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神经外科
1
作者 杨学军 贾旺 +1 位作者 毛颖 江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3,共5页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 神经外科正步入智能化和个体化的精准时代。新一代神经外科医师不仅需要精湛的手术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人工智能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本文介绍数字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脊柱疾病、癫痫和脑血管病的典型范例。数智神经外科侧重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深度融合,应建立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和智能操作的技术体系。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神经外科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神经外科(学) 精准医学 综述
下载PDF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脑功能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林雨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取得显著进展,成为研究和治疗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尤其在抑郁症、焦虑症和慢性疼痛等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效果,但仍面临一...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取得显著进展,成为研究和治疗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尤其在抑郁症、焦虑症和慢性疼痛等脑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效果,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个体反应差异大、治疗效果维持时间短,以及刺激参数需进一步优化等。本文综述主要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及其在脑功能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探究其在脑功能性疾病和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扩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电刺激疗法 脑疾病 综述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脊柱脊髓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于贝贝 荆林凯 +2 位作者 孙振兴 王劲 王贵怀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脊髓肿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脊柱脊髓肿瘤病例资料。结果术前3D打印脊柱脊髓肿瘤模型清晰准确显示肿瘤位置和形态,及其毗邻血管和椎体的空间结构和关系。6例肿瘤...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脊柱脊髓肿瘤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的9例复杂脊柱脊髓肿瘤病例资料。结果术前3D打印脊柱脊髓肿瘤模型清晰准确显示肿瘤位置和形态,及其毗邻血管和椎体的空间结构和关系。6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技术在脊柱神经外科手术中可有效辅助术前规划,指导术中肿瘤切除,从而保障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脊髓肿瘤 3D打印 手术规划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准性
4
作者 于贝贝 荆林凯 +1 位作者 王劲 王贵怀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人体腰椎模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方法利用O型臂影像系统对模型进行正侧位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取3D-CT数据,传入手术机器人系统,规划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手术机器人系统利用3D-CT...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人体腰椎模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方法利用O型臂影像系统对模型进行正侧位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取3D-CT数据,传入手术机器人系统,规划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和进钉方向。手术机器人系统利用3D-CT数据自动注册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应用置钉前后的3D融合图像,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结果共置入39枚椎弓根螺钉,其中37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2枚螺钉突破椎弓根的内壁2 mm以内。螺钉与原规划钉道的平均偏移距离为(1.45±0.67)mm。螺钉在进钉点的滑移方向:内下方16枚(41.03%),外上方6枚(15.38%),下方6枚(15.38%),外下方5枚(12.82%),内上方4枚(10.26%),内方1枚(2.56%),上方1枚(2.56%)。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较高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手术机器人 椎弓根螺钉 螺钉置入术
下载PDF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现状
5
作者 张晓磊 董生 +2 位作者 郭嘉禾 郭毅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2-806,共5页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神经发育和生活质量,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外科手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本文综述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现状...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神经发育和生活质量,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外科手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本文综述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现状,探讨手术必要性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术前评估,介绍切除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的应用,追踪新技术如激光间质热疗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发展,为儿童癫痫外科向更微创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神经外科手术 儿童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在神经系统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章翔 章薇 +1 位作者 毛星刚 薛小燕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颅脑和脊髓中的原发或继发性神经系统肿瘤,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窥镜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工具,逐渐在神经系统肿瘤手术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神经内窥镜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主... 颅脑和脊髓中的原发或继发性神经系统肿瘤,其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窥镜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工具,逐渐在神经系统肿瘤手术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神经内窥镜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颅底肿瘤和垂体腺瘤的切除之中。通过内窥镜可以实现经鼻-蝶窦入路的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传统开颅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提升了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神经内窥镜手术要求术者要具有良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精细操作技巧,特别是在手术视角与操作协调方面,需要经过大量的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术者时刻关注周围神经结构,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脊柱和脊髓手术中,神经内窥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建立工作通道和神经保护技术是内窥镜脊柱手术中的关键步骤。内窥镜辅助下的椎管内肿瘤切除和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因其微创性和精准性,故疗效很满意。在临床实践中,神经内窥镜的微创性和快速恢复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与传统开颅和开刀手术相比,内窥镜手术的切口更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患者的住院和康复时间也大为缩短。因此,受到了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这种技术值得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肿瘤 颅脑与脊柱 神经内窥镜 操作技巧 肿瘤全切或部分切除 随访 预后
下载PDF
恶性胶质瘤的诊治:溯历程、明当下、思未来
7
作者 杨学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恶性胶质瘤诊治近20年取得进步和突破,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全球情况看,我国脑肿瘤年新发病例占全球1/4以上,年病死率占全球1/5以上,疾病负担位居全球首位[1]。对于恶性胶质瘤的诊治,追溯历程,可让我们坚守初心,从宏观视角去理解... 恶性胶质瘤诊治近20年取得进步和突破,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全球情况看,我国脑肿瘤年新发病例占全球1/4以上,年病死率占全球1/5以上,疾病负担位居全球首位[1]。对于恶性胶质瘤的诊治,追溯历程,可让我们坚守初心,从宏观视角去理解胶质瘤诊治原则的逻辑;盘点现状,可让我们在践行规范的同时,勇于创新。在系统医学时代,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利用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影像学和临床数据,全面揭示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恶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9
8
作者 董生 张晓磊 +3 位作者 李伟 任远 王贵怀 王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4-476,共3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痛,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TN最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MVD术后复发的TN治疗较为棘手。可能的选择包括伽马刀、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痛,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TN最重要的手术方法之一。MVD术后复发的TN治疗较为棘手。可能的选择包括伽马刀、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等[1,2]。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病人耐受好,并且可以多次进行,成为治疗MVD术后复发TN重要的选择[3]。PBC在1978年最早由Mullan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半月节 三叉神经根 球囊压迫 机器人辅助 面部神经痛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1979-2021年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学军 江涛 +1 位作者 陈忠平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0-724,共15页
简要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历史,重点介绍1979年(第一版)至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包括肿瘤分类框架、类型/亚型和分级。本文讲述第一版至第四版以组织学为基础的分类,历经第四版修订版的尝... 简要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历史,重点介绍1979年(第一版)至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包括肿瘤分类框架、类型/亚型和分级。本文讲述第一版至第四版以组织学为基础的分类,历经第四版修订版的尝试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非WHO官方组织的7次更新,发展到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简称新版肿瘤分类)中更多的由生物学和分子特征定义的肿瘤实体。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由于分子遗传学不同,从弥漫性胶质瘤中独立出来,也是新版肿瘤分类的重要变化之一。本文还以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实体为线索,介绍各个类别肿瘤类型/亚型的演变,包括因何增加、删除或更改命名。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方法力求为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相一致,分级标准在组织学特征的基础上增加分子参数。新版肿瘤分类为临床诊疗设定了新标准,期待未来可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史 综述
下载PDF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表中译版及说明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学军 尹洪芳 +1 位作者 李智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6-750,共5页
本期为“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解读”专刊,为规范及统一本期专题中术语的应用,本文对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表进行精心的中文翻译,并解释肿瘤类型和亚型的中译原则以及对若干术语的建议翻译。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综述
下载PDF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整合及分层诊断解读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学军 陈宏 +2 位作者 李佳博 孙翠云 尹洪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64-768,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整合及分层诊断的提出是基于分子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重要性日益增加的需要。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在第四版修订版的基础上,为展现全部可用的诊断信息,提出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整合及分层诊断的提出是基于分子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重要性日益增加的需要。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称新版肿瘤分类)在第四版修订版的基础上,为展现全部可用的诊断信息,提出诊断报告需第一层给出整合诊断,然后依次为组织病理学分类、WHO分级和分子信息。本文针对新版肿瘤分类的整合及分层诊断要求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诊断 病理学 分子 综述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一版至第四版修订版提要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圣平 明浩朗 +4 位作者 任炳成 林雨 张辰 李涛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5-745,共21页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经过40余年发展,历经多个版本,有力促进了神经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既往各版的出版过程、分类特点、主要框架变化进行概述,所附分类简表力图遵循英文原版并参考相关中文版翻译及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经过40余年发展,历经多个版本,有力促进了神经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既往各版的出版过程、分类特点、主要框架变化进行概述,所附分类简表力图遵循英文原版并参考相关中文版翻译及解读,对第一版至第四版修订版的简表重新整理,并尽量对同一肿瘤实体各时期的不同翻译按照现在的命名法进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综述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神经肿瘤专业医师堪与之厮守终生的学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学军 吴浩强 Daniel J.Brat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5-709,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更是个大学问。2019年第11和12期以及2020年第2期,我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主持了3期“脑胶质瘤”专题,内容主要涵盖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更是个大学问。2019年第11和12期以及2020年第2期,我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主持了3期“脑胶质瘤”专题,内容主要涵盖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规范建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进展、脑胶质瘤临床试验创新体系及临床疗效反应评价体系、脑胶质瘤侵袭迁移及免疫治疗研究、脑科学及脑功能研究等临床与转化问题。2020年第2期,我与著名神经病理学家Daniel J.Brat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lioma发表“A contemporary molecular view of diffuse gliomas with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2020年第12期,我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以“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撷要”为题,评述当前恶性脑胶质瘤临床诊疗的现实问题。以专题组稿形式推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形式适宜、开卷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病理学 专业医师 病理分类 脑胶质瘤 diagnosis 临床疗效 神经疾病
下载PDF
脑桥小脑角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碰撞瘤一例
14
作者 师炜 王姗 +2 位作者 姚晶晶 郭毅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3-1058,共6页
患者女性,30岁。因颅内及椎管内多发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17年,左耳耳鸣伴听力下降2个月,于2018年9月6日入院。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当地医院全脊椎MRI检查(2001年5月23日)显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占位,考虑患者无力症状... 患者女性,30岁。因颅内及椎管内多发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17年,左耳耳鸣伴听力下降2个月,于2018年9月6日入院。患者1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当地医院全脊椎MRI检查(2001年5月23日)显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多发占位,考虑患者无力症状因C5椎管内较大体积占位性病变压迫所致,予以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神经纤维瘤;术后为进一步筛查行头部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2型 神经瘤 脑膜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郭嘉禾 张晓磊 张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术中超声(iUS)是脑肿瘤手术中一种低成本、简便且易操作的辅助工具,但缺乏规范化操作指南。本文阐述iUS原理和应用流程、脑内病变超声可见度分级系统、iUS在脑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切除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多模态超声成像及人工智能... 术中超声(iUS)是脑肿瘤手术中一种低成本、简便且易操作的辅助工具,但缺乏规范化操作指南。本文阐述iUS原理和应用流程、脑内病变超声可见度分级系统、iUS在脑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切除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多模态超声成像及人工智能在iUS中的应用,多角度展示iUS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并提出实践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超声检查 监测 手术中 多模态成像 综述
下载PDF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室管膜肿瘤分类解读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灏 杨学军 +2 位作者 李志勇 黄广龙 漆松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9-816,共8页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简称新版肿瘤分类),与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相比,对室管膜肿瘤进行诸多更新,按解剖部位分类、增加数个新的分子亚型、调整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分级、删...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第五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简称新版肿瘤分类),与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相比,对室管膜肿瘤进行诸多更新,按解剖部位分类、增加数个新的分子亚型、调整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分级、删除室管膜瘤分类等。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对新版肿瘤分类的更新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室管膜肿瘤的认识,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病理学 分子 综述
下载PDF
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分型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振兴 满韦韬 +3 位作者 张会芳 王国琴 王贵怀 修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820,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和外科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的68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根据修-孙分型分为背侧型42例、过渡型15例、混杂型11例,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和外科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的68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根据修-孙分型分为背侧型42例、过渡型15例、混杂型11例,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评估术后1个月内(早期)及术后1年及以上(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早期疗效:根据Kirollos术中拴系松解分级评定法,61例(89.71%)脂肪瘤粘连松解程度达Ⅰ级,5例(7.35%)达Ⅱ级,2例(2.94%)达Ⅲ级;7例(10.29%)全切除,16例(23.53%)近全切除,45例(66.18%)大部切除。远期疗效:随访(5.00±0.20)年,神经功能评估,背侧型(χ^(2)=0.364,P=0.549)、过渡型(χ^(2)=0.125,P=1.000)、混杂型(χ^(2)=1.500,P=0.219)患儿手术前后McCormick脊髓功能损伤分级系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随访,6例(8.82%)复发;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无进展生存率达91.18%(62/68)。术后25例(36.76%)出现并发症,包括大小便障碍13例(19.12%)、肌力下降9例(13.24%)、脑脊液漏3例(4.4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急性脑积水2例(2.94%),其中2例同时出现肌力下降和大小便障碍。结论修-孙分型对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手术策略具有指导意义,背侧型和大部分过渡型可选择近全切除甚至全切除,混杂型和髓包瘤型建议以减瘤为主;所有类型脊髓脂肪瘤均应行拴系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脊髓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仿生矿化胶原颅骨修补术:儿童颅骨修补的新方法
18
作者 陈拓宇 张玉琪 +1 位作者 王硕 王秀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7-833,共7页
目的探寻颅骨缺损患儿行颅骨修补的新材料和新方法。方法与结果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颅骨修补术的40例颅骨缺损患儿,根据颅骨缺损原因、部位和面积,采用清华大学自行研发的3种同源异构的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即... 目的探寻颅骨缺损患儿行颅骨修补的新材料和新方法。方法与结果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行颅骨修补术的40例颅骨缺损患儿,根据颅骨缺损原因、部位和面积,采用清华大学自行研发的3种同源异构的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即多孔材料(pMC)、致密材料(cMC)和双相复合材料(bMC)修补颅骨,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儿头部外形正常,切口愈合良好,复查CT显示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植入体均无移位,部分实现影像学融合,pMC CT值为300~400 HU,cMC CT值为700~900 HU,且随时间推移CT值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通过不同类型仿生矿化胶原骨材料进行个体化颅骨修补术,验证这种材料可模仿天然骨成分及仿生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能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骨代用品 仿生矿化胶原(非MeSH词) 颅骨修补术(非MeSH词) 骨再生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胶质瘤诊断与治疗要点及进展
19
作者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5-700,共6页
儿童胶质瘤异质性突出,具有独特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并非成人胶质瘤的“缩小版”。本文强调儿童胶质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的基本要点,介绍其与成人胶质瘤靶向治疗的异同,阐述儿童胶质瘤涉及的重要驱动基因异常及其对应的靶向治... 儿童胶质瘤异质性突出,具有独特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并非成人胶质瘤的“缩小版”。本文强调儿童胶质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的基本要点,介绍其与成人胶质瘤靶向治疗的异同,阐述儿童胶质瘤涉及的重要驱动基因异常及其对应的靶向治疗策略,重点描述组蛋白H3突变致儿童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治疗策略,并展望儿童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未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 表观基因组学 儿童 综述
下载PDF
加强胶质细胞瘤中分子网络的整体性研究
20
作者 章翔 毛星刚 +1 位作者 章薇 薛小燕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由多种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而驱动的一类疾病,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靶点可能不足以治愈这类肿瘤.特别是当前的很多研究,虽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却难以获得明显的疗效.这充...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由多种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改变而驱动的一类疾病,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靶点可能不足以治愈这类肿瘤.特别是当前的很多研究,虽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却难以获得明显的疗效.这充分说明,人体内真实的肿瘤环境,是多因素驱动的一类疾病,而针对单一或少数几个靶点,是难以逆转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在这类多因素之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基因表达的多样性.根据目前的研究报导,GBM中存在大量异常表达的基因,在这些异常基因中,是否存在单个或少数的基因可作为治疗的靶点?对于这一问题目前仍是未解之谜.然而,一个普遍接受的事实是,众多的分子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分子互作网络(molecular interacting network,MINW)系统.这个MINW的整体性质,将最终影响肿瘤的进展和转归.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归纳性小结,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治疗 分子互作网络 蛋白互作 代数拓扑学 拓扑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