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艺术史研究探源——从筹设艺术系到组建文物馆 被引量:6
1
作者 姚雅欣 田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8-24,共7页
清华大学筹划设立艺术系始于1947年,以应对欧美博物馆和大学收藏研究中国艺术品的劲势,开创中国大学艺术史研究的风气。由于与国民政府“发展理工,抑制文法”的教育方针相左,增设艺术系的构想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即组建清华大学文物馆... 清华大学筹划设立艺术系始于1947年,以应对欧美博物馆和大学收藏研究中国艺术品的劲势,开创中国大学艺术史研究的风气。由于与国民政府“发展理工,抑制文法”的教育方针相左,增设艺术系的构想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即组建清华大学文物馆,作为全校文物收藏、整理、研究与形象教学的统一领导机构,在继续艺术史研究的同时,配合社会需要举办具有现实意义的专题展览。筹设艺术系与组建文物馆既是清华大学从学科建设方面沟通人文、艺术与科学的实践,同时对于开创中国大学的艺术史研究、唤起全社会爱护本国文化的自觉、进而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具有发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艺术史 艺术系 清华大学文物馆 文化自觉
下载PDF
高校史料选编工作中的史料搜集和选材——以《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六卷(下)为例
2
作者 冯茵 徐振明 王雯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S期4-5,共2页
高校史料选编工作在高校校史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高校史料选编既要忠实地记录学校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内容,又要总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学校文化和传统精神,从中总结高校以往的办学经验和教训,探索高等教育规... 高校史料选编工作在高校校史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高校史料选编既要忠实地记录学校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内容,又要总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学校文化和传统精神,从中总结高校以往的办学经验和教训,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发挥校史“存史、资政、育人”和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搜集 选编工作 高校 清华大学 选材 高等教育规律 校史研究 学校文化
下载PDF
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与科学研究刍议 被引量:4
3
作者 姚雅欣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形成期,大学研究院的成立之于科学研究体制化和高等教育迈向研究层次具有双重意义。通过考察“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历程,及其在国民政府《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出台前后相关的制度探索,进而聚焦抗战前理... 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形成期,大学研究院的成立之于科学研究体制化和高等教育迈向研究层次具有双重意义。通过考察“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创建历程,及其在国民政府《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出台前后相关的制度探索,进而聚焦抗战前理科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与派遣留学制度之间的关系,透过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个案,初识大学研究院之于20世纪中国实践“学术独立”与“科学救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 理科研究所 科学研究 研究生 学术独立
下载PDF
清华大学“先进集体”评选制度的创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探索
4
作者 刘惠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100,共7页
"先进集体"评选制度是清华大学于1954年首创的一项学生班集体奖励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因其积极显明的激励效果而受到广泛赞扬,并得以推广。虽然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缺点,但清华大学坚持从自身实践出发,始终将"先... "先进集体"评选制度是清华大学于1954年首创的一项学生班集体奖励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因其积极显明的激励效果而受到广泛赞扬,并得以推广。虽然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缺点,但清华大学坚持从自身实践出发,始终将"先进集体"的评选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并通过不断探索与改进,使之在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实践证明,"先进集体"的评选奖励制度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树立良好校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思想政治工作 “先进集体”评选制度
下载PDF
抗战前清华航空研究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富军 王向田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6,共5页
1932年起,清华大学为适应中国航空建设需要,开始发展航空教育与研究,在国内首次建成5英尺航空风洞,并设计建造当时远东最大的15英尺航空风洞,由于抗战全面爆发,15英尺航空风洞建成前夕被毁。本文着重从时代背景、师资、图书设备、航空... 1932年起,清华大学为适应中国航空建设需要,开始发展航空教育与研究,在国内首次建成5英尺航空风洞,并设计建造当时远东最大的15英尺航空风洞,由于抗战全面爆发,15英尺航空风洞建成前夕被毁。本文着重从时代背景、师资、图书设备、航空风洞的建设与意义等方面考察了抗战全面爆发前清华大学航空研究与教学概况。清华大学航空教学与研究取得的成果,为抗战期间以及抗战胜利以后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研究 风洞 清华大学 抗日战争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的清华校园形成与利用
6
作者 韦庆媛 田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9,共6页
清华校园建立在古清河故道和海淀台地交界之处,拥有河谷和台地双重地貌。校园内万泉河水从中流过,河湖纵横,水流充沛。清华地貌何以形成?三百年前熙春园(清华园前身)何以选址在此?当地人地关系何以建立?清华园虽然已经繁荣了三百年,但... 清华校园建立在古清河故道和海淀台地交界之处,拥有河谷和台地双重地貌。校园内万泉河水从中流过,河湖纵横,水流充沛。清华地貌何以形成?三百年前熙春园(清华园前身)何以选址在此?当地人地关系何以建立?清华园虽然已经繁荣了三百年,但却很少有人注意这些问题,而这正是今天我们了解校园、保护校园、利用校园、开发校园的重要基础。追寻清华校园的形成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清河故道 海淀台地 万泉河水系 清华校园地貌
下载PDF
邓小平与清华大学
7
作者 李珍 《百年潮》 2024年第11期47-55,共9页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曾亲临清华大学作报告,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深切关怀。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专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值此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致敬一...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曾亲临清华大学作报告,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深切关怀。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专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值此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致敬一代伟人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四人帮” 拨乱反正 工作汇报 清华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 邓小平诞辰
原文传递
清华大学边疆问题研究会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金富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4,共8页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清华师生发起成立边疆问题研究会,关注边疆危机,研究边疆问题。本文简要梳理清华大学边疆问题研究会成立、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活动。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边疆问题研究会 济南惨案
原文传递
中国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回顾——以清华大学为案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雯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5,共7页
本文分析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历史背景,回顾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开展教学改革的历史过程,剖析了清华大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成绩与失误。
关键词 中国大学 苏联教育 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 形式主义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艰难曲折的探索──1958—1966年清华大学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
10
作者 刘文渊 贺崇铃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31-36,共6页
艰难曲折的探索──1958—1966年清华大学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刘文渊,贺崇铃纵观1958年以来我国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乃是一个历经风雨、曲折发展的探索过程,既有艰辛开拓的成功经验,又有严... 艰难曲折的探索──1958—1966年清华大学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刘文渊,贺崇铃纵观1958年以来我国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乃是一个历经风雨、曲折发展的探索过程,既有艰辛开拓的成功经验,又有严重失误的深刻教训。1958年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 毕业设计 清华大学 科学技术 教育革命 科学研究 生产三结合 教劳结合 教学计划 原子反应
下载PDF
清华园名人故居与新林院八号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雅欣 田芊 《古建园林技术》 2009年第1期55-58,36,共5页
清华园,清华大学的所在地,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曾是清代皇家园林聚集的清幽胜地。1911年4月,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正式开学(1912年10月更名“清华学校”,1928年8月正式命名“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园开始成为现代中国重... 清华园,清华大学的所在地,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曾是清代皇家园林聚集的清幽胜地。1911年4月,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正式开学(1912年10月更名“清华学校”,1928年8月正式命名“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园开始成为现代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东西文化荟萃,教授名人云集之地。他们在这里居住,在这里从事科研、教学和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挽救中华民族干危难的爱国救亡运动,并由此走向世界,影响广及二十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学术教育、政治外交等诸多领域。二十世纪的清华园,形成名人荟萃,名人故居集中,名人、故居与皇家园林景致交融会通、内涵丰富的独特历史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故居 清华园 清代皇家园林 清华大学 高等教育 东西文化 文化活动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杨武之、杨振宁与清华园西院11号故居
12
作者 姚雅欣 田芊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S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杨武之 清华园 杨振宁 故居 抗日战争前 清华大学 数学研究 数学人才
下载PDF
清华大学的两次战略选择
13
作者 刘文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新中国成立43年来,清华大学蓬勃发展。与1949年相比较,校园面积扩大2.4倍;在校教师人数增加9倍,职工增加6倍;在校本科人数增长4倍,超过万人规模;本科毕业生总数达6万余人,为解放前清华毕业生总数的12倍;解放后研究生招生总数近万人,比... 新中国成立43年来,清华大学蓬勃发展。与1949年相比较,校园面积扩大2.4倍;在校教师人数增加9倍,职工增加6倍;在校本科人数增长4倍,超过万人规模;本科毕业生总数达6万余人,为解放前清华毕业生总数的12倍;解放后研究生招生总数近万人,比解放前约增长60倍。同时学校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取得丰硕成果,近10多年来获国家级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总数达163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战略选择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科学技术 技术专业 科技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 高等学校 发展进程 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华大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14
作者 刘文渊 《北京党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39-41,共3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华大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刘文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清华大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刘文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清华大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教育改革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社会主义大学 研究生教育 教学改革 续教育
下载PDF
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活动考证
15
作者 金富军 《南亚研究季刊》 2006年第4期60-65,共6页
清华师生自1917年起便开始关注泰戈尔,翻译、介绍泰戈尔作品与思想。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清华园是他此次访华重要的一站。泰戈尔在清华园驻留近一个星期,他发表演讲,并就宗教、社会及人生等问题与清华师生进行了广泛、自由的交流,成... 清华师生自1917年起便开始关注泰戈尔,翻译、介绍泰戈尔作品与思想。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清华园是他此次访华重要的一站。泰戈尔在清华园驻留近一个星期,他发表演讲,并就宗教、社会及人生等问题与清华师生进行了广泛、自由的交流,成为这次重要的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一个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 清华
下载PDF
"生我者父母,树我者清华"——抗日名将孙立人的清华情缘
16
作者 李珍 《江淮文史》 2021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抗日名将孙立人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清华学校,在清华园中度过了人生中重要的9年,其间受"完全人格"育人理念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尤以体育运动成绩最为突出,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塑造了其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品质以及不... 抗日名将孙立人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清华学校,在清华园中度过了人生中重要的9年,其间受"完全人格"育人理念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尤以体育运动成绩最为突出,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塑造了其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品质以及不畏强暴、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纵观他的戎马一生,清华的教育和情怀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拟通过清华大学馆藏档案、相关文献等展开对孙立人早期求学生活的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孙立人的清华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立人 抗日名将 体育运动成绩 清华学校 馆藏档案 永不言弃 育人理念 清华大学
下载PDF
毛主席关怀清华大学二三事
1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Z1期72-75,共4页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清华大学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中获得解放新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的。看看今天清华的教育和学术水平日益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不断进展,...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清华大学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中获得解放新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的。看看今天清华的教育和学术水平日益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不断进展,实验设备和校园建设日益充实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毛主席 闻一多 梁思成 爱国知识分子 朱自清 社会主义 文化古迹 名胜古迹 中国共产
原文传递
清华学校改办大学过程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富军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6年第4期63-67,共5页
1916年,清华学校提出要逐渐过渡为完全、独立的大学,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清华由一所中等程度的学校转变成完全大学。清华改办大学是国内外政治、社会、教育环境与学校实际情况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清华学校 改办大学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认识变化及其政治意涵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富军 蔡乐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4,共5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倡科学,批判传统,认为义和团是拳匪作乱,是迷信、宗教的产物。1924年以后,陈独秀运用唯物史观,对义和团重新评价,充分肯定其反帝国主义性质。陈独秀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1924年兴起的废约运动。
关键词 陈独秀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新青年》 国民革命
下载PDF
清华早期的农学教育与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富军 王向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103,119,共7页
游美学务处时期,清华即选派学生赴美学习农业。清华建校伊始,就开设农学课程,培养出一批日后我国著名农学家以及农业经济学家等。20年代,筹备大学过程中,学校成立农事试验场,开展农学研究与合作办学,并取得了部分成果。
关键词 清华学校 农学教育 农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