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资神经内科医师对数智化诊疗的认知、态度及功能需求现状调查
1
作者 邳靖陶 尹伟 +12 位作者 宋晓微 武海岩 梁怡凡 高策舒 魏宸铭 桑振华 安志明 江燕敏 吴雅婷 牟婧宇 赵心怡 陈乐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内科医师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辅助诊疗的认知、态度及功能需求,分析其主要关注点和担忧,为AI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范围内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174名神经内科医师...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神经内科医师对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辅助诊疗的认知、态度及功能需求,分析其主要关注点和担忧,为AI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范围内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174名神经内科医师的相关数据,涵盖职称、年资和医院级别等多维度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医师对AI技术的认知水平、使用现状、功能需求以及对未来医学变革的看法。结果调查显示,神经内科医师对AI技术的总体认知有限,58.62%(102/174)的医师对AI领域的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在高级职称医师中这一比例仅有41.67%(5/12);40.23%(70/174)的医师尝试使用过AI工具,而神经病学专业未定级/医学生尝试过AI工具的比例达71.43%(15/21)。神经内科医师对AI的临床应用前景普遍持积极态度,89.08%(155/174)的医师认可AI技术将会引领医学变革。医师对影像智能判读、临床指南匹配和病历生成功能的需求最为迫切,加权得分分别为5.21分、4.41分、4.36分。调查对象认为AI工具应用于医疗的最主要障碍是缺少易获取且实用的AI工具(62.07%,108/174),最主要风险是AI技术对疾病的判断不准确(76.44%,133/174)。结论推动AI技术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应用需从教育培训、技术优化和政策支持入手,针对医师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未来AI的发展应注重技术的透明性和实用性,助力医疗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病学 态度 调查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面瘫神经功能评估
2
作者 张宇尊 郑肖肖 +4 位作者 赵梓尧 柳泱 祁光菊 冯新红 张沕琳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5年第2期11-15,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针对面瘫患者的面部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用于评估面瘫程度并辅助临床诊断。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自主设计的肌电采集电极、肌电采集设备以及基于服务器的分析程序。自研电极使用亲肤透气的PU膜材料,增强粘...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针对面瘫患者的面部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用于评估面瘫程度并辅助临床诊断。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自主设计的肌电采集电极、肌电采集设备以及基于服务器的分析程序。自研电极使用亲肤透气的PU膜材料,增强粘附性和抗过敏性,同时覆盖额肌、颧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等面部主要肌群,实现对健侧和患侧对应肌肉的精细化监测。肌电采集设备通过差分放大和模/数转换结合无线蓝牙传输实时采集并传输sEMG信号至服务器。分析程序从动作特性、相关度特性和肌群特性3个维度进行信号处理与对比,为医生提供患者面瘫部位与程度的量化数据支持。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有效区分患者患侧与健侧肌肉的活动特性,系统性能稳定,操作便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表面肌电 面部肌群 生物医学信号 便携式肌电设备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卒中绿色通道培训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也 魏宸铭 +1 位作者 李秀丽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本文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培训医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高新进医疗岗位医师的学习效率,改善临床工作的多种质控指标。方法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案例式协作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翻转课堂、一带一学习... 目的本文以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培训医师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高新进医疗岗位医师的学习效率,改善临床工作的多种质控指标。方法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临床案例式协作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翻转课堂、一带一学习、情景模拟及临床疗效反馈等,以一家教学医院区域性高级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患者和医师为调查对象,收集多环节时间点的质控指标以及教学互评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纳入2021年6月—2023年7月急诊卒中绿色通道诊疗环节中符合条件的患者194例,其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者171例(88.14%),桥接治疗或者直接机械取栓者23例(11.86%),纳入观察学员为低年资住院医师10名,高年资住院医师5名。培训前收治患者88例(45.36%),培训后收治患者106例(54.64%),人口学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缩短了4 min(44 min vs.48 min,P=0.150),DNT≤60 min比例分别为73.86%、65.09%(P=0.188)。培训后,中位知情同意谈话时间缩短了3.5 min(6.5 mi n vs.10 min,P=0.001);溶栓相关出血事件减少(培训前:牙龈出血1例,硬膜下血肿1例,消化道出血1例;培训后:无相关事件);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比例提升(16.98%vs.5.68%,P=0.015)。高年资与低年资住院医师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绿色通道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对绿色通道学习方式的兴趣程度、病例质控环节提升满意度、影像库对解决问题适配度、文献指南库对解决问题适配度和自我学习能力提升6个方面的满意度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元化培训方案可以提高绿色通道医师的卒中急救应对能力、谈话沟通技能及诊疗水平,改善工作质量和教学满意度,而且对低年资和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学习均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急救 绿色通道 教学培训 大学附属教学医院 卒中中心建设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外周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哲元 张华斌 +1 位作者 冯新红 白志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0期877-880,共4页
外周神经病变包括局灶性单发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和全身性肌肉神经疾病。超声是检查外周神经首选的影像学手段,可以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形成良好互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一系列能为神经超声检查提供增量信息的新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就超... 外周神经病变包括局灶性单发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和全身性肌肉神经疾病。超声是检查外周神经首选的影像学手段,可以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形成良好互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一系列能为神经超声检查提供增量信息的新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超声造影、融合成像、超声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在外周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神经病变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基于ChatGLM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的识别与诊断
5
作者 宋晓微 尹伟 +7 位作者 李佳褀 魏宸铭 王玥明 邳靖陶 陈乐 高策舒 马为之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急诊电子病历信息利用大语言模型ChatGLM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大血管闭塞识别及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4年1月连续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神经科的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 目的探索基于急诊电子病历信息利用大语言模型ChatGLM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大血管闭塞识别及诊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4年1月连续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神经科的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根据头颈部血管检查(CTA/MRA/DSA)区分大血管闭塞和非大血管闭塞。依托于ChatGLM模型,利用提示词功能、指令微调、检索增强生成等技术给出推理过程和诊断结果,并探索不同的推理过程判断大血管闭塞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由Python统一实现,用于表示模型的推理性能。结果共纳入连续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35例,其中大血管闭塞230例,采用零样本学习、零样本学习+思维链、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思维链、少样本学习及少样本学习+思维链推理诊断大血管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36.1%、52.1%、73.0%、72.6%和75.1%。结论大语言模型ChatGLM在病例诊断和推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基于电子病历文本进行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识别和诊断,采用少样本学习的诊断准确性总体要显著高于零样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大语言模型 推理
下载PDF
践行数智化健康管理理念,提升我国卒中患者管理质量和效率
6
作者 李星明 宋西方 +5 位作者 武剑 邱月 杨宇彤 过君君 高雨润 周立涵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卒中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和致残原因。尽管卒中急救和监护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但卒中的长期管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待改善。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智健康技术开始在卒... 卒中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和致残原因。尽管卒中急救和监护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但卒中的长期管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待改善。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智健康技术开始在卒中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实时的医疗服务,并显示出较好的成本效益。本文从数智化早期诊断系统、数智化健康干预系统、数智化康复训练辅助系统和数智化随访管理系统等维度,分析了数智化健康管理在卒中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卒中健康管理系统,以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患者管理 数智化健康管理 数智技术
下载PDF
可穿戴设备在卒中风险预测及卒中后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吴雅婷 魏宸铭 +3 位作者 桑振华 陈乐 梁怡凡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监测与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可穿戴设备凭借其实时性和便携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和卒中后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健康管理平台和人...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的监测与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管理需求。可穿戴设备凭借其实时性和便携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和卒中后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健康管理平台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可显著提高风险评估的精确性,优化康复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综述了可穿戴设备在卒中危险因素监测、风险预测、个性化康复及自我管理中的研究进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穿戴设备有望为卒中防治策略的优化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可穿戴设备 危险因素 卒中康复
下载PDF
结区脑梗死致假性尺神经麻痹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新红 王也 武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2,共2页
患者男,64岁,主因左侧小指、无名指无力伴麻木3 d于2016年12月26日收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前3 d,患者无诱因出现左手麻木无力伴感觉减退,尺侧明显,双手温度觉无差异,左手活动不利,无头晕、头痛、口角歪斜。既往高血压病史2... 患者男,64岁,主因左侧小指、无名指无力伴麻木3 d于2016年12月26日收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前3 d,患者无诱因出现左手麻木无力伴感觉减退,尺侧明显,双手温度觉无差异,左手活动不利,无头晕、头痛、口角歪斜。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60/120 mmHg,平素口服缬沙坦80 mg/d,未监测血压情况;高脂血症史2个月,未规范用药。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30余年,20支/d。无特殊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结区 假性尺神经麻痹
下载PDF
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亭亭 向雅娟 +5 位作者 敖东慧 何洋 王阳阳 钟珊珊 武剑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98-602,共5页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但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探讨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探讨吸烟是否增加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 研究背景既往研究提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发病风险,但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少见,本研究探讨吸烟与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以探讨吸烟是否增加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方式记录5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62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者的吸烟暴露情况,包括开始吸烟年龄、吸烟持续时间、每日吸烟量和累积吸烟量,以及受试者配偶、父母是否吸烟,是否存在职业暴露。结果最终获得有效调查问卷和电话随访者156例(包括3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43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和74例正常对照者),与不主动吸烟者(被动吸烟和不吸烟)相比,主动吸烟者发生多发性硬化(OR=10.800,95%CI:2.202~52.975;P=0.001)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OR=5.838,95%CI:1.123~30.357;P=0.050)的风险增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发生多发性硬化(OR=3.444,95%CI:1.491~7.953;P=0.003)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OR=2.370,95%CI:1.039~5.407;P=0.038)的风险增加;与男性不吸烟者相比,男性吸烟者仅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增加(OR=15.000,95%CI:2.239~100.483;P=0.005)。结论吸烟可以增加多发性硬化的发病风险,但是否增加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发病风险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外显子组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洋 杨亭亭 +7 位作者 罗晶晶 向雅娟 王阳阳 钟珊珊 阿荣 高枫 高旭光 刘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5-248,261,共5页
目的通过外显子组学测序筛查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确定NMO的易感基因积累资料。方法收集散发性NMO患者4例,取其外周血后提取DNA,基于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旨在发现患者... 目的通过外显子组学测序筛查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基因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确定NMO的易感基因积累资料。方法收集散发性NMO患者4例,取其外周血后提取DNA,基于IlluminaHiSeq平台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旨在发现患者中共有的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4例患者中共存在33个共有突变位点,其中9个单核苷酸突变和24个小片段插入缺失突变,涉及29个基因。结论 4例NMO患者中共发现33个共有突变位点,涉及29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全外显子 易感基因 单核苷酸突变 小片段插入缺失突变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脑血管病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11
作者 桑振华 薛司洋 +1 位作者 魏宸铭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近年来,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常用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包括运动想象及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研究中。本文对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脑血管病后运动障碍的机制以及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在上肢和下肢... 近年来,脑机接口在神经康复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常用的脑机接口实验范式包括运动想象及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障碍康复研究中。本文对脑机接口技术治疗脑血管病后运动障碍的机制以及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在上肢和下肢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患者主动控制外接设备,并促进运动皮质神经通路重塑,实现运动功能的重建,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尽管脑机接口在研究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信号处理、跨被试研究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本文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卒中 运动想象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急性卒中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前景
12
作者 宋晓微 贾晓博 武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已经展现出巨大潜能。急性卒中的诊断及治疗对头颅及血管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依赖性。近年来,已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成果及产品用于卒中的临床诊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急性卒中的...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已经展现出巨大潜能。急性卒中的诊断及治疗对头颅及血管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依赖性。近年来,已有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成果及产品用于卒中的临床诊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急性卒中的诊断准确率及救治效率;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急性卒中诊疗中的应用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该文对已有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急性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卒中 影像
下载PDF
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狄思雨 陈旭 +3 位作者 李秀莉 刘宇璇 赵海珍 沈文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8期1220-1227,共8页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关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期间跌倒恐惧的文献资料,总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经常使用到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常用评估工具包括自行...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关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期间跌倒恐惧的文献资料,总结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经常使用到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常用评估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坦帕运动恐惧症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年龄、跌倒史、康复护理宣教、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等,其中,年龄≥60岁、有跌倒史、康复护理宣教缺失、Fugl-Meyer量表评分<50分、运动自我效能低水平、自我感受负担中高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恐惧发生概率较高。护理人员要在做好评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克服运动恐惧心理,降低该病患者的跌倒恐惧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最大限度地恢复机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运动恐惧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孙姝妍 徐洋洋 +2 位作者 曾月月 郭潇 韩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37-0140,共4页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互联网式延续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96例为随访对象,根据其出院顺序分别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院后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院后基于互联网... 探析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互联网式延续护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择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患者96例为随访对象,根据其出院顺序分别归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院后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予以院后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对比不同延续护理模式下患者自护能力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前比较患者之间自护能力评分、呼吸困难评分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差异尚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总分上的评分结果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呼吸困难评分比对照组低、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对照组远(P<0.05)。结论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在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疾病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延续护理 慢阻肺 自护能力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决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镪 马青峰 +3 位作者 冯娟 张冬冬 常红 武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6,28,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068例,均为发病12 h内。其中资料不全(7例)、存在绝...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 068例,均为发病12 h内。其中资料不全(7例)、存在绝对禁忌证(465例)者被排除,最终有596例无绝对禁忌证的静脉溶栓候选者被纳入研究。以有无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终点事件,根据是否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将静脉溶栓候选者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46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TD)、发病日期、多模式影像检查和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的差异,分析年龄、性别、OTD和基线NIHSS评分对静脉溶栓决策的影响。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包括OTD超过6 h、卒中模拟病、影像学证据提示的出血性卒中、未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等。结果小卒中及症状快速恢复卒中(MRIS)是静脉溶栓候选者中最常见的相对禁忌证[47.5%(283/596)],其次为发病至评估结束时间超过4.5 h[34.7%(207/596)]。治疗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OTD低于对照组,MRIS比例低于对照组,多模式CT检查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9.0(5.5,12.0)分比2.0(1.0,5.0)分;OTD:120(74,170)min比210(120,285)min;MRIS:12.0%(16/133)比61.1%(283/463);多模式CT检查:33.1%(44/133)比21.8%(101/463),均P〈0.01];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工作日发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有无静脉溶栓治疗为终点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OTD与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呈负相关(OR=0.97,95%CI:0.95-0.99,P〈0.05;OR=0.99,95%CI:0.98-0.99,P〈0.01),基线NIHSS评分及多模式CT检查与静脉溶栓治疗决策呈正相关(OR=1.24,95%CI:1.17-1.31,P〈0.01;OR=17.55,95%CI:4.28-71.88,P〈0.01)。结论 MRIS及发病至评估结束时间延误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排除溶栓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多模式CT影像和较重的基线卒中程度是促进静脉溶栓临床决策的正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血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镪 马青峰 +1 位作者 宋海庆 武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糖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终点事件包括疗效指标(如出院时良好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2,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血管再通)和... 目的探讨血糖指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终点事件包括疗效指标(如出院时良好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评分≤2,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血管再通)和安全性指标(症状性脑出血和全部脑出血)。结果所纳入病例的中位年龄为61岁,其中25.2%为女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的中位评分为9分,中位发病至静脉溶栓给药(onset to needle,OTN)时间为230 min。血糖指标中,良好预后组和有血管再通组的中位空腹血糖显著升高,但在全部脑出血及症状性脑出血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在有症状性脑出血亚组显著升高,在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在所有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发病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和NIHSS后,入院基线随机血糖是症状性脑出血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24,对应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03~1.50;而空腹血糖则与出院时预后良好,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和血管再通均负性相关,对应的OR及95%CI分别为0.72(0.58~0.90),0.69(0.55~0.87),和0.80(0.66~0.98)。校正混淆因素后,高空腹血糖浓度与非症状性脑出血相关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对应的OR及95%CI为1.42(1.04~1.9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血糖指标可能是静脉溶栓治疗后结局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空腹血糖升高很可能通过降低静脉溶栓的疗效反应而非增加症状性脑出血不良反应对功能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缺血性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结局 安全性
下载PDF
临床指标不能可靠地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镪 张静泽 +4 位作者 宋晓微 刘效风 马青峰 宋海庆 武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简易临床指标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我院并具有完整的发病6 h内血管影像资料的前循环梗死病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 目的探索应用简易临床指标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方法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连续就诊我院并具有完整的发病6 h内血管影像资料的前循环梗死病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判定的有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结果为参照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hyperdense sign of MCA,HDS-MCA)、ASPECTS(the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和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指标判定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度。结果研究纳入84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例(其中49例有大动脉闭塞,占58.3%)。平均年龄为58岁,女性占26.2%(22/84),平均发病至血管影像检查时间为210(141~312)min。有大动脉闭塞组的基线NIHSS(12比8,P=0.008),HDS-MCA阳性率(63.3%比37.1%,P=0.018)及房颤比例(22.4%比5.7%,P=0.037)显著高于无大动脉闭塞组。ROC结果显示单一指标中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1),两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及ASPECTS≤7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35),而三项指标联合的复合指标中NIHSS≥12,ASPECTS≤7及HDS-MCA(+)的预测准确度最高(AUC=0.602)。结论本研究结果虽然提示NIHSS、HDS-MCA和ASPECTS在判定卒中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但其早期识别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血管内干预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象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洋 杨亭亭 +4 位作者 姜红 向雅娟 敖冬慧 高旭光 刘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分析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共1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均符合Mc Donald诊断标准(2010年版),分为AQP4抗体阳性组(5例)和AQP4抗体阴性组(13例),并门诊随访。结果 5例AQP4抗体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男性2例、... 目的分析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方法共1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均符合Mc Donald诊断标准(2010年版),分为AQP4抗体阳性组(5例)和AQP4抗体阴性组(13例),并门诊随访。结果 5例AQP4抗体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发病年龄43岁,中位病程4个月;脊髓病变和视神经受累常见;MRI显示脑组织广泛多发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伴颈胸髓长T1、长T2异常信号(3/5例)或单纯颈胸髓多发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2/5例);脑脊液Ig G指数(4/4例)、24 h Ig G鞘内合成率(3/4例)升高,寡克隆区带阳性(3/4例);血清抗核抗体阳性(2/5例)或合并干燥综合征(1/5例)。结论 AQP4抗体阳性多发性硬化有其特异性,发病机制可能与经典多发性硬化不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时需加以重视并区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水孔蛋白质类
下载PDF
基于大脑皮质细胞构筑的癫痫脑定位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玮 冯硕 +1 位作者 陈倩 刘兴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34-41,共8页
现代癫痫病学实践证明,局灶性癫痫发作症状学分析可为致痫区定位诊断提供关键线索。立体定向脑电图学派遵循的“解剖-电-临床关联”原则将立体定向脑电图工作原理建立在“网络动态学”理念基础之上。大脑皮质纤维联系和信息处理遵循由... 现代癫痫病学实践证明,局灶性癫痫发作症状学分析可为致痫区定位诊断提供关键线索。立体定向脑电图学派遵循的“解剖-电-临床关联”原则将立体定向脑电图工作原理建立在“网络动态学”理念基础之上。大脑皮质纤维联系和信息处理遵循由皮质构筑属性决定的等级架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可应用到“解剖-电-临床关联”的工作原理中,指导不同皮质起源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 解剖-电-临床关联 细胞构筑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晓微 桑振华 +6 位作者 侯朵朵 陈文文 张红亮 郑卓肇 赵锡海 李睿 武剑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调查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个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影像队列中的267例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根据24 h动态血压将其分为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通过... 目的调查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个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影像队列中的267例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根据24 h动态血压将其分为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通过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图像分析获得颅内动脉Willis环近端血管壁斑块特征,包括最大管壁厚度、斑块内出血、中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多发斑块(斑块数量≥3个)等指标。比较3组基线特征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模式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结果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分别有36、119及112例。(1)反杓型血压组年龄更大(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67.3∶64.6∶61.9岁,P=0.042),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46.4%∶41.2%∶22.2%,P=0.037);血压指标中,反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更高(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144∶139∶136 mmHg,P=0.025)。(2)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的平均最大管壁厚度分别为2.39 mm、2.48 mm和2.52 mm(P=0.554),斑块内出血比例分别为33.3%(12/36)、36.1%(43/119)和37.5%(42/112)(P=0.901);3组中重度狭窄及多发斑块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狭窄比例在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分别为22.2%、32.8%和37.5%,P=0.236;多发斑块比例在3组分别为63.9%、73.9%和75.0%,P=0.40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53,95%CI 1.027~1.080,P<0.001)和糖尿病(OR 2.194,95%CI 1.186~4.057,P=0.012)与颅内动脉多发斑块独立相关。未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模式与颅内动脉多发斑块、中重度狭窄以及斑块内出血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增龄和糖尿病是颅内动脉多发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杓型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