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清理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
1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3 位作者 李轶 李翱翔 魏人前 白锡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关节镜下清理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辅助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5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关节镜下清理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关节镜下清理踝关节,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步行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6个月踝关节最大背伸活动度及踝关节的Baird-Jackson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5±11.75)min,长于对照组的(72.08±11.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7.32±18.48)mL,多于对照组的(42.70±17.25)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6个月步行时踝关节疼痛VAS评分(1.67±1.05)少于对照组(2.6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踝关节最大背伸活动度[(18.71±4.78)°],大于对照组[(13.54±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使用关节镜下清理,可减少术后踝关节疼痛,增加踝关节背伸活动范围,改善踝关节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
下载PDF
瑞芬太尼用于老年骨科下肢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秦廷英 刘琴湘 万彬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3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后,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骨科下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I~III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组(A组):瑞芬太尼0.01mg/kg+氟哌啶2mg+0.9%生理盐水至10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后,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骨科下肢手术老年患者60例,ASAI~III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两组(n=30)。瑞芬太尼组(A组):瑞芬太尼0.01mg/kg+氟哌啶2mg+0.9%生理盐水至100ml,芬太尼组(B组):芬太尼0.01mg/kg+氟哌啶2mg+0.9%生理盐水至100ml。镇痛泵设置:持续给药速度2ml/h,负荷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静评分,BP、HR、RR、SPO2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6、12、24、48h瑞芬太尼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6、12h镇静评分瑞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后PCIA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老年
下载PDF
按时镇痛在骨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和 李云华 +6 位作者 许勐宇 朱江 曾莉 万彬 梁华杰 谭小波 张廷帅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按时镇痛在骨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5例行骨关节手术患者按镇痛方式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按需镇痛组(n=42),即按照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给予必要的镇痛治疗,B组为按时镇痛组(n=43),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按患者的疼... 目的探讨按时镇痛在骨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5例行骨关节手术患者按镇痛方式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按需镇痛组(n=42),即按照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给予必要的镇痛治疗,B组为按时镇痛组(n=43),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按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给予既定镇痛方案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于麻醉清醒后4 h进行第1次术后评分,每4~8 h评估1次至术后72 h,进行睡眠评分,患者出院时进行治疗过程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时镇痛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按需镇痛组(P<0.05),睡眠评分明显低于按需镇痛组(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好于按需镇痛组(P<0.05)。结论骨关节手术后按时镇痛明显优于按需镇痛组。按时镇痛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睡眠,提高其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时镇痛 按需镇痛 无痛病房
下载PDF
创建骨科无痛舒适病房的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文和 李云华 +6 位作者 许勐宇 朱江 曾莉 万彬 梁华杰 谭小波 张廷帅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给予患者按时镇痛,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后,医护在疼痛评估、疼... 目的探讨骨科无痛病房建设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给予患者按时镇痛,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实施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后,医护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4个指标的得分均高于此模式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患者接受调查时、过去24 h、手术后所经历的最严重疼痛程度均在5分以下(0~10级评分);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在4分以上(5级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无痛病房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医护的疼痛管理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使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 病房 管理
下载PDF
格林模式下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疼痛管理实践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海波 王惠仪 潘海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7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探究评价在格林模式指导下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疼痛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骨科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疼痛管理... 目的探究评价在格林模式指导下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疼痛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骨科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格林模式指导下的以护士为主导的新型疼痛管理模式,且该组患者均参与格林模式下的流行病学、社会学、行为环境、教育组织、管理政策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后疼痛自评得分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流行病学、社会学、行为环境、教育组织、管理政策问卷显示,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与疼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改善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而实验组[(4.38±1.32)分]的疼痛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72±1.55)分],且实验组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格林模式的指导下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疼痛管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舒适程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模式 骨科 疼痛管理模式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柯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3-0026,共4页
阐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高龄合并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住院病人120例,所有病人都是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将病人分成两组并两组均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照组(n=60)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n=60)采用经皮椎体... 阐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高龄合并胸腰段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住院病人120例,所有病人都是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将病人分成两组并两组均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对照组(n=60)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n=60)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将两组病人的各项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VAS治疗前没有显著性差别,而治疗后,观察组在 VAS评分上的改善情况更好(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 ODI积分比较,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毒副作用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可使得患者临床疗效有明显提升,同时亦可在保证出效果的前提下确保患者的安全,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所以要对其产生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彭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1-0114,共4页
分析微创治疗技术在腰间盘突出疾病临床上具备的优势。方法 筛选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诊断为腰间盘突出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畴,采用随机性、数字化的临床分组模式,首先将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统一的数字... 分析微创治疗技术在腰间盘突出疾病临床上具备的优势。方法 筛选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诊断为腰间盘突出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畴,采用随机性、数字化的临床分组模式,首先将所有入选对象进行统一的数字编号,编号均为1—100,将所有编号为奇数的5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传统治疗),剩余编号为偶数的患者均作为观察组入选对象(微创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四项临床数据,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微创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同时其VAS疼痛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治疗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优势,不仅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降低其疼痛感,加快其康复步伐,帮助其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 微创 效果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负性心理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自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435-436,共2页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负性心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创伤骨科住院2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因此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负性心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创伤骨科住院2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因此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负性心理,让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手术,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 围术期 心理
下载PDF
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谭小波 莫世赞 +2 位作者 李轶 李翱翔 魏人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 目的探讨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5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2例)和B组(18)例。A组采取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复位内固定术,B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踝复位质量及踝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6.8±8.7)min,短于B组的(82.6±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1.1±6.9)ml,与B组的(30.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得解剖复位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踝骨折间隙清理后,后踝骨折复位容易,解剖复位率高,改善踝关节术后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后踝骨折 外踝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体再骨折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邹华 刘春磊 《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骨折联络服务(FLS)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体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其中73例未接收“FLS... 目的观察骨折联络服务(FLS)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体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1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患者,其中73例未接收“FLS”治疗模式,60例接受“FLS”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骨密度改善情况、再次发生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实施FLS组治疗后骨密度的及肺功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实施FLS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及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FLS组1年内再发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风险低于未实施F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S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提高骨密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受限症状,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再发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 再发骨折 治疗结果
下载PDF
MT1-MMP和PCSK9的联合抑制上调LDLR表达的研究
11
作者 Adekunle Alabi 顾红梅 +3 位作者 夏晓丹 张子洋 王贵清 章大卫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究Ⅰ型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和γ-分泌酶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DsiRNA分别沉默人肝细胞中MT1-MMP和PCSK9的表达并对细胞进行培养,选择DAPT抑制细胞中的γ-分泌酶... 目的:探究Ⅰ型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和γ-分泌酶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DsiRNA分别沉默人肝细胞中MT1-MMP和PCSK9的表达并对细胞进行培养,选择DAPT抑制细胞中的γ-分泌酶,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MT1-MMP与γ-分泌酶或PCSK9的联合抑制可较单独抑制组进一步提高原代肝细胞中LDLR的表达水平;PCSK9^(-/-)小鼠再感染靶向小鼠MT1-MMP的shRNA腺相关病毒(AAV),会增加肝脏LDLR水平,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浓度。结论:MT1-MMP和γ-分泌酶或PCSK9协同调节LDLR的表达。联合抑制MT1-MMP和γ-分泌酶或PCSK9可提高LDLR表达,并降低血浆中LDL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因现有手段无法有效控制血浆胆固醇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膜基质金属蛋白酶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联合抑制
下载PDF
使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疗效研究
12
作者 陈国天 成章 +2 位作者 邝艺臻 唐阳敏 孙欣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0期3-6,共4页
目的:评估使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使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21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这些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Regan-Mor... 目的:评估使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使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21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这些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Regan-Morrey分型标准,13例患者为Ⅱ型,8例患者为Ⅲ型。对于临床疗效的评估使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是否发生钢丝断裂、术后骨折端是否移位等指标评价影像学效果。结果:在最终的随访结果中,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4.10±0.95)个月(3.0~5.8个月),无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或骨折移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得分为(93.10±7.82)分(80~100分)。骨折愈合后所有内固定材料均被取出。9名患者出现异位骨化,但不影响肘关节的活动范围。结论:使用钢丝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有着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冠突骨折 肘关节脱位 钢丝 内固定
下载PDF
椎体成形手术单侧与双侧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春磊 胡懿郃 +3 位作者 王贵清 汤勇智 王湘江 侯瀚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6月,9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单侧组(48例)和双侧组(50例...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6月,9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并胸腰椎单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单侧组(48例)和双侧组(50例),前瞻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观察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Lee法),测量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法)及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d、术后1年分别采用VAS、ODI(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完整随访,两组中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治疗48例,手术时间(34.87±5.91)min,骨水泥注入量(6.20±0.66)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16例(33.3%),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19±2.12)%,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23°±1.58°);术后1d及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5±0.12)、(5.42±0.12),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1d改善(1.40±0.11);术后1d及1年ODI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5.46±1.89)%、(47.88±2.21)%,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1d改善(11.42±0.2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10例(20.9%)。双侧组治疗50例,手术时间(41.66±6.90)min,骨水泥注入量(4.88±0.52)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9例(18.0%),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10.48±1.43)%,椎体后凸角度改善(13.04°±2.03°);术后1d及1年VAS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4.06±0.11)、(5.30±0.10),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后1d改善(1.34±0.08);术后1d及1年ODI评分较术前分别改善(36.08±2.13)%、(47.54±1.97)%,术后1年ODI评分较术后1d改善(11.26±0.54)%;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6例(12.0%)。两组发生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不适。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年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ODI评分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Cobb角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双侧经皮椎弓根入路具有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下载PDF
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贵清 徐立录 +2 位作者 许勐宇 蔡显义 朱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43-44,5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7~ 2 0 0 2年对 38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护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术中不切开关节囊 ,在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7~ 2 0 0 2年对 38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护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 ,术中不切开关节囊 ,在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所有骨折均在 3个月内愈合 ,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 ,总优良率 89.5 %。结论 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 ,操作安全 ,复位固定满意 ,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平台骨折 复位 固定 关节镜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春磊 胡懿郃 +1 位作者 王贵清 汤勇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272-6273,共2页
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方面已达到共识,但部分OVCF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少有报道。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疗效。1临床资... 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方面已达到共识,但部分OVCF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少有报道。本文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Quadrant下髓核摘除治疗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18例OVCF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QUADRANT通道 髓核摘除术 微创技术
下载PDF
带线锚钉与钢丝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春磊 汤勇智 +1 位作者 邹华 王湘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487-2488,2492,共3页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和钢丝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带线锚钉治疗组(锚钉组)和钢丝治疗组(钢丝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和钢丝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带线锚钉治疗组(锚钉组)和钢丝治疗组(钢丝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术后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全部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0.81±2.73)个月。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后1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和钢丝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带线锚钉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 止点撕脱骨折 带线锚钉 钢丝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显义 徐立录 +1 位作者 王贵清 许勐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火节镜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7月-2005年7月对19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患哲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8—50个月,平均18.2个月,优良率为94.7%。[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 [目的]探讨火节镜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7月-2005年7月对19例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患哲在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8—50个月,平均18.2个月,优良率为94.7%。[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操作较为简单,是治疗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治疗 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滑液bFGF水平与影像学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辉 汤勇智 +4 位作者 郑磊 邹宇聪 刘红伟 林金端 王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滑液和血清中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OA X线上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68例经南方医院和清远市人民医院诊断为OA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滑液和血清中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OA X线上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68例经南方医院和清远市人民医院诊断为OA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关节滑液和血清中bFGF含量采用ELISA检测方法,膝骨关节炎影像学严重程度评分采用国际公认的Kellgren-Lawrence评分系统。结果:血清和关节滑液bFGF水平与骨关节炎影像学分级有显著相关性(r=0.619,P<0.001和r=0.603,P<0.001),此外血清bFGF水平和滑液中bFGF水平呈正相关(r=0.688,P<0.001)。结论:血清和关节滑液bFGF水平在OA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分级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表明bFGF可作为OA严重程度的标记物,在OA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为OA的临床实验诊断开辟了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关节囊外骨钻孔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贵清 徐立录 +2 位作者 曹卫权 蔡显义 朱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结合关节囊外骨钻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 996年 2月~ 2 0 0 0年 8月对 74例 (82膝 )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 (A组 )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关节囊外骨钻孔 (B组 )两种方法治...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结合关节囊外骨钻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 996年 2月~ 2 0 0 0年 8月对 74例 (82膝 )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 (A组 )和膝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关节囊外骨钻孔 (B组 )两种方法治疗 ,术后随访 1~ 3年 ,采用相关标准记分以确定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别 (α<0 .0 5) ,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膝关节镜下清理术结合关节囊外骨钻孔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 关节囊外骨钻孔 治疗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中财 刘文和 +1 位作者 肖勋刚 成明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40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CroweⅢ、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髋关节感染后融合14例,陈旧性髋臼骨折8例。内移髋...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40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CroweⅢ、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例,髋关节感染后融合14例,陈旧性髋臼骨折8例。内移髋关节旋转中心17例,结构性植骨13例,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10例;有14例应用钛网,9例重建钢板,7例加强杯固定。术前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本组40例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10.4±2.1)个月,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关节无疼痛,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58.4±6.1)分,术后为(88.6±3.1)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感染性髋臼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进行大块植骨并辅以颗粒骨,并选用牢固的钉板系统固定,将髋臼重建在真臼位置,并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型臼杯,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臼缺损 关节成形 植骨 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