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vivin,caspase-8在人体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一迪 胡孝渠 +1 位作者 李权 喻明霞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8在人体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及其意义,为乳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人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 目的探讨survivin、caspase-8在人体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及其意义,为乳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标本人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病例蜡块标本,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survivin和caspase-8在各病理类型组织中表达的情况。结果在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9.00±1.38)%、(89.85±1.55)%和(85.72±1.10)%),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8在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和乳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3±1.32)%、(73.59±1.08)%和(72.80±1.17)%,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在3种乳腺相关疾病中的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增生>乳腺癌;caspase-8在3种乳腺相关疾病中的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乳腺癌。Survivin和caspase-8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3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癌癌前病变 乳腺癌 SURVIVIN CASPASE-8
下载PDF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性生活的家庭护理干预 被引量:21
2
作者 诸葛林敏 王奕英 +1 位作者 陈爱华 于轶群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结直肠造口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来的120例结直肠癌造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利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评分表和直结肠癌专用生活质量问卷测试表进行评分。对...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结直肠造口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来的120例结直肠癌造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利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评分表和直结肠癌专用生活质量问卷测试表进行评分。对照组仅给予结肠造口患者常规造口护理指导的同时接受性健康教育。干预组不仅给予结肠造口患者常规造口护理指导,还重点加强患者与配偶同步实施性生活健康教育。然后由专业造口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后患者在性生活量表的变化;分别于术后6个月、9个月和1年对干预效果进行动态测量。结果:通过家庭干预后,2组患者的Olson婚姻质量评分在婚姻满意度和性生活两个因子术后6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结肠癌专用生活质量问卷测试的功能维度上,身体形象、未来期望和性满意度上术后6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功能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维度上男女性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QLQ30总体生存质量状况较对照组好。结论:对造口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以及与配偶同步实施性生活综合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其性生活的质量,提高婚姻满意度,由此提高了患者造口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性生活 造口 家庭护理干预
下载PDF
术前禁食禁饮再造流程在肿瘤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夏丽敏 陈丽莉 +2 位作者 李雪艳 戴敏智 黄云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5期628-632,共5页
目的 探讨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缩短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及再造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月1—20日及2015年12月10—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择期手术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1月1—20日纳入... 目的 探讨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缩短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及再造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1月1—20日及2015年12月10—3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择期手术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1月1—20日纳入的患者为对照组,以2015年12月10—30日纳入的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禁食禁饮方案,试验组采用再造流程实施术前禁食禁饮新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术前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实际禁食时间为(7.60±0.98)h,短于对照组的(14.48±5.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9,P<0.01);试验组患者术前实际禁饮时间为(3.39±0.97)h,短于对照组的(11.47±4.9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45,P<0.01);试验组术前口渴、饥饿等不适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4.7%(16/109),低于对照组的35.9%(42/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7,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误吸.结论 规范实施术前禁食禁饮新流程,能有效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改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的不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禁食禁饮 再造流程 清米汤
原文传递
区域动脉灌注5-FU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叶乐驰 郑春晓 +3 位作者 金约朋 白永愉 李强 周蒙滔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 目的探讨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和5-FU治疗组(5-FU组)。各组均行胃左动脉置管,AP组和5-FU组以大剂量雨蛙素(每小时腹腔注射50μg/kg,连续6 h)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FU组在第一次腹腔注射雨蛙素1 h后立即区域动脉灌注5-FU(40 mg/kg)治疗,C组和AP组区域动脉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3 h取标本并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浓度,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 m RNA表达水平,胰腺标本送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TUNEL法检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P组比较,5-FU组血淀粉酶浓度明显降低(P<0.05);胰腺组织内TNF-α、IL-1β、IL-6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胰腺组织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区域动脉灌注5-FU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凋亡 5-氟尿嘧啶 区域动脉灌注 雨蛙素 大鼠
下载PDF
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谷牧人 李骏白 +1 位作者 张筱骅 殷咏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组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溶液,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MCF-7细胞的凋亡与...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对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组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溶液,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MCF-7细胞的凋亡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抑制率采用MTT的方法检测。结果苦参碱处理24h后观察组的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苦参碱对于MGF-7细胞抑制率的结果显示,随着时间与浓度的增加苦参碱对于MGF-7细胞抑制率效应也随之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碱处理24 h后的罗丹明染色阳性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线粒体跨膜电位与浓度呈负相关。结论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促凋亡的作用,其促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而使MMP的通道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乳腺癌 线粒体跨膜电位
下载PDF
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跃跃 尤捷 +3 位作者 林晓铭 李雪苹 潘丹红 潘晓云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 :分析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系统。方法:对412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建立预警评分系统。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普胸术... 目的 :分析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步建立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预警系统。方法:对412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建立预警评分系统。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普胸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为:术前肺功能(P<0.01)、术前心功能(P<0.01)、手术类别(P<0.01)和手术时间(P<0.01)。根据心律失常发生可能性方程,建立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危险评分系统如下:术前肺功能异常(10分)、术前心功能异常(8分)、肺和食管切除手术(26分)、手术时间≥4 h(12分);根据方程预测率来绘制ROC曲线,所对应的预测普胸术后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得分为26分,敏感度为92.4%,特异度为51.4%,26分以下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6%(27/185),26分以上的发生率为52.9%(120/2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胸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预警评分系统简单易行,结果比较可靠,能给术后心律失常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快速性心律失常 评分系统
下载PDF
miRNA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戴璇璇 周毅力 +2 位作者 刘超 闫东升 王瓯晨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征性的miRNA表达谱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52例PTC及7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RNA印迹杂交法检测miRNA的表达,对过表达的miRNA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征性的miRNA表达谱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52例PTC及7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RNA印迹杂交法检测miRNA的表达,对过表达的miRNA表达水平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检发现PTC组织中5例过表达的miRNAs(miR-375、miR-34a、miR-146b、miR-222、miR-31)。(2)RNA印迹杂交法验证芯片结果及检测其他miRNAs结果显示:miR-34a、miR-146b、miR-31、miR-21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显著升高(P<0.05)。MiR-146b和miR-221在PTC组织中的过表达率较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显著升高(P<0.01)。PTC患者中包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Ⅵ期组及AGES系统评分≥5分组miR-22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0.01);而男性PTC患者的miR-146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TC患者(P<0.05)。结论 miR-146b、miR-221、miR-21和miR-31的过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表达的miR-221和miR-146b与PTC的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RNA 芯片 RNA印迹杂交法
下载PDF
β3-微管蛋白及tau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项友群 季倩青 +8 位作者 胡孝渠 张虎祥 黄督平 李权 瞿金妙 万丽 潘贻飞 张筱骅 郭贵龙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498-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β3-微管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进行2~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应用空芯针穿刺技术获取化疗前及化疗后的第2、第4、第6周期末乳... 目的:探讨乳腺癌β3-微管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进展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进行2~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应用空芯针穿刺技术获取化疗前及化疗后的第2、第4、第6周期末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β3-微管蛋白及tau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化疗疗效与β3-微管蛋白及tau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β3-微管蛋白的平均表达率为45.6%±33.3%,tau蛋白平均表达率为62.9%±24.3%,化疗总体有效率为60.4%.β3-微管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在化疗的第2、第4、第6疗程末,β3-微管蛋白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51.6%±31.2%,54.6%±29.1%,57.8%士30.4%,表达呈上升趋势,并在第4疗程获得了统计学的差异.tau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存在正相关,与化疗有效率之间无显著相关.tau在化疗前后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β3-微管蛋白是良好的紫杉类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并且可能是紫杉类继发耐药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化疗前及化疗过程中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tau蛋白可能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紫杉类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紫杉醇 微管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MRL/lpr狼疮鼠T-bet/GATA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芳 胡宏叶 +3 位作者 李永吉 朱小春 张章 陈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MRL/lpr狼疮鼠T-bet/GATA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周龄MRL/lpr狼疮鼠和正常C57BL/6J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接受ATO(0.4mg·kg^(-1)·d^(-1))和同体积生理盐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MRL/lpr狼疮鼠T-bet/GATA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周龄MRL/lpr狼疮鼠和正常C57BL/6J小鼠随机分组,分别接受ATO(0.4mg·kg^(-1)·d^(-1))和同体积生理盐水(NS)治疗2个月,分离脾脏淋巴细胞,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bet、GATA3、IFN-γ、IL-4的mRNA水平及T-bet/GATA3 mRNA的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T-bet和GATA3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浓度。结果:(1)MRL/lpr狼疮鼠NS组T-bet、IFN-γ的mRNA及蛋白表达、Tbet/GATA3 mRNA比值均高于C57BL/6J小鼠NS组(P<0.05),而GATA3、IL-4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低于C57BL/6J小鼠NS组(P<0.05);(2)在MRL/lpr狼疮鼠中,与NS组相比,ATO组T-bet、IFN-γ的mRNA及蛋白表达、T-bet/GATA3 mRNA比值均下降(P<0.05),而2组中GATA3、IL-4的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3)在C57BL/6J小鼠中,NS组和ATO组之间以上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TO可能通过影响MRL/lpr狼疮鼠Tbet/GATA3信号通路,降低T-bet表达,从而减少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MRL/lpr狼疮鼠 T-bet/GATA3信号通路 IFN-γ IL-4
下载PDF
HIF-1α和2α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艳梅 潘印 +1 位作者 应申鹏 梁勇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639-643,共5页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2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0例PTC患者癌组织及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HIF-1α和2α蛋白及mRNA的表...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2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0例PTC患者癌组织及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HIF-1α和2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HIF-1α和2α的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C组织中HIF-1α和2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7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Western blot提示PTC组织中HIF-1α和2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而HIF-2α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PTC组织中,HIF-1α和2α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出现明显升高,在PTC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促癌作用;且两者的表达呈同向变化,提示它们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起着相同或相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HIF-2α 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Western BLOT
下载PDF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婷婷 陈咨苗 +1 位作者 沈飞霞 潘贻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05-2107,共3页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1例cN0 PTMC患者的资料,探讨与PTMC VI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291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5.7%。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肿瘤直径(>5 mm)、肿瘤多灶性、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mm)、包膜侵犯、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影响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男性、肿瘤直径>5 mm、包膜侵犯、BRAFV600E突变阳性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患者应积极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BRAF^V600E突变
下载PDF
细胞学未定性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预估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快鹿 项颖颖 +1 位作者 何秋香 张筱骅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通过评估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未定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结果、超声弹性成像(UE)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建立一个实用的预估模型用以鉴别良恶性从而指... 目的通过评估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未定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诊断结果、超声弹性成像(UE)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建立一个实用的预估模型用以鉴别良恶性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未定性患者,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超声影像学资料、术前细胞学穿刺结果和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得出其相关因素并予不同评分。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TI-RADS评分、超声弹性评分及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结果在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比值比(OR值)赋分并建立模型,发现以评分≥4分为分界值,其敏感度为79.4%,特异性为85.9%。结论该模型对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未定性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评分≥4时需考虑结节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 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评分
下载PDF
153例老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奇迪 郭贵龙 +1 位作者 郑书荣 张玮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为老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53例70岁以上老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及随访资料。结果:153例老年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3.16%,47.06%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70.5... 目的:探讨老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为老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53例70岁以上老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及随访资料。结果:153例老年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3.16%,47.06%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70.59%,激素受体(HR)阳性者58.82%,5年总生存率为68.46%,10年总生存率为58.17%。手术治疗137例,其中31例选择保乳手术,35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另接受辅助化疗58例,占37.91%,接受内分泌治疗86例,占56.21%。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保证患者依从性和治疗的完整性是老年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关键,对于老年乳腺癌的治疗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从而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乳腺癌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RGS20基因在Luminal型乳腺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权 孙艺晗 +3 位作者 蔡业丰 倪纯珏 张筱骅 陈恩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6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RGS20基因表达与Luminal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数据库)筛选出1023例乳腺癌病例和98例癌旁对照样本,收集RGS20基因表达谱资料和临床信息资料,分析RGS2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RGS20基因表达与Luminal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数据库)筛选出1023例乳腺癌病例和98例癌旁对照样本,收集RGS20基因表达谱资料和临床信息资料,分析RGS2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RGS20基因在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中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其中在Luminal型乳腺癌为低表达,而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为高表达。同时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对RGS20基因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RGS20基因表达水平与人种存在相关性(P<0.05),其在黑种人中表达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RGS20表达水平与ER受体水平存在密切相关(P<0.001),ER受体阳性组其RGS20为低表达。结论 RGS20基因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表现为低表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且其表达水平与人种存在相关性,其中可能的机制是ER受体表达导致了RGS20基因的低表达,RGS20基因可能成为Luminal型乳腺癌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S20 乳腺癌 Luminal型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MDT在乳腺专科医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林波 黄建 +3 位作者 杨红健 张筱骅 傅佩芬 王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乳腺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浙江省多家医院,采用网络MDT对乳腺癌相关病例进行定期讨论分析.结果... 目的 探究多学科诊治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乳腺病专科医生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前瞻性研究通过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平台,联合浙江省多家医院,采用网络MDT对乳腺癌相关病例进行定期讨论分析.结果 五年来共开展300余场MDT讨论,为全省78家医院的乳腺病专科医师提供继续教育,累计参与专科医生超过13000人次,相比于MDT开展前,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包括乳腺癌确诊手段、临床淋巴结评估、乳腺癌化疗时机及方案的选择等都较MDT开展前更规范更精准.结论 MDT这种专科化的继续教育形式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MDT 乳腺疾病 继续教育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化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微小RNA-155反义寡核苷酸对乳腺癌MDA-MB-157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
16
作者 郑书荣 郭贵龙 +3 位作者 黄奇迪 黄督平 尤捷 黄关立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对乳腺癌MDA-MB-157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化学修饰的miR-155 ASO,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MDA-MB-157细胞,...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croRNA-155,miR-155)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对乳腺癌MDA-MB-157细胞增殖、凋亡及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化学修饰的miR-155 ASO,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MDA-MB-157细胞,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率,real-time PCR测定转染后miR-155表达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miR-155 ASO对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激光共聚焦检测转染率达80%以上。转染miR-155 ASO后,miR-155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增加。miR-155 ASO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率为52.98%,并且能显著增加Caspase-3的表达。结论:miR-155 ASO能显著下调miR-155的表达水平,继而抑制乳腺癌MDA-MB-157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通过增加靶基因Caspase-3的表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为miR-155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小RNA-155 反义寡核苷酸 MDA—MB 157细胞 裸鼠
下载PDF
p-AKT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郑克思 陈聪 +1 位作者 吴元肇 张筱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259-260,26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4~6个周期方案为TEC新辅助化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研究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4~6个周期方案为TEC新辅助化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病灶p-AKT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术后病理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病理学反应级别为G4、病理完全缓解(PCR)则认为化疗有效。通过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探讨上述指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0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52.9%(37/70),其中PCR占21.4%(15/70)。p-AKT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45/70)和61.4%(43/70)。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表明p-AKT和HIF-1α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P=0.002,P=0.035),与获得PCR也相关(P=0.001,P=0.015)。结论化疗前,p-AKT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状态降低患者对于相关乳腺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阴性表达患者能更多地从化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激酶 低氧诱导因子-1Α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回顾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跃 陈毅作 +3 位作者 黄学锋 林金菊 孟绿荷 赵军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行长方案IVF-ET共132个周期,其中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U/L的患者76个...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行长方案IVF-ET共132个周期,其中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U/L的患者76个周期(A组),基础FSH 10-15U/L的56个周期(B组),同期基础FSH≤10U/L的单纯性输卵管性因素行长方案体IVF-ET共72个周期(C组),比较3组治疗结局。结果获卵数和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雌二醇(E2)水平,C组显著高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Gn)量C组显著低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E2、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胚率、Gn天数、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基础FSH≤10U/L患者与FSH值相当的输卵管因素患者行IVF的妊娠结局相似,但获卵数较少且Gn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控制性超促排卵 卵泡刺激素
下载PDF
BMI和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
19
作者 辛剑 张筱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探讨BMI(体重指数)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2014年1024位乳腺癌患者,根据体重、年龄及乳腺癌病理特点等进行分组比较,I组:年龄小于44岁;II组:年龄44-52岁,并且BMI〉30kg/m^2;III组:年龄44-52岁,并且BMI〈30... 目的:探讨BMI(体重指数)与乳腺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2014年1024位乳腺癌患者,根据体重、年龄及乳腺癌病理特点等进行分组比较,I组:年龄小于44岁;II组:年龄44-52岁,并且BMI〉30kg/m^2;III组:年龄44-52岁,并且BMI〈30kg/m^2;IV组:年龄大于52岁,分析体质指数、年龄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IV组(年龄超过52岁)和II组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更多出现luminalA型,三阴性分子亚型更多出现在I组(年青患者)和III组(围绝经期肥胖妇女),激素受体和HER2阴性更多的出现在年龄大的患者中.结论:围绝经期肥胖女性乳腺癌患者有更差的预后,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与体质指数、年龄有关联性,体质指数的检测有助于对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MI 年龄 关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病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昀亮 项颖颖 +2 位作者 郑华敏 程溥 张筱骅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71-774,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 09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组术前...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 09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较PTC组年龄更轻,女性患者更多见,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癌多灶性发生率及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癌多灶性、TSH水平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较单纯PTC更常见于年龄较轻的女性,B超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和甲状腺癌多发灶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方式更倾向于选择甲状腺全切术。但肿块边界不清并不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故对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超声医师在关于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和诊断方面无需作出特殊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桥本病 超声检查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