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E-PBL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珦 顾雪疆 +2 位作者 陈雄 虞伟慧 杨丽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为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移动学习平台为载体,构建互联网联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的E-PBL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方法:以微信为载体,构建E-PBL移动学习平台。选取温州医... 目的:为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移动学习平台为载体,构建互联网联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的E-PBL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内分泌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方法:以微信为载体,构建E-PBL移动学习平台。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名)和观察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观察组采取E-PBL授课模式。从网络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能力水平三个方面评估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超过80%的学生在认知、行为及情感上完全或基本认同网络学习方式。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在自主学习的自我动机信念及客观行为上得分均显著升高(均P<0.001)。观察组随堂测试及思维导图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建立和应用E-PBL移动教学平台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内分泌学 移动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下载PDF
温州地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2
作者 陈苇苇 王红霞 陈咨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05-409,412,共6页
目的:对温州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洞察当前温州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VTE护理管理现状,为提出精准对策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2021年及2022年温州地区二级以上医院VTE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依据温... 目的:对温州地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洞察当前温州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VTE护理管理现状,为提出精准对策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2021年及2022年温州地区二级以上医院VTE护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依据温州市护理质控中心VTE护理质控数据,包括VTE中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VTE高危患者送检率、VTE相关知识宣教率、VTE宣教知晓率、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根据不同年份以及医疗机构的不同行政级别、不同等级、不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参与调查的20家医疗机构中,从2021年到2022年,VTE中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从72.56%上升到81.91%,高危患者送检率从77.25%上升到85.52%,VTE相关知识宣教率从76.54%上升到80.71%,宣教知晓率从72.17%上升到76.97%,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从2.20%上升到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省级医院与地市级或县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相比,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比,VTE中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评估率、VTE高危患者送检率、VTE相关知识宣教率、VTE宣教知晓率、医院相关性VTE发生率等VTE护理管理相关质控指标都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州地区VTE护理管理近年来总体有所提升,省级医院较地市级或县级医院、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VTE护理相关质控有较明显优势,提示各医疗机构之间VTE护理管理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及投入更多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 现状调查
下载PDF
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和IAPP分泌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婷婷 谷雪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04-407,412,共5页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Exendin4作用下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及胰淀粉样多肽(IAPP)的分泌模式。方法:观察小鼠胰岛瘤细胞系MIN6细胞在不同浓度Exendin4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MTT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的...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Exendin4作用下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及胰淀粉样多肽(IAPP)的分泌模式。方法:观察小鼠胰岛瘤细胞系MIN6细胞在不同浓度Exendin4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MTT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的细胞活性的变化;采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培养液上清中的胰岛素和IAPP分泌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MIN6细胞的胰岛素和IAPP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xendin4组的细胞数量增加,贴壁牢固,形态正常;细胞活性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胰岛素和IAPP的分泌水平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而IAPP/胰岛素的比值随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胰岛素和IAPP m RNA水平均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调,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IAPP/胰岛素m RNA比值随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结论:Exendin4作用于MIN6细胞可增加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改善细胞状态,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并且可引起胰岛素以及IAPP分泌水平增加,胰岛素和IAPP m RNA表达水平增加,而IAPP/胰岛素比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糖素样多肽1 胰淀粉样多肽 Exendin4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温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阮璐雅 章海凌 +2 位作者 郑景晨 沈飞霞 顾雪疆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23期61-62,共2页
目的初步了解温州市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绝经后OP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入选温州市两个社区的912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一般医学检查及问... 目的初步了解温州市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绝经后OP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入选温州市两个社区的912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测定、一般医学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OP的发生率,观察不同年龄、月经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的OP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将有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有意义的变量,给出OR值与95%可信区间。结果 912例绝经妇女年龄(61.6±6.7)岁,初潮年龄(16.0±1.8)岁,绝经年龄(50.0±3.8)岁,绝经年限(11.6±7.9)年。非骨质疏松者599例(65.7%),骨质疏松者313例(3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P的危险因素是年龄与绝经年限。结论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哺乳时间与绝经后O P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年龄和绝经年限是温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发生O 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年龄 绝经年限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指南的制定和方法学(2023)——《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相关的足病预防与管理指南(2023)》的一部分 被引量:1
5
作者 Sicco A.Bus Matilde Monteiro-Soares +9 位作者 Fran Game Jaap J.van Netten Jan Apelqvist Robert Fitridge Eric Senneville Nicolaas C.Schaper on behalf of the IWGDF Editorial Board 朱虹 何洁(译) 刘芳(审校)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糖尿病相关的足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和增加社会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指南以主要目标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且在全球得到合理实施。践行国际糖尿病相关的足病指南对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社会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国际糖尿病足... 糖尿病相关的足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和增加社会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指南以主要目标为导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且在全球得到合理实施。践行国际糖尿病相关的足病指南对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社会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从1999年起开始发布并随后更新国际指南。2023年更新版指南相关推荐均基于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GRADE)系统,包括制定相关临床问题和重要结局,完成系统的文献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完成评判表汇总,并且给予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推荐以及理论依据。本文阐述了《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相关的足病预防和管理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为指南)的制定过程。指南由7个部分组成,包括预防、糖尿病相关的足溃疡分类、减压、周围动脉病变、感染、创面愈合干预以及活动性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分别由7个独立的国际专家工作组编写。IWGDF编辑委员会对7个章节进行了整合和简化,形成IWGDF实践指南。指南中的每条推荐均经过IWGDF编辑委员会成员和相关领域的独立的国际专家审阅通过。本文是IWGDF指南的制定和方法学。我们相信,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机构和政策制定者采用和实施2023年IWGDF指南,将会改善糖尿病相关的足病的预防和管理水平,从而减少全球该疾病患者和减轻该疾病引起的全球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糖尿病 糖尿病相关的足病 方法学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雄 林碧 +3 位作者 龚小花 邓慧慧 吴文俊 沈飞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23-2525,共3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力测试,比较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高...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力测试,比较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高频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比较糖尿病组纯音测听正常患者与对照组的听力学改变。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检出率为27%,对照组为9%(P=0.047)。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纯音测听在高频听力范围(4000和8000 Hz)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1)。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OR=1.541, P=0.019)。纯音测听正常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幅值与对照组比较,低频率段(750~2000 Hz)的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存在较高比例的高频听力损害。 HbA1C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能在纯音测听检测出现异常之前更早地发现听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诊断 2型糖尿病 听力损害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aveolin-1在高盐饮食损伤糖尿病大鼠血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若海 王颖 +4 位作者 吴文俊 金芃芃 余立群 曹红 李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7-1762,共6页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DM)大鼠给予高盐饮食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50-180 g)60只,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0 mg/kg),3 d后空腹血糖≥16.7 mmol/L为1型DM大鼠。正常大鼠和DM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盐饮食(8%Na...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DM)大鼠给予高盐饮食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150-180 g)60只,腹腔注射链唑霉素(70 mg/kg),3 d后空腹血糖≥16.7 mmol/L为1型DM大鼠。正常大鼠和DM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高盐饮食(8%Na Cl)6周。检测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管中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caveolin-1(Cav-1)等蛋白的水平。结果:高盐饮食DM大鼠收缩压显著高于DM组,其肠系膜动脉乙酰胆碱和胰岛素的舒张作用显著下降(P〈0.01)。Akt、p-e NOS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DM组(P〈0.01),Cav-1显著增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高盐饮食血管功能障碍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Akt激活及增强Cav-1表达导致的e NOS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糖尿病 CAVEOLIN-1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肠系膜动脉
下载PDF
酮替芬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大鼠的减肥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咨苗 王美荣 +4 位作者 叶婷婷 顾雪疆 陈雄 朱虹 倪连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酮替芬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模型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肥胖模型组、酮替芬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肥胖模型组和酮替芬干预组以高糖高脂饲料饲喂,正常对照组以基础饲料饲喂,酮替芬干预组每天灌胃给予... 目的:探讨酮替芬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肥胖模型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肥胖模型组、酮替芬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肥胖模型组和酮替芬干预组以高糖高脂饲料饲喂,正常对照组以基础饲料饲喂,酮替芬干预组每天灌胃给予酮替芬0.09mg/kg,持续12周。称重,计算Lee's指数,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LEP)、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白色脂肪解偶联蛋白2(UCP2)mRNA的表达。结果:酮替芬明显降低肥胖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及Lee's指数(P<0.05),降低FBG、FINS和LEP水平(P<0.05),降低FFA、TG和LDL-C水平(P<0.05)和IL-6、TNF-α水平(P<0.05),而增加UCP2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酮替芬能够降低肥胖模型大鼠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瘦素血症,促进脂肪组织能量代谢,实现减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替芬 肥胖 肥大细胞 炎症 解偶联 蛋白2
下载PDF
护理团队指导社区协作的连续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玲丽 朱虹 +4 位作者 金芳芳 张蕊 郭若 黄倍倍 林周回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7期152-155,160,共5页
目的探讨医院多学科护理团队指导社区护理人员模式下的连续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管理和改善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给予社区... 目的探讨医院多学科护理团队指导社区护理人员模式下的连续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管理和改善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给予社区连续性护理,对研究对象进行血糖动态随访检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随机血糖和空腹血糖的平均值以及两组患者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相比较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随机血糖[干预组(5.6±1.3)mmol/Lvs对照组(6.8±1.7)mmol/L,P=0.021]和空腹血糖[干预组(4.4±1.1)mmol/Lvs对照组(5.1±1.4)mmol/L,P=0.016]水平均值明显下降。GDM患者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干预组(32%)vs对照组(54%),χ^2=4.937,P=0.026]和剖宫产率[干预组(24%)vs对照组(44%),χ^2=4.456,P=0.035]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团队社区协作的连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管理和控制水平,降低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和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护理团队 妊娠期糖尿病 社区护理 连续性护理
下载PDF
富含缓释淀粉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文俊 项松英 +3 位作者 沈飞霞 王毅 陈雄 谷雪梅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富含缓释淀粉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肠内营养(EN)制剂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2例IG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餐组(n=32)和普通餐组(n=30)。试验餐组服用富含缓释淀粉高MUFA的EN制剂(雅培益力佳SR)替代早餐,普... 目的:观察富含缓释淀粉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肠内营养(EN)制剂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62例IGT患者随机分为试验餐组(n=32)和普通餐组(n=30)。试验餐组服用富含缓释淀粉高MUFA的EN制剂(雅培益力佳SR)替代早餐,普通餐组服用等热量的纯牛奶+淡馒头,所有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以及血脂系列,就各项指标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餐组干预4周后体质量以及PPG、PINS、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试验餐组PPG、PINS、TG、TC和LDL-c均低于普通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富含缓释淀粉高MUFA的EN制剂有利于降低单纯IGT患者PPG和PINS水平,并改善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淀粉 单不饱和脂肪酸 糖耐量异常 血脂 血糖
下载PDF
一个新型的代谢综合征调控靶点——类法尼醇X受体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虹 许竹梅 肖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312-1316,共5页
类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一种胆汁酸的核受体,在胆汁酸、血脂和糖代谢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从而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一个新型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调控靶点。本文将就FXR与胆汁酸代谢和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进... 类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一种胆汁酸的核受体,在胆汁酸、血脂和糖代谢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从而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一个新型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调控靶点。本文将就FXR与胆汁酸代谢和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法尼醇X受体 胆汁酸 脂代谢 糖代谢
下载PDF
精氨酸刺激试验对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迪妮 谷雪梅 +3 位作者 沈飞霞 施梦特 朱奇涵 陈雄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604-607,共4页
目的:观察并且评估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名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ST及标准馒头餐试验,评价其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AST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临床价值。结果:AST中各个时间点的... 目的:观察并且评估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对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名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ST及标准馒头餐试验,评价其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AST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临床价值。结果:AST中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8);标准馒头餐试验后60、120 min血糖明显升高(P=0.000)。AS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均值、峰值与标准馒头餐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ST来评估胰岛功能,与标准馒头餐试验具有一致性佳、血糖波动小的特点,是一种简单可行、方便、安全性好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精氨酸刺激试验 标准馒头餐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下载PDF
PI3Kp85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小花 周琦 +2 位作者 吴文俊 王芳 陈肖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PI3Kp85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90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PI3Kp85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PI3Kp85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90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PI3Kp85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价PI3Kp85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I3Kp85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69.8%vs.31.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I3Kp85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PI3Kp85α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当cut-off值取2.100时,诊断灵敏度(为92.2%)和特异度(为91.1%)较高。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I3Kp85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相关,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亚单位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下载PDF
糖尿病对烧伤创面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小花 吴文俊 +3 位作者 陈雄 周琦 沈飞霞 陈如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DM)对烧伤患者机体血清和烧伤创面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DM烧伤创面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型DM合并烧伤患者26例(DM-B组),单纯烧伤患者22例(Burn组),并选择同期匹配单纯DM患者20例(DM组)及健... 目的:研究糖尿病(DM)对烧伤患者机体血清和烧伤创面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DM烧伤创面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型DM合并烧伤患者26例(DM-B组),单纯烧伤患者22例(Burn组),并选择同期匹配单纯DM患者20例(DM组)及健康人群21例(对照组)。收集受检者的空腹血清、创面组织标本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DM-B组、Burn组和DM组患者的血清标本中SOD活性、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urn组比较,DM-B组血清SOD活性进一步下降,MDA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2DM-B组患者创面组织中MDA含量在各时相点与Burn组相比均明显升高,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这种差异至烫伤后21 d仍显著。结论:DM烧伤创面氧化应激明显增强,可能是DM烧伤创面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糖尿病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授权教育后糖尿病患者坚持足部自护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浩瑾 徐春兰 卢雪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7期128-130,134,共4页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后糖尿病患者坚持足部自护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授权教育护理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资料和足部自护行为得...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后糖尿病患者坚持足部自护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授权教育护理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资料和足部自护行为得分汇总,并采用多元回归计算影响授权教育后糖尿病患者坚持足部自护行为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自护行为平均得分(75.4±11.9)分,总体自护行为能力中等;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病程〉10年、坚持定期复查、无合并并发症、脑力工作者其足部自护行为能力得分显著上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定期复查是糖尿病患者坚持足部自护行为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影响糖尿病患者授权教育后足部自护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定期复查;在采取授权教育前,应对此类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增强患者坚持足部自护行为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教育 糖尿病足 自护行为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温对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丽丹 叶媛媛 +5 位作者 江小琼 王丹 张雪青 卢雪琴 温鸿 蔡福满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用水水温对专人专用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儿120例进行随机分组,根据患儿住院期间雾化治疗后雾化器冲洗和浸泡用水的温度不同,设立1个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用水水温对专人专用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儿120例进行随机分组,根据患儿住院期间雾化治疗后雾化器冲洗和浸泡用水的温度不同,设立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水温为15~25℃,试验组根据水温不同分为3组:A组(30~45℃),B组(50~60℃),C组(>90℃),其余均按照常规进行冲洗、浸泡,统一方式晾干保存。分别在雾化器开始使用后的第1、第3、第5、第7天,对保存备用的雾化器表面采样送检。根据合格标准比较不同使用时间和不同分组雾化器表面微生物采样的合格率。结果:雾化器使用1 d,对照组合格率为96.7%,各试验组合格率均为100.0%(P>0.05)。雾化器使用3 d,对照组合格率为50.0%,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66.7%,B组90.%,C组100.0%(P<0.001);使用5 d,对照组合格率为48.1%,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53.6%,B组92.9%,C组100.0%(P<0.01);使用7 d,对照组合格率为52.9%,试验组合格率分别为A组50.0%,B组92.3%,C组100.0%(P<0.01)。结论:在常规的清洗保存下,随着清洗用水水温升高,雾化器表面残留微生物的有效清除率提高。50℃以上水温可以有效清除雾化器表面的残留微生物,达到雾化器的有效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雾化器 清除 微生物
下载PDF
肥胖测量指标结合糖尿病家族史识别血糖异常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静 顾雪疆 +3 位作者 洪逸莲 林怡 张家乐 杨丽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45-250,共6页
目的:比较肥胖测量指标在糖尿病家族史(FHD^+)和无糖尿病家族史(FHD^-)人群中识别血糖异常的效能。方法:对温州市4个社区进行横断面调查,入选40岁及以上人群4 867人,其中FHD^+组979人,FHD^-组3 878人,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体质量指数(B... 目的:比较肥胖测量指标在糖尿病家族史(FHD^+)和无糖尿病家族史(FHD^-)人群中识别血糖异常的效能。方法:对温州市4个社区进行横断面调查,入选40岁及以上人群4 867人,其中FHD^+组979人,FHD^-组3 878人,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 R)与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进行分析,比较4项指标在识别血糖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确定最佳切点值。结果:BMI、WC、WHR、WHt R均与4项血糖指标相关(r=0.114~0.253,P<0.05)。对FHD进行分层,FHD^+组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t R在FHD^+组和FHD^-组筛检血糖异常的最佳切点分别为0.54和0.56,BMI分别为23.5 kg/m^2和24.8 kg/m^2,WC分别为86.1 cm和88.2 cm,WHR均为0.89,ROC曲线分析显示WHt R的曲线下面积为最大(均为0.65)。结论:肥胖测量指标在FHD^+组识别血糖异常的切点值低于FHD^-组,建议对于FHD^+人群,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筛查切点。2组人群中,WHt R均是识别血糖异常的最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异常 糖尿病家族史 体质量指数 腰围 腰围身高比 腰臀比
下载PDF
应用手机APP对2型糖尿病患者远程随访的实践 被引量:30
18
作者 项松英 吴文俊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调查手机APP远程随访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5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患者门诊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稳定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 目的调查手机APP远程随访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5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患者门诊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稳定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手机APP进行医患沟通联系随访,对照组则安排面对面常规模式门诊访视,比较2组患者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3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按医嘱服药、血糖监测4项自我管理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手机APP进行随访管理,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糖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 血糖
下载PDF
胞外热休克蛋白70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影 戴胜杰 +3 位作者 孙学成 孔鸿儒 陈咨苗 孙洪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胞外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急性胰腺炎(AP)并发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不同胞外HSP70表达量的相关AP小鼠模型,通过检测胰腺含水量、胰腺和肺脏组织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肺脏组织转录组测序、R... 目的:探讨胞外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急性胰腺炎(AP)并发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不同胞外HSP70表达量的相关AP小鼠模型,通过检测胰腺含水量、胰腺和肺脏组织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肺脏组织转录组测序、RT-PCR等实验,观察不同胞外HSP70表达水平在AP急性肺损伤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在胰腺含水量、胰腺和肺脏组织HE染色实验中,较高的胞外HSP70水平表现为更高的胰腺含水量,胰腺组织和肺脏组织水肿更明显(P<0.05);在ELISA实验中,较高的胞外HSP70水平亦伴随着较高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0.05);在肺脏组织转录组测序实验中,AP组导致的基因表达量改变现象最显著,且其主要影响ECM-receptor interaction、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Focal adhesion、PI3K/Akt等信号通路,改变细胞黏附功能。在RT-PCR实验中,改变最为显著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改变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胞外HSP70可加重AP肺损伤,并可能通过ECM-receptor interaction、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Focal adhesion、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热休克蛋白70 肺损伤
下载PDF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婷婷 陈咨苗 +1 位作者 沈飞霞 潘贻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05-2107,共3页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mm)、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阳性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BRAF^V600E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