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寒凝湿滞型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方芳 蒋越 +2 位作者 李灵浙 瞿一新 宋丰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245-247,254,共4页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若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1])。其病因可能与肩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早期肩部酸痛,后期组织粘连,出现严重功能障碍^([2])。目前西医多采用止痛...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若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1])。其病因可能与肩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早期肩部酸痛,后期组织粘连,出现严重功能障碍^([2])。目前西医多采用止痛药物治疗,但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类后遗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针灸 耳穴贴压 寒凝湿滞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解郁安神针法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卒中后抑郁伴焦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林香 丛文杰 +2 位作者 傅莹 陈小珍 周围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285-288,共4页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是该病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1],其发病率可高达20%~60%[2],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且不利于脑卒中的康复。临床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缓解病情,对改善脑卒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3]。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后...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是该病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1],其发病率可高达20%~60%[2],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且不利于脑卒中的康复。临床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缓解病情,对改善脑卒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3]。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焦虑,仍以西药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4]。中医学认为,卒中后抑郁、焦虑属“郁病”范畴,多由患者气血失和,阴阳失衡,加之思虑过度,致肝气郁结、心神失守,故而发病[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之功效,临床及药理实验均证实,其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6-7]。针刺为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确切[8]。笔者应用解郁安神针法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卒中后抑郁伴焦虑患者,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脑卒中后抑郁 中医外治疗法 气血失和 疏肝解郁 肝气郁结 养心安神 张仲景
下载PDF
中药面膜超声导入联合光电协同技术治疗痰湿瘀滞型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苗苗 蒋越 赵东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痤疮是皮肤科较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病变为主^([1])。该病影响全球约9%的人口,其中12~24岁人群约占8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痤疮方式较为多样,且疗效肯定,但部分患者经治后可能... 痤疮是皮肤科较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病变为主^([1])。该病影响全球约9%的人口,其中12~24岁人群约占8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痤疮方式较为多样,且疗效肯定,但部分患者经治后可能存在色素沉着、毛孔粗大、凹陷性疤痕等后遗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临床发现中药联合光电协同技术(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对不同程度的痤疮有较好疗效,可有效减轻皮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本研究采用中药面膜超声导入联合Elos治疗中重度痤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痤疮 中药面膜超声导入 光电协同技术 疗效
下载PDF
针灸对中风面瘫面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舒心 叶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面瘫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针灸辅助治...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面瘫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面瘫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针灸辅助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IgA、IgG、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HBN分级患者Ⅰ级61.67%、Ⅱ级40.00%、Ⅲ级6.67%,对照组MHBN分级患者I级40.00%、Ⅱ级45.00%、Ⅲ级13.33%、Ⅳ级1.67%,研究组的MHBN分级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静态D1、静态D2、微小D1、噘嘴D2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静态D1、静态D2、微小D1、噘嘴D2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常规基础治疗对中风后面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及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面瘫 神经功能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针刺与功能性电刺激及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金菲 练纯 +3 位作者 吴春秀 陈勇 刘爽 叶天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病症,诱发因素较多,发病急,多发生于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威胁人类健康。据报道,约1/3~1/2的脑卒中患者伴偏瘫和步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1]。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病症,诱发因素较多,发病急,多发生于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威胁人类健康。据报道,约1/3~1/2的脑卒中患者伴偏瘫和步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1]。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之一,其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患者 步态障碍 联合应用效果 诱发因素 致死率
下载PDF
电针通过激活腺苷A2A受体抑制p38 MAPK通路减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骨侵蚀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可婧 郑琪琪 +2 位作者 宋芷葳 杜忠衡 叶天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8,共9页
目的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激活腺苷A2A受体(A2AR)减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及骨侵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 目的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激活腺苷A2A受体(A2AR)减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及骨侵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大鼠均通过胎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佐剂混合液2次注射免疫复制CIA大鼠模型,药物组于造模成功后每隔7 d腹腔注射甲氨蝶呤2 mg/kg、连续14 d,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予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每天电针(2/100 Hz疏密波,输出电流2 mA)刺激20 min、连续14 d。通过CT观察大鼠后足骨质破坏情况,H-E、番红O-固绿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分别观察膝关节滑膜、软骨及破骨细胞病理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膝关节滑膜组织中A2AR、p38、磷酸化p38(P-p38)、NF-κB、T细胞核因子c1(NFATc1)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IL-1β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后足骨密度下降,空间结构紊乱;膝关节软骨明显受损,滑膜组织过度增生;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数目增加(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中A2AR、p38、P-p38、NF-κB、NFATc1表达均上调(P均<0.01);外周血清中IL-1β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大鼠后足整体结构、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破坏明显改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减少(P<0.01);A2AR表达上调(P<0.01),p38、P-p38、NF-κB、NFATc1表达下调(P均<0.01);外周血清中IL-1β含量降低(P<0.01)。与药物组比较,电针组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增加(P<0.05);A2AR蛋白表达下调(P<0.01),NF-κB、NFATc1蛋白表达上调(P均<0.05),p38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但P-p38表达上调(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可减轻CIA大鼠的关节骨侵蚀损害,其关节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激活A2AR后抑制p38 MAPK通路进而减少破骨细胞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甲氨蝶呤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腺苷A2A受体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眼外肌功能及动眼神经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滕金艳 胡少勇 汪泽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眼外肌功能的影响及对动眼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暴露动眼神经,制备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电针刺组(A组)、眶内针刺... 目的:探讨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对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眼外肌功能的影响及对动眼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暴露动眼神经,制备动眼神经损伤模型,选取模型制备成功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眶内电针刺组(A组)、眶内针刺组(B组),每组各7只。另选取仅暴露动眼神经SD大鼠7只为假手术组,选取未进行任何手术处理的SD大鼠7只为空白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治疗,A、B组均行对应的治疗方案,于治疗结束次日检测瞳孔直径、睑裂大小、眼外肌张力、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动眼神经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mRNA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瞳孔直径大于空白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瞳孔直径大于空白组、睑裂大小及眼外肌肌肉张力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瞳孔直径大于假手术组,睑裂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瞳孔直径大于假手术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小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瞳孔直径小于模型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睑裂及眼外肌张力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Galectin-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内电针法与眶内针刺法均可改善动眼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的眼外肌功能,并具有修复动眼神经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内电针法 眶内针刺法 眼外肌 动眼神经损伤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8
作者 王林香 皮治兵 +2 位作者 傅莹 陈小珍 杨蓓婷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5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0例亨特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0例亨特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 form questionnaire,WHOQOL-BREF)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焦虑等负性情绪消退,同时提高生存质量,赢得患者认可与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护理干预 亨特综合征 自我效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间歇性经口食管插管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莉莉 张垣 +4 位作者 陈炳 唐李莹 陈小燕 周英 蒋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519-522,共4页
脑卒中又称中风,吞咽障碍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急性卒中患者中有59%~81%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后吞咽中枢中断导致患者吞咽障碍,同时吞咽困难会增加患者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发生风险[2]。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间歇性经口食管插管技术 穴位按摩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游俊莉 陈钢妹 +1 位作者 胡平浪 练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84-1986,共3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床旁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床旁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ADL量表Balthei评分对日常活动能力测试进行评分,根据Hallis肢体功能评分表对其肢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allis评分(66.21±6.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4.24±6.32)分,Balthei评分(74.25±8.32)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3.56±6.7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血压 脑出血 效果 预后
原文传递
托珠单抗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不佳的和初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挺 叶天申 +3 位作者 李永吉 周海燕 周艳 朱小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8期98-101,共4页
目的比较托珠单抗在治疗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不佳的和初治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其中曾使用过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不佳的转换组患者20例、初... 目的比较托珠单抗在治疗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不佳的和初治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其中曾使用过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不佳的转换组患者20例、初治的患者20例,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治组在第4、8、12周的血沉、DAS28评分显著低于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治组在第8、12周的CRP显著低于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治组患者第12周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托珠单抗能有效改善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不佳的和未曾使用过生物制剂患者的病情,但对后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托珠单抗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下载PDF
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12
作者 楼超 陈鸿亮 +4 位作者 冯晓珍 田乃峰 项光恒 朱思品 徐华梓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借助MRI评估不同绝经年限的健康绝经后妇女L1~S1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而探讨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589例健康自然绝经后妇女,记录其年龄、身高、体质量、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按改良Pfirmm... 目的:借助MRI评估不同绝经年限的健康绝经后妇女L1~S1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而探讨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589例健康自然绝经后妇女,记录其年龄、身高、体质量、绝经年龄及绝经年限。按改良Pfirm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系统在1.5TMRI图像上进行分级。结果:所有绝经后妇女腰椎间盘均发生退变。调整年龄、身高、体质量,当绝经年限≤15年时,绝经年限与L1/L2(r=0.235)、L2/L3(r=0.161)、L3/L4(r=0.173)、L4/L5(r=0.146)、L5/S1(r=0.137)以及总体椎间盘(r=0.259)退变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0.01);按绝经年限分三组(绝经后1~5年、6~10年、11~15年),组间退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绝经年限>15年时,绝经年限与各腰椎间盘退变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三组间(绝经后16~20年、21~25年、26~30年)退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对各椎间盘退变变异贡献大小分别为:L1/L2(40.3%)、L2/L3(29.1%)、L3/L4(27.6%)、L4/L5(18.2%)、L5/S1(16.3%)、总体(42.9%)。结论:绝经年限与腰椎间盘退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退变过程主要发生在绝经后15年内,表明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会加快腰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退变 椎间盘 腰椎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谢文霞 叶伟 +2 位作者 程芳芳 臧旗超 陈勇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基础...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rTMS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分期和和手运动功能分期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手运动功能分期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EP潜伏期和MEP波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MEP潜伏期和MEP波幅分别为(23.53±0.92)ms和(0.98±0.19)m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电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 脑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训练结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金菲 练纯 +4 位作者 吴春秀 陈勇 刘爽 叶天申 洪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0期819-821,共3页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类患者多存在本体感觉受损[1]。本体感觉是指自身运动器官在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运动觉、位置觉等,该感觉受损可引发多种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能力[2-3]。研究指出,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可促进...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该类患者多存在本体感觉受损[1]。本体感觉是指自身运动器官在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运动觉、位置觉等,该感觉受损可引发多种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能力[2-3]。研究指出,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4]。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下肢智能康复训练技术也随之产生,其可通过模拟正常步态行走规律,调控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行走功能恢复[5]。本研究采用本体感觉训练结合下肢智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本体感觉 智能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分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7
15
作者 陈勇 周海 +2 位作者 金婷婷 叶天申 谢文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7-1034,共8页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天1次;观察组根据Brunnstrom理论进行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即软瘫期采用阳明经取穴,痉挛期采用拮抗肌针刺法与痉挛优势肌肌腱针刺法,后遗症期采用阳明经穴位加太溪、关元、气海;对照A组采用常规传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同观察组软瘫期取穴;对照B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与对照A组周一到周五每天行针灸、康复训练各1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B组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同观察组,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并进行组间与组内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2周末对照B组MBI评分外,3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末NIHSS、FMA、FM-B、MBI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第2周末,观察组和对照A组NIHSS评分、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B组(均P<0.05);治疗第4、6、8周末,观察组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1),对照A组FMA、FM-B、MBI评分高于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结论: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符合偏瘫患者康复规律,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分期针刺 Brunnstrom理论 康复 拮抗肌针刺
原文传递
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龙华 卢君艳 +6 位作者 林海燕 谢文霞 刘宝华 杜忠衡 李芝慧 李奇辉 叶天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联合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阳明经针刺组和综合法针刺组,每组25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阳明经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阳明经针刺法治疗,综合法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针刺法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主动肌及拮抗肌的肌电活动,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FAC、FMA及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2.15±0.16)分]比较,综合法针刺组FAC评分[(3.87±0.99)分]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屈曲肌群MIVC时的股直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屈曲协同收缩率(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35.25±4.47)mV·s]比较,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股直肌iEMG[(30.32±3.98)mV·s]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腓肠肌iEMG、踝背伸CO、健侧与患侧CO比值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治疗后胫前肌iEMG[(31.32±3.68)mV·s]与组内治疗前[(29.36±4.51)m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法针刺组与阳明经针刺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联合综合针刺法较运动再学习联合传统阳明经针刺法更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增强患侧的步行能力,提高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张力 防痉挛针刺 表面肌电图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丛文杰 金珍珍 +3 位作者 董海欣 刘爽 谢文霞 李立红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9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92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每组96例。对照组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躯干控制能力(PA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能力(BBS评分)、步行能力(Holden评分)、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及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PASS评分、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BS评分、Holden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等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I、PI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Vm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结合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针刺 核心肌群训练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超微针刀联合拔罐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丛文杰 贾翔 +5 位作者 孟伯君 金珍珍 董海欣 刘爽 洪显钗 叶天申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468-470,49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房收治的13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房收治的13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给予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针刺。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疼痛视觉VAS评价量表、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对超微针刀加拔罐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针刀加拔罐可有效治疗中风偏瘫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针刀 拔罐 针刺 中风偏瘫肩痛
下载PDF
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9
19
作者 周舒心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8期1419-1421,1443,共4页
目的探讨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 目的探讨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特色中医手法配合温针灸,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骨代谢指标[血清骨保护素(OPG)、降钙素(CT)、骨钙素(BGP)]、软骨修复因子[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1)],并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S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OPG、BG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OPG、B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IGF-1和FGF-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1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NF-α、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特色中医手法能够有效改善KOA膝关节功能和骨代谢,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中医手法 温针灸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分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勇 杜忠衡 +1 位作者 陈海燕 潘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7-862,共6页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平衡能力、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的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两组缺...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平衡能力、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的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00 mg,每天1次,4周后改为预防剂量50 mg)治疗。分期针刺组采用分期针刺(按照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后遗症期分期取穴)结合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组采用分期针刺组中软瘫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测定3组血清irisi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平衡功能(FM-B)、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NIHSS、FM-B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血清irisin水平、FM-B评分升高(P<0.01),NIHSS评分降低(P<0.01);治疗第4、6、8周,分期针刺组患者血清irisin水平、FM-B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NI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CSS评分均升高(P<0.01);治疗第4、6、8周,分期针刺组患者C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72,P=0.000),与FM-B评分呈正相关(r=0.675,P=0.00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平衡能力均与血清irisin水平相关;分期针刺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平衡能力和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分期针刺 鸢尾素 神经功能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