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台风气象场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模拟的比较研究——以台风“山竹”为例
1
作者 张哲然 胡俊洋 +3 位作者 周凯 张鹏晖 邢久星 陈胜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共14页
台风引起的风暴增水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沿岸,是易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区域,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开展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风暴潮物理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沿海城市有效... 台风引起的风暴增水严重影响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之一。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沿岸,是易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区域,对深圳近海海域风暴潮开展研究不仅能够提升对风暴潮物理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沿海城市有效防灾减灾预警有重要意义。在风暴潮模拟研究过程中,台风气象场是风暴潮模拟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深圳近海区域海洋环境,以海流模型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和海浪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 nearshore)为基础,建立了区域风暴潮–波浪耦合模型,分别用再分析气象数据(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理想台风模型(Holland)及大气模型台风模拟结果(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WRF)作为驱动场条件,对台风“山竹”期间的风暴潮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分辨率较低的ECMWF再分析气象数据难以准确体现台风水平结构,从而导致模拟误差;Holland气象场在整体上能够对台风“山竹”进行准确模拟,但无法再现台风在近岸区域的结构形变,从而导致在蛇口及附近(深圳湾,珠江口内侧)区域的风暴潮模拟水位偏高;WRF对风速、气压、水位、波浪都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且WRF很好的改善了Holland在靠近台风登陆点的区域风暴潮水位偏高的问题,对珠江口、深圳湾区域定量改进约20%~30%。在未来的风暴潮预报中,如果采用类似于Holland这样的理想台风场,需注意上述区域的模拟结果。此外,Holland理想台风场和WRF模型结果驱动下的波浪场模拟效果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近海 台风“山竹” 台风气象场 风暴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铁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笑雨 朱建明 +1 位作者 蔡中华 周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58-1671,共14页
铁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之一,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由于铁在海洋中主要以溶解度较低、易沉降的三价态(Fe)形式存在,因此溶解铁对海洋生物而言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了获得生命代谢所需的铁,微生物进化出多种... 铁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之一,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由于铁在海洋中主要以溶解度较低、易沉降的三价态(Fe)形式存在,因此溶解铁对海洋生物而言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了获得生命代谢所需的铁,微生物进化出多种铁摄取的策略来满足需求,其中铁载体(siderophores)是最典型的代表。铁载体作为重要的代谢辅因子,除了铁循环以外,也强烈影响着其他元素的循环。基于铁载体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它的合成、转运和调控机制是系统认识海洋铁循环和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近20年的研究为重点,总结了铁载体的最新进展,包括其类型、合成/运输系统、获取途径、调控机制以及铁载体的功能与应用,旨在更好地认识铁载体在海洋微生物生态学过程中的作用,加深对海洋铁循环动力学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载体 合成-转运系统 生态功能 海洋铁循环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分析的国家公园管控分区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晓伟 杨明星 +3 位作者 孟宇辰 罗伟雄 汪家军 孙鸿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443-8455,共13页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公园实行管控分区的要求,以便实现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目标。然而,国家公园管控分区评价的指标尚不明确,以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公园实行管控分区的要求,以便实现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目标。然而,国家公园管控分区评价的指标尚不明确,以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环境(包括高程、植被指数、交通道路影响和基本农田)、重点野生动植物分布(野生动植物、黑麂生境适宜性和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自然资源保护基础(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现状(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承载力、三区三线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指标构建多源数据空间分析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叠加分析技术获取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管控分区结果,并与管控分区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源数据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态保护价值较高区域;(2)多源数据空间分析结果与最终管控分区结果对比显示,其总体精度为78.07%(197.70 km^(2)),在核心保护区精度为83.55%(127.99 km^(2)),一般控制区精度为69.67%(69.71 km^(2));(3)影响精度主要原因是新调入区域基础数据不足,以及通过定性分析解决管控分区破碎化等。研究认为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客观、高效地划分国家公园管控分区,具有一定普适性,但仍需通过增加数据数量或优化算法提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管控分区 多源数据 空间分析 钱江源
下载PDF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4
作者 温迪雅 姜玥璐 陈道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0,共7页
船舶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浮游生物及多种物种的卵、幼体等。未经处理的压载水排放也已成为水生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个重要媒介,船舶压载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公众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船舶压载水的... 船舶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浮游生物及多种物种的卵、幼体等。未经处理的压载水排放也已成为水生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个重要媒介,船舶压载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公众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船舶压载水的无害化排放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处理技术,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世界各方对压载水无害化排放的日益关注加速了压载水管理(BWM)国际法规的完善和处理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压载水排放控制、压载水更替操作、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压载水处理设备的研制和认证都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自2004年以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和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对于BWM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阐述了目前压载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优缺点;总结了已通过IMO和USCG认证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情况,并对典型压载水处理装置和压载水处理技术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压载水 压载水处理技术 压载水管理系统 型式认可 成本效益
原文传递
深圳近海风暴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国通 刘敏聪 +3 位作者 邢久星 申锦瑜 周凯 陈胜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风暴潮可能给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破坏,而深圳位于易受台风影响的南海北部沿岸,经济和人口总量巨大,但有关深圳近海风暴潮的研究工作却十分匮乏。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ROMS)建立了一个以深圳近海为中心... 风暴潮可能给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破坏,而深圳位于易受台风影响的南海北部沿岸,经济和人口总量巨大,但有关深圳近海风暴潮的研究工作却十分匮乏。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ROMS)建立了一个以深圳近海为中心的三层嵌套模型,用于研究深圳近海台风所致风暴潮的影响因素。首先对2018年台风“山竹”过境深圳导致的风暴潮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参数调整试验,研究台风登陆地点、登陆角度、台风尺度、台风强度以及移动速度的改变对风暴潮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圳西边登陆的台风,比在深圳东边登陆的台风产生的最大增水高1.5m左右。由东往西移动并登陆深圳的台风,比由南向北移动的台风产生的最大增水高1.0m左右。台风最大风速半径增加15%,最大增水上升0.2m左右。台风强度增强15%,最大增水上升0.4m左右。台风移动速度总体上对风暴潮影响不大,但不同登陆地点存在明显差异。当台风在深圳西边或者东边登陆时,台风移动速度增加30%,深圳沿海各海湾的最大增水反而上升0.2~0.6m。当台风从深圳中部登陆时,台风移动速度增加30%,珠江口的最大增水降低0.1m左右,大鹏湾和大亚湾的最大增水却相反地上升0.2m左右,不同海湾对台风移动速度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与各海湾水体重新分布到稳定状态时间和台风作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风暴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变量重要性评分-随机森林的溶解氧预测模型——以深圳湾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明悦 毛献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76-3881,共6页
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重要性评分和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溶解氧(DO)实时预测模型,并以深圳湾为例采用浮标资料预测1,3,6和12h的溶解氧.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最优的输入条件为pH值,水温,叶绿素a,氧化还原电位和蓝绿藻5个水质指标,1... 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重要性评分和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溶解氧(DO)实时预测模型,并以深圳湾为例采用浮标资料预测1,3,6和12h的溶解氧.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最优的输入条件为pH值,水温,叶绿素a,氧化还原电位和蓝绿藻5个水质指标,1h预报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6h预报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但对低溶解氧事件的预报必须在3h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预测模型 变量重要性评分 随机森林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勾宇春 王宗抗 +5 位作者 张志鹏 魏浩 孟品品 曾艳华 邓祖科 周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6,共12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促进植物生长和维持土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使其应用受限;近年来PGPR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尚缺乏综合解析.为此,针对PGPR,从定殖和促生...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促进植物生长和维持土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使其应用受限;近年来PGPR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尚缺乏综合解析.为此,针对PGPR,从定殖和促生机制两大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在定殖机制方面,植物通过分泌有机物来招募特异的PGPR,随后PGPR通过趋化性和固体表面运动等机制感知根际分泌物并向根系迁移,最后通过植物、环境条件、竞争等进一步筛选定殖;在促生机制方面,PGPR通过分泌有机酸、产生螯合物、质子挤出或者酶促反应等机制促进氮、磷、铁等营养元素转化,并分泌植物激素和各种代谢产物来应对各种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总体而言PGPR-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多样而结果共赢.未来需要聚焦根际分泌物及PGPR代谢产物的作用方式与机理,更加关注PGPR微生物组在根际定殖、促生及缓解植物压力方面的作用,并积极推进PGPR的潜在应用,为PGPR的科学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根系分泌物 根际定殖 促生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原文传递
基于偏振光散射与荧光测量的水中悬浮颗粒现场快速分类仪
8
作者 熊志航 麦浩基 +10 位作者 黄庄钒 黎经腾 孙培韬 王嘉霖 谢永韬 何梓熙 曾亚光 王宏剑 郭志明 廖然 马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9-211,共13页
水中悬浮颗粒是水体物质的重要成分,因此监测它们的种类和浓度对研究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文中研制了一种水中悬浮颗粒分类仪(Suspended Particle Classifier,SPC),旨在现场检测野外采集的水样,快速得出水中悬... 水中悬浮颗粒是水体物质的重要成分,因此监测它们的种类和浓度对研究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文中研制了一种水中悬浮颗粒分类仪(Suspended Particle Classifier,SPC),旨在现场检测野外采集的水样,快速得出水中悬浮颗粒的种类、数量和比例。SPC采用引流管将颗粒输送至散射体积内,通过同时探测单个颗粒的散射光偏振态和荧光信号,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颗粒分类。对沉积物、微塑料和微藻的标准样品做了数据集并训练分类器,SPC能以大于95%的预测正确率对它们进行分类。接着,将SPC和商业水质多参数监测仪(QWA)同时在崖门水道连续布放25个小时。SPC能快速测量现场采集的水样,获取不同水层的沉积物、微塑料和微藻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SPC给出的微藻数量与QWA测得的叶绿素a浓度以及藻红蛋白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SPC给出的沉积物等效时间截面和QWA测得的浊度值也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由此可以证明SPC分类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SPC能够对水中的悬浮颗粒进行现场快速分类检测,有望成为探索水生态系统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散射 荧光 悬浮颗粒 现场 快速分类
原文传递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中固体材料的相容性试验
9
作者 颜湘莲 高克利 +3 位作者 韩冬 黄印 王雯 陈图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90-4800,共11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环保气体是目前国际主流推广的SF6替代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环网柜等设备中。为了保障环网柜的长期稳定运行,需开展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典型固体材料相容性研究。该文提... 全氟异丁腈(C_(4)F_(7)N)环保气体是目前国际主流推广的SF6替代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环网柜等设备中。为了保障环网柜的长期稳定运行,需开展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典型固体材料相容性研究。该文提出了热加速和电热联合两种气固相容性试验方法,先对C_(4)F_(7)N/CO_(2)及分解气体与金属、塑料、橡胶和环氧玻纤等环网柜固体材料进行热加速试验,对比分析试验前后的气体成分及固体表面形貌、元素构成和光谱特性等关键性能,掌握了气固材料试样的相容性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网柜整机带电相容性试验方法,施加运行电压和加热温度模拟现场工况,检测气体状态和设备绝缘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满足长期可靠运行要求。该文提出的C_(4)F_(7)N混合气体与设备材料的气固相容性试验方法和规律等为环保气体电力设备的材料选型、设计研发提供了有益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环网柜 固体材料 气固相容性 分解气体
原文传递
溶藻细菌的筛选及群体感应信号对其活力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薇 许彤骏 +2 位作者 王喻元 曾艳华 周进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为了开发微生物控藻技术,从藻际环境中分离了具有溶藻活力(algicidal ability)的细菌,并探讨了群体感应信号对溶藻活力的调节作用。通过稀释涂布法从甲藻赤潮样品中分离得到了10株溶藻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为5个属,包括交替假单胞... 为了开发微生物控藻技术,从藻际环境中分离了具有溶藻活力(algicidal ability)的细菌,并探讨了群体感应信号对溶藻活力的调节作用。通过稀释涂布法从甲藻赤潮样品中分离得到了10株溶藻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为5个属,包括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弧菌属(Vibrio sp.)、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 sp.)以及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溶藻能力分析显示,这10株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溶藻能力,对裸甲藻叶绿素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能力,其中尤以新鞘氨醇杆菌最为突出。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到8株细菌具有产群体感应信号的能力,信号分子主要为高丝氨酸内酯AHL C8、AHL C8 O以及AHL 10。为了验证群体感应信号对溶藻能力的调节作用,以新鞘氨醇杆菌为代表构建了AHL突变株,通过突变株与野生株的比较试验,发现AHL的缺失明显降低了溶藻能力,证实抑藻能力受到AHL信号的正向调节。酶活分析显示主要的抑制机制在于诱发了藻类明显的氧化应激,致使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上升。考虑到藻类的有效防控是水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结果提示微生物利用群体感应信号介导溶藻作用,可能帮助我们开发针对性的方法提升控制藻类的能力,例如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际微生物 群体感应 调节作用 溶藻细菌
下载PDF
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
11
作者 徐庆跃 潘远超 +5 位作者 马浩翔 李长征 刘炜灏 薛亮 韩昌报 杨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6-183,共8页
海浪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掘潜力。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新型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spring-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S-TENG)。SS-TENG通过“海浪-浮台-弹簧”传动... 海浪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掘潜力。本文提出一种用于收集岸基海浪能的新型弹簧辅助摩擦纳米发电机(spring-assist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S-TENG)。SS-TENG通过“海浪-浮台-弹簧”传动结构实现海浪能的转化,避免了与海水直接接触,减少了腐蚀环境对发电模块的损坏。SS-TENG通过两种方式显著增强了输出性能,一是利用发电模块中弹簧弹性势能的释放增大各个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单元电极层与介电层的瞬间接触速度,使得单个TENG单元输出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IP)从7.36μA增加到12.12μA;二是利用发电模块中各个TENG单元间的同步运动,将它们进行简单的并联即可实现输出的大幅增加,使得单个TENG单元输出的IP从12.12μA增加到4个并联的43.86μA。SS-TENG转化成的电能可为数字计算器充电并成功点亮160盏LED灯,验证了SS-TENG的输出能力。SS-TENG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输出性能及工作的长期稳定性较好,为岸基海浪能的高效收集及自供电传感器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接触-分离式 弹性势能 岸基海浪能 自供电传感器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应用于微生物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梅婷 程珂珂 +2 位作者 曾艳华 周进 陈国福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81,共18页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群体特征与组织化特性.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适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和协调群体行为的通讯语言.QS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并调控多种生理行为,包括生... 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群体特征与组织化特性.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适应环境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和协调群体行为的通讯语言.QS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并调控多种生理行为,包括生物发光、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毒力因子的产生和共生关系的建立等.然而,鉴于自然界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复杂性,QS介导下的调控网络和生态机制依然存在未知领域.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为认识QS效应提供了新的契机.合成生物学在设计遗传元件库、组装生物装置、设计遗传电路和创建预见性群落行为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该方法也为研究QS在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上提供了重要工具.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最新的进展作一综述.首先介绍了QS系统及其主要功能作用和信号传导途径;其次,讨论了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来设计QS过程信号通路和遗传电路,并减少感应通路的串扰;最后,评估了合成感应系统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在微生物种内和种间通讯中的表现.本文旨在梳理合成生物学的先进理念,加深对基于微生物QS系统构建计算工具、调控种群密度和代谢流等方面的理解,拓展合成生物学手段操纵QS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合成生物学 信号通路 遗传电路 合成菌群
原文传递
海洋细菌CAZyme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俊杰 蔡中华 周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6-1307,共22页
多糖是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成分,多糖降解产物是海洋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是负责糖类化合物降解、修饰及生成糖苷键的功能酶系,是糖类物质代谢通路中的基本功能单元... 多糖是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成分,多糖降解产物是海洋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是负责糖类化合物降解、修饰及生成糖苷键的功能酶系,是糖类物质代谢通路中的基本功能单元。多数异养细菌都具备一套完善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编码系统,它们是参与碳水化合物降解的主要驱动力。基于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种类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功能特异性,我们对该家族的成员和作用机理还缺乏全局性了解。碳水化合物化学、分子生态学、微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多糖的结构、细菌降解多糖的方式以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作用机理有了新的认识。本次综述首先介绍了海洋环境中存在的多糖类别及相应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其次,总结了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新增成员以及数据库的现状,讨论了多糖利用位点(polysaccharide utilization loci,PULs)及几种海洋多糖降解的分子机制;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糖结构复杂性与细菌驱动的降解方式新模型,并对海洋细菌降解多糖与典型生态事件(如藻华)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论文旨在全局性地理解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分子功能与生态意义,为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多糖利用位点 降解机制 生态意义
原文传递
水环境中有机磷酸酯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毒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佳敏 钟仕花 +2 位作者 钱伟 袁圣武 朱小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88-4401,共14页
为有效评估有机磷酸酯(OPEs)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综述了OPEs在全球水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并重点关注OPE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根据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分析其潜在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而展望本领域未来的... 为有效评估有机磷酸酯(OPEs)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综述了OPEs在全球水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并重点关注OPE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根据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分析其潜在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而展望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以期有效评估OPEs的生态效应和健康风险,推动我国OPEs食品安全监控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为规范其绿色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有机磷酸酯(POEs) 污染 生物富集 毒性效应
下载PDF
藻菌关系的生态网络研究方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建明 周进 +2 位作者 王慧 陈国福 蔡中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78-4394,共17页
藻类与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间复杂的互作行为在维持共生关系、物质代谢以及协同进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以往的研究证实了藻菌关系中多样化的表现,包括互利、共生、拮抗以及互害等.然而,由于藻菌关系的复杂性,传... 藻类与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间复杂的互作行为在维持共生关系、物质代谢以及协同进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以往的研究证实了藻菌关系中多样化的表现,包括互利、共生、拮抗以及互害等.然而,由于藻菌关系的复杂性,传统工具无法充分挖掘暗藏在藻菌之间的深度信息.鉴于全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微生物组学的发展,藻菌关系的研究视角也逐渐上升到系统生态学层面.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建立,藻菌关系的研究迎来了新机遇,其中微生物生态网络就是核心的一环,它影响着共生关系的建立、交互行为的发生以及生态事件的走向.鉴于此,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为基础,尝试回顾与总结藻菌生态网络的研究进展,包括网络的属性、网络的构建方法、网络的功能,以及藻菌关系中共发生模式(分子网络、代谢网络)与生态意义.最后,提出了建立藻菌互作知识网络数据库、藻菌生物互作图形数据库的构想,以期充分发挥网络的鲁棒性来挖掘藻菌关系背后的全局性信息,为深入揭示藻际微生态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多维作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菌关系 微生物组学 大数据 生态网络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藻际环境微生态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科比 周进 蔡中华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45,共11页
藻际环境是以藻类分泌物为骨架构成的微型生态结构,包含多样的生物和非生物,主要是微生物、胞外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藻际环境为复杂的藻菌互动提供平台,也为藻际系统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提供基础。藻际环境不仅可以... 藻际环境是以藻类分泌物为骨架构成的微型生态结构,包含多样的生物和非生物,主要是微生物、胞外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藻际环境为复杂的藻菌互动提供平台,也为藻际系统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提供基础。藻际环境不仅可以形成特殊的生态位,而且藻菌作用对多种生源要素循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藻际多糖的沉降为碳封存做出了重要贡献;再者,藻类在应激的时候,可以通过藻际环境形成对种群的保护。基于藻际环境结构和功能多样化的特点,解析其中的生态过程,对未来阐释生态现象的发生(如藻华)和生态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藻际环境的特性、影响因素和功能,旨在更好地认识藻际生态位,为藻类系统生态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际环境 细菌 循环 保护
原文传递
微生物的交流信号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珂珂 曾艳华 +2 位作者 蔡中华 何永红 周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0-974,共15页
多年来微生物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孤立的个体,在环境中独立地生存,但近些年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也使用复杂多样的方式进行种内、种间,甚至与其他生物间的跨界信息交流。这些交流由特定的信号分子来完成,称之为微生物语言。借助这些交... 多年来微生物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孤立的个体,在环境中独立地生存,但近些年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也使用复杂多样的方式进行种内、种间,甚至与其他生物间的跨界信息交流。这些交流由特定的信号分子来完成,称之为微生物语言。借助这些交流语言使微生物在特定的生态位中与其相邻个体或种群建立了多样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竞争与资源共享等,通过协调群体行为,共同应对多变的环境。随着现代分子科学对自然微生物群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对微生物交流也逐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本综述总结了原核和真核微生物所使用的主要信号物质(如群体感应、群体猝灭、抗生素等)和交流方式,讨论了这些通讯语言在种内(同种微生物)、种间(异种微生物),以及跨界(微生物与宿主)交流上的表现。旨在更为深入地解读这一有趣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交流语言的形式、机制和目的,为微生物行为的解读和生态事件的解析获取基于化学生态学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交流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通讯语言 微生物互作
原文传递
基于ABAQUS的可燃冰开采过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数值模拟
18
作者 方哲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1年第16期177-180,共4页
海洋可燃冰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在能源,可满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济能源重大需求。但在大规模商业化开采需要实现关键的两点,即高度的安全性和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性。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可燃冰开采过程为背景,结合强度折减方法... 海洋可燃冰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在能源,可满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济能源重大需求。但在大规模商业化开采需要实现关键的两点,即高度的安全性和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性。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可燃冰开采过程为背景,结合强度折减方法,利用随时间不断衰减的材料属性模拟可燃冰开采过程,研究可燃冰开采过程中上层土体的受力过程,探究开采不同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潜在可能性,做出模拟分析,为实际的开采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冰开采 地质灾害 ABAQUS 强度折减法 弹性模量衰减
下载PDF
深圳盐田港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薇 周进 徐轶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8-1414,共7页
为了解深圳盐田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盐田港进行了一年的季度调查,共鉴定出已知甲藻孢囊五大类36种,未知种类2种.其中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 为了解深圳盐田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盐田港进行了一年的季度调查,共鉴定出已知甲藻孢囊五大类36种,未知种类2种.其中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旋沟藻(Cochlodinium spp.)和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为主导物种.时间分布上,甲藻孢囊全年种类数介于32-36种之间,全年丰度则在297-996个/g之间,异养型甲藻孢囊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自养型,季节差异不明显.空间分布上,船舶码头附近的站位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附近的对照点.甲藻孢囊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全年的平均值分别为3.65、1.55和0.93.此外,本次调查在该海域共发现了6种有毒甲藻孢囊,且全年均有分布,有些甚至成为优势种,需要特别关注.本研究对深圳盐田港近岸的甲藻“种源库”进行了摸底,结果对预测该海域藻华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大湾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图6表2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盐田港 表层沉积物 甲藻孢囊 时空分布 种源库
原文传递
低表面能防污涂层对微生物被膜群落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李清钞 蔡中华 周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4,共9页
海洋生物污损(biofouling)主要由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淤积造成;微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为生物腐蚀提供了基础,也为生物淤积的发生创造了先决条件.抗生物附着材料是防止细菌定殖和微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方式,其中低表面能防污涂层作为一... 海洋生物污损(biofouling)主要由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淤积造成;微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为生物腐蚀提供了基础,也为生物淤积的发生创造了先决条件.抗生物附着材料是防止细菌定殖和微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方式,其中低表面能防污涂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抑膜方式,是近年来海洋防污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基于自然海域条件下,关于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对微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基于已有方法的改进制备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随后利用16S rRNA测序方法对微生物被膜的群落组成、多样性、互作网络及潜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周围海水相比,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显著(P<0.05)改变了微生物被膜的微生物组成,降低了鞘氨醇单胞菌等的定殖.Chao1指数和β-多样性也受到低表面能材料的明显扰动.互作网络分析显示,低表面能防污涂层增加了微生物被膜群落的复杂性.此外,功能预测分析表明,该涂层表面微生物被膜生物群落的能量代谢与成膜能力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层,并从微生物学方面验证了其在自然海洋微生物被膜中的良好抑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表面能防污涂层 海洋污损 微生物被膜 微生物结构 抑膜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