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磊 刘平 +1 位作者 刘春 杨景亮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微气泡直径小于50μm,具有区别于传统气泡的行为特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表现出一些潜在的应用优势,日益受到关注。介绍了不同微气泡产生方法及其原理,比较了不同方法所产生微气泡的差异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微气泡产... 微气泡直径小于50μm,具有区别于传统气泡的行为特性,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表现出一些潜在的应用优势,日益受到关注。介绍了不同微气泡产生方法及其原理,比较了不同方法所产生微气泡的差异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微气泡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讨论了微气泡在强化传质、界面性质等方面区别于传统气泡的行为特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此外,综述了目前微气泡技术在强化臭氧传质及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目前微气泡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产生方法 污染控制 应用
下载PDF
淄河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杰 丁金城 施汉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农村地区湖泊水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对淄河流域非点源的综合分析表明 ,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比点源的年污染负荷高 。
关键词 淄河上游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污染防治 农业污染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利用GFP标记基因检测环境微生物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启仕 王慧 +1 位作者 张锡辉 钱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4,共3页
 简要介绍了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性质和特点,综述了GFP作为标记基因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细菌—原生动物互作用、微生物—植物互作用以及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认为GFP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理想分子标记。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标记基因 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检测
下载PDF
某市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污染现状 被引量:21
4
作者 宗祖胜 胡洪营 +1 位作者 卢益新 张金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46,共3页
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南方某市饮用水源水、自来水厂出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两虫)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两虫的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市饮用水源水中的两虫密度分别为2... 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南方某市饮用水源水、自来水厂出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两虫)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两虫的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市饮用水源水中的两虫密度分别为2~120个/100L和0~24个/100 L,自来水厂出水分别为0~12个/1000 L和0~8个/1000 L,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两虫密度分别为7 200~18 300个/L和69~1 210个/L,二级处理出水的分别为6~153个/L和1~46个/L;混凝沉淀和过滤对两虫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免疫荧光分析 水源水 自来水
下载PDF
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化工过程综合 被引量:19
5
作者 杨友麒 石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102,共8页
将环境影响最小化集成到化工过程综合中 ,不仅对于环境保护 ,而且对于过程技术本身都是目前紧迫的任务 .从过程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化工过程综合进行了全面文献调研和综述 ,在简介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般原则以及过程综合变... 将环境影响最小化集成到化工过程综合中 ,不仅对于环境保护 ,而且对于过程技术本身都是目前紧迫的任务 .从过程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化工过程综合进行了全面文献调研和综述 ,在简介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般原则以及过程综合变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过程综合中影响最为深远的 3个方面即反应路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和过程集成技术 ,最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最小化 过程综合 反应路径综合 环境影响评价 过程集成 化工过程
下载PDF
基于污水源热泵的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田磊 史琳 +2 位作者 吴静 赵鹏娟 施汉昌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1年第5期792-798,共7页
将污水源热泵应用到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流程,搭建了一套可同时实现污水热能资源化、污泥化学能资源化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中,污水源热泵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热源回收其中废热,所产出60℃—70℃中温热能供给热需求约为50℃的污泥高温厌... 将污水源热泵应用到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流程,搭建了一套可同时实现污水热能资源化、污泥化学能资源化的实验系统.实验系统中,污水源热泵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热源回收其中废热,所产出60℃—70℃中温热能供给热需求约为50℃的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工艺;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可快速、有效去除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并产出清洁型能源沼气,而沼气可进一步用于污水处理工艺.实验系统设计了配备板式换热器的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加热与维温分立的分块化污泥供热系统,提出了与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反应需热特性相匹配的热泵分段变工况控制策略.结果显示污水源热泵在供热水温50℃—70℃区间内稳定工作,可为高温厌氧消化提供连续、稳定热环境;供热系统负荷分配均匀,可保持高温厌氧反应器内±1℃温差;污泥水力停留时间5.5d时,挥发性悬浮固体降解率为52.2%,产气率平均为12.4m3/m3污泥(96%含水率).同时进一步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二级出水水温及水质对系统运行效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二级出水 污泥 高温厌氧消化
下载PDF
水资源保护区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太河水库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卢杰 丁金城 +1 位作者 施汉昌 王孝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随着太河水库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水库作为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受纳地,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笔者分析和比较了水库所在地及用水乡镇的社会发展状况,指出水源保护区中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并提出一... 随着太河水库流域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水库作为全流域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受纳地,水域污染日益加重。笔者分析和比较了水库所在地及用水乡镇的社会发展状况,指出水源保护区中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矛盾,并提出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太河水库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淄河上游河段水质现状与水环境容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杰 丁金城 +1 位作者 施汉昌 王方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淄河上游河段近几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用适合于淄河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河段现状排污量超过环境容量,水域不能满足水质功能的要求.
关键词 淄河 水质现状 水环境容量 水质模型 排污量
下载PDF
太河水库水域总氮的纳污能力分析与总量控制
9
作者 卢杰 施汉昌 +1 位作者 丁金城 王孝勤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以太河水库主要污染物总氮为控制指标,选用适合于水域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对水域纳污能力、现状纳污量以及纳污削减量分别作计算。按照研究水域的功能区划和污染源分布与削减状况,分析并确定重点治理污染源,制定总量控制方案。
关键词 排污总量控制 总氮 太河水库
下载PDF
CeO2-W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机理(英文)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亮 李俊华 +2 位作者 葛茂发 马磊 常化振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6-841,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新型CeO2-W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x反应中.活性测试表明,在200-450oC NOx转化率接近100%.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该催化剂上的NH3-SCR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催...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新型CeO2-W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x反应中.活性测试表明,在200-450oC NOx转化率接近100%.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该催化剂上的NH3-SCR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位是CeO2,而WO3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其表面Brnsted酸位的数量与强度及其氧化NO的能力.另外还发现,除了催化剂表面Lewis酸与Brnsted酸参与反应外,表面的桥式与单齿硝酸盐也是活性很高的物种.整个SCR反应可通过以上两种途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去除 选择性催化还原 活性 一氧化氮氧化能力 机理
下载PDF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去除COD和氨氮 被引量:64
11
作者 田文华 文湘华 钱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15,共3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 (ZBAF)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水力负荷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比对COD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大得多。当水力负荷由 1.1m h增加到 4 .4m h时 ,COD去除率仅降低 2 6 .9% ,而对氨氮的去除率降低 5 ... 利用自行研制的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 (ZBAF)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结果表明 ,水力负荷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比对COD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大得多。当水力负荷由 1.1m h增加到 4 .4m h时 ,COD去除率仅降低 2 6 .9% ,而对氨氮的去除率降低 5 2 .5 % ;处于最佳水力负荷(2 .2m h)时对COD、氨氮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 73.9%、88.4 %和 96 .2 % ;COD负荷在 11kg (m3 ·d)以内变化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斜发沸石 曝气生物滤池 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下载PDF
用PCR技术检测水中隐孢子虫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宗祖胜 胡洪营 +3 位作者 张金松 卢益新 余道坚 邓中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93,共3页
 介绍了一种检测水中隐孢子虫的巢式PCR方法:根据Cryptosporidiumparvum18srRNA基因序列选用了两对引物,特异性扩增了该基因可变区中1056bp和435bp目标片段。加标试验表明,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个卵囊。
关键词 隐孢子虫卵囊 巢式PCR 免疫磁珠分离 免疫荧光分析
下载PDF
高通量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盈禧 陈福泰 黄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共3页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过滤过程中在粗网材料表面形成的动态膜进行泥水分离 ,与由微滤、超滤构成的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相比具有组件费用低、过滤压力小等优点。考察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在高通量 [4 0L/ (m2 ·h) ]下处理生活污水的...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过滤过程中在粗网材料表面形成的动态膜进行泥水分离 ,与由微滤、超滤构成的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相比具有组件费用低、过滤压力小等优点。考察了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在高通量 [4 0L/ (m2 ·h) ]下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特性 ,结果表明 ,反应器稳定运行33d后动态膜的过滤压差从零上升到 2 4 5Pa ;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78%和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粗网材料 膜通量 过滤压差
下载PDF
常温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强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杰 文湘华 +2 位作者 朱洪涛 许美兰 王晓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15,共6页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常温下对剩余污泥直接破解以促进水解酸化是污泥处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无需污泥脱水,而且能提高污泥絮体的降解率,并实现资源化利用。但这种方法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和难以稳定控制等问...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常温下对剩余污泥直接破解以促进水解酸化是污泥处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无需污泥脱水,而且能提高污泥絮体的降解率,并实现资源化利用。但这种方法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和难以稳定控制等问题,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程应用。对目前研究较多的污泥机械处理、酸碱处理、超声破解和臭氧氧化等技术的作用原理、处理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技术的组合是提高污泥处理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污泥破解 水解酸化 资源化
下载PDF
应用白腐真菌降解染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5
作者 高大文 文湘华 钱易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00-1204,1306,共6页
综述了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悬浮和固定化培养白腐真菌降解染料以及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外研究白腐真菌降解染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的,即无论是反应器、培养基还是载体,甚至含... 综述了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悬浮和固定化培养白腐真菌降解染料以及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外研究白腐真菌降解染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的,即无论是反应器、培养基还是载体,甚至含有染料的废水都是先经过灭菌后再投到反应器中的,而且整个降解过程也是严格控制在无菌条件下运行.这样,造成该项技术仍然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基本没有.分析制约该项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原因是反应体系的染菌问题.因此,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索非灭菌环境下有效抑制杂菌生长的控制策略和抑菌机理是今后白腐真菌降解染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活性染料 降解 非灭菌
下载PDF
基于再生水源热泵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冷热联供系统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磊 史琳 +2 位作者 吴静 安青松 施汉昌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共5页
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耗能限制其运转及发展,基于能耗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再生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厂外排水低温余热,将其提升后满足污泥高温消化等需热工艺;被吸取热量后低温水用于建筑制冷,形成再生水源热泵冷热... 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耗能限制其运转及发展,基于能耗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再生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厂外排水低温余热,将其提升后满足污泥高温消化等需热工艺;被吸取热量后低温水用于建筑制冷,形成再生水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研究了冷热联供系统工况,以系统联合负荷收益性能系数为指标,提出夏季工况下联供系统最优制冷量即热泵蒸发侧吸热量,分析了蒸发温度对制冷效率影响。整体能流分析表明,再生水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可降低城市污水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和建筑制冷供暖能耗,夏季和冬季工况节能率分别可达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再生水源热泵 污泥高温厌氧消化 冷热联供系统
下载PDF
厌氧条件下活性翠蓝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付莉燕 文湘华 钱易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4-276,共3页
通过试验,考察厌氧条件下金属络合型活性染料活性翠蓝的生物降解过程,表明活性翠蓝的厌氧降解过程是厌氧菌对活性翠蓝与葡萄糖产生共代谢作用的结果。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厌氧条件下pH值、葡萄糖浓度、染料浓度对活性翠蓝降解率的... 通过试验,考察厌氧条件下金属络合型活性染料活性翠蓝的生物降解过程,表明活性翠蓝的厌氧降解过程是厌氧菌对活性翠蓝与葡萄糖产生共代谢作用的结果。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厌氧条件下pH值、葡萄糖浓度、染料浓度对活性翠蓝降解率的影响是显著的,而污泥浓度的影响不显著;经正交试验确定,当pH=6,葡萄糖浓度=0.5g/L,染料浓度=20mg/L时,有利于达到较高的活性翠蓝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萃蓝 RTB 厌氧生物降解 废水处理 共代谢作用 正交试验 染料
下载PDF
水纹预警溯源技术在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吕清 顾俊强 +1 位作者 徐诗琴 吴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针对地表水对污染预警和溯源技术的迫切需求,在南方某水体开展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体的水纹在激发波长230 mm、发射波长340 nm和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320 nm处有2个代表性荧光峰。2个峰的荧光强度与氨氮... 针对地表水对污染预警和溯源技术的迫切需求,在南方某水体开展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体的水纹在激发波长230 mm、发射波长340 nm和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320 nm处有2个代表性荧光峰。2个峰的荧光强度与氨氮呈线性正相关。枯水期的荧光强度较高。清华大学已将水纹溯源技术仪器化。在长期在线监测过程中,污染预警溯源仪检测到水情异常并快速确定了污染类型,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指纹 污染溯源 预警 地表水
下载PDF
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成套分析方法介绍 被引量:9
19
作者 宗祖胜 胡洪营 卢益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1,共4页
城市供排水系统中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同时对城市水环境带来生态和健康风险,因此对水体中的两虫进行调研,掌握其污染现状有重要意义。对两虫问题的系统研究离不开有效的检测手段,分别对两虫的密度检测、活性分析... 城市供排水系统中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同时对城市水环境带来生态和健康风险,因此对水体中的两虫进行调研,掌握其污染现状有重要意义。对两虫问题的系统研究离不开有效的检测手段,分别对两虫的密度检测、活性分析和种类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说明和比较,进而提出了两虫的成套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饮用水安全 供排水系统 城市水环境 健康风险 污染现状 检测手段 系统研究 密度检测 鉴定方法 活性分析 检测方法 优缺点
下载PDF
再生水源热泵应用于污泥厌氧处理的能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磊 史琳 +1 位作者 吴静 施汉昌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0,共4页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容易腐败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是解决污染并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处理工艺的高能耗成为限制厌氧消化系统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通过将再生水源热泵应用到污泥消化流程中,提...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容易腐败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是解决污染并实现污泥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处理工艺的高能耗成为限制厌氧消化系统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通过将再生水源热泵应用到污泥消化流程中,提出了一种适合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再生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处理厂外排再生水所含低温余热,将其提升后满足污泥高温厌氧消化供热要求,同时厌氧消化工艺产出沼气,可供给用做污水处理曝气流程的风机动力源。能流分析表明,再生水源热泵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能耗,所产沼气可替代污水曝气处理流程中鼓风机40%电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稳定 高温厌氧消化 再生水源热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