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远地区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发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付华 王鹏 +5 位作者 陈波 欧丽嫦 练霭云 邱平 李齐 江惟苏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2期204-205,210,共3页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的种类和构成比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针对临床怀疑为浅部真菌病的门诊患者,采集毛发、皮屑、甲屑、水疱、脓液、组织等。常规采用10%KOH、墨汁染色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发病的种类和构成比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针对临床怀疑为浅部真菌病的门诊患者,采集毛发、皮屑、甲屑、水疱、脓液、组织等。常规采用10%KOH、墨汁染色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查到菌丝或孢子为阳性结果,阴性结果需连查3次才能确定。结果共计9941例(35.20%)患者确诊浅部真菌感染,包括手足癣、体癣和股癣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足部和手指。在儿科人群中,以面癣和头癣最常见。结论手足癣是最常见的浅表真菌病,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 酵母菌 霉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端粒酶在皮肤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忠 李顺凡 吴国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端粒—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揭示。对近年来端粒酶在皮肤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包括皮肤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癌前病变、某些炎性皮肤病及正常皮肤、皮肤附属器中的表达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端粒酶 皮肤科 治疗 皮肤恶性肿瘤 炎性皮肤病 皮肤良性肿瘤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中hTERT mRNA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慧忠 刘坤平 +1 位作者 刘翔 谢芝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hTERT基因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正常皮肤、1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PEH)、66例皮肤鳞癌原发灶及12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和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 mRNA,结果以图像分析方法定... 目的探讨hTERT基因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正常皮肤、1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PEH)、66例皮肤鳞癌原发灶及12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和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 mRNA,结果以图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结果hTERT mRNA在正常皮肤、PEH及鳞癌中的阳性系数(PU)分别为0.84±0.58、3.06±1.09和10.01±0.60(P<0.01),鳞癌与前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分化与低分化组PU值分别为8.52±0.63和13.42±1.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已发生转移病例原发灶与转移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正常皮肤、PEH相比,鳞癌中hTERT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分化越低表达越强,提示端粒酶激活在鳞癌恶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原位杂交 图像分析
下载PDF
CD44v6和PC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忠 樊翌明 +2 位作者 李顺凡 吴国凤 吴志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 研究CD4 4v6和PCNA与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 免疫组化法研究 4 8例SCC原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灶和 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4 4v6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 SCC标本中 ,CD4 4v6表达下调 (P <0 .0 1... 目的 : 研究CD4 4v6和PCNA与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 免疫组化法研究 4 8例SCC原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灶和 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D4 4v6和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 : SCC标本中 ,CD4 4v6表达下调 (P <0 .0 1) ,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 (P <0 .0 5 ) ;PCNA表达增高 (P <0 .0 5 ) ,分化越差增高越明显 (P <0 .0 1)。二者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发病部位均无关 (P >0 .0 5 ) ,且CD4 4v6和PCNA的表达无相关性 (r=- 0 .176 ,P >0 .0 5 )。结论 : 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PCNA 皮肤鳞状细胞癌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广东省清远地区2006年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忠 温伟洪 +3 位作者 刘翔 陈波 欧丽嫦 练霭云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了解2006年清远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029例疑诊为NGU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以解脲支原体(Uu)为主要病原体;在对8种药物进... 目的:了解2006年清远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029例疑诊为NGU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以解脲支原体(Uu)为主要病原体;在对8种药物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中,交沙霉素及强力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56%,对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支原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CD44v6蛋白表达
6
作者 李慧忠 李顺凡 +2 位作者 吴国凤 樊翌明 吴志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CD44v6表达下调,且分化越差下调越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6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淋巴结转移灶、11例假性上皮瘤样增生、10例正常皮肤进行检测,探讨CD44v6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CD44v6表达下调,且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与是否转移及发病部位无关。提示CD44v6对维持表皮正常结构起重要作用,并与细胞增殖分化程度有关,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CD44V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艾利克治疗感染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欧丽嫦 缪志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艾利克 治疗 感染性皮肤病
下载PDF
nm23基因的表达与皮肤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
8
作者 李慧忠 李顺凡 +2 位作者 吴国凤 樊翌明 吴志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40-441,444,共3页
目的 :观察nm2 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癌 )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6 6例皮肤鳞癌、1 2例淋巴结转移灶、2 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 2 0例正常皮肤中nm2 3表达情况。结果 :皮肤鳞癌中nm2 3... 目的 :观察nm2 3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癌 )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6 6例皮肤鳞癌、1 2例淋巴结转移灶、2 1例假上皮瘤样增生及 2 0例正常皮肤中nm2 3表达情况。结果 :皮肤鳞癌中nm2 3表达下调 ,但鳞癌中nm2 3表达与鳞癌的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发病部位无关。结论 :nm2 3基因表达下调是发生在鳞癌演进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n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腋臭55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展航 曾艺红 +1 位作者 欧丽嫦 李慧忠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314-1315,共2页
腋臭是一种以腋窝发出特殊臭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该病具有遗传倾向,与多汗症常同时存在,青年女性尤为多见。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外科手术通过切开腋毛区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大汗腺组织... 腋臭是一种以腋窝发出特殊臭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该病具有遗传倾向,与多汗症常同时存在,青年女性尤为多见。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外科手术通过切开腋毛区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大汗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效果确切,但并发症较多,且术后不可避免地会遗留瘢痕,患者不易接受。2008年2月~12月,我们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腋臭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 腋臭 临床表现 遗传倾向 青年女性 社会交往 心理压力 皮下脂肪
下载PDF
ALA-PDT与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鹏 刘付华 唐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5期82-84,共3页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与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维胺酯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ALA-PD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与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维胺酯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ALA-PD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6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53.33%、73.33%、93.33%均高于对照组26.67%、43.33%、7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33%(13/30)与对照组60.00%(18/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相较维胺酯胶囊更为显著,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维胺酯 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及肌红蛋白水平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慧忠 唐浩熙 +4 位作者 刘翔 练霭云 陈波 金少芬 缪志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3,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荨麻疹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方法测定61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及34例健康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61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有2例cTnI值增高,占3.3%,10例Mb水平增高,占16.4%。结论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存在... 目的了解急性荨麻疹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方法测定61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及34例健康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水平。结果61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中有2例cTnI值增高,占3.3%,10例Mb水平增高,占16.4%。结论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急性 心肌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下载PDF
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慧忠 唐浩熙 +4 位作者 刘翔 练霭云 陈波 金少芬 缪志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5-73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7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及128例健康人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尤以伴有发热和心肌损伤者升高更为明...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76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及128例健康人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尤以伴有发热和心肌损伤者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皮肤炎症反应有关。伴发热和心肌损伤者升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肌酸激酶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吡美莫司与地奈德联合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鹏 唐岚 +1 位作者 刘付华 陈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9期116-117,共2页
目的评价比较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应用吡美莫司联合地奈德乳膏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2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早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晚外用0.05%地奈德乳膏各1次,对照组给予早晚1%吡... 目的评价比较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应用吡美莫司联合地奈德乳膏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2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早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晚外用0.05%地奈德乳膏各1次,对照组给予早晚1%吡美莫司乳膏各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2、4、6周疗效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2周临床症状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6周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2周3例出现用药部位灼刺痛感,对照组在治疗第1、2周7例出现用药部位瘙痒和皮肤潮红加重,继续用药症状自行消失。结论采吡美莫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起效时间优于吡美莫司,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脂溢性皮炎 吡美莫司 地奈德
下载PDF
疣毒净外用治疗尖锐湿疣30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练霭云 范瑞强 禤国维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观察腐蚀赘疣、解毒散结类中药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疣毒净点涂霜(鸦胆子、紫草、莪术、白芨等)和疣毒净外洗液(虎杖、紫草、板蓝根、莪术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0.0%、9... 目的观察腐蚀赘疣、解毒散结类中药外用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疣毒净点涂霜(鸦胆子、紫草、莪术、白芨等)和疣毒净外洗液(虎杖、紫草、板蓝根、莪术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0.0%、92.8%,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腐蚀赘疣,解毒散结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疣毒净点涂霜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翔 陈明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7期112-114,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吡美莫司治疗组(40例)及派瑞松治疗组(40例)。对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周各随诊一次。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吡美莫司治疗组(40例)及派瑞松治疗组(40例)。对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周各随诊一次。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总结,并于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2~4周的电话随访。结果吡美莫司乳膏可以迅速缓解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由治疗前的(11.25±2.76)分下降4周后的(4.00±1.55)分,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总显效率为92.5%。在临床疗效方面与派瑞松治疗组相当。结论吡美莫司乳膏用于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吡美莫司 派瑞松
下载PDF
迪银片治疗银屑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缪志辉 陈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20-321,共2页
迪银片治疗银屑病缪志辉①陈波①从1995年3月~1997年3月我们用迪银片治疗各种类型银屑病8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6例银屑病患者中,男82例,女4例。年龄16~80岁,平均42.8岁。病期4月... 迪银片治疗银屑病缪志辉①陈波①从1995年3月~1997年3月我们用迪银片治疗各种类型银屑病8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6例银屑病患者中,男82例,女4例。年龄16~80岁,平均42.8岁。病期4月~20年,平均3.7年。临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药物疗法 迪银片
下载PDF
普瑞巴林与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鹏 唐岚 +1 位作者 江惟苏 刘付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与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予以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与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予以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评分、镇痛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睡眠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6周VAS评分、睡眠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瑞巴林与阿米替林比较,能更快、持久地缓解PHN,不良反应轻且呈一过性,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阿米替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内外合治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丽嫦 吴展航 李慧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12期812-813,共2页
目的:观察内服西药联合面部药物倒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51例用维胺酯、罗红霉素、西咪替丁治疗,B组48例用珍珠层粉调配氯霉素注射液石膏倒膜法治疗;C组66例用A组联合B组的治法治疗。疗程为两个月。结果:A组基本治愈16例,... 目的:观察内服西药联合面部药物倒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51例用维胺酯、罗红霉素、西咪替丁治疗,B组48例用珍珠层粉调配氯霉素注射液石膏倒膜法治疗;C组66例用A组联合B组的治法治疗。疗程为两个月。结果:A组基本治愈16例,愈显率74.51%;B组基本治愈12例,愈显率72.92%;C组基本治愈26例,愈显率89.39%;C组与A组、B组愈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倒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内外合治 对照观察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练霭云 陈波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则单用微波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则单用微波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VAS值比较(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肋间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府逐瘀汤 微波
下载PDF
中药联合阿维A治疗多发性跖疣43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练霭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阿维A口服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中药浸泡治疗,B组予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C组予中药联合阿维A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三组跖疣消退的情况,并对痊愈的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其复... 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阿维A口服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中药浸泡治疗,B组予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C组予中药联合阿维A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三组跖疣消退的情况,并对痊愈的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A组有效率69.8%,B组有效率68.3%,C组有效率88.1%。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复发率36.4%,B组复发率36.8%,C组复发率8%,A组与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浸泡联合阿维A口服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疣 中药 阿维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