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特点分析
1
作者 张会娟 张明强 +1 位作者 赵丽娜 牟向东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87-793,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分析其吸入性过敏原的特点。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过敏性...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分析其吸入性过敏原的特点。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者共1568例,男与女人数之比为0.85∶1,年龄(42.84±16.18)岁,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按高低排序前5位依次是屋尘混合hx2(53.34%)、动物皮毛屑混合ex1(48.22%)、苍耳w13(46.59%)、艾蒿w6(39.51%)、杂草类花粉混合wx5(37.19%)。男性患者粉尘螨d2、户尘螨d1、屋尘混合hx2及烟曲霉m3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均<0.05),而动物皮毛屑混合ex1阳性率低于女性患者(P=0.001)。猫皮屑e1、狗毛屑e5、动物皮毛屑混合ex1、屋尘混合hx2、普通豚草w1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逐渐下降或波动下降(P均<0.05);而烟曲霉m3、霉菌混合mx2阳性率分别在40~49岁和30~39岁中最低,50岁后增高(P均<0.001),蟑螂i6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率逐渐升高(P=0.003)。结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屋尘混合过敏原阳性率最高;部分吸入性过敏原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中的阳性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吸入性过敏原 特异性IGE 特点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之新概念:“三环图”之新解
2
作者 郭文佳 牟向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2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近期我们读到《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4年8月第23卷第8期何权瀛教授^([1])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三环图的一些困惑》。文中何教授对传统的“呼吸三环图”表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第一时... 近期我们读到《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4年8月第23卷第8期何权瀛教授^([1])发表的一篇文章《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三环图的一些困惑》。文中何教授对传统的“呼吸三环图”表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第一时间将此文分享给我们,也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度思考。自1995年起,“呼吸三环图”作为经典图常用于表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之间的关系(图1)^([2]),然而既往鲜有学者对传统三环图提出异议。而何教授文章中提出的对传统三环图的疑问及观点,我们深表认同,同时也激励我们在此发表一些浅知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批评指正 何教授 肺气肿 之间的关系 三环 深度思考
原文传递
重症支气管哮喘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可爱华 史淑静 +3 位作者 郭军 孙爱华 王文婷 颜卫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6期72-76,共5页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7月—2021年7月院内接治的7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相同的吸...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7月—2021年7月院内接治的7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相同的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参考组静脉滴注氨茶碱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指标分别为(85.79±6.53)mmHg、(95.84±3.65)%,高于参考组;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45.12±7.13)mmHg,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5、5.841、8.984,P<0.05)。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指标分别为(3.57±0.79)L、(2.77±0.51)L和(78.86±5.13)%,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3.686、5.585,P<0.05)。研究组时间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参考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结论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促进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气管哮喘 呼吸机 肺功能 血气指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注射剂治疗哮喘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1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郭军 +3 位作者 郭文佳 吕茵茵 李彩宏 牟向东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11-212,222,共3页
目的 提示临床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使用过程中需加以关注可能引起的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方法 分析1例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过程中,发生迟发型过敏大面积皮疹,通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鉴别该... 目的 提示临床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使用过程中需加以关注可能引起的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方法 分析1例奥马珠单抗注射剂联合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过程中,发生迟发型过敏大面积皮疹,通过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鉴别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药物和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为迟发型大面积过敏皮疹,排除患者病情和合并用药情况,判断引起患者严重大面积皮疹的原因为注射使用奥马珠单抗。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为“肯定”,立即予以停药并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未发生后遗症。结论 临床应加强监测奥马珠单抗注射剂引起的迟发型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注射剂 迟发型过敏反应 过敏性哮喘 皮肤过敏反应 皮疹
下载PDF
过敏性哮喘个案管理的临床应用实践
5
作者 李娜 李理 +5 位作者 曾璞 张明强 郭文佳 吕茵茵 李彩宏 牟向东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94-800,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慢性疾病管理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者。通过跟踪观察个案管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哮... 目的评估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慢性疾病管理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者。通过跟踪观察个案管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哮喘症状控制(ACT评分)及肺功能,分析个案管理对哮喘症状控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纳入175例患者,男70例(40%)、女105例(60%);年龄(45.58±13.78)岁;合并过敏性鼻炎139例(79.4%)。个案管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75/25%pred)和呼气峰流速(PEF)分别由87.09%±18.56%、(2.65±0.88)L、75.09%±11.93%、52.20%(34.70%,69.30%)、(6.65±1.94)L/s升至97.80%±13.81%、(2.96±0.76)L、84.72%±11.18%、69.20%(53.70%,86.90%)、(7.57±1.89)L/s(P均<0.001)。ACT评分显示,个案管理1年控制良好率100%,其中完全控制率达到69.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和过敏性鼻炎史对症状控制效果均无影响(F=0.575,P=0.681;F=2.317,P=0.059);年龄组与个案管理时间存在交互作用,≥60岁患者在个案管理时间6个月时,ACT评分低于≤44岁和45~59岁组患者(P均<0.05)。吸入药物使用率和使用药物装置正确率在个案管理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为98.8%、86.8%、68.0%、51.4%和98.8%、100%、100%、100%。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吸入药物装置正确率,提高症状控制率,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个案管理 哮喘控制 肺功能改善
下载PDF
2型炎症型支气管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
6
作者 张明强 牟向东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944-949,共6页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重度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嗽、胸闷、气短、喘憋等症状较难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目前标准治疗为吸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长效支气管舒张...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重度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嗽、胸闷、气短、喘憋等症状较难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目前标准治疗为吸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但仍有部分患者哮喘症状不能得到充分控制,往往与持续性2型炎症有关。对于持续性2型炎症的重度哮喘患者,可选择使用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频率,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为2型炎症型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此文章对2型炎症型支气管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2型炎症 生物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个性化系统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及生命质量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慧如 姚洁林 +2 位作者 孙雪洁 张玉玲 韩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66-0169,共4页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服务后对其机体的整体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普通组,将接受个性化系统性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调研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作...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服务后对其机体的整体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普通组,将接受个性化系统性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调研组,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机体的影响作用。结果 调研组用药依从性率比普通组高(P<0.05)。护理前组间ACT、AQLQ评分互比,差距小(P>0.05)护理后互比,调研组比普通组高(P<0.05)。调研组症状改善用时均比普通组短(P<0.05)。调研组并发症发生率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 个性化系统性护理模式既全面又高效,丰富的护理内容可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显著提升用药依从性,迅速缓解疾病体征,还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生命质量亦得到保障,该护理模式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优势性,强烈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 支气管哮喘 依从性 生命质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2024年第2次活动会议纪要
8
作者 郭文佳 牟向东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8-1010,共3页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呼吸科的常见病, 既往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也曾针对慢性气道疾病的可治疗特质识别展开讨论。无论是慢性气道疾病自身的急性加重, 还是以其他疾病的基础合并症的形式出现, 都是呼吸科医生日程工作中无法回避的...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呼吸科的常见病, 既往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也曾针对慢性气道疾病的可治疗特质识别展开讨论。无论是慢性气道疾病自身的急性加重, 还是以其他疾病的基础合并症的形式出现, 都是呼吸科医生日程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期沙龙活动针对支扩的临床特点和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加深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对支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沙龙活动 慢性气道疾病 支扩 呼吸科 会议纪要 急性加重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孙姝妍 徐洋洋 +2 位作者 曾月月 郭潇 韩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37-0140,共4页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互联网式延续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96例为随访对象,根据其出院顺序分别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院后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院后基于互联网...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互联网式延续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96例为随访对象,根据其出院顺序分别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院后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院后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比不同延续护理模式下患者自护能力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前比较患者之间自护能力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差异尚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总分上的评分结果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呼吸困难评分比对照组低、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对照组远(P<0.05)。结论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疾病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延续护理 慢阻肺 自护能力
原文传递
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特点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明强 郭文佳 +3 位作者 徐文帅 赵丽娜 孙姝妍 牟向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5-229,26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与典型哮喘(classic asthma,CA)患者的肺功能及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指标,进一步加深对CTV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门诊诊治的55例CTVA患者与94... 目的:对比分析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与典型哮喘(classic asthma,CA)患者的肺功能及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指标,进一步加深对CTVA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门诊诊治的55例CTVA患者与94例CA患者(两组患者气道激发试验均为阳性,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病史及临床特征),分析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的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结果:CTVA组与CA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鼻息肉史、湿疹史、慢性荨麻疹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VA组的小气道功能轻度受损情况低于CA组(27.27%vs.43.63%,P=0.047)。两组小气道功能中-重度损、气道阻力升高、残总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肺储备功能[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无明显差异(P>0.05)。CTVA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16±0.15)×109个/L,百分比(2.50±2.25)%]均显著低于CA组[绝对值(0.27±0.25)×109个/L,百分比(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绝对值),P=0.031(百分比)]。CTVA组的特性IgE检测阳性率(23.8%)低于CA组(48.5%)(P=0.043),且CTVA组外周血总IgE水平[86.7(24.7,172.9)kU/L)]显著低于CA组[181.2(97.3,454.8)k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TVA组FeNO平均浓度(29 ppb)较其CA组(79 ppb)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CTVA患者小气道轻度阻塞率较CA患者少,小气道中重度阻塞率和CA患者相当,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水平较CA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闷变异性哮喘 小气道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 呼出气体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对不同年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评估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博 郭军 +1 位作者 李娜 牟向东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对不同年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情评估效能的差异,为CAT问卷对不同年龄COP...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对不同年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情评估效能的差异,为CAT问卷对不同年龄COPD患者进行诊前筛查、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28例,收集其基本信息、CAT问卷评分和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年龄65岁为界值分为两组,<65岁为中青年组,≥65岁为老年组。比较两组CAT问卷评分与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分级的关系,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的相关性分析,并绘制CAT问卷评分对重度及以上COPD诊断的ROC曲线。结果随着肺功能GOLD分级的增加,老年组CAT评分逐渐升高[Ⅰ级(4.83±3.42)分,Ⅱ级(9.26±6.73)分,Ⅲ级(14.33±7.51)分,Ⅳ级(19.20±5.03)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和老年组CAT问卷评分均与FEV1呈负相关(r=-0.369、-0.544,P均<0.05),但老年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中青年组,散点图更密集。CAT评分取12.5分为界值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为58.1%,特异性为90.6%。结论老年COPD患者CAT问卷评分与肺功能的严重程度较中青年一致性更高。CAT问卷对老年患者病情评估的精确性更好,诊断效能更高,优于中青年。CAT评分取值12.5分可大致分出轻中度与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年龄 病情评估
原文传递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血流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伟 范帅华 +1 位作者 杜鹏程 郭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1,共5页
血流感染(BSI)是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血液播散性疾病,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明确病原体是精准治疗BSI的重要核心。传统血培养是病原体诊断的金标准,其不足是耗时长,会产生假阴性结果等... 血流感染(BSI)是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血液播散性疾病,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明确病原体是精准治疗BSI的重要核心。传统血培养是病原体诊断的金标准,其不足是耗时长,会产生假阴性结果等,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纳米孔测序作为新一代测序技术,能快速检测病原体,完成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可优化临床治疗。本文就纳米孔测序技术在BSI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测序 血流感染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下载PDF
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洁林 孙雪洁 +5 位作者 张玉玲 王慧如 韩杰 刘淑珍 张明强 赵文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2期3317-332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 目的 探讨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健康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5 d后、干预10 d后、干预20 d后自我效能评分组间、时间、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基于冰山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对运动、营养和自我实现方面的健康行为,提高自我效能与自护能力,对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冰山理论 自我效能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下载PDF
基于IBM-SPSS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对院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发生多重耐药关联因素的分析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帅华 郭伟 +2 位作者 林金兰 吴圣 郭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种机器学习的模型开始在临床中初步应用。目的 分别使用基于SPSS 26.0的logistic回归与基于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分析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种机器学习的模型开始在临床中初步应用。目的 分别使用基于SPSS 26.0的logistic回归与基于机器学习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分析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MDR-KPN)的关联因素,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病例254例,包括MDR-KPN 168例和非MDR-KPN(敏感菌株)86例,用两种不同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基于SPSS 26.0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有肝病、感染前3个月内有胸腔穿刺史、感染前3个月内有动脉穿刺史、感染前3个月内气管插管史是发生MDR-KPN院内感染的独立关联因素。LR模型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是发生MDR-KPN院内感染的最主要关联因素,前5位的关联因素为气管插管、基础肝病史、年龄18~49岁的人群、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史、中心静脉置管史。结论 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MDR-KPN院内感染关联因素具有一定的吻合度,提示了LR模型应用于MDR-KPN院内感染预测的可行性;此外LR模型有高效、便捷、准确率可量化的优势,在临床诊疗中可能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关联因素 院内感染 机器学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鼻窦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文佳 牟向东 +1 位作者 徐文帅 叶京英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40-342,共3页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复杂,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BE)合并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往往提示某些特殊的病因,如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ive panbronchiolitis,DPB)、原发性纤毛运...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复杂,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BE)合并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往往提示某些特殊的病因,如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ive panbronchiolitis,DPB)、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等。这些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也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特异的发病机制。本研究提出支气管扩张合并鼻窦炎综合征(bronchiectasis-sinusitis syndrome,BSS)的概念,并从BSS的相关疾病、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BE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慢性鼻窦炎 嗜酸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和肺功能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莉洁 张明强 +3 位作者 赵丽娜 赵景全 蔡存良 牟向东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典型哮喘(CA)、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临床特征、气道炎症和肺功能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门诊诊治的不同临床亚型哮喘患者(CA组、CVA组、CTVA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三组人群临... 目的探讨分析典型哮喘(CA)、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的临床特征、气道炎症和肺功能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门诊诊治的不同临床亚型哮喘患者(CA组、CVA组、CTVA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三组人群临床特征、外周血白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外周血总IgE、肺功能及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eNO)水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3例哮喘患者,其中CA组102例、CVA组86例、CTVA组65例。三组年龄、性别、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A组(50.0%,51/102)相比,CVA组更多患者(60.5%,52/86)有明确的诱发因素致症状加重(P<0.05)。CA、CVA、CTVA组在外周血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NO水平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的肺通气(FEV1/FVC)、小气道功能(MEF75、MEF50、MEF25、MMEF75/25)和通气储备功能(MVV)、气道阻力(R tot)指标均优于CA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VA组与CA组相比,上述肺功能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A组的小气道功能受损情况低于CA组和CTVA组[58.8%vs.39.6%vs.58.5%,(P<0.05)]。在DLCO/VA、RV、RV/TLC等指标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CVA和CTVA三种不同临床亚型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无明显差异;CVA患者的肺功能受损情况较轻,尤其是小气道功能受损程度较CA患者及CTVA患者低;而CTVA患者肺功能受损与CA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胸闷变异性哮喘 肺功能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会娟 张明强 +2 位作者 李建英 钱效森 刘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057-1061,1071,共6页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以上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时的哮喘控制评分(ACT)、哮喘生活...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以上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6周时的哮喘控制评分(ACT)、哮喘生活质量迷你评分(MiniAQLQ)、鼻炎症状视觉模拟(VAS)评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最高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75%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50%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EF25%pred)]、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变化,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纳入36例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其中,中度过敏性哮喘30例、重度过敏性哮喘6例;奥马珠单抗治疗16周时,ACT评分、MiniAQLQ评分、FEV_(1)%pred、PEF%pred、MEF75%pred、MEF50%pred及MEF25%pred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急性发作次数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仅2例次(0.9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皮肤瘙痒及发红。结论 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能够改善患者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提高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过敏性哮喘 变应性鼻炎 奥马珠单抗 免疫球蛋白E 变应原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及相关药物合理使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贾兆广 徐文帅 +4 位作者 季丽娜 王琳琳 赵丽娜 赵景全 牟向东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2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诊疗方法及相关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其副反应等方面展开论述。结果自2023年秋季以来,我国儿童MPP明显增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一...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诊疗方法及相关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其副反应等方面展开论述。结果自2023年秋季以来,我国儿童MPP明显增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一般为轻症,预后较好;少数可发展为重症。对于儿童MPP,大环内酯类宜作为首选药,但国内耐药比较普遍;四环素类药物可替代之,且耐药少见,但要求用于8岁及以上儿童;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下均属超说明书用药,非必要不用;重症MPP(SMPP)还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抗炎治疗。对于合并大面积肺实变、肺不张、塑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的患儿,宜尽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并建议在全麻下实施,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结论对于轻症MPP,应用抗支原体药物及对症治疗,一般会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SMPP,在有效抗感染的基础上,可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重症 大环内酯类 新型四环素类 呼吸喹诺酮类 糖皮质激素 支气管肺泡灌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