农村的税费改革进行了剖析,并对近年来财政收入上“强干弱支”的政策取向作了反思。
关键词 税费改革 村民自治 历史经验 财政收入 “强干弱支” 财政政策
原文传递
谁,面向哪个东方?──评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兼论“西方中心论”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秦晖 《开放时代》 2001年第8期22-33,共12页
本文作者对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一书的史实价值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指出弗兰克本人的理论困境,他所批判的“西方中心论”,更是似是而非。作者提出,究竟人类的道路在哪里,只能从普世的角度,而不是什么西方或东方的角度来... 本文作者对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一书的史实价值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指出弗兰克本人的理论困境,他所批判的“西方中心论”,更是似是而非。作者提出,究竟人类的道路在哪里,只能从普世的角度,而不是什么西方或东方的角度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弗兰克 《重新面向东方》 “西方中心论” 外贸顺差 经济史
原文传递
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朝晖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6-43,共8页
过去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建立在三个预设之上,即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和团体主义。这三个"预设"也可称为一种"文化无意识""文化心理结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微观政治学",即数千年来中国... 过去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建立在三个预设之上,即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和团体主义。这三个"预设"也可称为一种"文化无意识""文化心理结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微观政治学",即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中有效的整合方式和价值系统表现为德性权威、礼大于法和三纲五常等。由此也可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制度模式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既然新文化运动没有颠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则说明未来中国文化中的秩序问题,即权威、制度及价值建设的方向,应当从中国过去的历史传统特别是具有深厚自由精神的儒家传统中来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无意识 文化心理结构 儒家传统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