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临床教学医院设置专责教学主治医师岗位的思考——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莉莉 陈旭岩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19-20,共2页
面对临床工作量大和科研要求高的双重负荷,临床医师对教学承担的相关任务呈现疲于应对的态势,导致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此背景下,借鉴我国台湾长庚医院经验,设置专责教学主治医师岗位,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且有教学热情的医师专职进行... 面对临床工作量大和科研要求高的双重负荷,临床医师对教学承担的相关任务呈现疲于应对的态势,导致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此背景下,借鉴我国台湾长庚医院经验,设置专责教学主治医师岗位,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且有教学热情的医师专职进行临床教学和管理,保证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了解专责教学医师的角色及内涵,重点介绍清华长庚医院专责教学主治医师的遴选机制和工作职责,并探讨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专责医师 教学专职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基于“国考”及DRG付费的三级医院手术病例质效研究
2
作者 刘成 李梦滢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公立医院手术病例医保DRG结余情况,为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13 127例手术病例为样本,基于“国考”医疗质量指标,分析DRG实际结余率,以及医疗质量与DRG结余率之间关系。结果:样本医院... 目的:分析公立医院手术病例医保DRG结余情况,为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13 127例手术病例为样本,基于“国考”医疗质量指标,分析DRG实际结余率,以及医疗质量与DRG结余率之间关系。结果:样本医院手术病例的DRG结余率为0.281 1,其中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的DRG结余率较低,CMI值与DRG结余率正相关;非集采手术病例DRG结余率为0.240 8,结余主要来自优势专科和病种。结论:医院要分层分类制定科室精细化管理策略,促进学科发展和内涵建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改善医疗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积极参与医保部门的协商谈判,创新多元补偿机制,实现DRG付费下兼顾医疗质量提升和经济效益改善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公立医院 医疗质量指标 医保DRG结余 手术病例
下载PDF
医院科研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张春梅 李秋 +4 位作者 俞小毛 孔艺颖 柳玉倩 高涛 李强 《中国数字医学》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适应医院科研业务的庞大规模和复杂需求,设计并建立一套医院科研管理系统,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改善用户体验。方法:开发一个包含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等模块的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电子化。利用大数据治理技术... 目的:适应医院科研业务的庞大规模和复杂需求,设计并建立一套医院科研管理系统,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改善用户体验。方法:开发一个包含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成果管理等模块的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将业务流程电子化。利用大数据治理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分别构建论文网推和移动科研模块。通过接口或中间库实现与医院资源规划(HRP)系统及其他科研平台的对接。结果:医院科研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效率,缩短了科研人员处理事务性业务的时间,改善了用户体验。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了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结论: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可满足日常科研业务管理需求,还推动了医院科研管理的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抗菌药品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四年效果与评价——以北京某三级医院为例
4
作者 刘胜男 冀召帅 毛乾泰 《海峡药学》 202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北京某三级医院抗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效果,为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完善抗菌药品集中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软件,采用对比分析法探究医院2019年3月~2023年2月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执行中选品种数、使用量、... 目的探究北京某三级医院抗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效果,为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完善抗菌药品集中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软件,采用对比分析法探究医院2019年3月~2023年2月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的使用情况,包括执行中选品种数、使用量、销售金额、中选抗菌药物约定量与处方量、DDDs、门诊/住院病人次均药费、药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各批集采任务量均超额完成,集采品种使用金额和占比逐年提高;中选与同种非中选品种处方数的比值平均为1.91;门诊/住院病人次均药费逐渐下降;部分抗菌药物中选品种DDDs明显高于非中选原研药;抗菌药物中选品种次均费用较集采前明显下降,平均降幅62.88%;与执行集采之前相比,药品不良反应例数并无明显增加。结论国家组织抗菌药品药品集中采购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促进了临床合理使用,但仍需精细化的措施平衡集采与抗菌药物管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品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门诊老年患者多重用药调查及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谢吉科 颜妍 +1 位作者 陈朋 胡永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年第11期52-55,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和2017年每年1月和8月门诊老年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发现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 m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药物治疗管理的开展提供依据,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依据美国老年患者不适... 目的:通过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和2017年每年1月和8月门诊老年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发现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 m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为药物治疗管理的开展提供依据,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依据美国老年患者不适当用药Beers标准(2015版),对门诊≥60岁患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存在PIM的情况。结果:2016年≥60岁老人就诊比例为33.13%,人均药费(408.99±14.22)元,人均使用药物(2.72±0.02)种,使用≥5种药物比例为14.50%; 2017年≥60岁老人就诊比例为32.60%,人均药费(460.47±6.30)元,人均使用药物(3.00±0. 02)种,使用≥5种药物比例为19.08%。2016年老年人PIM比例为14. 97%, 2017年比例为15.55%;由于药物与疾病或药物与症状相互作用,可能加重疾病或症状的老年PIM 2016年比例为0.29%,2017年比例为1.83%;老年人应谨慎使用的药物2016年比例为4.27%,2017年比例为6.10%;老年人应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间相互作用2016年发生1人次,2017年发生7人次。结论:潜在不适当用药比例2017年较2016年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ers标准 老年患者 多重用药 潜在不适当用药
原文传递
基于DRG的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建设 被引量:59
6
作者 李梦滢 孙志成 +5 位作者 唐尧 陈宇 周碧琴 吴巍巍 苏立楠 沈际勇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69,74,共4页
介绍了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基于DRG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在推动过程中,医院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开发信息系统、落实配套监管、建立奖惩机制,将基于DRG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管理实践,有... 介绍了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基于DRG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在推动过程中,医院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开发信息系统、落实配套监管、建立奖惩机制,将基于DRG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广泛应用于临床管理实践,有利于在DRG付费的大背景下规范医院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合理控制诊疗费用、推动医院精细化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DRG 医院管理
下载PDF
医疗机构治理结构与内生绩效改善机制:以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师费制度为样本 被引量:3
7
作者 沈际勇 李梦滢 +1 位作者 亓悦 王克霞 《中国医院》 2020年第4期1-3,共3页
以北京市属某三级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旨在观察和分析医疗机构的主要绩效产出持续提升的有效机制。通过研究样本医疗机构绩效产出主体人员主诊医师的主要激励措施即医师费制度对绩效产出的促进机制,进而讨论机制的有效性与医院治理结构... 以北京市属某三级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旨在观察和分析医疗机构的主要绩效产出持续提升的有效机制。通过研究样本医疗机构绩效产出主体人员主诊医师的主要激励措施即医师费制度对绩效产出的促进机制,进而讨论机制的有效性与医院治理结构的内在关联。研究认为,组织治理和管理架构的有效设计促进产生了内生机制改善的持续动力——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保障了促进机制的持续和有效改善,而有效的促进机制保障了绩效产出的持续提升,进而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动力 治理结构 医师费 绩效激励
下载PDF
从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角度看检验与临床沟通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秀英 郭爽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2019年,中国医改波澜壮阔,医院检验科从过去追求规模效益转向临床导向,其中重要一点是提高临床服务能力。检验科在追求高品质医疗方面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作者结合自身经验谈检验与临床沟通,其内容有实际意义。合理医嘱组合是良好沟通的... 2019年,中国医改波澜壮阔,医院检验科从过去追求规模效益转向临床导向,其中重要一点是提高临床服务能力。检验科在追求高品质医疗方面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作者结合自身经验谈检验与临床沟通,其内容有实际意义。合理医嘱组合是良好沟通的起点,让医生从检验报告中获取准确关键的信息,检验人员通过沟通例会等各种方式走近医护人员甚至患者。医院内不同角色人员,包括主管领导、医务处工作人员等应充分重视并组织协调,让检验报告在去规模化的精准医疗中发挥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 临床服务 医院检验科 中国医改 检验人员 检验报告 精准医疗 规模效益
原文传递
公立医院设置科室运营助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沈际勇 邵小钰 李梦滢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0,93,共5页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基于现代组织理论,设置了科室运营管理助理岗位,系统规划了运营助理的岗位职责与运行机制、组建条件、技术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科室运营助理的职能范围、隶属关系及其与科主任的关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理顺,以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基于现代组织理论,设置了科室运营管理助理岗位,系统规划了运营助理的岗位职责与运行机制、组建条件、技术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科室运营助理的职能范围、隶属关系及其与科主任的关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理顺,以为公立医院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运营管理体系 科室运营助理
下载PDF
某医院耳鼻喉科DRG病组成本核算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梦滢 沈际勇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成本核算是医院精细化运营的重要环节,文章梳理了医院DRG成本核算流程,以耳鼻喉科为案例进行实践探讨,为医院DRG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以耳鼻喉科10个DRG病组为核算案例,包括选取DD29鼻腔、鼻窦组病例,对其病种临床... 目的成本核算是医院精细化运营的重要环节,文章梳理了医院DRG成本核算流程,以耳鼻喉科为案例进行实践探讨,为医院DRG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以耳鼻喉科10个DRG病组为核算案例,包括选取DD29鼻腔、鼻窦组病例,对其病种临床路径前后的费用及成本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是否进入临床路径对患者的费用及成本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路径有助于建立规范化的DRG病种成本核算体系,通过成本数据优化DRG分组结果,构建全流程、整合式的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成本核算 DRG 耳鼻喉科
下载PDF
基于CBL及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临床医学消化科教学改革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明君 蒋绚 +2 位作者 郭晓娟 龚伟兵 周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4-216,231,共4页
临床医学教学是具有高度实践属性的教学活动,但目前普遍存在临床教学场景不足、教师带教均质性差等问题。文章以消化科教学为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将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BL)及体验式教学理念融入平台教学,... 临床医学教学是具有高度实践属性的教学活动,但目前普遍存在临床教学场景不足、教师带教均质性差等问题。文章以消化科教学为例,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了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将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BL)及体验式教学理念融入平台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同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 体验式教学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2015-2019年北京某综合医院HIV初筛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晨 朱东 +2 位作者 赵志鹏 李润青 赵秀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9期1358-1360,共3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血液或血制品、母婴等方式传播。有研究表明新报告的HIV感染病例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1]。为了解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HIV感染状况及人群特征,也为科学开展HIV筛查及...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血液或血制品、母婴等方式传播。有研究表明新报告的HIV感染病例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1]。为了解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HIV感染状况及人群特征,也为科学开展HIV筛查及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15-2019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HIV筛查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特征 血制品 HIV筛查 回顾性研究 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 HIV感染 医疗机构
下载PDF
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丰雯诗 段瑶 +5 位作者 李妮 李悦 沈宇鑫 张陈光 陈旭岩 王逸群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讨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5例,按照有无肝胆胰疾病分为有肝胆胰疾病组和无肝胆胰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 目的 探讨合并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细菌性肝脓肿患者115例,按照有无肝胆胰疾病分为有肝胆胰疾病组和无肝胆胰疾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76例、女39例,年龄24~92岁,平均(59.8±14.9)岁。与无肝胆胰疾病组相比,有肝胆胰疾病的患者年龄较高[(62.5±11.5)岁比(57.5±17.0)岁],3个月内行胃肠道手术或操作比例较高(38.1%比1.9%),医院获得性感染比例较高(26.9%比1.6%),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比例较高(26.9%比4.8%),住院时间较长[(22.7±14.6) d比(17.1±9.6) d];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比例较高(63.5%比33.3%),发热天数较长[13.0(5.0,30.0) d比4.0(3.0,7.0) d],寒战(69.2%比28.6%)、腹痛(53.8%比23.8%)、黄疸(36.5%比4.8%)及多发肝脓肿灶的比例较高(44.2%比20.6%),CRP较低[(146.9±58.9)mg/L比(175.9±70.7)mg/L],Hb较低[(102.4±24.0)g/L比(131.9±18.3)g/L],ALB较低[(31.8±6.4)g/L比(37.1±5.4)g/L];血培养的耐药菌比例较高(19.2%比1.6%),脓液培养的耐药菌比例较高(11.5%比1.6%),脓液培养的复合菌比例较高(17.3%比1.6%);应用联合抗感染方案比例较高(46.2%比7.9%),60 d死亡比例较高(13.5%比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有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更重、住院时间更长,病原学检查结果更复杂,应充分评估有肝胆胰疾病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耐药菌感染及复合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肝胆胰疾病 临床表现 病原学
原文传递
肝内恶性潜能未定的肾上腺皮质肿瘤伴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冯金 杨堤 +3 位作者 孟轶婷 姚晶晶 杨江辉 尹洪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8-761,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内恶性潜能未定的肾上腺皮质肿瘤伴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恶性潜能未定的肾上腺皮质肿瘤伴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其基因状态,并复习... 目的 探讨肝内恶性潜能未定的肾上腺皮质肿瘤伴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肝内恶性潜能未定的肾上腺皮质肿瘤伴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其基因状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8岁,体检发现肝S6段结节,影像学检查考虑肝细胞癌。镜检:肿瘤位于肾上腺与肝组织之间,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侵入肝实质,推挤性压迫肝组织,与肝组织直接接触,局灶混杂生长,补取标本中肿瘤内见残存被膜。肿瘤细胞主要呈实性巢状排列,部分胞质嗜酸性,部分透明,间质稀少,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2个/50 HPF,瘤旁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F1、Calretinin、Melan-A和α-inhibin均阳性,Hap Par-1阴性。基因检测未检出基因突变。术后随访18个月,患者预后良好未复发。结论 位于肝内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罕见,影像学表现与肝细胞癌难以鉴别,诊断时需综合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检测。该类肿瘤可能与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肝细胞癌 高通量测序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三级公立医院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15
作者 李秋 孔艺颖 +4 位作者 郝志伟 司雪峰 赵婷婷 丁小庆 柳玉倩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性强、导向性强、操作性强的三级公立医院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更好地筛选和培养人才提供工具,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拟定候选评价指标清单。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建立指标... 目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性强、导向性强、操作性强的三级公立医院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更好地筛选和培养人才提供工具,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发展。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拟定候选评价指标清单。采用两轮德尔菲法,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的科研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各级指标权重。评价结果作为反映科研能力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竞争性项目申报等场景。结论:科研人才评价是提升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评价指标体系可为科研人才评价与管理提供量化工具,可结合应用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才评价 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临床药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辛明明 马序竹 +1 位作者 董晶 林明贵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72-2277,共6页
细菌耐药在全球范围内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他尼硼巴坦是一种新型环状硼酸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丝氨酸和金属⁃β⁃内酰胺酶(Ambler类A,B,C和D)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与头孢吡... 细菌耐药在全球范围内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有效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他尼硼巴坦是一种新型环状硼酸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丝氨酸和金属⁃β⁃内酰胺酶(Ambler类A,B,C和D)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与头孢吡肟组合进行新药研发,有望拓展这一用药需求。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头孢吡肟/他尼硼巴坦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及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吡肟 他尼硼巴坦 药效学 药动学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住院药房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胜男 冀召帅 艾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150-153,共4页
目的 医药综合改革形势下,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调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现状,针对问题,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从建立加强临床沟通、HIS系统管... 目的 医药综合改革形势下,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调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现状,针对问题,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从建立加强临床沟通、HIS系统管控、提高短效期药品周转、加强人员培训和加强药房管理5方面管理近效期药品。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近效期药品产生品种总数明显减少;近效期药品未登记数、无标识数减少;因药品过期导致报损金额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促进医院近效期药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确保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药品效期 药品管理
原文传递
某三级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18
作者 王颖倩 刘成 吴巍巍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6期35-41,共7页
为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医务人员从错误中学习,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总结某三级医院构建完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织标准与制度标准,构建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使用多种质量管... 为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医务人员从错误中学习,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总结某三级医院构建完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组织标准与制度标准,构建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使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进行事件持续改进,做好事件处置结果反馈与宣传教育,落实事件提报、分析的考核激励方案等。经上述措施的实施,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自主提报件数显著上升,不良事件处置效率和持续改进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 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北京市92例药物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分析
19
作者 孙坤 林京玉 +3 位作者 谢吉科 唐婧 毛乾泰 艾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7期881-885,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上报的药物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报告,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2年北京市各机构上报的92例QT间期延长的ADR报告,对ADR类型、患者性别和年龄、原... 目的:了解北京市上报的药物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报告,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2年北京市各机构上报的92例QT间期延长的ADR报告,对ADR类型、患者性别和年龄、原患疾病和既往不良反应史、涉及药品的药理分类、药品性质、药物剂型、临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92例QT间期延长的ADR报告中,女性患者51例(占55.43%),男性患者41例(占44.57%);≥65岁患者最多,共41例(占44.57%)。涉及药品100例次,其中以抗感染药物(44例次)、抗精神病药(28例次)、心血管系统用药(10例次)为主;ADR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莫西沙星(32例次)、氨磺必利(15例次)、胺碘酮(7例次);有口服及注射剂型的药品共13种,其中静脉剂型导致的ADR 45例次,口服剂型导致的ADR 13例次。ADR转归方面,痊愈和好转的有79例(占85.87%)。结论:在注射抗感染药物、口服抗精神病药、口服心血管系统用药、有QT间期延长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尤其是老年人、女性、本身存在QT间期延长者,要重点关注患者心电图情况和临床症状体征,必要时采用信息化预警手段,通过优化治疗方案,防止QT间期延长的发生及进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QT间期延长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北京市105台CT性能质量控制检测与分析
20
作者 廖鑫 苏立楠 马永忠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5期37-40,98,共5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北京市105台CT的性能指标,为CT影像质量控制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使用Unfors Raysafe X2多功能X射线检测仪和CATPHAN 500模体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CT的定位指标和影像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05台CT质量... 目的检测并分析北京市105台CT的性能指标,为CT影像质量控制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使用Unfors Raysafe X2多功能X射线检测仪和CATPHAN 500模体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CT的定位指标和影像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05台CT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89.52%,11台不合格CT均为进口设备,占所检进口CT设备的14.47%。11台不合格CT共涉及5个不合格指标,分别为定位光精度、重建层厚偏差、加权CT剂量指数、CT值(水)和均匀性,存在这5个不合格指标的台数分别占所检CT台数的1.90%、0.95%、0.95%、3.81%和2.86%。高对比分辨力在64排及以上CT和64排以下CT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T值(水)、均匀性、噪声和低对比可探测能力4个性能指标在两者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常规质量控制检测能及时发现指标偏差并为设备的调试提供有效指导,确保CT的诊断质量和辐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性能指标 质量控制检测 影像质量 放射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