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临床基础检验》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与“综合”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昕 陈晨 李小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8期2579-2581,共3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基础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融合,专业综合能力缺少应用训练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文以温州医科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学科。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基础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融合,专业综合能力缺少应用训练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文以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基础检验》课程建设为例,积淀数十年的教学经验,记录新形势下,基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改革和探索,并提出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 课程建设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温州市众创空间绩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葛敏洁 李倩 吴蕾蕾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20期31-35,共5页
文章选择温州市21家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运行绩效进行了评价,并从整体、区域以及二级指标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从整体来看,温州市众创空间绩效的强弱分布基本合理,总体上实现了均衡发展;从区域... 文章选择温州市21家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运行绩效进行了评价,并从整体、区域以及二级指标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从整体来看,温州市众创空间绩效的强弱分布基本合理,总体上实现了均衡发展;从区域来看,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失调的问题;从二级指标来看,聚集创业者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他各影响因素的发展整体相对较好。因此,针对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提升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创空间 绩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段浩清 李绵洋 +5 位作者 高丽 张俊峰 王蔚 李燕 马一盖 王成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69,共6页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L...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L2、CCND1、MY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CL2、MYC、CCND1、FGFR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冬凌草甲素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10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U266细胞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③U266细胞凋亡比例随冬凌草甲素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经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的U266细胞中,FGFR3、BCL2、CCND1、MYC基因表达下调,同时其相应的蛋白质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上述变化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MM新的靶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两个携带线粒体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美芬 何轶群 +7 位作者 耿军伟 孟燕子 于涵 林枝 施苏雪 薛凌 卢中秋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线粒体tRNA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报道了两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的临床数据表明,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发... 线粒体tRNA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突变热点区域。文章报道了两个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的临床数据表明,家系中母系成员高血压发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发病年龄也从36~79岁不等。对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先证者均携带同质性的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多态性变异位点都属于东亚单体型C。A4401G突变可能通过影响tRNAMet和tRNAGln前体的加工引起线粒体tRNA代谢水平的改变,而tRNACysG5821A突变位于tRNACys氨基酸受体臂,该突变使tRNACys氨基酸受体臂上原有的G6-C67配对消失,可能影响tRNACys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致使线粒体功能障碍。因此,tRNAMet/tRNAGlnA4401G和tRNACysG5821A突变可能是这两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分子致病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线粒体DNA 突变 单体型
下载PDF
基于PCR Array技术探讨健脾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瑾 宋囡 +5 位作者 陈宁 曹慧敏 袁东超 贾连群 杨关林 吕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3-47,I0015,共6页
目的采用PCR Array技术检测健脾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从线粒体能量角度初探健脾化瘀祛痰方防治AS的潜在靶点。方法将45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 目的采用PCR Array技术检测健脾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从线粒体能量角度初探健脾化瘀祛痰方防治AS的潜在靶点。方法将45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5只。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和中药组给予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喂饲干预8周,制备家兔AS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健脾化瘀祛痰方,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4周后取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家兔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脂质沉积和血管胶原成分;PCR Array技术检测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血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油红O染色可见,对照组动脉管壁未见脂质形成;模型组动脉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可见大面积红色脂滴阳性染色;中药组鲜红色脂质沉积区域明显减少。天狼星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家兔主动脉血管内胶原分布致密、均匀、排列整齐,呈红色;模型组家兔主动脉血管胶原成分减少,呈疏松网状分布,且有部分断裂;中药组家兔主动脉血管胶原分布较规则,胶原之间的腔隙较少,血管结构部分发生改变。PCR Array结果显示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下调≥4倍的基因有ARRDC3、ATP5C1、COX4I1LOC100343255、NDUFA6、NDUFS2、NDUFS3、NDUFS4、NDUFV2、SDHB、SDHC、SDHD、SLC25A25、UQCRQ等21个基因。结论健脾化瘀祛痰方可改善AS家兔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降低AS家兔血脂含量,减少主动脉斑块沉积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线粒体 能量代谢 健脾化瘀祛痰方
原文传递
间歇性低氧对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益智仁调节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苗赏 薛思忱 +4 位作者 徐莉 任锡凯 黄楠 唐祝亲 徐漫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2-2219,共8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IH)对人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中药益智仁(AOF)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膀胱逼尿肌细胞IH模型,IH模式为5%O260 min-20%O230 min,6个循环。体外培养人膀胱逼尿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IH)对人膀胱逼尿肌细胞凋亡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中药益智仁(AOF)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膀胱逼尿肌细胞IH模型,IH模式为5%O260 min-20%O230 min,6个循环。体外培养人膀胱逼尿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孔,分别为P2X3受体拮抗剂+IH组(A组)、M3受体拮抗剂+IH组(B组)、β3受体拮抗剂+IH组(C组)、AOF+IH组(D组)、生理盐水+IH对照组(NC组)和空气模拟对照(AC)组。干预结束后普通光镜下细胞板计数比较各组细胞密度,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膜片钳法测定细胞钙离子表达变化。结果:(1)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密度增高、反应活跃,部分细胞出现突起、变圆,细胞边界模糊;A组和D组细胞密度较NC组有显著减低(P<0.05);(2)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与AC组比较;NC组的平均吸光度(MA)显著增高(F=3.25,P<0.05);A组、D组细胞分别与NC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0.05)。(3)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减低(P<0.05);A组与D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与NC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4)与AC组细胞比较,NC组细胞钙离子通道表达显著减低(P<0.05);与NC组细胞比较,AOF组(100 mg/L)和AOF组(50 mg/L)钙离子通道表达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IH可通过P2X3膀胱神经受体调节逼尿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高剂量AOF可改变钙离子通道并对IH诱导的细胞损害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 膀胱逼尿肌 细胞凋亡 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miR-21靶向PTEN调节PI3K/AKT通路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春雅 金晶 +3 位作者 李玉芳 喻敏 姜毅 徐利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9期759-764,共6页
目的:探讨miR-21靶向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调节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LN的30例患者的肾组织标... 目的:探讨miR-21靶向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调节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增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LN的30例患者的肾组织标本,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miR-21和PTEN的表达水平;HMCs随机分为5组:NC mimics组、miR-21 mimics组、pcDNA3.1-NC组、pcDNA3.1-PTEN组和miR-21 mimics+pcDNA3.1-PTEN组;TargetScan预测miR-21与PTEN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1与PTEN的靶向关系;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21靶向PTEN对HM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流式术检测miR-21靶向PTEN对HMCs凋亡率的影响;ELISA检测miR-21靶向PTEN对HMCs炎性因子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21靶向PTEN调节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iR-21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高表达(P=0.043),PTEN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低表达(P=0.037);miR-21与PTEN存在靶向关系,且miR-21靶向下调PTEN的表达(P=0.003);与NC mimics组比较,miR-21 mimics组细胞集落数目增加(P=0.003),凋亡率下降(P=0.003),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增加(均P=0.000),PTE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3)、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25,P=0.004);与pcDNA3.1-NC组比较,pcDNA3.1-PTEN组细胞集落数目减少(P=0.032),凋亡率上升(P=0.035),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减少(P=0.003,P=0.037,P=0.029),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2)、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03);与miR-21 mimics组比较,miR-21 mimics+pcDNA3.1-PTEN组细胞集落数目减少(P=0.003),凋亡率上升(P=0.000),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减少(P=0.003,P=0.004,P=0.004),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3)、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31,P=0.039);与pcDNA3.1-PTEN组比较,miR-21 mimics+pcDNA3.1-PTEN组细胞集落数目增加(P=0.029),凋亡率下降(P=0.031),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增加(P=0.000,P=0.003,P=0.003),PTE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03),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2,P=0.003)。结论:miR-21靶向PTEN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炎性因子的分泌有一定影响,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PTEN PI3K/AKT通路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增殖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及其整合子分布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支晓阳 毕文姿 +5 位作者 吴庆 李佳慧 董通雨 张艺之 董郭枫 周铁丽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整合子分布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812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整合子分布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812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的以复方新诺明为代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PCR方法筛查其Ⅰ、Ⅱ、Ⅲ型整合子,分析不同耐药表型菌株内整合子分布的差异。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仅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呈逐年递减趋势,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保持相对较低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中Ⅰ型整合子总阳性率为37.2%,未检测到Ⅱ、Ⅲ型整合子,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组Ⅰ型整合子阳性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整合子阳性菌株组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非敏感率(中介率与耐药率之和)几乎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组(均P<0.05);复方新诺明耐药组和敏感组中,多重耐药菌株的Ⅰ型整合子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广泛耐药菌株的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也均显著高于非广泛耐药菌株(均P<0.01)。结论 2013至2015年,肺炎克雷伯菌仅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且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良好;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携带Ⅰ型整合子,由整合子介导的耐药基因的传播与复方新诺明耐药性、多重耐药表型、广泛耐药表型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复方新诺明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整合子
下载PDF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晓楠 李婷婷 +2 位作者 王金磊 郑文斌 朱兴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45-3357,共13页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具有中间宿主广泛、生活史复杂、传播方式多样、呈全球性分布等特点,可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导致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慢性感染约1/3的世界人口,对免疫缺陷患者、...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具有中间宿主广泛、生活史复杂、传播方式多样、呈全球性分布等特点,可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导致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慢性感染约1/3的世界人口,对免疫缺陷患者、孕妇、孕畜的健康更是造成严重威胁。致密颗粒蛋白是由致密颗粒(弓形虫的一种亚细胞分泌器官)分泌的蛋白质,它们可通过操控宿主(细胞)基因表达、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周期,并在蛋白质的转运和定位、营养物质的摄取、纳米管网络(IVN)的形成与稳定性的维持、逸出、慢性感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本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制、鉴定新的抗弓形虫潜在药物靶点和疫苗候选分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弓形虫病 致密颗粒蛋白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震 陈秉宇 +4 位作者 杜垚强 潘红英 蒋璐茜 沈健 李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的疗效。方法收集近两年所有肝硬化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输注血浆治疗的223例患者,分析其血浆输注的病因,血浆输注前后的凝血功能和肝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主要病因为乙肝所致肝...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的疗效。方法收集近两年所有肝硬化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输注血浆治疗的223例患者,分析其血浆输注的病因,血浆输注前后的凝血功能和肝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主要病因为乙肝所致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后凝血功能显著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6、2.42、2.15,P均<0.05)。同时患者输注血浆后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好转,白蛋白(Alb)显著上升,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初始TBIL 34~51μmol/L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0、2.31、2.15、2.51、1.74,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后凝血和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综合评价血浆输注的疗效可同时考虑凝血和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输注 凝血功能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草药对4种南美白对虾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琛 王发秀 +4 位作者 张赛乐 闫茂仓 柴雪良 於俊琦 谢起浪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1期11-12,共2页
采用体外抑菌法从23味中草药中筛选抑制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的中草药。结果表明:23味中草药对4种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五倍子、诃子、黄芩和大黄对4种致病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较为显著。其... 采用体外抑菌法从23味中草药中筛选抑制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的中草药。结果表明:23味中草药对4种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五倍子、诃子、黄芩和大黄对4种致病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较为显著。其对南美白对虾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0.036、0.98和0.98mg/ml;对鳗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4、0.49、0.98和1.95mg/ml;其对需钠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01、0.004、0.49和1.95mg/ml。五倍子、诃子、黄芩和大黄可有效抑制4种南美白对虾致病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南美白对虾副溶血弧菌 哈氏弧菌鳗弧菌
下载PDF
基于卵黄抗体的副溶血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茂仓 胡伟丽 +1 位作者 张赛乐 王雪鹏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3期1-2,共2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水产致病性哈氏弧菌为抗原,免疫SPF蛋鸡,制备特异性卵黄抗体,从抗体的提取、纯化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研究;建立基于Ig Y的快速、准确、定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菌浓度的技术;建立基于Ig Y的间接ELIS...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水产致病性哈氏弧菌为抗原,免疫SPF蛋鸡,制备特异性卵黄抗体,从抗体的提取、纯化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研究;建立基于Ig Y的快速、准确、定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菌浓度的技术;建立基于Ig Y的间接ELISA测定抗原浓度的技术方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一抗Ig Y和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倍数,抗原包被条件的选择,底物的最佳反应时间等间接ELISA的实验条件。建立了基于Ig Y的间接ELISA测定哈氏弧菌的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最适工作浓度浓度为1×108cfu/ml,包被4℃过夜;一抗Ig Y稀释度分别为1:28;购买的兔抗鸡Ig Y-HRP酶标抗体作1:20000稀释;选择底物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副溶血弧菌 ELISA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茂仓 胡伟丽 +3 位作者 张赛乐 柴雪良 谢起浪 王雪鹏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第12期13-14,共2页
用灭活浓度为108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液,加入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健康海兰蛋鸡,每10d加强免疫1次,第3次加强免疫后1周开始收集鸡蛋。鸡蛋在除去蛋白后用蒸馏水漂洗得到纯卵黄液,应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 用灭活浓度为108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液,加入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健康海兰蛋鸡,每10d加强免疫1次,第3次加强免疫后1周开始收集鸡蛋。鸡蛋在除去蛋白后用蒸馏水漂洗得到纯卵黄液,应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法制备粗体的卵黄抗体,再应用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所得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获得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卵黄抗体 制备 纯化
下载PDF
US31介导人巨细胞病毒调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刘春雅 金晶 +3 位作者 李玉芳 喻敏 姜毅 徐利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15-3021,共7页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US31调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征集临床60例SLE患者和111例健康志愿者,检测SLE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抗HCMV-IgG及IgM抗体滴度,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 UL55基因表达,聚类分析SLE...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基因US31调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征集临床60例SLE患者和111例健康志愿者,检测SLE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抗HCMV-IgG及IgM抗体滴度,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 UL55基因表达,聚类分析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MV病毒基因表达谱,鉴定在SLE患者中相对特异性高表达的病毒基因。另外,构建过表达US3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US31),感染THP1单核细胞和THP1源性的巨噬细胞,分析US31基因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其次,筛选与US31相互作用的蛋白,细胞水平检测NF-κB相关通路蛋白变化,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8、CCL2、ICAM1变化。分离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检测US31蛋白细胞定位,细胞水平感染过表达US3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后抑制MG132蛋白酶表达,检测NF-κB相关通路蛋白变化。结果:SLE患者的抗HCMV-IgG及IgM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CMV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1),全转录组测序和mRNA测序显示US31是SLE患者相对特异高表达的病毒基因,进一步研究显示,SLE患者PBMC中US3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01)。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8、CCL2、ICAM1表达量升高(P<0.001)。NF-κB非经典途径的NF-κB2及前体p100可与US31直接相互作用,US31表达可明显促激活状态的NF-κB2(p52)表达。结论:HCMV诱导US31的表达通过与NF-κB通路相互联系直接改变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SL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US31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RPA-LFD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瑶 赵丽丽 +5 位作者 李马超 刘海灿 赵秀芹 刘志广 万康林 楼永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LFD),建立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耐药的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例法对18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建立RPA-LFD技术,检测... 目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LFD),建立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利福平耐药的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例法对18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建立RPA-LFD技术,检测182株菌株中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常见突变位点rpoB 531、526和516的突变情况,同时使用PCR测序进行验证。用SPSS 24.0分析,以比例法为金标准,评价RPA-LFD对利福平耐药的检测效率。结果以比例法药敏结果为金标准,RPA-LFD检测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100.0%,Kappa检验显示Kappa值为0.88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样以比例法为金标准,以DNA测序结果判断利福平耐药性的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100.0%,Kappa值为0.935。结论RPA-LFD技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具有好的灵敏度、很高的特异度,且检测时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耐药 RPA-LFD RRDR 突变
下载PDF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立彩 陈尚 +2 位作者 朱真锋 干军 虞慧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探讨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表达Ikaros的3种亚型(IK1、IK2和IK6);采用CCK-8法分析表达不同亚型后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 目的:探讨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表达Ikaros的3种亚型(IK1、IK2和IK6);采用CCK-8法分析表达不同亚型后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IK1和IK2能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结果表明IK1和IK2能诱导SKOV3细胞发生G1期阻滞,IK6则对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则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K1和IK2明显降低cyclin D1和cyclin D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升高p21蛋白的表达水平。IK6则对SKOV3细胞的cyclin D1、cyclin D2及p2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IK1和IK2这2种亚型能明显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由于IK1和IK2能降低细胞周期促进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D2的表达及增加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而IK6亚型对SKOV3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karos亚型 卵巢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CHC患者HCV基因分型及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慧洁 虞莉莎 +2 位作者 殷雪瑞 陈占国 郑晓群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93-96,7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以下简称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与肝功能指标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丙肝患者94例,采用RT-qPCR一步法对其进行HCV基因分型,并统计分析丙肝患者的基因型分布以及基...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以下简称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与肝功能指标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丙肝患者94例,采用RT-qPCR一步法对其进行HCV基因分型,并统计分析丙肝患者的基因型分布以及基因型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在94例丙肝患者中,有阳性扩增曲线的HCV基因型共90例,阳性检出率为95.7%,其中1b型、3b型、6a型、3a型和2a型分别占31.9%、23.4%、21.2%、12.8%和6.4%。HCV 3b型CHC患者的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高于其他4种基因型(P均<0.01),HCV 6a型的HCV RNA拷贝数高于其他4种基因型(P=0.041)。CHC患者HCV基因型与TIBL和DIBL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HCV基因型最主要型别是HCV 1b型,HCV基因型与ALT、AST水平及HCV RNA拷贝数之间存在相关性。HCV基因分型检测可为临床判断CHC病情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HCV RNA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秀平 王亚男 董学君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精子相关抗原9(spermassociated antigen9,SPAG9)和血清中SPAG9抗体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病灶及其癌旁组织中SPAG9表达...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精子相关抗原9(spermassociated antigen9,SPAG9)和血清中SPAG9抗体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病灶及其癌旁组织中SPAG9表达水平,分析SPAG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stage,TNM)的关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53例初诊乳腺癌、48例良性病变和43例健康对照血清SPAG9抗体浓度,分析血清SPAG9抗体浓度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SPAG9抗体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及意义。结果乳腺癌病灶组织中SPAG9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腺癌血清SPAG9抗体浓度[10.22(5.055~16.660)mU/m1]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6.666(3.369~11.517)mU/m1](P〈0.05)和健康对照组[5.079(2.857~8.571)mU/m1](P=0.000),且与年龄和TNM分期明显有关。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为0.715,得出SPAG9抗体最佳临界值为10.185mU/ml时,SPAG9抗体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50.9%,特异性为88.4%。结论SPAG9及其抗体在乳腺癌病灶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血清SPAG9抗体对乳腺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PAG9 SPAG9抗体
下载PDF
2例类孟买血型的鉴定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秋菊 田海英 +3 位作者 吴爱雪 林飞飞 陈凤夏 林甲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53-954,共2页
目的探讨类孟买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进行ABO、H血型检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ɑ-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 transfer,FUT1)基因并测序。结果 2例均为类孟买... 目的探讨类孟买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进行ABO、H血型检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ɑ-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 transfer,FUT1)基因并测序。结果 2例均为类孟买血型Bbm。例1 FUT1基因测序显示为第547~552del AG碱基缺失,即CAGAGAG突变为CAGAG;其2个儿子血型为B型、H表型正常。例2 FUT1基因测序显示547~552del AG和814A〉G复合突变,母亲的FUT1基因为814A/G和547~552del AG杂合,复合突变遗传于母亲。结论 2例FUT1基因纯合和杂合突变致类孟买表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α-1 2-岩藻糖基转移酶 基因突变 输血策略
下载PDF
人参归脾丸对脾不统血证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丹 高峰 +3 位作者 陈慧 项伟玲 骆志显 金丽琴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1-575,610,共6页
目的:观察人参归脾丸对脾不统血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肝脏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前42 d,实验组每日游泳30 min,同时饮食一天禁食两天(饮食失节),第43~72日,在游泳力竭加饮食失节... 目的:观察人参归脾丸对脾不统血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肝脏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前42 d,实验组每日游泳30 min,同时饮食一天禁食两天(饮食失节),第43~72日,在游泳力竭加饮食失节的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诱导出血,构建脾不统血证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模型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模型对照组(MD)、自然复健组(NR)、归脾丸组(GP)。第73~102日,模型组继续施加处理因素(游泳力竭、饮食失节及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溶液),自然复健组和归脾丸组停止施加处理因素,归脾丸组每日灌胃人参归脾丸溶液(0.2 g/ml,10 ml/(kg·d)),自然复健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第103日后,取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中各组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水平,检测血中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CT),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升高,TP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RBC数量、HGB含量和HCT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Bcl-2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自然复健组和归脾丸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T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RBC数量、HGB含量和HCT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P<0.05);与自然复健组相比,归脾丸组血清ALT、AST和TBil均明显降低,TP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RBC数量明显升高(P<0.05),肝脏Bcl-2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Bax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归脾丸对脾不统血证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脏细胞凋亡、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归脾丸 脾不统血证 大鼠 肝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