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纳米材料在高分辨活体成像及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钤 刘雅薇 +2 位作者 王帆 刘凯 张洪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153,共16页
荧光成像具有时空分辨率高、反馈快、非侵入和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像技术.与传统用于荧光成像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NIR-I,600~950 nm)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窗口具有低生物组织散射系数和低生物自发荧... 荧光成像具有时空分辨率高、反馈快、非侵入和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像技术.与传统用于荧光成像的可见光和近红外一区(NIR-I,600~950 nm)相比,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窗口具有低生物组织散射系数和低生物自发荧光,采用NIR-Ⅱ光进行活体荧光成像能有效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信噪比和穿透深度.稀土纳米颗粒(RENPs)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高化学稳定性、可调的荧光寿命以及较窄的发射带,是一种重要的荧光成像探针.近年来,一系列具有优异的NIR-Ⅱ发光性能的稀土纳米材料被用于高分辨活体荧光成像.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RENPs用于高分辨活体成像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概述了RENPs的掺杂调控、基质晶格选择和复合敏化等NIR-Ⅱ发光增强策略,介绍了其在多种生物医学场景中的靶向聚集、荧光传感和疾病治疗等功能,并总结了其在多路成像、多模态成像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最后,简要分析了RENPs在未来生物医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材料 高分辨荧光成像 活体生物成像 生物医学应用
下载PDF
DNA数据存储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杨奕 张轶 刘凯 《集成技术》 2024年第3期25-38,共14页
作为新一代信息存储介质,DNA具有高信息密度和长期保存能力,有望解决全球数据存储介质耗竭的问题。但目前DNA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信息“冷存储”开展,这使得存储过程中出现修改、更新、删除、销毁等需求时束手无策。该文从“冷... 作为新一代信息存储介质,DNA具有高信息密度和长期保存能力,有望解决全球数据存储介质耗竭的问题。但目前DNA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信息“冷存储”开展,这使得存储过程中出现修改、更新、删除、销毁等需求时束手无策。该文从“冷存储”技术的现状出发,通过归纳总结DNA信息存储介质难以实现“热存储”应用的原因,解析用于信息处理功能的一系列“热存储”技术,包括加密销毁、重写再生、擦除恢复、运算记录等,详细论证DNA介质用作信息处理载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各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挑战性,以期为DNA存储技术低能耗、高精准、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应用奠定基础,并推动新一代智能型信息存储介质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信息存储 高密度存储 信息处理 信息安全
下载PDF
双原子催化剂:从精准合成到电催化应用
3
作者 杨扬 甘蓉 +6 位作者 赵芹 马全磊 廖乙静 陈贵丹 胡雪柔 张颜 王定胜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49-281,共33页
近年来,原子级分散的催化剂凭借其高原子利用效率、明确的活性位点以及独特的电子构型等显著优势而备受关注。双原子催化剂(DACs)作为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延伸,通过双活性位点的协同调控实现了优异的性能,在电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原子级分散的催化剂凭借其高原子利用效率、明确的活性位点以及独特的电子构型等显著优势而备受关注。双原子催化剂(DACs)作为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延伸,通过双活性位点的协同调控实现了优异的性能,在电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DACs的精确合成策略和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DACs的合成方法介绍主要分为两大类:自下而上合成法和自上而下合成法。自下而上合成法从原子和分子尺度构建催化剂,而自上而下合成法则是从较大尺寸的物质出发,通过特定手段制备出DACs。随后本文阐述了DACs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重点聚焦于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析氢反应(HER)、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和氮还原反应(NRR)这五个关键反应体系。在介绍每个反应时,先探讨其反应机理,再阐述DACs在其中的应用,以此更清晰地展示DACs在反应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原子催化剂 催化剂合成 氧还原反应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氮还原反应
下载PDF
一种阴离子浸出策略合成金属羟基氧化物用于电催化甘油氧化
4
作者 王烨 葛瑞翔 +2 位作者 刘翔 李敬 段昊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6,共4页
亲核氧化反应在可持续生产增值化学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催化甘油氧化反应作为亲核氧化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可以制得包括甲酸在内的C_(1)至C_(3)衍生产物。非贵金属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甘油氧化反应,但在中等电位下难以... 亲核氧化反应在可持续生产增值化学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催化甘油氧化反应作为亲核氧化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可以制得包括甲酸在内的C_(1)至C_(3)衍生产物。非贵金属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甘油氧化反应,但在中等电位下难以达到工业级电流密度(大于300 mA·cm^(-2))。研究表明,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催化的甘油氧化反应通过间接氧化机理进行,即通过电生成的含有亲电吸附氧的羟基氧化物氧化亲核试剂(甘油)。因此,理解甘油氧化反应中电催化剂的演变至关重要。在本文中,通过循环伏安法活化钼酸镍(NiMoO_(4)),开发了一种钼掺杂的羟基氧化镍(Mo-NiOOH)催化剂。通过多种表征方法对Mo-NiOOH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显示,Mo-NiOOH继承了NiMoO_(4)前驱体的纳米片阵列形貌,但Mo含量降低,证明循环伏安法活化后实现了从氧化物到羟基氧化物的相重构。此外,Mo-NiOOH中Ni^(3+)/Ni^(2+)的比例高于循环伏安法活化制备的NiOOH。在活化过程中,Mo物种从NiMoO_(4)中浸出,制备得到的Mo-NiOOH保留了NiMoO_(4)前驱体的纳米片阵列形貌。与氢氧化镍(Ni(OH)_(2))经循环伏安法活化合成的NiOOH相比,Mo-NiOOH具有更高的Ni^(3+)/Ni^(2+)比例以及更高的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s),且促进了Ni^(2+)氧化为Ni^(3+)。因此,Mo-NiOOH达到高电流密度(400mA·cm^(-2))的电位(1.51V vs.RHE)低于NiOOH(1.84 V vs.RHE)。此外,Mo-NiOOH表现出高于NiOOH的甲酸盐法拉第效率(84.7%vs.59.6%),表明钼掺杂加速了碳-碳键断裂。多电位阶跃实验显示,NiOOH和Mo-NiOOH催化的甘油电氧化通过类似的羟基氧化物介导的间接氧化机理进行。原位电化学阻抗谱和原位拉曼光谱证实,Mo掺杂促进了甘油氧化反应动力学以及Ni^(2+)氧化为Ni^(3+)的过程,导致Mo-NiOOH比NiOOH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甲酸选择性。本研究通过可溶性阴离子浸出策略来调节羟基氧化物表面结构,为设计高性能亲核氧化反应电催化剂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活化 电催化 甘油电氧化 羟基氧化物 重构
下载PDF
石墨炔负载的双金属单团簇催化剂用于碱性析氢反应
5
作者 陈斌 蒋亚飞 +1 位作者 肖海 李隽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06-313,共8页
氢气(H_(2))可以存储可再生能源并应用于燃料电池,其中电化学析氢反应(HER)是可持续制备高纯氢气的方法之一.铂(Pt)是HER最有效的电催化剂之一,但其在碱性介质中存在较高的水解离能垒,限制了Pt电催化剂整体的HER活性,而提高水解离动力... 氢气(H_(2))可以存储可再生能源并应用于燃料电池,其中电化学析氢反应(HER)是可持续制备高纯氢气的方法之一.铂(Pt)是HER最有效的电催化剂之一,但其在碱性介质中存在较高的水解离能垒,限制了Pt电催化剂整体的HER活性,而提高水解离动力学可能会增强H吸附,不利于制H_(2),这使得进一步优化Pt基碱性HER电催化剂面临类似Sabatier原则的限制.本文预测,石墨炔(GDY)负载的具有金字塔结构的双金属M1A3(M为后过渡金属,A为前过渡金属)四原子单团簇催化剂(SCCs)是高性能的碱性HER电催化剂.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Pt_(1)Ti_(3)/GDYSCC在工作条件下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能够通过Volmer-Heyrovsky机制提供碱性HER的高催化活性.一方面,Ti金属位点可以协同促进水的解离,降低水解离能垒,并促进水解离形成的H中间体(*H)向邻近的Pt金属位点转移,从而加快了碱性HER过程的Volmer决速步;另一方面,相邻带负电荷的Pt金属位点的d带中心下移,从而有利于H的脱附,提供了更优化的H吸附自由能(ΔG*H).因此,Pt_(1)Ti_(3)/GDY SCC有希望突破Pt基电催化剂类似Sabatier原则的限制.通过筛选M1替代Pt1,获得最佳的ΔG*H和水解离,进一步预测Ir1Ti3/GDY SCC在低*OH覆盖率下是一个更有前景的碱性HER电催化剂.综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1A3/GDYSCCs,它具有作为碱性HER高性能电催化剂的巨大潜力,同时为碱性HER电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析氢反应 水解离动力学 单团簇催化 Pt1Ti3/Graphdiyne
下载PDF
MXene负载3d金属单原子高效氮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筛选
6
作者 胡金念 田玲婵 +4 位作者 王海燕 孟洋 梁锦霞 朱纯 李隽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52-262,共11页
氨是现代农业和工业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生产工艺需要高温(~400℃)和高压(约10-15MPa)等苛刻条件,从而导致大量的CO_(2)排放和全球年1%-2%的能源消耗.因此,开发低温/低压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剂对于可持... 氨是现代农业和工业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生产工艺需要高温(~400℃)和高压(约10-15MPa)等苛刻条件,从而导致大量的CO_(2)排放和全球年1%-2%的能源消耗.因此,开发低温/低压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剂对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剂(SAC)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友好的催化材料在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Xenes是一类新型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类金属的导电性、亲水性、良好的柔性、可调节的多原子类型和原子层厚度以及表面端基修饰等物理化学特性,是较好的负载单原子催化剂的载体.MXenes负载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AC)因其具有高稳定性、独特的电子结构和最高的原子利用率而成为潜在的低成本、高效环保的合成氨电催化剂.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研究了Ti_(2)CO_(2)的Ti缺陷位点被3d过渡金属M(Sc,Ti,V,Cr,Mn,Fe,Co,Ni,Cu和Zn)原子占据所形成的SAC(记为M_1@Ti_(2)CO_(2))的电子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通过对3d过渡金属的筛选,考虑了可能的N_(2)还原生成NH_(3)(NRR)的电催化反应机理,发现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该催化剂对NRR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V_1@Ti_(2)CO_(2)不仅具有较强的N_(2)吸附和活化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NRR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随着吸附在V_1@Ti_(2)CO_(2)上活化的N_(2)分子电催化加氢,最优的混合路径中*NH*N,*NH_(2)~*N,*N,*NH,*NH_(2)和*NH_(3)中间体逐渐生成,直至两个NH_(3)分子从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表面脱附.在最优的混合路径中,电势决定步骤是*NH_(2)→*NH_(3),其催化NRR反应的极限电位仅为-0.20 V.相对于NRR的竞争反应析氢反应(HER),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上HER反应的极限电位为-0.73 V,远高于NRR反应的-0.20 V,说明V_1@Ti_(2)CO_(2)对HER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能力.V_1@Ti_(2)CO_(2)较好的NRR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催化剂负载的金属单原子和载体之间形成了强的金属-载体共价相互作用(CMSI),从而使V的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度稳定性且V原子具有较好的N_(2)吸附和活化能力.此外,Bader电荷分析、电子密度差分、PDOS以及ICOHP分析结果表明,嵌入的V单原子作为电荷传递的通道促进电子在载体和吸附质之间转移,从而提高了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对NRR的电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了溶剂化效应和不同pH(pH=0,3,5,7,9,11和14)条件对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水溶剂对V_1@Ti_(2)CO_(2)电催化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pH=0的酸性条件下V_1@Ti_(2)CO_(2)电催化活性最好.综上,本研究从理论上预测得到一种对NRR具有高的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MXene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V_1@Ti_(2)CO_(2),在溶剂以及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提高V_1@Ti_(2)CO_(2)的NRR电催化活性.本文为MXene负载金属单原子或单团簇的计算筛选实现相对温和条件下的NRR转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N_(2)还原 缺陷Ti_(2)CO_(2) 电催化
下载PDF
亚纳米尺度材料表面原子重排与电子离域
7
作者 张东政 刘清达 王训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2-1470,共9页
亚纳米尺度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特征尺寸.亚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分子基或传统纳米材料的若干独有性质,其尺寸与高分子单链/DNA直径、团簇及无机晶体单个晶胞尺寸相当.亚纳米材料表面原子比例接近100%,由此带来了显著的表面原子重排和... 亚纳米尺度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特征尺寸.亚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分子基或传统纳米材料的若干独有性质,其尺寸与高分子单链/DNA直径、团簇及无机晶体单个晶胞尺寸相当.亚纳米材料表面原子比例接近100%,由此带来了显著的表面原子重排和电子离域效应.一维亚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结构柔性、可加工性、粘性和可凝胶化等类高分子性质,有望成为打破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之间界限的切入点.亚纳米材料中的电子离域改变了材料的电子和能带结构,并显著增强了其外场耦合效应,从而带来了优异的光热转换和催化等性质.围绕亚纳米尺度中的原子重排与电子离域进行探讨,重点关注亚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组装、类高分子性质、电子结构及催化性质.期望本综述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亚纳米尺度相互作用的耦合规律及构效关系,进一步推动亚纳米材料的精准合成和功能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米材料 类高分子性质 催化 电子离域 表面原子重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