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血清中雌三醇 被引量:8
1
作者 吴丹凝 王栩 +2 位作者 林金明 李振甲 应希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755-2760,共6页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将磁性微粒子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人体血清内的雌三醇(E3)含量进行了测定.磁性微粒子分别作为固相一抗包被材料和二抗分...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将磁性微粒子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人体血清内的雌三醇(E3)含量进行了测定.磁性微粒子分别作为固相一抗包被材料和二抗分离剂参与反应.两种方法检测雌三醇浓度的线形范围均为0.6~60ng/mL.其中,固相一抗法的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11%和15%,回收率为90%~116%,健全性系数为0.9987.二抗分离法的批内变异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8%和10%,回收率为88%~118%,健全性系数为0.9974.两种方法分别与经典板式化学发光法对比,检测人血清样本,结果相关性较好,且磁性微粒子法更为省时、简便,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三醇 磁性微粒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人血清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喹啉-4-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波谱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袁金伟 陈晓岚 +3 位作者 屈凌波 屈智博 卢建莎 赵玉芬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2,共8页
以2-苯基-4-喹啉酮为原料,通过磷酰化反应将磷酰氮芥引入到2-苯基-4-喹啉酮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喹啉-4-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应用DEPT、1H-1HCOSY、13C-1HHSQC、13C-1HHMBC等2D NMR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 以2-苯基-4-喹啉酮为原料,通过磷酰化反应将磷酰氮芥引入到2-苯基-4-喹啉酮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喹啉-4-氨基磷酸酯衍生物.应用DEPT、1H-1HCOSY、13C-1HHSQC、13C-1HHMBC等2D NMR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通过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这种新型的喹啉-4-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飞行时间质谱 喹啉-4-氨基磷酸酯衍生物
下载PDF
新型香豆素-7,8-环磷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NMR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岚 周亚东 +4 位作者 袁金伟 刘向前 张守仁 屈凌波 赵玉芬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07,共7页
以7-羟基香豆素为原料,经过Mannich反应化学选择性地得到了8位的7-羟基香豆素Mannich碱,然后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与磷酰二氯氮芥发生环合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香豆素-7,8-环磷酰胺衍生物.通过中间产物Mannich碱和目标产物的NMR图谱,... 以7-羟基香豆素为原料,经过Mannich反应化学选择性地得到了8位的7-羟基香豆素Mannich碱,然后在三乙胺存在的条件下,与磷酰二氯氮芥发生环合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香豆素-7,8-环磷酰胺衍生物.通过中间产物Mannich碱和目标产物的NMR图谱,都证实了Mannich反应的化学选择性位点是7-羟基香豆素的8位而不是6位;通过DEPT、1H-1HCOSY,HSQC和HMBC等2D NMR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2D NMR 香豆素-7 8-环磷酰胺衍生物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继红 曹书霞 +2 位作者 卢建莎 廖新成 赵玉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仪对正负离子模式下5′-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的各种离子[ATP+H]+、[ATP-nH+(n+1)Na]+(n=0~4)、[ATP-H]-的裂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可能的裂解过程。实验发现在裂解过程中,ATP脱去γ...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仪对正负离子模式下5′-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的各种离子[ATP+H]+、[ATP-nH+(n+1)Na]+(n=0~4)、[ATP-H]-的裂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可能的裂解过程。实验发现在裂解过程中,ATP脱去γ-磷酸时,不仅是P—O键断裂,还存在三磷酸链上β-P‖O中O先夺去碱基上的氨基或核糖环上的羟基中H、N或O再亲核进攻磷引发结构重排,脱去γ-磷酸得到一系列碎片离子。利用理论计算解释了2种重排途径的可能性与碎片离子的丰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三磷酸腺苷(ATP) 电喷雾多级质谱 裂解规律 理论计算
下载PDF
二异丙基磷酰化二肽甲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峰 蒋宇扬 +3 位作者 刘世英 王凯 曹健 赵玉芬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和多肽的磷酰化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部分磷酰化肽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但其具体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二异丙基磷酰化二肽甲酯[(O,O鄄diisopropylphosphoryl鄄L鄄tryptophan)2鄄L鄄lysinemeth...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和多肽的磷酰化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部分磷酰化肽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但其具体机理还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二异丙基磷酰化二肽甲酯[(O,O鄄diisopropylphosphoryl鄄L鄄tryptophan)2鄄L鄄lysinemethylester,(DIPP鄄L鄄Trp)2鄄L鄄Lys鄄OCH3]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AnnexinV鄄FITC和PI双染法检测(DIPP鄄L鄄Trp)2鄄L鄄Lys鄄OCH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以罗丹明123(Rhodamine123)及2蒺,7蒺鄄二氯荧光素乙二酯(2蒺,7蒺鄄dichlo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鄄DA)为细胞染色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不同浓度(DIPP鄄L鄄Trp)2鄄L鄄Lys鄄OCH3处理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变化。结果:50μg/ml(DIPP鄄L鄄Trp)2鄄L鄄Lys鄄OCH3作用细胞24h,AnnexinV鄄FITC和PI双染检测表明,有61.9%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现象。Rhodamine123染色发现93.6%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强度下降,随着化合物作用时间的延长,Δψm下降的细胞逐步增加到95.8%,同时DCFH鄄DA处理24h后97.6%的细胞ROS生成下降,ROS下降的细胞比例从18.1%增加到97.6%。结论:(DIPP鄄L鄄Trp)2鄄L鄄Lys鄄OCH3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酰肽甲酯 细胞凋亡 线粒体跨膜电位 活性氧 K562细胞
下载PDF
L-半胱氨酸二肽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卢奎 成红丽 +3 位作者 马丽 赵东欣 杨亮茹 赵玉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手段研究了L-半胱氨酸二肽(Cys-Cys)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推测了其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DNA-Cys-Cys体系的紫外光谱先呈减色效应,继续...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手段研究了L-半胱氨酸二肽(Cys-Cys)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推测了其相互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DNA-Cys-Cys体系的紫外光谱先呈减色效应,继续增大其浓度时又呈增色效应;盐效应实验表明此相互作用容易受环境中离子强度的影响;随着二肽浓度的增加,EB-DNA复合体系的荧光猝灭,Stern-Volmer方程说明此过程为静态猝灭,通过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得到两者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640×10~4L·mol^(-1)。综合以上结果可知:Cys-Cys与DNA的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结合。这一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寡肽类小分子与DNA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半胱氨酸二肽 脱氧核糖核酸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二价金属离子对鲑鱼精DNA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邬瑞光 尉志武 +1 位作者 陈琳 周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66-2368,共3页
The effects of Mg 2+, Ca 2+, Mn 2+, Co 2+ and Ni 2+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almon Sperm DNA were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method. For the divalent cations, the shielding effect ... The effects of Mg 2+, Ca 2+, Mn 2+, Co 2+ and Ni 2+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Salmon Sperm DNA were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method. For the divalent cations, the shielding effect plays the dominant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of nucleic acid chains when they are in low concentrations, as reflected in the moderate increasing of DNA melting temperature. Along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both alkaline earth metal ions and transitional metal ions were found to lower the DNA melting temperature, indicating possible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ivalent cations with the bases in the DNA molecules. The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order Mg 2+, Ca 2+, Mn 2+, Co 2+ and Ni 2+. I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presence of Mn 2+ triggered the biphasic-melting behavior of the Salmon Sperm DNA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ation was increased to a value about 2 times of phosphorous in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精DNA 热稳定性 二价金属离子 两阶段熔解行为 DSC
下载PDF
不同固醇与DPPC二元体系的液态有序相(英文)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文颖 陈琳 +1 位作者 吴富根 尉志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9-1154,共6页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由不同结构的固醇(胆固醇、脱氢胆固醇、豆固醇、谷固醇、麦角固醇以及固醇核)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元体系形成的液态有序相.研究表明,胆固醇比植物固醇(豆固醇和谷固醇)和真菌固醇...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由不同结构的固醇(胆固醇、脱氢胆固醇、豆固醇、谷固醇、麦角固醇以及固醇核)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元体系形成的液态有序相.研究表明,胆固醇比植物固醇(豆固醇和谷固醇)和真菌固醇(麦角固醇)能更有效地与DPPC形成液态有序相(Lo);有胆固醇或者脱氢胆固醇参与的液态有序相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而由植物固醇和真菌固醇参与的液态有序相对温度有较强的依赖性,在DPPC主相变温度附近有明显的热致相变过程,因此这一液态有序相应该进一步区分为Loβ和Loα相.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固醇尾链在液态有序相以及脂筏中的作用,也有助于理解在进化过程中动物细胞膜为何选择胆固醇作为主要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 DPPC 脂筏 X射线衍射 量热技术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抗虫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峰 蒋宇扬 +2 位作者 刘世英 曹健 赵玉芬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4年第4期417-419,共3页
生物防治已成为植物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植物内生菌进行抗虫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着重论述了内生菌的抗虫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抗虫策略的实施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物防治 植物 虫害 植物内生菌 生物农药
下载PDF
Benesi-Hildebrand方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英文)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睿 尉志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53-1359,共7页
Benesi-Hildebrand(B-H)方程现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非键作用体系,特别是作用比为1:1型和1:2型的体系.该方程可以用来确定作用体系的平衡常数以及作用比.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对于1:2型的作用体系,B-H方程会给出错误的作用比... Benesi-Hildebrand(B-H)方程现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非键作用体系,特别是作用比为1:1型和1:2型的体系.该方程可以用来确定作用体系的平衡常数以及作用比.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对于1:2型的作用体系,B-H方程会给出错误的作用比信息.无论是弱的作用体系还是强的作用体系,都可能会出现1:1的B- H方程曲线呈现出线性,同时(或者)1:2的B-H方程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情况.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体系中两种作用物质的初态浓度比对于1:1型作用的平衡常数计算的影响,发现最小的初态浓度比(r_0)等于100是可以确保B-H方程近似条件C_B^0≈C_B成立的安全阈值.当作用很弱的时候,比如说作用的平衡常数K小于25L·mol^(-1)(C_P^0= 4×10^(-4)mol·L^(-1))时,则不需要对最小初态浓度比值r_0进行限制,就可以满足B-H方程的近似条件.通过计算机模拟还分析了文献中提出的两个边界条件.研究表明1/(KC_P^0)≥10可以保证处于平衡状态时的C_B/C_B^0≥0.91.而另一个条件KC_B^0>0.1并不是确保B-H方程近似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esi-Hildebrand方程 分子间相互作用 平衡常数 作用比
下载PDF
1-茚满酮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麻远 殷巍 赵玉芬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3,共7页
1-茚满酮类化合物是许多药物和天然产物合成中的中间体,有关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仍然不断得到更新.按照关环位点对于这些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2000以来的合成新进展.
关键词 1-茚满酮 合成 分子内环化反应
下载PDF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豆固醇脂质体液态有序相的结构性质:同步辐射X光衍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邬瑞光 陈琳 尉志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8-2014,共7页
用同步辐射小角和宽角X光衍射实验技术研究了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豆固醇所形成的脂质体的液态有序相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液态有序相的小角X光衍射d值(d-spacing)随着固醇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仅有微小的改变.与凝胶相及液晶相的宽... 用同步辐射小角和宽角X光衍射实验技术研究了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豆固醇所形成的脂质体的液态有序相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液态有序相的小角X光衍射d值(d-spacing)随着固醇温度和浓度的变化仅有微小的改变.与凝胶相及液晶相的宽角X光衍射d值相比,液态有序相的宽角X光衍射d值有更宽的变化范围, 在30-52℃的温度范围内,液态有序相的宽角X光衍射d值从0.422nm变化到0.460nm.电子云密度计算表明液态有序相的脂双层厚度和水层厚度都要大于与之平衡共存的液晶相的脂双层厚度和水层厚度.电子云密度计算结果还表明液态有序相的脂双层厚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生物膜的相态及深入认识生物膜中的有序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有序相 脂筏 豆固醇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X光衍射 小角散射 电子云密度
下载PDF
DSC和XRD法研究丹皮酚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Ⅱ 被引量:3
13
作者 邬瑞光 孙海源 +2 位作者 周洪伟 张璐 高叶丽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磷脂和胆固醇三者分子间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两种方法研究了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胆固醇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SC实验结果表明... 目的:研究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磷脂和胆固醇三者分子间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两种方法研究了丹皮酚脂质体中丹皮酚、胆固醇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SC实验结果表明,4%的丹皮酚或者胆固醇都使DPPC脂质体的前相变消失,主相变温度从42℃降低到38℃,二者都使DPPC脂质体主相变的协同性明显下降,但丹皮酚使DPPC脂质体主相变协同性下降更多。同步辐射X光衍射峰的峰形分析表明,4%的丹皮酚或者胆固醇都使脂质体发生明显的分相现象,且丹皮酚诱导的分相现象更加明显,与DSC实验结果一致。结论:DSC和XRD实验结果都表明,丹皮酚脂质体中胆固醇与DPPC疏水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要大于丹皮酚与DPPC疏水链的分子间相互作用,预示着在确定丹皮酚脂质体的处方时胆固醇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丹皮酚的包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脂质体 示差扫描量热 同步辐射X光衍射 分相
下载PDF
N-磷酰化肽酯及小肽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强黎明 杨柳 +2 位作者 曹书霞 卢奎 赵玉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4-1307,共4页
采用ESI-MS研究了一系列结构具有可比性的N-二异丙氧基磷酰化肽酯及小肽同20种蛋白氨基酸及3种D型氨基酸(D-Ala、D-Ser、D-Phe)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可形成π-π共轭体系的芳香环,可显著增强磷酰化肽酯及小肽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采用ESI-MS研究了一系列结构具有可比性的N-二异丙氧基磷酰化肽酯及小肽同20种蛋白氨基酸及3种D型氨基酸(D-Ala、D-Ser、D-Phe)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可形成π-π共轭体系的芳香环,可显著增强磷酰化肽酯及小肽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力,π-π堆积力是首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可形成氢键的极性基团有利于形成复合物,但能否形成氢键还要受到分子柔顺性的影响;另外,分子大小、空间位阻对复合物的形成也有影响;而氨基酸的手性对它们的相互作用在质谱条件下没有表现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I—MS N-磷酰化肽酯及小肽 氨基酸 非共价弱相互作用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Phosphor-aldol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若雨 叶勇 +3 位作者 李会娜 钟尚宾 刘存江 赵玉芬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7-938,940,共3页
主要介绍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作为反应溶剂,用于Phosphor-aldol反应。与有机溶剂作介质的反应条件相比,离子液体中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一般情况下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反应速率、转化率和选择性上与有机溶剂相近... 主要介绍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作为反应溶剂,用于Phosphor-aldol反应。与有机溶剂作介质的反应条件相比,离子液体中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一般情况下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反应速率、转化率和选择性上与有机溶剂相近。同时,离子液体能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倡导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 Phosphorus—aldol反应
下载PDF
ATP与氨基酸弱相互作用的质谱与理论计算研究
16
作者 刘继红 曹书霞 +3 位作者 贾斌 卢建莎 廖新成 赵玉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7-763,共7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荧光、核磁和理论计算研究了ATP与19种氨基酸的弱相互作用。在质谱中发现除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外,其它氨基酸均可观测到与ATP因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离子。利用不同质谱锥孔电压下复合物稳定性的... 利用电喷雾质谱、荧光、核磁和理论计算研究了ATP与19种氨基酸的弱相互作用。在质谱中发现除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外,其它氨基酸均可观测到与ATP因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离子。利用不同质谱锥孔电压下复合物稳定性的不同,分析了侧链基团对ATP与19种氨基酸弱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利用荧光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芳香性氨基酸与ATP的弱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氨基酸与ATP的弱相互作用强弱顺序为:色氨酸(Trp)>苯丙氨酸(Phe)>具有R‖C—NH2的氨基酸>具有—RCOOH、—R—NH2的氨基酸>具有—RSH、—ROH的氨基酸>R为长链的氨基酸>R为短链的氨基酸。不同官能团的氨基酸与ATP的弱相互作用的模拟计算也证实了此结论,并发现氨基酸的主侧链基团与ATP分子基团间的多个分子间因氢键作用使复合物能稳定存在。这一结果将为预测蛋白与ATP结合位点及研究ATP的识别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ATP) 氨基酸 弱相互作用 电喷雾质谱 理论计算
下载PDF
氯化磷催化下氨基酸的自组装成肽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灵 满勇 +3 位作者 张谦益 曹书霞 卢奎 赵玉芬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60-,共1页
  在生命起源与进化研究中,氨基酸的成肽反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发现,在无机磷试剂催化下氨基酸可发生自组装反应生成多肽[1,2],曾有报道L-色氨酸与三氯氧磷反应以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未观察到肽的形成[3].本文研究了L-甲...   在生命起源与进化研究中,氨基酸的成肽反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发现,在无机磷试剂催化下氨基酸可发生自组装反应生成多肽[1,2],曾有报道L-色氨酸与三氯氧磷反应以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未观察到肽的形成[3].本文研究了L-甲硫氨酸与五氯化磷、L-脯氨酸与三氯氧磷的成肽反应,并发现了能使L-色氨酸与三氯氧磷反应成肽的方法(Scheme 1).…… 展开更多
下载PDF
1-(N-苄氧羰基-氨基)-烷基膦酸单酯的正离子电喷雾电离多级质谱特征碎裂
18
作者 麻远 刘伟 +1 位作者 陈益 赵玉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2-143,共2页
  作为一类重要的酶抑制剂,膦酸酯可被认为是酶的过渡态类似物.由于它不易被水解因而常被用作酶的抑制剂,或者作为具有酰胺或酯酶活性的催化抗体.鉴于其特殊的生物活性,目前已经报道了很多此类物质的合成方法[1~3].……
关键词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a 1- (N-benzyloxycarbonyl(Cbz) amino) alkylphosphonate monoester
下载PDF
植物络合素分析方法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竞竞 刘伟 +1 位作者 麻远 赵玉芬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39-1344,共6页
植物络合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类具有很强络合重金属能力的小分子多肽,它们在植物重金属解毒机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植物络合素具有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的潜力,探索植物络合素的结构、种类和解毒机理成为近年的研究... 植物络合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类具有很强络合重金属能力的小分子多肽,它们在植物重金属解毒机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植物络合素具有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的潜力,探索植物络合素的结构、种类和解毒机理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简要评述了植物络合素的分离、检测、表征和定量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络合素 分析方法 重金属解毒 重金属污染 小分子多肽 植物体内 解毒机制 植物修复 研究热点 解毒机理
下载PDF
树状多肽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何骏 麻远 赵玉芬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8-476,共9页
树状多肽作为树枝状大分子的一种,具有不同于链状多肽的独特理化特性,在生物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综述了树状多肽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诱导免疫反应、生物分子模拟、免疫诊断试剂、人工酶、药物及基因载体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树状多肽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