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赋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研究
1
作者 党安荣 李翔宇 +3 位作者 吴冠秋 田颖 陈麦尼 伦玉昆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40多年来我国已经拥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一直是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应用促成了数字孪...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40多年来我国已经拥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一直是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应用促成了数字孪生理念的形成与数字孪生城市的诞生。从价值保护、利用传承、实施路径3个维度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的需求,并从现实空间、赛博空间、认知空间及其相互作用解析数字孪生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实践探索,阐述数字孪生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赋能其科学保护与传承,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逐步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历史文化名城 认知空间 保护传承 智慧名城大脑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党安荣 胡海 +1 位作者 李翔宇 伦玉昆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保护监测评估、活化利用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展望3个发展方向:一是多维度精细保护,二是多粒度监测评估,三是多场景活化利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
下载PDF
城市信息模型(CIM)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综述 被引量:20
3
作者 党安荣 王飞飞 +2 位作者 曲葳 韩雯雯 田颖 《中国名城》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进展及成果,涉及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广州、南京、厦门等第一批试点城市;然后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建设理念、评估指标、数字孪生城市等视角,梳理了中... 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试点进展及成果,涉及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区、广州、南京、厦门等第一批试点城市;然后从政策导向、顶层设计、建设理念、评估指标、数字孪生城市等视角,梳理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进程及其对CIM的需求,最后从新型智慧城市技术牵引和CIM建设政策推动两个维度,论述CIM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撑,旨在明确CIM与新型智慧城市的关系,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CIM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助力CIM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信息模型 新型智慧城市 建筑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