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2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人工心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博 李浩源 +3 位作者 陆斌 左志钢 罗先武 刘树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6-757,共12页
离心式血泵作为最新一代人工心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该文对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简称能动系)团队在人工心脏领域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提出了以最大标量剪... 离心式血泵作为最新一代人工心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该文对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简称能动系)团队在人工心脏领域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提出了以最大标量剪切应力(maximum scalar shear stress, MSSS)代替标准溶血指数作为优化指标的优化方法,减少了计算量,提升了优化效率;提出了基于湍流黏性耗散应力(turbulent viscous shear stress, TVSS)的血细胞损伤模型,以便更为准确地预测血细胞的损伤等。在人工心脏样机方面,顺利完成了体外式轴承和植入式磁液混合悬浮两种样机的研制,并获得了相应水力性能数据,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误差为3.6%。为了进一步推进样机研发,本研究团队搭建了医用流体机械综合测试平台,可用于测试人工心脏的生理性能。上述研究成果体现了清华大学能动系在人工心脏自主研发技术上取得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 离心泵 水力性能 溶血
原文传递
启源往世 致力新篇——庆祝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建系90周年专刊序言
2
作者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3-633,共1页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前身是1932年设立的机械工程学系原动力工程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78年改名为热能工程系,2017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现下设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燃气轮机、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和流体机械及工程5...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前身是1932年设立的机械工程学系原动力工程组,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1978年改名为热能工程系,2017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现下设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燃气轮机、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和流体机械及工程5个研究所,并建有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程热物理 流体机械及工程 热能工程 能源中心 热能动力 清华大学 一级学科
原文传递
基于特征筛选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日前-日内预测
3
作者 徐聪 胡永锋 +1 位作者 张爱平 由长福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45-53,共9页
负荷预测是指导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与运行的前提。为更加经济高效地实施系统日前计划、日内优化,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多元负荷日前-日内预测方法。首先,结合特征工程中3类特征筛选方法筛选预测模型输入特征,简化模型的同时能够保存下... 负荷预测是指导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与运行的前提。为更加经济高效地实施系统日前计划、日内优化,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筛选的多元负荷日前-日内预测方法。首先,结合特征工程中3类特征筛选方法筛选预测模型输入特征,简化模型的同时能够保存下最重要的特征,针对日前-日内预测策略分别确立输入特征集;然后通过多任务学习硬共享机制,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子任务信息共享,并通过随机搜索方法优化网络参数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以北京某产业园区供暖季电、热负荷为案例进行分析,日前、日内预测综合精度分别达到91.3%和95.2%。分析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能够为系统日前调度和日内运行优化提供良好支撑,且预测结果优于未经特征筛选预测和单独负荷预测,证明了该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多元负荷 特征筛选 日前-日内预测 多任务学习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火电厂源侧的综合能源系统集成及优化配置研究
4
作者 员盼锋 徐舒涵 +3 位作者 丹慧杰 张民 牛国平 蒙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57,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火电厂源侧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型,该系统以火电机组为核心,在系统的输入端耦合生物质气化、垃圾气化、干化污泥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输入,在输出端供应冷、热、汽、电等多种能源产品,并将电厂热平衡模型与可再生能源模型及制冷制... 提出一种基于火电厂源侧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型,该系统以火电机组为核心,在系统的输入端耦合生物质气化、垃圾气化、干化污泥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输入,在输出端供应冷、热、汽、电等多种能源产品,并将电厂热平衡模型与可再生能源模型及制冷制热系统模型耦合,建立以[火用]效率和经济性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方法,采用输入端优化与输出端优化2类优化逻辑,从系统输入端、输出端来分析火电厂源侧综合能源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对经济性和[火用]效率优化目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能源改造对现阶段火电厂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配置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我国高碱煤燃烧特性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
5
作者 张海 黄斌 +2 位作者 房凡 孙叶柱 吕俊复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 我国具有丰富的高碱煤资源。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高碱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和总结,特别介绍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新疆高碱煤的机理研究和实践最新状况,以期为后续开发更为经济、可长期安全大比例掺烧甚至纯烧新疆高碱煤的燃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碱(土)金属 燃烧技术 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系统模型研究
6
作者 高明明 刘博通 +2 位作者 张洪福 王亚柯 岳光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针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通过机理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燃烧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生物质CFB锅炉燃料侧燃烧模型。通过能量守恒,确定了生物质CFB机组汽水侧和汽机侧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负荷控制系统模型。基于某30 MW生物质CF... 针对生物质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通过机理分析,研究了生物质燃烧的动态过程,建立了生物质CFB锅炉燃料侧燃烧模型。通过能量守恒,确定了生物质CFB机组汽水侧和汽机侧主要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负荷控制系统模型。基于某30 MW生物质CFB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通过稳态工况推导、回归分析和遗传算法辨识了模型的参数和函数关系,在Simulink软件平台验证了模型的结果并进行了模型阶跃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输出与实际数据能较好地吻合,主蒸汽压力、负荷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4%以内,阶跃响应符合实际经验,证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机组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协调系统 动态模型
下载PDF
半球向全发射率测量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
7
作者 吴宇颂 田博宇 +3 位作者 李辉 许兆峰 霍雨佳 符泰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针对传统半球向全发射率测量教学实验装置测试精度不高、温度量程低的问题,该文基于稳态量热方法设计了高温半球向全发射率测量实验教学系统,进行了样品测试区域热量损失的校准,该系统具有方法原理简单、测试精度高等特点。通过测量获... 针对传统半球向全发射率测量教学实验装置测试精度不高、温度量程低的问题,该文基于稳态量热方法设计了高温半球向全发射率测量实验教学系统,进行了样品测试区域热量损失的校准,该系统具有方法原理简单、测试精度高等特点。通过测量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材料半球向全发射率,便于同学们理解半球向全发射率与材料热辐射能力的相关性、光谱发射率与不同温度下的半球向全发射率的关联关系,实验测试结果可靠,满足热工系列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球向全发射率 稳态热量法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耦合分析的热流系统协同设计
8
作者 温宇钒 何婷 李东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一部分,热流系统通常在稳态假设下设计其物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控制器.这种方法忽略了系统与控制器设计间的耦合关系,导致系统暂态性能不佳.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协同设计方法,以系统总质量、熵产率以及控制效果为设... 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一部分,热流系统通常在稳态假设下设计其物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控制器.这种方法忽略了系统与控制器设计间的耦合关系,导致系统暂态性能不佳.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协同设计方法,以系统总质量、熵产率以及控制效果为设计度量,基于热流系统数学模型及其熵产率模型,结合嵌套设计方法和同步设计方法完成系统设计.考虑到设计过程中设计参数多、变量范围大的问题,引入时间序列模式距离,构造相关度度量函数来分析物理系统与控制器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减少非耦合参数.同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缩小了待设计参数范围.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一个理想热流系统为设计实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相关度度量函数及其数据分析,可以将设计参数个数减少66%,选取范围缩小26%.相比于传统顺序设计方法,经过协同设计方法设计的系统控制误差可减少29%,且设计控制器抗扰能力也优于频域方法和SIMC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系统 设计优化 整体设计 耦合分析
下载PDF
主蒸汽压力系统的基于预补偿自抗扰控制设计
9
作者 吴振龙 李炳楠 +1 位作者 阎治州 李东海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火电机组主蒸汽压力系统为典型的大惯性过程,其控制策略的设计存在着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主蒸汽压力系统的上述控制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补偿自抗扰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法,将控制量通过预补偿结构后再送入被控对象,... 火电机组主蒸汽压力系统为典型的大惯性过程,其控制策略的设计存在着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主蒸汽压力系统的上述控制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补偿自抗扰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法,将控制量通过预补偿结构后再送入被控对象,从而对常规自抗扰控制结构进行改进。在介绍基于预补偿自抗扰控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单一变量法分析各个参数对于控制效果的影响,从而给出了其参数整定的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跟踪状态、抗干扰状态和包含跟踪以及抗干扰状态下的绝对误差积分指标分别占对比方法的52.38%、60.75%和57.88%,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提升主蒸汽压力系统的跟踪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优势;通过蒙特卡洛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很好地应对系统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蒸汽压力系统 自抗扰控制 预补偿 参数整定 蒙特卡洛实验
下载PDF
西北地区源端基地综合能源系统的技术方案设计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斌 张玉琼 +4 位作者 麻林巍 李政 赵强 陈思源 孔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8-580,共13页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发展,面临着风光资源和电力负荷逆向分布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输出不稳定等问题的挑战。为此,有学者提出"源端基地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提议通过多能互补、特高压直流输电、就地消纳等途径促进风光...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发展,面临着风光资源和电力负荷逆向分布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输出不稳定等问题的挑战。为此,有学者提出"源端基地综合能源系统"的概念,提议通过多能互补、特高压直流输电、就地消纳等途径促进风光资源充分利用。该文基于该概念,结合西北地区实例开展建模优化研究,以明确系统的技术方案及揭示其优化规律。首先,通过政策解读和工程技术调研,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边界。之后,以最大化风光电力占比和最小化系统总成本为目标函数,建立仅考虑特高压直流外送和进一步考虑需求响应的2类系统优化模型,分别得到帕累托最优前沿,并通过分析对比揭示风光电力占比提高过程中系统优化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为实现高风光电力占比的外送,应更加重视配套风电机组、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锂电池储能机组的建设,以形成若干风光气储一体化基地。此外建议尽早引入需求响应机制来改善电力外送经济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端基地 综合能源系统 建模优化 特高压直流 需求响应
原文传递
氢—水逆向运输系统工程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11
作者 麻林巍 韩储银 +2 位作者 李卓然 李政 倪维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4-1032,共9页
为解决我国能源和水资源逆向分布的问题,提出了跨区域氢-水逆向运输系统工程构想:将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运往西部,利用西部丰富的可再生电力来生产“绿氢”,再供给东部。为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依据“方案设计和物理建模→单主体运营模式经... 为解决我国能源和水资源逆向分布的问题,提出了跨区域氢-水逆向运输系统工程构想:将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运往西部,利用西部丰富的可再生电力来生产“绿氢”,再供给东部。为评估该工程的可行性,依据“方案设计和物理建模→单主体运营模式经济性建模→多主体运营模式分析”的思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的能量和物质效率分别为44.25%和93.5632%;单主体运营模式下,工程净现值为-701.35亿元,政府需提供大额资金补贴;多主体运营模式下,若采取“基础设施主体+双区域主体”模式,政府可提供资金补贴或提高氢价,若采取专业化分工模式,政府可采取“财政调拨+补贴”或引导水销往高水价行业;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建议实施专业化分工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水资源 电解水制氢 技术经济分析
下载PDF
百千瓦级天然气制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稳态特性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磊 彭黎菊 +2 位作者 李爽 史翊翔 蔡宁生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350-360,共11页
依托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百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热电联产系统模型,该模型由燃料处理单元、热回收单元与PEMFC单元构成。燃料处理单元关键设备模型依据反应动力学参数搭建,PEMFC电堆采... 依托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百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热电联产系统模型,该模型由燃料处理单元、热回收单元与PEMFC单元构成。燃料处理单元关键设备模型依据反应动力学参数搭建,PEMFC电堆采用Aspen Custom Modeler自定义模型。验证了关键设备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设备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可适当减少燃烧天然气进料或者降低重整原料水碳比,以提高系统的电效率与㶲效率。此外,可调节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至PEMFC管路阀门,增大电堆阳极进气压力以提高发电量,但不建议增大电堆阴极进气压力,这会导致系统辅助设备耗电量上升、净电效率下降。以热定电时,可采取相反的调节方式,降低燃烧烟气与PEMFC尾气的排放温度,提高系统热效率。研究结果可为调整PEMFC热电联产系统工作参数以实现热电输出合理配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蒸气重整制氢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热电联产 稳态特性
下载PDF
热能工程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龚迎莉 杨海瑞 +3 位作者 李振山 王哲 杨震 张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4-236,共3页
以企业为依托,生产实习采用校企合作,“1+1”培养模式,1名校内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联合指导1名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科研与生产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把专业知识和企业的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强化专业知识,培养科研... 以企业为依托,生产实习采用校企合作,“1+1”培养模式,1名校内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联合指导1名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内容结合企业的实际科研与生产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把专业知识和企业的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强化专业知识,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引导职业规划。同时,生产实习的成果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工程 生产实习 校企联合 “1+1”培养
下载PDF
全球能源转型及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系统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云龙 孔庚 +2 位作者 李卓然 麻林巍 倪维斗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3,共9页
能源革命是实现能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源战略对国家和地区能源革命进程的推进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能源战略分析的“SEGO”系统分析方法,从能源挑战、能源系统、能源治理和能源市场4个要素及... 能源革命是实现能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源战略对国家和地区能源革命进程的推进具有重大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能源战略分析的“SEGO”系统分析方法,从能源挑战、能源系统、能源治理和能源市场4个要素及其关系出发,对全球能源转型及我国能源革命战略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全球面临能源公平、能源安全和能源绿色化多重能源挑战,且缺乏强有力的全球能源治理,导致全球能源系统转型总体较为缓慢,中国被期望在推动全球能源系统转型中起到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逐步推进,在能源革命过程中面临能源系统集成等挑战,但政治意愿坚定,有效推动了能源转型,实现了少耗能、少排放。研究建议,我国能源革命应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景视角下,做好能源发展的全局系统优化和全程精细管控,尤其做好不同类型能源网络之间共建、共享、共调的深度协同,加速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的颠覆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全球能源系统 中国能源系统 SEGO
下载PDF
新能源系统中双储能耦合燃煤机组的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宬昊 谢子硕 +1 位作者 王金星 刘畅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62-71,共10页
[目的]随着新能源电力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燃煤机组耦合双储能技术的能源系统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方法]文章基于能源系统组成、储能技术特性、项目示范情况以及技术瓶颈等方面的分析,针对风电、光伏嵌入下双储能技术耦合燃煤机组参与电力... [目的]随着新能源电力消费比例不断提高,燃煤机组耦合双储能技术的能源系统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方法]文章基于能源系统组成、储能技术特性、项目示范情况以及技术瓶颈等方面的分析,针对风电、光伏嵌入下双储能技术耦合燃煤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应用开展了运行控制策略研究。[结果]双储能技术耦合燃煤机组可通过不同的结构组成、运行策略优化有效解决新能源系统运行稳定性、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技术经济性等问题,但目前尚未到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结论]双储能耦合燃煤机组在新能源系统中的推广应用,需要对双储能技术的策略优化及储能技术本身的发展突破方面不断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储能 燃煤机组 新能源 灵活调节 运行策略
下载PDF
生物质直燃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建模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开萍 高明明 +3 位作者 龙江 张洪福 王亚柯 岳光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2-460,共9页
为了分析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机理,实现燃烧控制优化,通过生物质燃料特性分析以及即燃碳燃烧理论的应用,对炉内燃烧过程以及燃烧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建立燃烧过程机理模型,研究了炉内即燃碳动态变化过程,实现对负荷、炉膛温度、一... 为了分析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机理,实现燃烧控制优化,通过生物质燃料特性分析以及即燃碳燃烧理论的应用,对炉内燃烧过程以及燃烧机理进行分析,同时建立燃烧过程机理模型,研究了炉内即燃碳动态变化过程,实现对负荷、炉膛温度、一氧化碳排放以及烟气含氧量的预测。结果表明:入炉燃料脱挥发分后形成的即燃碳的燃烧速度比挥发分慢,给料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炉内即燃碳存量;作为给料波动时主要热量来源,即燃碳燃烧所需氧量更少,燃烧更充分,此时烟气中的CO体积分数较低、含氧量较高;炉膛温度、负荷、CO体积分数和烟气含氧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循环流化床 即燃碳 机理建模 负荷预测 烟气含氧量
下载PDF
燃煤机组烟气水分回收系统设计与运行最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晨辉 刘培 李政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57,213,共8页
采用陶瓷复合膜冷凝器进行燃煤机组烟气水分回收时会存在燃煤机组发电负荷波动范围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情景的设计-运行两阶段最优化方案,通过考虑机组负荷波动特征,生成一组带有概率的情景,以整个寿命周期内总投资和运行成本最... 采用陶瓷复合膜冷凝器进行燃煤机组烟气水分回收时会存在燃煤机组发电负荷波动范围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情景的设计-运行两阶段最优化方案,通过考虑机组负荷波动特征,生成一组带有概率的情景,以整个寿命周期内总投资和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获得最优的陶瓷复合膜冷凝器的设计和运行方案。最后,以某330 MW燃煤机组为案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与仅基于额定负荷优化的参考方案相比,基于情景的设计-运行两阶段最优化方案可使膜面积减小3%,总成本节省8%,其中投资成本降低3%,运维成本降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冷凝器 燃煤机组 水分回收 两阶段最优化 系统集成
下载PDF
高压调温水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托 黄增辉 丁新利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4,共8页
以流量为130 t/h、温度为130℃的尿素装置高压调温水(高调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建立模型,采用R245fa、R600a和R236ea作为循环工质,分别在蒸发温度95~115℃,冷凝温度26~34℃,过热度0~20℃条件... 以流量为130 t/h、温度为130℃的尿素装置高压调温水(高调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建立模型,采用R245fa、R600a和R236ea作为循环工质,分别在蒸发温度95~115℃,冷凝温度26~34℃,过热度0~20℃条件下对其系统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模拟条件下,R245fa的循环热效率最高,净输出功最大;R600a的净输出功最小,但是比净功最大;R236ea的循环热效率最低,比净功最小。依据模型研究结果,综合考虑了热力学性能、安全性及环保性,选择以R245fa为循环工质,设计并建设了高调水余热ORC发电机组。实际运行结果显示:机组的循环热效率和净输出功随着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冬季环境温度为5.4℃时,机组循环热效率达到10.78%,净输出功为221.40 kW;而夏季环境温度为30.3℃时,机组的循环热效率为9.06%,净输出功仅有190.5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高压调温水 余热 工质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基于煤氢协同与柴油动力的露天矿卡综合排放性对比
19
作者 刘少权 王海军 史翊翔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1-166,共6页
矿卡运输是露天煤矿的关键生产系统,随着绿色低碳和清洁环保要求的提高,能源转化和矿卡动力系统运行是露天煤矿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已成为研究热点。为研究露天矿卡能源与动力方案综合排放性,以某露天煤矿及其运... 矿卡运输是露天煤矿的关键生产系统,随着绿色低碳和清洁环保要求的提高,能源转化和矿卡动力系统运行是露天煤矿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已成为研究热点。为研究露天矿卡能源与动力方案综合排放性,以某露天煤矿及其运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能源转化和矿卡动力2个子系统设计了3种基于煤氢协同的技术方案及另外1种传统技术路线的对比方案,确定研究范围和边界条件,建立研究模型和数据清单,以10 a为周期对运输1 m^(3)·km的土石方或煤炭的燃料周期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方案2采用绿氢动力的综合排放性最好,方案1和3可将排放从矿卡动力转移到能源转化环节,有利于采取集中有效措施进行减排,方案1的减排重点为脱硫和除尘,方案3和方案4的减排重点为CO_(2)捕集、封存和利用,方案4矿卡柴油动力系统的大气污染物CO和HC+NO_(x)排放量大,减排技术难度大,有必要开展矿卡新型清洁高效动力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氢协同 煤矿运输 矿用自卸车 综合排放性 氢能动力
下载PDF
相变材料对储热系统换热速率的影响
20
作者 库尔班江·乌丝曼 戴晓业 史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2-1297,1327,共7页
相变材料(PCMs)是潜热储热系统的核心媒介,而相变温度、导热系数及储能密度是选择PCMs的最关键三大因素.通过热阻模型相对热阻变化,对PCMs以上三个因素分别对储热系统换热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Ms的导热系数提高到2倍时对系... 相变材料(PCMs)是潜热储热系统的核心媒介,而相变温度、导热系数及储能密度是选择PCMs的最关键三大因素.通过热阻模型相对热阻变化,对PCMs以上三个因素分别对储热系统换热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Ms的导热系数提高到2倍时对系统的换热效果提升显著,提高到5倍以后继续提高导热系数增强系统换热速率效果几乎已失效;在蓄热过程中PCMs相变温度越低,换热速率越快,在释热过程中恰好相反;提高储能密度对系统的换热速率并没有影响,只是相应倍数地延长了蓄/释热功率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s 换热速率 导热系数 相变温度 储能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