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的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
作者 宋超荣 唐琳 +1 位作者 庄龙 罗伟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8期1276-1281,共6页
主要介绍了基于Web的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开发以及具体实现,并给出了系统、具体的应用实例和意义。
关键词 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 WEB 三层式Web结构
下载PDF
SARS病毒基因组的多态性(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商磊 齐艳 +4 位作者 包其郁 田薇 徐建成 冯明光 杨焕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4-364,共11页
对SARS病人粪便样本直接测序,得到SRAS-CoV BJ202 全基因组序列(AY864806)。应用比较基因组研究方法对GenBank 中公布的 115 株 SARS-CoV 基因组序列以及 BJ202 进行分析。以 GZ02 序列为参照,发现 2 个以上基因组中同时存在单核苷酸多... 对SARS病人粪便样本直接测序,得到SRAS-CoV BJ202 全基因组序列(AY864806)。应用比较基因组研究方法对GenBank 中公布的 115 株 SARS-CoV 基因组序列以及 BJ202 进行分析。以 GZ02 序列为参照,发现 2 个以上基因组中同时存在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共278个。多态位点在SARS-CoV基因组中呈偏态分布,大约一半突变位点(50.4%, 140/278)发生在基因组3′末端1/3区域。编码Orf10-11、Orf3/4、E蛋白、M蛋白和S蛋白区域突变率较高。克隆并测序含有BJ202基因组12个多态位点的11个cDNA以及4个不含已知多态位点的cDNA片段(15个片段总长度为6.0 kb),结果显示:BJ202 特有的 3 个多态位点(13 804、15 031 和 20 792)以及另外 3 个多态位点(26 428、26 477 和 27 243)均检出两种不同核苷酸;位点18 379虽在已公布的115株SARS-CoV基因组中未发现突变,实际上也是多态位点。14个克隆中有8个克隆该位点为A,6个克隆为G。全部116个SARS-CoV基因组中共有18种缺失类型和2种插入类型。大部分缺失发生在编码ORF9和ORF10-11区域(基因组序列27 700-28 000 bp处)。以邻位连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了116株SARS-CoV系统发育树,BJ202 与BJ01和LLJ-2004等SARS-CoV的亲缘关系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相关冠状病毒 基因组 多态性
下载PDF
Evidence for Positive Darwinian Selection of Vip Gene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3
作者 吴金雨 赵方庆 +3 位作者 白洁 邓刚 秦松 包其郁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9-660,共12页
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 (VIPs), produced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 of their growth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re a group of insecticidal proteins and represent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insecticidal trans... Vegetative insecticidal proteins (VIPs), produced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 of their growth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re a group of insecticidal proteins and represent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insecticidal trans-genes that will complement the novel δendotoxins in future. Fewe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of Vip proteins are known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δ-endotoxins. In this study, both the maximum-likelihood methods and the maximum parsimony based sliding window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Vip proteins. As a result, strong evidence was found that Vip proteins are subject to the high rates of positive selection, and 16 sites are identified to be under positive selection using the Bayes Empirical Bayesian method. Interestingly, all these positively selected sites are located from site-705 to site-809 in the C-terminus of the Vip proteins. Most of these sites are exposed and clustered in the loop regions when mapped onto its computational predicted secondary tertiary and a part of the tertiary structure.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the high divergence in the C-terminal of Vip proteins may not result from the lack of functional constraints, but rather from the rapid mutation to adapt their targeted insects, driven by positive selection. The potential positive selection pressures may be an attempt to adapt for the "arm race" between Vip proteins and the targeted insects, or to enlarge their target's host range. Sites identified to be under positive selec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sect host range, which may shed a ligh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ip protein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positive selection sliding window maximum likelihood Vip proteins
下载PDF
2株SARS相关冠状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4
作者 齐艳 包其郁 +1 位作者 田薇 徐建成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25-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2株SARS相关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associatedcoronavirus,SARS-CoV)HK21378和BJ104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以及蛋白质结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提取组织培养物中的SARS-CoV基因组RNA,对RT-PCR... 目的:分析2株SARS相关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associatedcoronavirus,SARS-CoV)HK21378和BJ104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以及蛋白质结构变化与功能的关系。方法:提取组织培养物中的SARS-CoV基因组RNA,对RT-PCR产物进行测序;以GZ02为参照序列,对蛋白质编码序列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分析。结果:①与SARS-CoVGZ02株相比较,HK21378和BJ104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序列共有14个变异位点,其中9个变异位点为两者共有3,个变异位点见于HK21378,2个变异位点见于BJ104;与GenBank数据库已发表的103株SARS-CoV基因组数据比较,变异位点22901(T→G)为BJ104特有,未见于已发表的其他SARS-CoV基因组中;在14个多态位点中,有5个多态位点为同义突变,其余9个为非同义突变。②14个变异位点中有11个变异发生在S蛋白编码区,其碱基变异频率为3.7/kb;2个见于M蛋白编码区,其碱基变异频率为3.0/kb;1个见于N蛋白编码区,碱基变异频率为0.8/kb;而E蛋白编码区未见变异位点。结论:SARS-CoV的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区容易发生变异,尤其是膜表面S蛋白和M蛋白编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相关冠状病毒 结构蛋白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温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CYP1A2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珊珊 严杨艳 +5 位作者 包其郁 金建华 张宏峰 林晓华 朱小鹏 倪丽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7期14-16,13,共4页
目的检测CYP1A2基因多态性在温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随机血液样本DNA中CYP1A2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分布。对检测到的3个多态位点2159G>A、3613T>C、5347... 目的检测CYP1A2基因多态性在温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08例随机血液样本DNA中CYP1A2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的分布。对检测到的3个多态位点2159G>A、3613T>C、5347C>T,进一步采用PCR技术分析472例正常人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2159 G>A位点:G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3.8%,6.2%,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7%、12.1%、0.2%(χ2=0.325,P>0.05);(2)3613 T>C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7.9%、2.3%,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3%、4.4%、0.3%(χ2=0.298,P>0.05);(3)5347 C>T位点: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7.9%、12.1%。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7.8%、20.3%、1.9%(χ2=0.742,P>0.05);(4)2159 G>A、5347 C>T组成的单倍型频率为3.2%。结论温州地区汉族正常人群CYP1A2基因存在2159G>A、3613T>C、5347C>T多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酶P4501A2 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于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构功能分析的霍乱弧菌基因分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刚 朱水荣 +5 位作者 张俊彦 阮卫 程洁 贾红宇 包其郁 张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2137-2140,共4页
目的:描述和分类自然发生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的多态性,及时提供潜在有用的霍乱诊断、疫苗研制和流行病学信息。方法:采用生物信息频谱分析平台,同时包括Clustal W,MEGA和PyMOL分析法,对245个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 目的:描述和分类自然发生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的多态性,及时提供潜在有用的霍乱诊断、疫苗研制和流行病学信息。方法:采用生物信息频谱分析平台,同时包括Clustal W,MEGA和PyMOL分析法,对245个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及基因分型特性的研究。结果:所分析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103个氨基酸区域有共同的信息频谱特征,其主峰特征为F(0.3333,19),显示了霍乱菌株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的共同作用模式。霍乱毒素B亚单位蛋白的T68I氨基酸残基关键变异明显增加了F(0.3333)的特征峰高,可能对"人类"作用的模式有较大影响。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了19个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序列多态。基于以上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出了19个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型。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参考株(569B)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型为1a(CTBgenotype 1a)。霍乱弧菌埃尔托生物型参考株(N16961)和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的参考株(4260B)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型都为2a(CTB genotype 2a)。结论:以上内容可对霍乱毒素B亚单位DNA和蛋白序列的多态性提供更好的理解;提供了对霍乱毒素B亚单位分子变异监测的一个技术和方案;可为今后预防和处置霍乱弧菌的感染和流行,进一步扩展了鉴别潜在的免疫、治疗和诊断的分子靶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霍乱毒素 基因型 信息频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