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更是个大学问。2019年第11和12期以及2020年第2期,我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主持了3期“脑胶质瘤”专题,内容主要涵盖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更是个大学问。2019年第11和12期以及2020年第2期,我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主持了3期“脑胶质瘤”专题,内容主要涵盖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规范建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进展、脑胶质瘤临床试验创新体系及临床疗效反应评价体系、脑胶质瘤侵袭迁移及免疫治疗研究、脑科学及脑功能研究等临床与转化问题。2020年第2期,我与著名神经病理学家Daniel J.Brat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lioma发表“A contemporary molecular view of diffuse gliomas with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2020年第12期,我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以“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撷要”为题,评述当前恶性脑胶质瘤临床诊疗的现实问题。以专题组稿形式推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形式适宜、开卷有益。展开更多
文摘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更是个大学问。2019年第11和12期以及2020年第2期,我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主持了3期“脑胶质瘤”专题,内容主要涵盖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规范建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进展、脑胶质瘤临床试验创新体系及临床疗效反应评价体系、脑胶质瘤侵袭迁移及免疫治疗研究、脑科学及脑功能研究等临床与转化问题。2020年第2期,我与著名神经病理学家Daniel J.Brat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lioma发表“A contemporary molecular view of diffuse gliomas with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2020年第12期,我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以“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撷要”为题,评述当前恶性脑胶质瘤临床诊疗的现实问题。以专题组稿形式推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形式适宜、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