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需求弹性的电力-交通网络双层博弈模型——基于拟变分不等式
1
作者 谢仕炜 陈铠悦 +2 位作者 张亚超 谢龙韬 吴秋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5-2196,I0008,共13页
电动汽车数量的激增势必给城市电网和交通网带来巨大冲击,研究如何准确描述电动汽车行为对电力-交通网络的影响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充分考虑电动汽车需求弹性及其充电行为,并针对问题的复杂性引入拟变分不等式理论来解决耦合网络博弈... 电动汽车数量的激增势必给城市电网和交通网带来巨大冲击,研究如何准确描述电动汽车行为对电力-交通网络的影响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充分考虑电动汽车需求弹性及其充电行为,并针对问题的复杂性引入拟变分不等式理论来解决耦合网络博弈行为建模及求解的难题。首先,建立含电动汽车弹性需求和充电行为的混合交通流模型;基于此,提出表征弹性混合交通用户均衡状态的拟变分不等式框架,并证明均衡状态与拟变分不等式的等价性。其次,提出含充电负荷的配电网二阶锥规划模型,并建立电力网和交通网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此,采用不动点映射的思想将电力-交通耦合网络的作用机理描述为双层博弈问题;针对内、外层博弈问题的特点,分别设计外层不动点迭代算法及内层黏性投影逼近算法,形成求解双层博弈均衡状态的完整方法。最后,仿真基于福州地区测试系统验证建模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考虑电动汽车弹性需求行为对耦合网络均衡状态分析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变分不等式 弹性需求 电力-交通耦合网络 双层博弈
原文传递
大电流密度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析氢催化剂界面工程展望
2
作者 康馨 余强敏 +4 位作者 张天昊 胡书萁 刘鹤鸣 张致远 刘碧录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24,共16页
氢能是未来可持续社会中理想的能量载体,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的技术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电解水制绿氢技术由实验室向工业应用跨越的前提是发展大电流密度下性能优异且稳定的电催化剂.析氢反应(HER)是一种非均相反应,涉及... 氢能是未来可持续社会中理想的能量载体,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绿氢的技术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电解水制绿氢技术由实验室向工业应用跨越的前提是发展大电流密度下性能优异且稳定的电催化剂.析氢反应(HER)是一种非均相反应,涉及催化剂-基底、催化剂-电解液、催化剂-气体三个界面.界面性质会影响电化学传质行为、电荷传输行为和催化剂的力学性质,从而影响大电流密度下制氢性能.因此,优化界面结构和性质是提升大电流密度下电解水催化剂性能并解决电解水技术工业应用挑战的关键.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具有电子结构可调、活性位点丰富、合成方法多样等优势,自1976年首次应用于光电催化水分解反应、加氢脱硫反应以来,已有大量工作报道了TMDCs催化剂应用于HER.本文以TMDCs催化剂为例研究界面工程对大电流密度下HER的提升作用及机制.探讨了电化学反应中上述三个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系统分析了大电流密度下质量传输、电荷传输速率受限和力学强度不足三方面挑战,并总结了适用于大电流密度的催化剂性能描述符.分别归纳了针对以上三个界面的界面工程策略及相应作用,简要概括为:(1)催化剂-基底界面结合力增强、界面电阻降低、界面电子结构调控等策略;(2)催化剂-电解液界面形貌调控、表面化学、电解液环境调控等策略;(3)催化剂-气体界面疏气性调控、外场作用等策略.从反应机理研究、膜电极界面设计及电解槽界面性质调控三个角度对电解水反应界面工程未来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建议及展望.在反应机理方面,大电流条件下的界面性质如界面电阻、传质行为等仍需更深入的认识.在膜电极中,催化剂、离子交换膜、离子型聚合物、气体扩散层所形成的多元界面,尤其是催化剂-膜界面、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界面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膜电极的活性及稳定性.在电解槽界面性质调控方面,催化剂-基底界面结合力等参数与催化剂寿命间的关系,电解过程中界面处的温度场及流场分布,适配于实际生产系统的电流密度等仍需深入研究.综上,本文从基本物理化学过程、策略及作用、挑战与展望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界面工程.本文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非均相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界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催化剂、膜电极、电解槽界面设计新策略,并开发新型表征方法以深入对界面性质的认识,推动高效电解水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工程 电化学 制氢反应 大电流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膜电极
下载PDF
考虑储热装置的风电-热电机组联合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64
3
作者 于婧 孙宏斌 沈欣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基于日前供热负荷预测和风电出力预测,考虑储热装置运行机理,研究风电场与热电机组联合运行的优化方法。将含储热装置的热电厂和风电场组成一个发电利益集合体,在满足地区供热负荷和提升风电消纳的同时,通过调节热电机组和储热装置的出... 基于日前供热负荷预测和风电出力预测,考虑储热装置运行机理,研究风电场与热电机组联合运行的优化方法。将含储热装置的热电厂和风电场组成一个发电利益集合体,在满足地区供热负荷和提升风电消纳的同时,通过调节热电机组和储热装置的出力最大化发电利益集合体的收益。考虑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特性和储热装置的运行约束,建立了日前调度模型并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考虑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建立了相应的随机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考虑储热的风电-热电机组联合优化所获得的收益高于风电场和热电机组单独运行获得的总收益,并且可在现行"以热定电"运行机制下提高风电的消纳能力。同时采用随机优化模型能有效降低系统联合出力的不确定性,可较好地解决风功率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热电联产 储热系统 随机优化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及电/热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规划-运行联合优化方法 被引量:24
4
作者 雷金勇 郭祚刚 +4 位作者 陈聪 袁智勇 马溪原 沈欣炜 孙宏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9-175,共7页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综合能源系统,在系统规划及运行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及电/热储能灵活性的问题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及多能负载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规划-运行联合优化方法。充分挖掘电/热储能的...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综合能源系统,在系统规划及运行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及电/热储能灵活性的问题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及多能负载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规划-运行联合优化方法。充分挖掘电/热储能的灵活性与上述不确定性的关系,进行互补平衡并改善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所提出的两阶段优化问题在第一阶段主要考虑综合能源系统及储能设备的规划问题,包含0-1变量;第二阶段考虑系统运行问题,包含不确定性参数及多种连续变量。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了多类型储能配置对综合能源系统规划问题的影响和不确定性参数的场景数量在两阶段随机优化问题中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两阶段随机优化与两阶段鲁棒优化的优缺点。分析结果为综合能源系统灵活配置电/热储能设备、考虑不确定性参数问题提供建模求解的策略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电储能 热储能 两阶段随机优化 规划-运行联合优化 优化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OCV-SOC在线估计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子毅 朱承治 +4 位作者 周杨林 王红军 慈松 康飞宇 陈铁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19-2928,共10页
随着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广泛发展,快速准确地估计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的固定串并联电池单元/模块拓扑结构中,无法直接测量电池单元/模块的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随着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广泛发展,快速准确地估计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在传统的固定串并联电池单元/模块拓扑结构中,无法直接测量电池单元/模块的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也就无法建立OCV-SOC映射关系来准确估计SOC。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新型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精准SOC估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在1s内测量得到OCV,然后使用梯度增强决策树估计电池单元/模块的准确SOC。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高效率和有效性,为电池状态估计提供了一个范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 电池荷电状态 开路电压 梯度增强决策树
原文传递
太湖、巢湖、滇池水华与相关气象、水质因子及其响应的比较(1981-2015年)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菁晗 何吕奇姝 +6 位作者 杨成 刀国华 杜劲松 韩亚平 吴光学 吴乾元 胡洪营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7-906,共10页
比较了太湖、巢湖、滇池("三湖")1981—2010年间的气象要素,1987—2015年间的水质要素,2000—2013年间的年内水华起始日期与持续时间,以及与水华相关的已有研究情况.其中,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日温差、风速、风向、气压、降水... 比较了太湖、巢湖、滇池("三湖")1981—2010年间的气象要素,1987—2015年间的水质要素,2000—2013年间的年内水华起始日期与持续时间,以及与水华相关的已有研究情况.其中,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日温差、风速、风向、气压、降水、相对湿度等;水质要素包括水温、总氮浓度、总磷浓度、水体综合营养指数等.对比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湖泊滇池因其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且日温差较大等气象特征,以及总磷浓度较高等水质特征,相比于东部平原湖泊太湖、巢湖而言更易发生水华,且在"三湖"中水华年内起始日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然而,目前有关滇池水华的研究相对于"三湖"中的太湖却远远不足.鉴于滇池所处湖区的独特气象、水质特征,平原水华湖泊的研究结果难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水华控制,亟需提高滇池水华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只有因地制宜,方有希望逐步有效控制、减轻、乃至消除滇池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蓝藻 气象 水质 滇池 太湖 巢湖
下载PDF
计及可行解恢复的高载能负荷-新能源有功-无功协调调度 被引量:3
7
作者 罗煜 邓莉荣 +3 位作者 张鑫 王康 陈威洪 李敬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0,共8页
高载能负荷具有较强的用电调节能力,可通过与新能源协调促进新能源消纳。考虑节点电压约束和内部电网潮流方程的高载能负荷自调度问题是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非凸问题,现有的求解器难以求解。而采用线性潮流等简化方法求得的自调度结果不... 高载能负荷具有较强的用电调节能力,可通过与新能源协调促进新能源消纳。考虑节点电压约束和内部电网潮流方程的高载能负荷自调度问题是一个混合整数非线性非凸问题,现有的求解器难以求解。而采用线性潮流等简化方法求得的自调度结果不够精确,无法保证实际运行时的节点电压约束。针对以上问题,首先采用二阶锥松弛方法对原问题进行凸化以降低问题求解难度,进而采用基于交流潮流的可行解恢复过程以保证二阶锥松弛后的自调度结果精确合理。通过对比线性潮流自调度结果、基于二阶锥松弛的自调度结果、采用可行解恢复的自调度结果和原始自调度模型的结果,证明采用可行解恢复过程的自调度结果避免了基于线性潮流或基于二阶锥松弛的自调度解不精确问题。同时,相比利用现有商业求解器直接求解原问题,采用该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求得一组优化结果,有效地降低了原问题求解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载能负荷 新能源消纳 有功.无功协调调度 可行解恢复
下载PDF
低碳智能人体电网:概念、架构和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宏斌 张璇 +2 位作者 许嘉禾 郭庆来 谢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85-2597,共13页
全球气候面临严峻挑战,限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为了破解气候治理之困,学者们试图把宏观尺度的减碳研究延伸到个体尺度。目前对个人减碳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可穿戴技术和低碳行为上,存在着难以支撑多样应用场景和兼顾个人优先需求与减碳... 全球气候面临严峻挑战,限制全球变暖刻不容缓。为了破解气候治理之困,学者们试图把宏观尺度的减碳研究延伸到个体尺度。目前对个人减碳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可穿戴技术和低碳行为上,存在着难以支撑多样应用场景和兼顾个人优先需求与减碳行为的限制。因此,该文提出了“人体电网”这一概念,并从个人减碳技术路径发展的角度诠释其存在的必要性。人体电网通过协同人身上的源、网、荷、储和通信,达到兼顾人体需求和减碳的目标。文中归纳了人体电网的4个独有特征,并描述了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然后,深入探讨了实现人体电网过程中将面临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并尝试提出适用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最后,对其应用方向和减碳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电网 个人减碳 信息物理生命系统 可穿戴系统 能量管理策略
原文传递
反射偏光片穆勒矩阵研究
9
作者 王海飞 李博颖 +2 位作者 周嘉玲 姚悦 范志新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6,共7页
采用穆勒偏光显微镜实验测量出了吸收偏光片和反射偏光片的穆勒矩阵,基于吸收偏光片的琼斯矩阵和穆勒矩阵理论,推导出了反射偏光片的琼斯矩阵和穆勒矩阵的表达式,并给出了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偏光片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0°、45&... 采用穆勒偏光显微镜实验测量出了吸收偏光片和反射偏光片的穆勒矩阵,基于吸收偏光片的琼斯矩阵和穆勒矩阵理论,推导出了反射偏光片的琼斯矩阵和穆勒矩阵的表达式,并给出了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偏光片透光轴之间的夹角为0°、45°和90°等特例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反射偏光片与吸收偏光片组合时的情况,提出非对称透视膜和电控镜原理与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光学 吸收偏光片 反射偏光片 琼斯矩阵 穆勒矩阵
原文传递
地聚物在重金属铅固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滢斐 张攀 +2 位作者 胡敬平 杨家宽 侯慧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8-254,共7页
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硅铝酸盐无机聚合胶凝材料,因具有耐酸、耐热、耐腐蚀和低能耗、低排放等优良性能而受到多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地聚物对重金属的固化作用成为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新兴研究方向。在众多重金属中,地聚物对铅污染物的固... 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硅铝酸盐无机聚合胶凝材料,因具有耐酸、耐热、耐腐蚀和低能耗、低排放等优良性能而受到多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地聚物对重金属的固化作用成为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新兴研究方向。在众多重金属中,地聚物对铅污染物的固化效果优异,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回顾了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水泥基材料固化重金属铅存在的问题。其次,文章从地聚物对铅的固化机制及改性地聚物对铅的固化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地聚物通过物理包封、电荷平衡作用、形成氧化物和/或硅酸盐等方式对铅的固化机理,并对影响地聚物固化铅的因素和地聚物固化铅性能表征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文章对地聚物在重金属铅固化方面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概述,为地聚物在铅固化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重金属固化 硅铝酸盐 基质改性
下载PDF
考虑分时电价和最大暂态频率偏移的储能机会约束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永吉 吴秋伟 +1 位作者 张恒旭 李常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8,共8页
针对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电网引起的频率稳定控制资源减少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分时电价和最大暂态频率偏移(MTFD)的储能系统(ESS)机会约束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含ESS的扩展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估计预想事故下的频率动态响应特征,采用... 针对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电网引起的频率稳定控制资源减少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分时电价和最大暂态频率偏移(MTFD)的储能系统(ESS)机会约束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含ESS的扩展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估计预想事故下的频率动态响应特征,采用基于最大仿射函数的分段线性化方法构造MTFD约束;其次,考虑预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构建以投资成本最小和峰谷套利收益最大为目标的ESS容量机会约束优化模型;然后,利用线性加权方法和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非线性递减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以确定最优的ESS容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稳定 调频能力 储能系统 机会约束优化 分时电价
下载PDF
考虑碳交易的综合能源系统在不同配置情景下的运行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亢朋朋 王啸天 +4 位作者 陈铨艺 孙谊媊 郭小龙 宋朋飞 孙宏斌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2,45,共8页
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部署和碳排放交易的成本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首先,针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本文建立了考虑负荷需求、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和碳排放交易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热网-主动配电网耦合模型。其次... 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部署和碳排放交易的成本可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首先,针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本文建立了考虑负荷需求、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和碳排放交易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热网-主动配电网耦合模型。其次,本文采用多时段蒙特卡洛树状仿真的随机方法,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集成度和碳排放交易成本对系统运行总成本的影响。最后,本文以新疆能源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算例分析。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在新能源补贴下滑的大环境下,碳排放交易的实施可以为政府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提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交易 可再生能源发电 不确定性 蒙特卡洛
下载PDF
中国电子级超纯水自主化制备关键难题与解决思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涵颖 王文龙 +5 位作者 吴乾元 熊江磊 巫寅虎 黄南 王琦 胡洪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电子级超纯水(Ultrapure water,UPW)是电子行业的基础性生产资料,需求量大且对水质要求极高[电阻率>18.2 MΩ·cm,TOC<5μg/L(以C计)]。随着中国电子行业自主化发展的要求,电子级超纯水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水质要求也将日趋严... 电子级超纯水(Ultrapure water,UPW)是电子行业的基础性生产资料,需求量大且对水质要求极高[电阻率>18.2 MΩ·cm,TOC<5μg/L(以C计)]。随着中国电子行业自主化发展的要求,电子级超纯水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水质要求也将日趋严格。然而,中国在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领域面临3大关键难题:(1)关键材料设备与技术工艺被国外厂商垄断;(2)水质标准体系与检测能力全面落后;(3)电子级超纯水的多样化供水水源导致反渗透产水中电中性小分子有机物浓度升高且组分更复杂,加剧了电子级超纯水的制备难度。为此,提出应加快国产核心材料设备与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试验与应用工作,建立水质指标先进标准体系及领先检测方法和平台,开发新型超高标准技术设备与工艺,以实现多样化水源生产的3条解决思路,支撑中国电子级超纯水自主化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制造 超纯水 自主化制备 超高标准处理
下载PDF
揭示金属锂负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因素:电子转移和锂离子输运
14
作者 张梦天 曲浩天 周光敏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中最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严重的且无法避免的锂枝晶生长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的发展。结构化碳基集流体负极结构能改善锂离子的输运,还能减缓电子转移的速度,同时已被证明能有效... 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中最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严重的且无法避免的锂枝晶生长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的发展。结构化碳基集流体负极结构能改善锂离子的输运,还能减缓电子转移的速度,同时已被证明能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生长,但仍需更深入地理解基本的电化学原理来研究电荷转移和离子输运的协同作用。本文模拟并量化了控制锂离子电化学行为的两个关键过程,即电子转移和锂离子输运因素。通过有限元法可视化了三维电池模型(锂//电解液//锂)中的局部沉积速率,过电位以及锂离子浓度,揭示了锂离子输运速度和电子转移之间的竞争关系。当电子转移相对较慢时,负极表面附近有足够的锂离子可以发生反应,锂负极的沉积行为则由电子转移控制。然而,在锂离子的输运速率低于电子转移速率的情况下,负极表面的锂离子将会持续消耗,出现锂离子耗尽的情况,锂离子输运将主导锂负极的沉积过程,最终导致锂枝晶形貌。因此,在快充条件下和实际应用中,降低锂负极的反应活性和加速锂离子输运是获得锂金属负极均匀沉积形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负极 有限元法 电子转移 锂离子输运
原文传递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53
15
作者 张毅 姚丹亚 +3 位作者 李力 裴华鑫 晏松 葛经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51,共12页
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是当今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必然发展趋势,是保证安全、提高效率、优化能耗、降低排放的有效手段,将以集计模型为基础的道路交通流理论提升到以对交通主体的精确描述为基础的新道路交通流理论。本文将智能车路... 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是当今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必然发展趋势,是保证安全、提高效率、优化能耗、降低排放的有效手段,将以集计模型为基础的道路交通流理论提升到以对交通主体的精确描述为基础的新道路交通流理论。本文将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作为未来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性公共平台,重点探讨因此产生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用户服务中服务领域划分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构建和应用智能车路协同系统需要的相关技术,包括由多模通信、智能网联、信息安全和系统集成构成的系统构建关键技术,以及由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控制、仿真测试验证和自动驾驶构成的系统应用关键技术;考虑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长期性,给出不同应用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信息共享程度和可以实现的协同功能等;针对我国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指出加深对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内涵的理解,把握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实质,提升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服务体验并适度加快智能车路协同技术的规模应用,可有效推进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总之,开展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实际系统应用,对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车路协同 体系框架 交通系统工程
下载PDF
考虑多能负荷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鲁棒规划 被引量:54
16
作者 沈欣炜 郭庆来 +1 位作者 许银亮 孙宏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41,共8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冷电热多能负荷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鲁棒规划方法。基于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模型,建立了含冷电热三联供、燃气锅炉、集中式制冷站在内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根据历史/预测年8 760 h多能负荷数据,通过k-me... 提出了一种考虑冷电热多能负荷不确定性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鲁棒规划方法。基于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模型,建立了含冷电热三联供、燃气锅炉、集中式制冷站在内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根据历史/预测年8 760 h多能负荷数据,通过k-means聚类分群方法得到多个典型日负荷场景,以上下界区间描述负荷不确定性,形成鲁棒规划模型;将相应鲁棒规划模型等价转化、形成子问题为凸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求解。算例结果证明了该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体现了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集线器 不确定性 综合能源系统 鲁棒规划
下载PDF
锂硫电池用石墨烯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克 孙振华 +2 位作者 方若翩 李峰 成会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7-390,共14页
锂硫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硫的绝缘性、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硫的体积膨胀以及锂负极安全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业应... 锂硫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硫的绝缘性、充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硫的体积膨胀以及锂负极安全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业应用。石墨烯因其具有高导电、高柔性等诸多优异特性而被广泛研究,将其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载体、隔膜涂层和集流体中,以期实现高比能、高稳定性的锂硫电池。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基材料,包括石墨烯、功能化石墨烯、掺杂石墨烯和石墨烯复合物,在锂硫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锂硫电池用石墨烯基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掺杂 功能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局部连通性的在途动态路径诱导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伟 张毅 胡坚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5,共7页
驾车购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常见的生活出行方式,而驾车购物出行量的不断增长也引发了严重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加重了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驾车购物出行的实际需要,出行路径诱导已成为一种优先选择,但目前大多数路径诱... 驾车购物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居民常见的生活出行方式,而驾车购物出行量的不断增长也引发了严重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加重了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为更好地满足居民驾车购物出行的实际需要,出行路径诱导已成为一种优先选择,但目前大多数路径诱导方法运用固定的最优路径搜索算法来规划行驶路线,不能完全自适应交通流的变化,并没有考虑到购物出行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在途动态路径诱导方法,分析实时交通信息对路网连通性的动态影响,在途中对诱导路径进行局部范围的重新搜索,并及时将更新结果反馈给在途车辆.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动态路径诱导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减少了56%以上,具有更强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并具有开放性结构,能够根据需求替换不同路径搜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在途动态路径诱导 动态连通性 路径优化 局部路网
下载PDF
1.5℃温升目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克 刘芳名 +1 位作者 尹明健 刘俊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共11页
《巴黎协定》提出1.5℃目标以及中国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为研究实现1.5℃目标的技术路径,构建了综合性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研究中国在2℃情景基础上实现1.5℃目标的额外减排要求、部门贡献和关键减排措施。结果显示,... 《巴黎协定》提出1.5℃目标以及中国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为研究实现1.5℃目标的技术路径,构建了综合性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研究中国在2℃情景基础上实现1.5℃目标的额外减排要求、部门贡献和关键减排措施。结果显示,1.5℃情景要求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少到6亿t。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45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8亿tce。能源结构实现大幅度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7%,煤炭比例下降到16%。与2℃情景相比,2015—2050年1.5℃情景需要额外累积减排380亿t CO2,额外减排量主要来自电力部门。在减排措施方面,额外减排主要来自新型低碳能源与生物质能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不同部门的主要减排措施存在差异,电力部门更多依赖BECCS等减排技术以实现较大幅度负排放,是实现1.5℃目标路径的关键因素。工业部门主要依赖能效提高。建筑和交通部门则更多依赖终端能源结构调整,氢能在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目标 CO2排放 减排路径 自下而上模型
下载PDF
薄荷提取物对3株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文玉 潘维莲 +4 位作者 王菁晗 许雪乔 王潇雄 Valerie Teysseyre 胡洪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24,共6页
薄荷中含有不同的化感物质,其化感作用可能抑制或促进微藻生长,达到对水华微藻或商业微藻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为受试藻种,探究了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发现薄荷... 薄荷中含有不同的化感物质,其化感作用可能抑制或促进微藻生长,达到对水华微藻或商业微藻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为受试藻种,探究了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发现薄荷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蓝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最大可达97%,而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栅藻(均为绿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可分别达552%和176%,两株受试绿藻的干重最大增加0.60 g/L和0.62 g/L。可见,薄荷提取物对不同藻种的生长特性影响不同,通过添加薄荷提取物控制微藻生长,达到对不同藻种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提取物 水华 铜绿微囊藻 栅藻 蛋白核小球藻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