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型三级医院对县妇幼保健院健康帮扶在新儿科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文艳 徐小静 +5 位作者 胡建立 刘晶哲 类延旭 帕梅萍 席文彬 刘文琳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1期54-58,共5页
探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医师进修、远程会诊、专家指导、驻点帮扶“四位一体”的健康帮扶模式,在南涧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师培训中的效果。经过7年的医疗帮扶与带教,南涧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患儿转诊上级医院的比例由100%降低至... 探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医师进修、远程会诊、专家指导、驻点帮扶“四位一体”的健康帮扶模式,在南涧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师培训中的效果。经过7年的医疗帮扶与带教,南涧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患儿转诊上级医院的比例由100%降低至6.17%,新生儿病死率由8.78‰逐渐降低至1.42‰,相比较转诊上级医院的新生儿,留在当地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患儿,家长自付的住院费用平均节省50%以上,并且为每位患儿家长节省了500~1500元的差旅费。同时节省了急救车及儿科医护等转运医疗急救资源。健康帮扶明显提高了南涧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师医疗水平,大大降低了当地危重新生儿的转诊率,切实减轻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妇幼保健中心 新生儿学健康帮扶 医师培训
下载PDF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危险因素: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
作者 侯林 马紫君 +7 位作者 晁爽 李中原 张宇 刘毅坚 张俊红 武文艳 黄山雅美 刘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milkproteinallergy,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市7家医学中心0~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CMPA婴儿200例,未发生CMPA的婴儿(对照组)799例。采用...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milkproteinallergy,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市7家医学中心0~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CMPA婴儿200例,未发生CMPA的婴儿(对照组)79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第一胎、第一产、春季出生、夏季出生、混合/人工喂养、父母患过敏性疾病与婴儿CMPA患病风险增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一产(OR=1.89,95%CI:1.14~3.13)、春季出生(OR=3.42,95%CI:1.70~6.58)、夏季出生(OR=2.29,95%CI:1.22~4.27)、混合/人工喂养(OR=1.57,95%CI:1.10~2.26)、父亲或母亲有过敏史(OR=2.13,95%CI:1.51~3.02)、双亲有过敏史(OR=3.15,95%CI:1.78~5.56)是婴儿CMP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第一产出生、春季出生、夏季出生、混合/人工喂养或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CMPA的患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危险因素 食物过敏 婴儿
下载PDF
北京地区25家医院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对感染相关性疾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韩露艳 徐小静 +22 位作者 童笑梅 张欣 刘捷 杨立 刘慧 闫菊 宋志芳 梅亚波 米荣 秦选光 刘玉环 齐宇洁 张巍 曾慧慧 崔红 龙卉 郭果 陈旭琳 杨召意 孙芳 付晓辉 王长燕 李正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5-1250,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母乳喂养对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5家医院新生儿病房在2015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30日住院的晚期早产儿资料。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576例晚期早产儿,其中母乳喂养组153例,配方奶喂养组1423例。发生感染性疾病共计484例(30.71%),其中母乳喂养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组(22.88%vs 31.55%,P=0.0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534,P=0.004),而男婴、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窒息是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28、5.386、1.535、2.353,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降低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是晚期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保护因素,应积极提倡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感染 晚期早产儿
下载PDF
143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评估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韬 王惠珊 +2 位作者 宫丽敏 虞人杰 叶鸿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对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3个省的8所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调查,对调查期间发生的共143例出生窒息新生儿进行现场抢救后,使用“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表”进行评估记录,对复苏抢救过程存在的问题及... 目的对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3个省的8所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调查,对调查期间发生的共143例出生窒息新生儿进行现场抢救后,使用“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表”进行评估记录,对复苏抢救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复苏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中早产儿比例省级医院显著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重度窒息的比例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和市级医院。复苏抢救过程中出现不符合窒息指南操作的病例数占全部窒息病例数的45.5%,其中出现不规范的正压通气操作病例数占31.5%。对68.2%的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新生儿未进行气管内胎粪吸引,其中不规范操作比例县级高于市级和省级。22.4%的复苏处理在新生儿出生30秒内未进行初步复苏步骤即进行了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其中不规范操作比例县级高于市级和省级。结论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亟待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重点是医务人员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可试用“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表”对窒息新生儿的抢救过程进行常规记录,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工作的开展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复苏 评估
下载PDF
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氧合变化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云峰 周丛乐 +7 位作者 张家洁 李志光 王丹华 王俊怡 谢利娟 周晓光 张巍 刘颖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检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rS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以无特殊疾病的223名足月儿作为正常组足月儿亚组,于生后3d内测定脑rSO2;...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IRS)检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rS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以无特殊疾病的223名足月儿作为正常组足月儿亚组,于生后3d内测定脑rSO2;以196例患有可能影响脑氧合疾病的新生儿作为疾病组,在疾病急性期测定脑rSO2。疾病组分为呼吸系统疾病亚组(97例),分析脑rSO2与PaO2的关系;循环系统疾病亚组(44例),分析脑rSO2与心率的关系;脑损伤亚组(55例),分析脑rSO2与脑血流的关系。结果①疾病组脑rSO2为(56±6)%,显著低于正常组足月儿亚组(P<0.05)。②轻度与重度呼吸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分别为(60±3)%和(54±6)%,轻度和重度循环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分别为(59±3)%和(53±6)%,轻度和重度脑损伤亚组脑rSO2分别为(59±3)%和(54±4)%。3个疾病亚组中轻度与重度间脑rS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呼吸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与PaO2呈三次方程曲线(y=-62.93+4.75x-0.059x2+0.00024x3)。PaO2≥60mmHg时,脑rSO2约为62%,脑氧合正常;PaO2<50mmHg时,脑rSO2<57%,脑组织缺氧。循环系统疾病亚组脑rSO2与心率呈二次方程曲线(y=1.11+0.8241x-0.0027x2)。心率在105~200.min-1时,脑rSO2>58%,脑氧合正常;心率低于105.min-1或高于200.min-1时,脑rSO2<58%,脑组织缺氧。脑损伤亚组脑rSO2<58%时,大脑前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代偿性增高,阻力指数偏低,脑损伤较重。结论严重疾病状态下可同时伴有脑组织缺氧。脑rSO2的变化与PaO2、心率及脑血流的变化密切相关。NIRS技术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有价值的脑氧合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直观量化地发现脑组织的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疾病 新生儿 脑氧饱和度
下载PDF
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武文艳 张永梅 徐小静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87-89,共3页
目的总结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VC相关心包积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儿发现心包积液时间为生后44 h~7天6小时,而发生心包积液前0.5~2.5 d均有心源性休克早期的表现... 目的总结5例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相关心包积液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VC相关心包积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儿发现心包积液时间为生后44 h~7天6小时,而发生心包积液前0.5~2.5 d均有心源性休克早期的表现,其中3例患儿在上述临床表现基础上进展为心包填塞。5例心包积液患儿中,白细胞计数减低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例,血清CRP、PCT水平均有明显增高,诊断为败血症,考虑重症感染,发生心包积液均在生后72 h内;其余3例感染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发生心包积液时间均在生后72 h后。本组患儿中5例均采用改善循环、呼吸支持、抗感染、利尿、免中长链脂肪乳的静脉营养等支持对症治疗,1例经上述治疗自行吸收,4例行心包穿刺(1例发生2次心包积液,第2次心包穿刺后随即进行了心包引流);本组5例患儿均治愈。5例心包积液患儿中有3例发生UVC管端异位,1例存在反复操作,二次置管成功。结论 UVC相关心包积液患儿均有心源性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需尽早行心脏彩超及胸片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因,并及时行心包穿刺或心包引流术,以减少心包填塞发生,降低患儿病死率。管端异位、重症感染、反复操作对血管损伤等是心包积液形成的重要原因,故应该定时监测脐静脉管端位置,积极抗感染控制原发病,UVC的操作过程应尽量轻柔,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损害,以减少心包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心包积液 心包填塞
下载PDF
脐血中IGF-I和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姜丽红 刘戈力 付晓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46名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含量。结果:(1)适于胎龄儿(AGA)脐血中的IGF-I和IGFBP-3的水平...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46名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含量。结果:(1)适于胎龄儿(AGA)脐血中的IGF-I和IGFBP-3的水平均低于大于胎龄儿(LGA)(P<0.001和P<0.05),高于小于胎龄儿(SGA)(P<0.01和P<0.001);(2)男女新生儿脐血中IGF-I和IGFBP-3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出生时身长、体重、双顶径、足长和胎盘重量这5个生长参数均与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4)AGA、LGA脐血中IGF-I和IGF-BP-3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01),但这种相关性在SGA中不存在(P>0.05)。结论:IGF-I和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宫内发育迟缓儿生后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发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疫苗接种致蜂窝织炎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报告
8
作者 张丽媛 汤亚南 +1 位作者 朴梅花 周薇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270-271,共2页
患儿男,7个月,因间断发热4d,抽搐1次于2008年2月8日入院。2月4日患儿突然发热,无咳嗽、咯痰及喘息等。血白细胞(WBC)4.4×109/L,血小板(PLT)82×109/L,中性粒细胞(N)26.0%,淋巴细胞(L)66.6%,予口服中成药,体温未再上升... 患儿男,7个月,因间断发热4d,抽搐1次于2008年2月8日入院。2月4日患儿突然发热,无咳嗽、咯痰及喘息等。血白细胞(WBC)4.4×109/L,血小板(PLT)82×109/L,中性粒细胞(N)26.0%,淋巴细胞(L)66.6%,予口服中成药,体温未再上升。2月7日患儿再次发热,体温高达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蜂窝织炎 疫苗接种 继发 间断发热 中性粒细胞 口服中成药 血白细胞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左慧敏 刘秀云 江载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发生后遗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1705例住院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期后2个月胸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发生后遗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1705例住院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期后2个月胸片或肺CT表现分为后遗症组(144例)和对照组(19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肺CT(或胸片)病变部位、肺部病变类型,WBC(N%、L%)、ESR、CRP,发病后开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时间及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对两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先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P<0.2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程>10d(P<0.05,OR=1.987)、胸腔积液(P<0.01,OR=7.724)、病变部位位于右上肺(P<0.01,OR=3.547)、病变类型为大片状阴影(P<0.01,OR=2.009)、肺外并发症(P<0.05,OR=2.232)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胸腔积液是较强危险因素。结论热程、胸腔积液、病变部位、病变类型、肺外并发症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后遗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肺超声诊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磊 王廉一 +3 位作者 刘丽红 徐小静 武文艳 郭瑞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肺超声表现,探讨不同肺超声表现诊断N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诊NRDS早产儿109例,于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前行肺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血气...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肺超声表现,探讨不同肺超声表现诊断N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诊NRDS早产儿109例,于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前行肺超声检查,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根据不同肺超声表现制定A、B、C三种诊断标准(胸膜线增厚,至少一个肺野内出现“B”线或“AIS”征为A标准;胸膜线增厚,出现“白肺”征,“A线”征消失为B标准;胸膜线增厚,出现“白肺”征且任一肺野可见“肺实变”征为C标准),分析其对早产儿NRDS的诊断效能。结果109例NRDS早产儿中,临床诊断NRDS 31例,非NRDS 78例。A标准对NRDS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B标准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标准(70.96%vs.38.71%,89.66%vs.80.41%,均P<0.05)。31例NRDS中,重症NRDS 15例,非重症NRDS 16例。C标准诊断重症NRD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93.75%、91.66%、78.94%,AUC为0.835,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6。结论“白肺”征是肺超声早期诊断早产儿NRDS的重要影像学特征;“白肺”征合并“肺实变”可初步诊断早产儿重症N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表现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志梅 杨琳 崔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比较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NRDS临床特点、胸片表现和诊治经过。分析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比较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NRDS临床特点、胸片表现和诊治经过。分析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比较使用表面活性剂在减少肺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组32例患儿中,首次胸片Ⅰ级7例,Ⅱ级11例(病死1例),Ⅲ级8例(病死1例),Ⅳ级3例(病死1例),正常3例。本组患儿中低出生体质量患儿1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1例。本组中20例患儿接受表面活性剂替代治疗。NRDS患儿胸片表现具有特征性,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与首次胸片等级分布有差异(P<0.05)。使用PS与仅使用nCPAP两者有差异(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轻,首次胸片等级表现越趋向于Ⅱ级以下。患儿尽早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拔管迅速建立nCPAP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和对呼吸支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低出生体质量儿
下载PDF
小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丽嫱 马惠芳 +5 位作者 王俊怡 王娜 孙晓北 陈火英 苏瑞杰 刘霞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6期459-460,462,共3页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临床评价 治疗 颗粒 消化功能紊乱症 微量元素缺乏 门诊患儿 多种维生素 食欲减退 主要症状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情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姣 侯安存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7-258,261,共3页
目的研究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取2004-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及住院14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的11株卡他莫拉菌(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及生化鉴定确定),分离株取自上... 目的研究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取2004-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及住院14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的11株卡他莫拉菌(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及生化鉴定确定),分离株取自上呼吸道感染5例,支气管炎、肺炎各3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测定(抗生素标准品包括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青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并用Cefinase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WHONET5和SPSS11.5软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11株卡他莫拉菌中10株为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1.8%、63.6%和18.2%,对头孢曲松100%敏感;对青霉素及头孢拉定的能抑制90%被试菌株的MIC(MIC90)分别为32.0mg/L和8.0mg/L,对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MIC90分别为2.0mg/L和0.25mg/L。结论卡他莫拉菌为条件致病菌,该菌产酶率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1代头孢菌素及2代头孢菌素均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曲松敏感。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莫拉菌 耐药性 抗生素类 Β-内酰胺酶类 儿童
下载PDF
GFAP、APN、血液指标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6
14
作者 徐小静 武文艳 +2 位作者 张二清 刘鹏 张小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956-19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脂联素(APN)、血液指标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新生儿科收治的HIE患儿112例(HIE组)及健康新生儿112例(对照组)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脂联素(APN)、血液指标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新生儿科收治的HIE患儿112例(HIE组)及健康新生儿11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分娩后24h内检测有核红细胞(NRBC)数量与GFAP、APN、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水平,并对HIE组进行APN动态测定。同时分析GFAP、APN水平、NRBc数量与S100B蛋白、NsE、CK-B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IE组血清GFAP及外周血NRBc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GFAP及外周血NRBc数量明显高于轻、中度HIE患儿,APN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HIE患儿(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HIE组患儿的血清APN逐渐上升(P〈0.05),治疗30d,HIE组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重度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IE组新生儿血清GFAP、外周血NRBc数量与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NSE及CK-BB水平均呈正相关,APN水平与脑损伤指标S100B蛋白、NSE及CK-BB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GFAP、APN及外周血NRBC数量能够反映HIE患儿脑损伤程度,且检测简便,对HIE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诊断 婴儿 新生 脂联素
原文传递
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基本论点及新热点 被引量:11
15
作者 虞人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41-1043,共3页
2004年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在全国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其目标为5年内在我国建立一个遍及全国的、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每家医院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 2004年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在全国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其目标为5年内在我国建立一个遍及全国的、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每家医院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并在2004年组织专家制订结合我国国情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本文介绍"指南"基本论点及窒息复苏的某些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复苏 指南 基本论点 新热点
下载PDF
洗肠对早产儿黄疸的疗效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建宏 刘艳 +1 位作者 王俊怡 虞人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洗肠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48例黄疸早产儿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黄疸的同时应用0.9%温盐水30-40mL,反复洗肠,1次/d,连续3-4d,监测经皮测胆红素值及光疗时间,观察胎便转为正常的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洗肠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48例黄疸早产儿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黄疸的同时应用0.9%温盐水30-40mL,反复洗肠,1次/d,连续3-4d,监测经皮测胆红素值及光疗时间,观察胎便转为正常的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1,洗肠组较未洗肠组早产儿的黄疸值明显下降(约34.2μmol/L),所需光疗时间缩短(P〈0.05)。2.洗肠组较术洗肠组早产儿胎便排尽时间早,喂养相对顺利。结论洗肠可协助早产儿黄疸尽早清褪。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促进肠道蠕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黄疸 灌洗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淑芳 虞人杰 王俊怡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功能、尿酶测定、肾血流超声检测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选择2016-01-01~2017-06-30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胎龄>37周、... 目的通过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肾功能、尿酶测定、肾血流超声检测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诊断。方法选择2016-01-01~2017-06-30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g的患儿共111例,每例患儿出生后均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采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根据脐动脉血气将重度窒息组再分别分为严重酸中毒组(pH≤7和或碱剩余≤-12mmol/L)、非严重酸中毒组(pH>7.0和或碱剩余>-12mmol)。根据缺氧病史、临床表现、肾功能及尿酶诊断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比较轻度窒息组(n=74)、重度窒息组(n=37)中肾脏损害发生率、肾脏损害相关的临床表现及肾功能、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β-D-半乳糖苷酶(GAL)。结果①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为35.13%(39/111)。重度窒息组肾脏损害的比例高于轻度窒息组(51.39%vs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4,P=0.011)。②重度窒息组中严重酸中毒的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非严重酸中毒组和轻度窒息组(均P<0.05)。出生后7d,三组肌酐与尿素氮均明显改善,但重度窒息合并严重酸中毒组中Cr和BUN水平仍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出生后48h,重度窒息组中严重酸中毒的血、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非严重酸中毒组和轻度窒息组(均P<0.05)。④出生后48h,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中严重酸中毒组与非严重酸中毒组相比,尿NAG和尿GAL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肾血流超声检查显示,重度窒息组中严重酸中毒组的左肾收缩期峰值血流高于非严重酸中毒组、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P=0.003),但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发生肾脏损害。结合脐血pH值可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合并严重酸中毒的患儿肾脏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肾脏损害 肾血流 尿酶 诊断依据
下载PDF
一起群体儿童亚硝酸盐中毒的抢救及体会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智红 陈雪莉 《护理管理杂志》 2008年第8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组织管理工作。方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等。结果 13例患儿除1例入院时已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外,其余12例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 目的探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组织管理工作。方法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等。结果 13例患儿除1例入院时已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外,其余12例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正确的判断力,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各项应急预案及关键流程的培训及演练,在抢救过程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亚硝酸盐 群体中毒 抢救
下载PDF
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文璟 朱建宏 《护理管理杂志》 2006年第9期52-53,共2页
目的为了使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加强输液巡视,观察病情。方法将我科收治的270例新生儿及婴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使用皮肤外伤固定用弹力网套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 目的为了使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加强输液巡视,观察病情。方法将我科收治的270例新生儿及婴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使用皮肤外伤固定用弹力网套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并进行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结果加用弹力网套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组的保留时间延长。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儿头皮的损伤,保护了备用静脉,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头皮静脉留置针 固定 弹力网套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MRI表现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淑芳 朱建宏 王俊怡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的MRI表现。结果头颅MRI提示HIE患儿的早期异常征象主要有:脑水肿94例,88例为局限性脑水肿,表现为额顶叶皮层高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的MRI表现。结果头颅MRI提示HIE患儿的早期异常征象主要有:脑水肿94例,88例为局限性脑水肿,表现为额顶叶皮层高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异常信号31例,表现为基底节、丘脑背侧斑片状T1信号增高,T2为低信号,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脑实质出血10例,脑室内出血17例,蛛网膜下隙出血85例;1例重度窒息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MRI可以反映新生儿HIE早期脑损伤的多种表现,能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