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产业创新孵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程 孙新炜 《内燃机与配件》 2017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是以汽车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院。经过多年实践,累计孵化汽车产业相关企业50余家,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孵化模式,本文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产业三个方向介绍工作思路与...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是以汽车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院。经过多年实践,累计孵化汽车产业相关企业50余家,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孵化模式,本文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产业三个方向介绍工作思路与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 科技产业 实践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下小型纯电动汽车充电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美洲 陈辰 +1 位作者 倪洪飞 王一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电动汽车凭借自身低碳环保的特性使得纯电动汽车市场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扩张。然而,有限的电池容量、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充电设施的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考虑...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电动汽车凭借自身低碳环保的特性使得纯电动汽车市场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扩张。然而,有限的电池容量、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充电设施的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考虑用户日常出行需求,优化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之一。通过对驾驶和充电行为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电动汽车(BEV)最佳行驶里程的仿真方法。BEV用户的驾驶和充电模式是通过从中国上海收集的实际数据来重构日常出行链。同时,在日常出行链中定义了日常出行和每次出行的相互依赖的行为变量。为满足练习场的适应度目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一个随机模拟框架。最后,在考虑用户异质性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充电场景下的最优续航里程。结果表明:通过每日出行和每次出行的行为变量可以重构每日出行链,Copula函数检测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不同日常出行需求的用户有不同的最优续航里程;在选择纯电动汽车时,建议用户考虑每天行驶的车辆公里数不超过电池续航里程的34%;增加充电次数和充电功率更有利于日常出行需求高的用户;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增加快充功率的有益效果将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驾驶和充电策略 数据驱动仿真 每日行程链 纯电动汽车
原文传递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爆胎工况下稳定性控制研究
3
作者 庞文亚 贝绍轶 +1 位作者 李波 殷国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80,共9页
根据智能车辆爆胎后失去稳定性,行驶轨迹发生偏离等特性,提出一种内外环联合控制策略。外环采用纯追踪算法设计主动纠偏控制,模拟驾驶员视线,以预瞄点和当下车辆的实际位置计算,得到使车体回归到规定路径上的目标点,输出车辆的前轮转角... 根据智能车辆爆胎后失去稳定性,行驶轨迹发生偏离等特性,提出一种内外环联合控制策略。外环采用纯追踪算法设计主动纠偏控制,模拟驾驶员视线,以预瞄点和当下车辆的实际位置计算,得到使车体回归到规定路径上的目标点,输出车辆的前轮转角。内环采用分层控制结构,以模糊PID控制理论为核心设计上层控制器,由实际质心侧偏角、实际横摆角速度与期望值的差值,计算出附加横摆力矩;下层采用白鲸优化算法对附加横摆力矩进行转矩分配系数的优化,从而实现爆胎后控制器规划方向盘转角以及优化分配车轮转矩。最后建立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直行爆胎工况下,质心侧偏角是未施加控制的10.61%,相较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改善了8.87%。弯道工况下,横摆角速度,侧向位移以及侧向加速度的波动程度同样更小,更快地稳定和收敛。此策略显著提高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爆胎工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UniTire轮胎爆胎模型 主动纠偏 转矩优化
下载PDF
基于OnSite平台的自动泊车测评工具的研究与设计
4
作者 杨俊儒 郑四发 +4 位作者 许述财 田野 孙剑 孙川 李浩然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为了完善“公开自然驾驶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环境(OnSite)”平台功能,提出了一种自动泊车的测评工具。该工具采用实车数据采集与建模还原的场景构建方法,依据行业标准与停车位数据,建立了更为全面的测试场景库。提出了一种以完成率为核心,... 为了完善“公开自然驾驶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环境(OnSite)”平台功能,提出了一种自动泊车的测评工具。该工具采用实车数据采集与建模还原的场景构建方法,依据行业标准与停车位数据,建立了更为全面的测试场景库。提出了一种以完成率为核心,兼顾安全性、效率与精准度的多维评价体系。该测评工具经硬件在环仿真,并与CARLA仿真平台及实车测试结果对比。通过分析第2届OnSite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泊车测试前10名队伍的得分,讨论了未来测评工具及OnSite平台发展。结果表明:该工具不仅为自动泊车功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自动驾驶测评工具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仿真测试 自动泊车 测试评价 测评工具 场景生成
下载PDF
驾驶风险监测与干预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李国法 欧阳德霖 +8 位作者 陈晨 聂冰冰 张伟 禹慧丽 刘斌 张强 王文军 成波 李升波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96,共16页
安全是道路交通运输一直以来的热点问题,是保障中国道路交通运输通畅、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驾驶风险监测与干预是保障车辆驾驶安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感知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驾驶风险的监测和干预提供了坚实的数... 安全是道路交通运输一直以来的热点问题,是保障中国道路交通运输通畅、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驾驶风险监测与干预是保障车辆驾驶安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感知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驾驶风险的监测和干预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新的应用路径。该文针对驾驶风险监测与干预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综述。首先,从车内和车外两个角度对驾驶风险监测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从离线和在线两方面对驾驶风险干预策略方案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视听触觉融合干预有效提高驾驶员响应时间,触觉预警系统则能帮助降低驾驶员误操作率;在此基础上,介绍风险监测与干预技术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系统、车联网与车辆保险等方面的实际落地方向与具体应用,研究表明基于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系统可提升风险预警实时性,ADAS的应用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和基于用户使用情况的保险(UBI)损失率;最后,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应用,从模型轻量化、大数据应用、云控平台和自动驾驶大模型等方面探讨了未来风险监测与干预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风险监测 风险干预 驾驶安全 车路云一体化
下载PDF
展向波纹杆件的气动阻力与气动噪声协同优化研究
6
作者 刘海涛 王文宇 +2 位作者 周新 李鹏高 肖乾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展向波纹杆件具有良好的减阻降噪效果,但尚缺乏杆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多学科协同优化方法,以气动阻力与气动噪声为目标,对展向波纹杆件的波长和波纹幅度结构参数进行协同优化。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与随机噪声的产生和辐射(... 展向波纹杆件具有良好的减阻降噪效果,但尚缺乏杆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多学科协同优化方法,以气动阻力与气动噪声为目标,对展向波纹杆件的波长和波纹幅度结构参数进行协同优化。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与随机噪声的产生和辐射(Stochastic Noise Generation and Radiation,SNGR)模型,建立杆件流场与声场的数值仿真模型。结合拉丁超立方取样及样本点结构的数值仿真结果,构建克里金代理模型,并运用协同优化算法,进行双目标协同优化,寻求最优展向波纹结构参数,并通过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展向波纹杆件的气动噪声和气动阻力无法同时达到最优;双目标协同优化后模型的气动阻力系数1.743,较初模型下降1.59%,总声压级103.64 dB,较初模型下降4.66%,从而达到均衡的降噪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展向波纹杆件 气动阻力 气动噪声 克里金代理模型 协同优化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单体在侧向挤压工况下损伤容限研究
7
作者 赵杨 刘超 孙文婷 《上海汽车》 2025年第2期24-29,共6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机械外载下损伤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碰撞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典型的侧向挤压工况,设计了SOC分别为20%和50%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在Y方向的动静... 随着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机械外载下损伤失效引起的安全事故逐渐增多,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碰撞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典型的侧向挤压工况,设计了SOC分别为20%和50%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在Y方向的动静态挤压试验,研究了电池单体在侧向挤压工况下的机-电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单体Y方向靠近负极的侧面受载易引发内短路,靠近正极的侧面可以抵抗较大的侵入变形,同时电池单体抵抗垂直于单体方向的侵入能力强于抵抗平行方向;不同SOC对电池单体的承载能力和抗侵入能力影响较小,而加载速度的提高会使电池单体承受的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单体 侧向挤压 动静态加载 损伤容限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降怠速再生可靠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董光雷 孙楠楠 +3 位作者 南征 张秋实 刘海涛 华伦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频繁怠速再生,这种不正常再生是导致DPF高温烧裂的主要原因,导致DPF可靠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搭建燃烧器台架对堇青石DPF进行重复性降怠速(DTI)测试,探究了相同碳载量及再生工况下DPF再生...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频繁怠速再生,这种不正常再生是导致DPF高温烧裂的主要原因,导致DPF可靠性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搭建燃烧器台架对堇青石DPF进行重复性降怠速(DTI)测试,探究了相同碳载量及再生工况下DPF再生的一致性,通过DPF载体内部的温度分布、PN排放特性以及最终CT扫描结果,评估了DPF的耐久性及坚固性。结果表明:30次DTI测试中,DPF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峰值温度出现在靠近载体出口端,DPF从中心到边缘位置温度逐渐降低,载体边缘处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30次DTI后载体PN排放未见明显升高,距国六限值仍有较大裕量;CT扫描未见明显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降怠速 再生 可靠性 温度分布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军 丁振龙 +1 位作者 王东 杨志强 《汽车工艺师》 2023年第8期34-38,共5页
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提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底盘换电方案。首先,通过分析现有换电方案的优劣确定了换电方案的研究方向;其次,设计了一种新的换电方案,对换电电池包设计、换电小车设计、电池包拆除与安装机构进行了重点阐述;最... 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提出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底盘换电方案。首先,通过分析现有换电方案的优劣确定了换电方案的研究方向;其次,设计了一种新的换电方案,对换电电池包设计、换电小车设计、电池包拆除与安装机构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试制了原理样机并对原理样机进行了测试与主观评价。结果表明,新的换电方案可以实现换电的功能,换电时间短、投入少、方便便捷,有降本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换电 电池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轮胎花纹滑水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波 高陈诚 +4 位作者 贝绍轶 刘涛 林棻 殷国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以205/55 R16型号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 CEL流固耦合方法构建轮胎滑水有限元模型。将模拟得到的轮胎垂直刚度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轮胎模型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欧拉域,更好地捕捉并分析轮胎滑水时水流印迹特征。结合NASA经验公... 以205/55 R16型号轮胎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 CEL流固耦合方法构建轮胎滑水有限元模型。将模拟得到的轮胎垂直刚度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轮胎模型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欧拉域,更好地捕捉并分析轮胎滑水时水流印迹特征。结合NASA经验公式评估模拟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验证轮胎滑水模型可靠性,分析不同充气压力和水膜厚度对轮胎临界滑水速度的影响。通过引入V型横向花纹和增加F1 Nose结构优化轮胎花纹结构,验证花纹沟槽子模型优化合理性,对比优化前、后轮胎临界滑水速度和水流压力。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轮胎的滑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滑水 流固耦合 优化欧拉域 临界滑水速度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机械外载下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失效风险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昊天 尹斌 +1 位作者 吴海龙 赖兴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急需解决电池系统的碰撞安全问题。文中选取动力电池系统的典型碰撞失效工况,设计了高压线束剪切和穿刺试验装置,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不同速度的加载和失效载荷测量,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Digital Image Correla...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急需解决电池系统的碰撞安全问题。文中选取动力电池系统的典型碰撞失效工况,设计了高压线束剪切和穿刺试验装置,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不同速度的加载和失效载荷测量,使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测量线束变形及失效位移,获得了高压线束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力学特性和失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电池高压线束的失效特性与载荷工况、加载速度及加载接触面积高度相关。剪切试验中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失效载荷也不断增大;穿刺试验失效载荷随着冲头直径增大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压线束 力学性能 失效
下载PDF
仿枪虾虾螯纵向混合负泊松比结构设计与耐撞性研究
12
作者 杨欣 王瑞祥 +2 位作者 许述财 秦豪毅 宋家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为提高汽车安全防护结构耐撞性,以枪虾虾螯(大螯)作为仿生原型,通过生物实验提取虾螯微观结构,设计了24种仿生混合负泊松比吸能结构。以质量比吸能(SEA)、结构平均压溃效率(CFE)、初始峰值载荷(IPF)作为评价结构耐撞性的主要指标,借助... 为提高汽车安全防护结构耐撞性,以枪虾虾螯(大螯)作为仿生原型,通过生物实验提取虾螯微观结构,设计了24种仿生混合负泊松比吸能结构。以质量比吸能(SEA)、结构平均压溃效率(CFE)、初始峰值载荷(IPF)作为评价结构耐撞性的主要指标,借助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设计结构仿真模拟,经过结果数据分析确定影响结构耐撞性指标的关键参数a(胞元内凹深度),结合实际工况利用加权组合综合评价方法选出最优耐撞性结构。结果显示,当a=6.80 mm时的BCDA型混合结构耐撞性能最优,优化后SEA=3.21 kJ/kg,IPF=8.58 kN,CFE=31.29%。与单一胞元结构相比,优化后混合模型IPF最高降低35.24%,SEA最高提升35.72%,CFE有所下降,最多降低4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纵向混合 负泊松比结构 耐撞性
下载PDF
自主车辆前馈NMPC路径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凯 李浩然 +3 位作者 许述财 孙川 郑四发 严运兵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9,共12页
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中,车辆转向系统的迟滞和车辆模型的线性化会导致转向不足和稳态误差,从而影响自主车辆路径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路径跟踪框架。该框架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触发前馈控制控制器,输出理想... 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中,车辆转向系统的迟滞和车辆模型的线性化会导致转向不足和稳态误差,从而影响自主车辆路径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路径跟踪框架。该框架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触发前馈控制控制器,输出理想转角序列,提前使转向机构到达最优转角附近;随后将引入排斥目标函数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优化求解出的最优控制序列作用于车辆,刷新理想转角序列。搭建自主车辆实验平台,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忽略滞后的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相比,前馈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方面的性能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弯道等大曲率场景中,所提出的框架将横向均方根误差降低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车辆 转向迟滞 前馈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路径跟踪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在机械外载下失效试验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杨 徐小飞 +1 位作者 吴海龙 葛宇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针对其电池系统碰撞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零件,研究其在碰撞工况下的电安全性能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池系统在碰撞工况下其高压线束可能遭受的典型挤压外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针对其电池系统碰撞安全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零件,研究其在碰撞工况下的电安全性能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池系统在碰撞工况下其高压线束可能遭受的典型挤压外载,选取直径15.8 mm的线束设计了D5柱面和V60楔面两种工况动静态挤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冲头与线束内部导体之间短路的发生,并对护套、绝缘层、导体3种组份材料进行拉伸、压缩等试验标定相应材料模型。通过线束结构试验和组份材料试验分别标定线束的单组份均质化模型和导体-等效绝缘层双组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线束在机械载荷下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动态下的力学响应升高。线束的短路行为与外载工况、加载速度高度相关。两种高压线束仿真模型利用单元删除来预测线束短路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模型均可准确地预测线束在挤压工况下的短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高压线束 动静态挤压 组份材料试验 均质化模型 双组份模型
下载PDF
汽车研发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微 张军 韩霄 《轻型汽车技术》 2018年第10期46-51,共6页
随着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国内车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选择有价值的项目并有效的落实成为关键。基于此背景,本文以Q汽车研究院为调研对象,对其业务方向,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了... 随着智能化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汽车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国内车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选择有价值的项目并有效的落实成为关键。基于此背景,本文以Q汽车研究院为调研对象,对其业务方向,评价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国内外车企及研究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文献资料,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Q汽车研究院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原则、内容及办法等提出了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研发项目 项目管理 绩效评价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横向稳定性自适应优化控制
16
作者 丁宁 贝绍轶 +2 位作者 李波 汤浩然 殷国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3,共10页
为改善在极限状态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调节模型预测控制(SAMPC)输入权重的控制方法。基于相平面失稳判断,将相平面分为稳定域、稳定边界和失稳域,设计影响因子,以备计算附加横摆力矩和转矩分配权重;... 为改善在极限状态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调节模型预测控制(SAMPC)输入权重的控制方法。基于相平面失稳判断,将相平面分为稳定域、稳定边界和失稳域,设计影响因子,以备计算附加横摆力矩和转矩分配权重;考虑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对车辆稳定性的重要影响,设计SAMPC中的输入权重,获取准确的附加横摆力矩;同时提出可以缩短优化时间的转矩分配方法,设计多目标函数用于量化车辆的稳定性和动力性。仿真结果显示:与模型预测控制(MPC)相比,采用SAMPC,在μ=0.4、v_(x)=70 km/h时,质心侧偏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少49.4%,均方根误差减少55.3%,改善效果最佳;在μ=0.2、v_(x)=90 km/h时,质心侧偏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少24.5%,均方根误差减少23.8%,改善效果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工况 DYC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分配
下载PDF
采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最大碳载量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董光雷 孙楠楠 +3 位作者 南征 刘海涛 张秋实 华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8,共10页
大碳载量下,不正常再生导致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载体高温烧熔或开裂是CDPF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燃烧器台架对CDPF进行最大碳载量测试。对堇青石CDPF和碳化硅CDPF进行不... 大碳载量下,不正常再生导致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载体高温烧熔或开裂是CDPF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燃烧器台架对CDPF进行最大碳载量测试。对堇青石CDPF和碳化硅CDPF进行不同碳载量的降怠速测试,不断提升碳载量直至CDPF失效。通过对CDPF内部温度分布、颗粒物数量(particulate number, PN)排放特性及失效程度进行分析,得到CDPF的最大碳载量。结果表明:在5 g/L碳载量下再生时,堇青石内部最高温度为1 163℃,超过安全再生温度,碳化硅内部最高温度为1 050℃;随着碳载量的提升,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度梯度变大,虽然在超过安全再生温度下,载体存在某种程度的开裂,但不影响PN过滤性能,堇青石的开裂是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碳化硅开裂是从中心向四周移动;当碳载量持续增加至8 g/L时,碳化硅载体的PN排放值相比全新载体提升了6倍,达到14.0×10^(11)(kW·h)^(-1),已不具备过滤能力。试验得到了CDPF再生时的安全碳载量限值,可为实际CDPF应用中安全再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降怠速 最大碳载量 温度梯度 捕集效率
下载PDF
汽车碰撞驾驶员下肢行为响应及损伤分析
18
作者 秦豪毅 杨欣 +3 位作者 马帅 宋家锋 王瑞祥 许述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当前汽车碰撞试验中所用假人为标准姿态,忽略了驾驶员本能应急行为对自身损伤的影响。基于此问题,通过搭建沉浸式驾驶模拟器获取碰撞环境下驾驶员下肢姿态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碰撞场景进行模拟仿真,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对比驾驶... 当前汽车碰撞试验中所用假人为标准姿态,忽略了驾驶员本能应急行为对自身损伤的影响。基于此问题,通过搭建沉浸式驾驶模拟器获取碰撞环境下驾驶员下肢姿态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碰撞场景进行模拟仿真,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对比驾驶员应急行为下人体各部位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脚部位于油门踏板上时驾驶员头部以及大腿损伤较为严重,脚部踩压制动踏板时,胸部压缩量相较于其他姿态峰值增大了22.3%,脚部位于制动踏板上时颈部伸张力矩峰值最大,粘性指数峰值减小了25%。驾驶员下肢行为变化时其身体运动姿态、各部位的损伤程度有明显差异且与标准姿态相比各部位损伤情况也有显著不同。研究结果能够为针对中国驾乘人员的车辆安全防护设计提供新思路,同时对国内碰撞法规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碰撞 驾驶模拟器 中国体征假人 人体损伤 下肢行为响应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伟国 《汽车测试报告》 2023年第8期28-30,共3页
车身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身约占总质量的35%。通过对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能够有效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新能源汽车迈向新的发展高峰。该文探究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理念,分析基... 车身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车身约占总质量的35%。通过对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能够有效延长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新能源汽车迈向新的发展高峰。该文探究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理念,分析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车身设计材料选择,提出新能源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路径,以减小新能源汽车车身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新能源汽车 车身设计
下载PDF
飞行汽车总体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军 杨志强 +1 位作者 余丽娟 王东 《汽车工艺师》 2023年第5期17-21,39,共6页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飞行器与汽车跨界融合的飞行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分析飞行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趋势;其次,设想了一种新的飞行汽车构型,对飞行系统、陆地系统、能源及管理系统、... 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飞行器与汽车跨界融合的飞行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分析飞行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飞行汽车的发展趋势;其次,设想了一种新的飞行汽车构型,对飞行系统、陆地系统、能源及管理系统、智能飞行驾驶系统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飞行汽车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汽车 新能源 智能网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