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I-1和FV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陈晨 刘艳枚 +3 位作者 曾汶烯 成彬 周美芳 尹卫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281例患者DNA,应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AI-1和FV基因多态性,并进行Sanger测序加以验证,大数据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评估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PAI-1和FV基因是否突变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指导抗血栓药物使用。结果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符合(100%);大数据发现本地区人群PAI-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19.33%、50.33%、30.34%),而FV基因型突变极少,多为野生纯合型(99.91%);PAI-1和FV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I-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I-1基因检测对静脉血栓药物应用极具临床意义,可实现精准化个体治疗,但PAI-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疾病和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静脉血栓 基因型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
下载PDF
2014~2017年我院微生物检验中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桂仪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9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2014~2017年我院微生物检验中的多重耐药情况。方法临床选择2014~2017年我院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12 306份,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2-Compact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和鉴定,评估我院2014~2017年微生物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情况。结果... 目的分析2014~2017年我院微生物检验中的多重耐药情况。方法临床选择2014~2017年我院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12 306份,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2-Compact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和鉴定,评估我院2014~2017年微生物菌株及多重耐药菌情况。结果送检标本12 306份,病原菌检出2000份,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16.3%,其中检出病原菌前三位的送检标本分别为血液标本412份(26.9%)、分泌物标本280份(17.5%)、痰液标本304份(17.0%)。检出多重耐药菌分布的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136株(33.7%)、心胸外科120株(29.8%)、骨外科30株(7.4%)、肿瘤科43株(10.7%)、骨外科40株(9.9%)、烧伤科23株(5.7%)、消化内科11株(2.8%),共403株。本研究病原菌耐药预警情况分析显示,耐药最严重为革兰阴性菌的鲍曼不动杆菌,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而革兰阳性菌种耐药最多者为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我院2014~2017年多重耐药菌种最多的是革兰阴性菌,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原菌耐药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微生物检验 病原菌
下载PDF
血清学检验肾功能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惠琴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98-99,共2页
目的探究血清学检验肾功能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肾功能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以... 目的探究血清学检验肾功能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肾功能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以及观察组内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内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经统计学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内I期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最低,IV期水平最高,各期病变患者之间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进行肾功能血清检验可以有效提升检出率,对了解患者病变程度有重要作用,因此该种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验 肾功能指标 糖尿病肾病 疾病分期
下载PDF
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及导管通畅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惠琴 罗国平 曾建好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凝血功能以及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观察组... 目的探讨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封管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凝血功能以及导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定期尿激酶封管,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及导管通畅性。结果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AP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导管透析血流量及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涤纶套双腔导管透析患者予以常规肝素盐水封管联合定期尿激酶封管,可增加导管通畅性,但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肝素 尿激酶 凝血功能 导管通畅性
下载PDF
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瑞林 邓春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761-761,763,共2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82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测出HBsAg阳性22例,占26.8%。结论针对乳...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82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测出HBsAg阳性22例,占26.8%。结论针对乳汁中传染危险性采取措施,指导母乳喂养,经乙肝两对半检测阴性或仅抗-HBc阳性的乳汁可进行母乳喂养,HBV复制比较活跃的乳汁,应阻止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生物学标记 DNA 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PCT与CRP、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及预后的指导作用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桂仪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期30-31,3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及预后的指导作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感染组、非感染组,死亡组与存活...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及预后的指导作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感染组、非感染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PCT、CRP、WBC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患者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EDS)情况。结果 SIRS感染组患者PCT(3.73±0.46)μg/L、CRP(486.56±53.34)mg/L、WBC(12.74±2.26)×109/L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CT(0.68±0.25)μg/L、CRP(352.27±36.92)mg/L、WBC(10.34±1.64)×109/L(P<0.05);SIRS死亡组患者PCT(4.84±0.65)μg/L、CRP(525.36±58.36)mg/L、WBC(12.95±2.21)×109/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CT(0.64±0.23)μg/L、CRP(346.35±35.57)mg/L、WBC(10.21±1.58)×109/L(P<0.05);SIRS死亡组患者MEDS(14.47±1.54)分显著高于存活组MEDS(4.36±0.38)分(P<0.05)。结论 PCT与CRP、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鉴别感染性、非感染性,对患者预后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 CRP WBC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多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不同干手措施对其手再次污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桂仪 《当代医学》 2018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讨论多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不同干手措施对其手再次污染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7年12月间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和两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正规护工等共400例,利用随机... 目的分析讨论多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不同干手措施对其手再次污染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7年12月间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和两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正规护工等共40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80例,A组为自然晾干法组,B组为干手纸巾法组,C组为个人毛巾法组,D组为干手器烘手法组,E组隔离衣擦手法组。对比5组医务人员干手后检出菌落例数和手卫生合格率。结果 A组和B组检出菌落例数显著低于C组、D组和E组(P<0.05);5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依次为98.75%、97.50%、73.75%、52.50%和48.75%,A组和B组显著高于C组、D组和E组(P<0.05)。结论自然晾干法和干手纸巾法能显著降低干手后手部菌落数,且手部卫生合格率较高,且两种方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适合各大医院、医疗服务机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不同干手措施 手再次污染 影响研究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8
作者 潘桂仪 徐碧艳 +2 位作者 潘海燕 朱锦帮 程仲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9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的情况。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临床院内感染重点预防科室的240例医务人员依照干手方式的差异分为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每组各80例,分别于医务人员洗手前、洗...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医务人员手二次污染的情况。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临床院内感染重点预防科室的240例医务人员依照干手方式的差异分为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和个人毛巾法组,每组各80例,分别于医务人员洗手前、洗手后和干手后检测其手部菌落情况,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三组医务人员干手后细菌检出率分别是23.75%、25.00%和38.75%,自然晾干法组和干手纸巾法组分别与个人毛巾法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 <0.05)。自然晾干法组、干手纸巾法组的手部菌落数明显少于个人毛巾法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并且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三组的占比率分别是47.37%、40.00%和41.94%。结论医务人员手干手方式不合理的影响已被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而在常见的干手方式中,自然晾干和干手纸巾在保障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方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肺炎克雷伯氏菌 二次污染 自然晾干 干手纸巾 重点预防
下载PDF
BD Kiestra InoqulA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邓穗燕 郭旭光 +1 位作者 李莹 夏勇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582-585,590,共5页
目的评价BD Kiestra InoqulA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接种临床尿液和血液/无菌体液标本的效果。方法分别用BD Kiestra InoqulA(仪器法)和手工法同时接种尿液标本810例和阳性血/无菌体液培养标本120例,35℃培养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比较两种... 目的评价BD Kiestra InoqulA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接种临床尿液和血液/无菌体液标本的效果。方法分别用BD Kiestra InoqulA(仪器法)和手工法同时接种尿液标本810例和阳性血/无菌体液培养标本120例,35℃培养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比较两种接种方法培养阳性率、分离得到的单个菌落数、菌落计数及菌种数的差异。结果930例标本中,仪器法接种的培养阳性率为37%,手工法为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接种方法均为阳性的339例标本中,仪器接种比传统手工接种得到更多的单个菌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菌落总数和菌种数来看,仪器法接种的尿培养标本菌落总数大于或等于102 cfu/mL,分离到2种菌的标本都要比手工法多;而分离到阳性血和/无菌体液菌量大于或等于105 cfu/mL的标本例数仪器法比手工法更多。结论BD Kiestra InoqulA全自动微生物标本处理系统是微生物实验室高效的自动化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 Kiestra InoqulA 自动化 集落计数 微生物 标本 菌落分离 接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