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联合SRI-HAPAM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单礼旦 朱月英 +2 位作者 陈海棠 黄逸爽 黄林拓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79-286,共8页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TXA)联合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HAPA)下阶段式康复干预(SRI-HAPAM)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THA老年FNF患者为研... 目的 探究氨甲环酸(TXA)联合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HAPA)下阶段式康复干预(SRI-HAPAM)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THA老年FN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为常规护理(RN)组和TXA+SRI-HAPAM组。RN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TXA+SRI-HAPAM组术后接受TXA联合SRI-HAPAM治疗。比较两组术后24 h出血指标[隐性失血量(HBL)、显性出血量(EBL)和输血量(BTV)]、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关节畸形(JD)、关节功能(JF)、关节疼痛(JP)、关节活动(JM)和髋关节功能总分(THF)]、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100例因FNF行单侧THA老年患者,TXA+SRI-HAPAM组54例,RN组46例。术前,两组Hb、CRP、DD、JD、JF、JP、JM、THF、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两组Hb较术前下降,而CRP和DD较术前上升(P <0.05);TXA+SRI-HAPAM组Hb的下降程度和CRP、DD的上升程度以及HBL、EBL和BTV均低于RN组(P <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JD、JF、JP、JM和THF均较术前上升,而SAS和SDS较术前均下降(P <0.05);且TXA+SRI-HAPAM组JD、JF、JP、JM和THF评分显著高于RN组,SAS和SDS评分低于RN组(P <0.05)。术后3个月,TXA+SRI-HAPAM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RN组,而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RN组(P <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比较,TXA联合SRIHAPAM可更有效地促进THA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健康行为过程取向模型 阶段式康复干预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沈翠华 叶春萍 +2 位作者 宋霄霄 陈盈盈 吴丰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调查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及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其行为目标达成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2名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总分为(162.7±18.8)分,工作... 目的:调查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及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其行为目标达成度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2名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总分为(162.7±18.8)分,工作投入总分为(50.3±14.8)分。相关分析显示,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与其工作投入度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自主决策、开放性交流、促进患者理解参与共能解释骨科护士工作投入总变异的28.7%。结论:临床管理者应根据骨科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中的不足之处,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骨科护士的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士 工作投入 行为目标达成度
原文传递
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 卢巍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0期1581-1583,共3页
为提高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在骨科教学中采取多元法教学方式,并探讨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证实,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具有良好效果,其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直观显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且现代化的影像技术... 为提高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在骨科教学中采取多元法教学方式,并探讨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证实,断层解剖学在骨科教学中具有良好效果,其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直观显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且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及临床应用对断层解剖学日益重要。实践证明,断层解剖学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有助于学生对骨科疾病的理解和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虚拟数字人与三维重建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 卢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脊柱外科教学中,解剖学结构复杂,空间构想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CT、MRI等影像学资料。准确认识理解脊柱周围的解剖结构及影像表现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在脊柱外科中引入虚拟数字人系统和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进行... 脊柱外科教学中,解剖学结构复杂,空间构想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CT、MRI等影像学资料。准确认识理解脊柱周围的解剖结构及影像表现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在脊柱外科中引入虚拟数字人系统和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数字人系统能立体展示人体结构,能帮助学生回顾脊柱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通过解剖学断面与影像相对应,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CT、MRI影像图像,搭建基础与临床的桥梁。通过三维重建,帮助学生建立由断层到整体的思维观念,与虚拟数字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由正常到病变的临床思维方式,将基础知识、医学影像与临床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脊柱外科的兴趣,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三维重建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解剖教学 影像解剖
下载PDF
常规止血带下膝关节镜手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成帷 潘哲尔 +3 位作者 周也立 刘彩龙 吴李闯 陈雷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9期829-834,共6页
目的 :研究常规止血带下单侧膝关节镜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接受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 561例患者,其中男651例,女910例,年龄62~81(6... 目的 :研究常规止血带下单侧膝关节镜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接受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 561例患者,其中男651例,女910例,年龄62~81(65.7±8.7)岁,根据术后超声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统计分析术后早期的DVT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能够预测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所有出现DVT的患者常规抗凝治疗6个月,并于初次诊断后1、3、6个月门诊随访,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再次评估。结果:1 561例患者中226例(14.5%)出现DVT。其中发生在近端的DVT患者32例(2.0%),单独发生在肢体远端的DVT患者194例(12.4%)。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73岁),女性,腓肠肌静脉扩张,高血压,止血带使用时间(≥74 min)。腓肠肌静脉扩张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是预测DVT发生率的较强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37(95%CI,1.644-3.611)和2.112(95%CI,1.452-3.301)。6个月门诊随访发现12例远端DVT(6.6%)和11例近端DVT(36.7%)仍然表现为血栓,但体积减小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解。结论:常规止血带下接受膝关节镜手术后早期DVT的发生率为14.5%,在所有因素中,腓肠肌静脉扩张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是术后DVT发生的较强预测因素。无论是近端DVT还是远端DVT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效果都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止血带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膜肌腓肠肌囊通道扩大内引流囊壁剥除术治疗腘窝囊肿 被引量:24
6
作者 吴李闯 周海波 +2 位作者 张超 陈雷 刘彩龙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astrocnemius-semimembranosus bursa,GSB)通道扩大内引流囊壁剥除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41例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astrocnemius-semimembranosus bursa,GSB)通道扩大内引流囊壁剥除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41例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23例;年龄34~67岁,平均42.6岁,术前均通过MRI明确囊肿与关节相通,均存在GSB。腘窝囊肿均为单侧,右膝26例,左膝15例。其中5例为复发病例,初次手术术式均采用开放囊肿切除术,初次手术至再次复发时间为6~17个月,平均11个月。均采用关节镜下GSB通道扩大内引流加囊壁剥除术,术前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Ⅰ级5例,Ⅱ级30例,Ⅲ级6例。术前Lysholm评分83.19±6.12(73~95分)。结果 :41例腘窝囊肿患者在术中均发现存在GSB结构,其中软骨退变损伤3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7例、外侧半月板损伤7例、游离体8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2例、滑膜软骨瘤病3例,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或手术切口并发症。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7个月,平均18个月,未出现囊肿复发病例。术后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0级9例,Ⅰ级27例,Ⅱ级4例,Ⅲ级1例。术后Lysholm评分91.32±4.26(82~98分)。结论:关节镜下GSB通道扩大内引流囊壁剥除术治腘窝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囊肿 关节镜 膝关节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淫羊藿对大鼠骨量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Cbfa1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建清 庄素新 +3 位作者 黄小敬 袁健东 林垂聪 陈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86,共3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对大鼠骨量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Cbfa1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只,其中观察组给予淫羊藿0.5 g/0.1 kg,每天1次灌胃,持续两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淫羊藿对大鼠骨量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Cbfa1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只,其中观察组给予淫羊藿0.5 g/0.1 kg,每天1次灌胃,持续两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分组时间将大鼠处死,取右侧股骨远侧段用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抽取左侧股骨骨髓用于细胞培养,于培养21 d时提取细胞总RNA,经PCR方法分离获得cbfa1,osterix扩增产物。结果两组大鼠的骨形态计量学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大鼠骨组织计量学动态参数以及静态参数BV/TV、BFR/BS、tb.th、MAR比着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的Cbfa1,Cbfb和OSX m RNA表达的差异比较,研究组Cb fa1 m RNA,OSX m 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并且这种差异随SIM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研究组与对照组Cbfbm 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的骨形态蛋白-2以及转化因子β1相比,骨形态蛋白-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因子β1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显示淫羊藿组促进骨量增加;细胞分子生物学显示淫羊藿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作用,为中药抗骨质疏松提供组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成骨细胞 CBFA1 OSTERIX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原文传递
肌少症对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郎俊哲 吴聪聪 +2 位作者 金建锋 吴鹏 陈雷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9期835-839,共5页
目的 :探讨肌少症与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1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123例;年龄53~92岁。术前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 目的 :探讨肌少症与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1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123例;年龄53~92岁。术前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及握力。术后随访临床预后包括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2周及3、6个月),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握力和ASMI,将患者并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根据随访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分为预后佳与预后不佳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肌少症是否是患者髋关节术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此研究共有181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第2周及3、6个月。结果显示,术后创口周围感染16例,下肢静脉血栓14例,无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符合肌少症诊断患者82例(45%),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更高,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更长,术后感染及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关节功能评分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肌少症(P=0.008),半髋(P<0.001),糖尿病(P=0.016),术后感染(P=0.018)是术后功能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肌少症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肌少症可能是改善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膝关节镜下外科治疗患者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高建清 庄素新 +2 位作者 刘彩龙 吴李闯 林垂聪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膝关节镜下外科治疗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各21例。塞来昔布组在入院后第2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膝关节镜下外科治疗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两组各21例。塞来昔布组在入院后第2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00 mg,2次/d,持续3 d),安慰剂组服用在外形上与塞来昔布胶囊完全一致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服药前后静息、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两侧的痛阈、耐痛阈,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塞来昔布组各指标服药前后的变化差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本组服药前以及安慰剂组服药后相比,塞来昔布组服药后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侧的痛阈显著升高,耐痛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服药前后的静息、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以及两侧的痛阈、耐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中静息VAS评分变化差值与运动VAS评分成显著正相关(P<0.05),静息、运动VAS评分均与两侧痛阈的变化差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健侧痛阈变化差值与患侧痛阈变化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健侧、患侧耐痛阈变化差值均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口服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痛阈水平,发挥其预防性镇痛的效果,且服药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变与痛阈的变化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塞来昔布 镇痛药 痛阈 膝关节
下载PDF
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垫高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李闯 周海波 +2 位作者 张超 陈雷 刘彩龙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986-990,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三联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2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三联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5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21例;年龄18~38岁,平均25.8岁;左膝12例,右膝23例。均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Q角、TT-TG值及Kujal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Q角男性组由(29.2±2.0)°改善为(14.8±1.2)°(P<0.05),女性组由(30.6±2.3)°改善为(16.7±1.5)°(P<0.05)。CT示TT-TG值由术前(20.3±2.2)mm改善为(10.3±1.2)mm(P<0.05)。术后Kujala评分由47.8±7.5改善至88.4±6.2(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Fulkerson胫骨结节截骨内移垫高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修复外科手术 膝关节 关节镜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敬 陈雷 +1 位作者 周凯 林垂聪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组)与传统联合入路胫骨前内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治疗4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Ruedi-Allgo... 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与传统术式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改良组)与传统联合入路胫骨前内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治疗45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7例。其中改良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3~47岁,平均(36.3±7.2)岁。传统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45岁,平均(33.8±6.4)岁。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并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7个月。传统组手术时间(74.7±9.9)min、术中出血量(94.4±10.4)ml与改良组手术时间(73.7±10.0)min、术中出血量(100.8±12.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切口术后并发症优于传统组(χ2=4.078,P〈0.05);改良组术后AOFAS评分(86.1±9.4)优于传统组(72.7±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7,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腓骨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中促进血管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凯 张超 +3 位作者 王路 毛雨彦 卢建熙 陈雷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83-388,共6页
随着骨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骨组织工程技术面临的主要难点是保证骨移植材料在植入后早期、快速地实现材料内部的血运重建,即血管化问题。血管长入为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提供必要... 随着骨组织工程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骨组织工程技术面临的主要难点是保证骨移植材料在植入后早期、快速地实现材料内部的血运重建,即血管化问题。血管长入为骨组织的再生和重建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因此血管化一直是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焦点。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促血管化的金标准策略。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工程3个要素仍是目前各种促血管化策略努力的基本方向,其中多种生长因子、多种细胞复合支架材料联合构建组织工程骨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血管化效果,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血管化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单侧Wiltse肌间隙入路对侧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驰 王靖 +2 位作者 滕红林 朱旻宇 周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单侧肌间隙入路对侧肌肉剥离椎板减压与两侧肌肉剥离单侧减压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43例,...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单侧肌间隙入路对侧肌肉剥离椎板减压与两侧肌肉剥离单侧减压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效果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42.3岁。根据非减压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多裂肌剥离入路组(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估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进行CT检查,并对两组患者两侧多裂肌、椎管进行CT测量。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3个月。3例患者术后创口部分未愈合,予清创缝合换药后治愈;无断钉发生。A组与B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背部VAS评分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测量:所有患者伤椎椎管狭窄率手术后明显缩小(P<0.05),A组两侧多裂肌手术前后面积及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侧多裂肌手术前后面积及密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单侧椎旁肌间隙入路对侧椎板减压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疗效确切;与两侧多裂肌剥离入路比较,创伤小,对多裂肌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手术入路 减压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经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何凡 陈盈盈 王靖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5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经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盘镜手术...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经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盘镜手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生活质量RMQ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2±0.73)分、(5.17±0.88)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RMQ评分分别为(13.41±2.37)分、(21.87±3.32)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RM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舒适护理 经皮椎间盘镜 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抗骨增生胶囊联合鹿瓜多肽对骨关节炎血清IL-1β、bFGF、TGF-β及关节液TIMP-1、SO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春萍 何凡 +2 位作者 沈翠华 吴丰寅 吴佳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185-3187,共3页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胶囊联合鹿瓜多肽对骨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O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取抗骨增生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治疗,对照组给予鹿瓜多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 目的探讨抗骨增生胶囊联合鹿瓜多肽对骨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O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取抗骨增生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治疗,对照组给予鹿瓜多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及抗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b FGF、CRP、TGF-β1、IGF-1及关节液NO、MDA水平均显著下降,关节液TIMP-1、SOD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骨增生胶囊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OA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血清IL-1β、b FGF、TGF-β水平,提高关节液TIMP-1、SO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抗骨增生胶囊 鹿瓜多肽 血清炎症因子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路 林文军 +3 位作者 陈凯 陈鑫 朱雄白 杨胜武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57-362,共6页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0岁,平均74岁;病程1~6年,平均3年。根据Koshino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5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5~80岁,平均74岁;病程1~6年,平均3年。根据Koshino影像学分期,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2例。术后采用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减轻,功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坏死 自发性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17
作者 陈群英 肖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了解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的函数概率模型,为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问卷,对温州市5所公立三级甲等医院119例行内固定术后的胸腰椎骨折... 目的了解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的函数概率模型,为制定相关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问卷,对温州市5所公立三级甲等医院119例行内固定术后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得出术后便秘发生的函数概率模型。结果骨折前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4.3%,骨折后围术期手术前、后便秘的发生率为63.0%和82.3%,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习惯床上排便、床上活动量、进食量及术后使用镇静止痛药为术后便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便秘发生的函数概率模型为P=1/[1+e(-1.935X1-1.686X2-1.203X3+0.658X4)]。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高,临床护士可运用函数概率模型预测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并对高危人群给予卧床排便指导、床上活动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预见性护理干预,以降低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术后 便秘 预测
下载PDF
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凯 倪金虎 +6 位作者 李剑敏 金可可 马羽捷 张琪 叶奕亨 汪洋 陈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5-281,共7页
目的制备兔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为骨缺损、骨不愈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天然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游离双侧胫骨近端内侧骨膜,通过物理冻融(-80℃,24h)、去污剂洗脱(triton-X 100、SDS)和酶消化(DNA酶、RNA酶)获取骨膜... 目的制备兔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为骨缺损、骨不愈的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天然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游离双侧胫骨近端内侧骨膜,通过物理冻融(-80℃,24h)、去污剂洗脱(triton-X 100、SDS)和酶消化(DNA酶、RNA酶)获取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通过HE染色、DAPI染色、琼脂糖电泳和基因组DNA定量分析(n=5)测定细胞结构及DNA成分残留;Masson染色和羟脯氨酸测定法(n=6)定性定量检测骨膜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的保留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的表面微结构;CCK8法检测支架浸提液毒性;皮下包埋实验(n=4)观察该支架的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HE染色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表明去细胞支架无残留细胞;琼脂糖电泳未见明显DNA条带;DNA定量检测显示组织去细胞率达95%以上;Masson染色及羟脯氨酸测定表明去细胞支架胶原成分被保留;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外基质呈现三维网状疏松结构;不同体积分数的浸提液对骨膜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普通培养基)比较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异体皮下包埋实验显示,该去细胞支架免疫排斥反应不明显。结论运用物理冻融、去污剂洗脱和酶消化等方法所获取的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细胞去除彻底,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及主要成分保留完好,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 骨膜 胶原 生物相容性 皮下包埋 MASSON染色 扫描电子显微术
原文传递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鑫 王路 +3 位作者 周日永 朱雄白 林文军 杨胜武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955-957,976,共4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对照组(术前无服用阿司匹林),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腰丛+坐骨...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术前口服阿司匹林)和对照组(术前无服用阿司匹林),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均给予帕瑞昔布钠针40mg静脉注射和盐酸布桂嗪针0.1g肌肉注射,1次/12h。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术后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恶心、呕吐等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围麻醉期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更平稳,术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口服阿司匹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联合术后定时镇痛,可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 坐骨神经 神经阻滞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阿司匹林 老年
下载PDF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在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海波 张超 +1 位作者 吴李闯 刘彩龙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 :探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后疗效的分析评价。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治疗16例(20足)拇外翻伴第1序列不稳定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52岁,平均(46.5±2.9)岁;病程3~5年,平均2.5年。另... 目的 :探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后疗效的分析评价。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治疗16例(20足)拇外翻伴第1序列不稳定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52岁,平均(46.5±2.9)岁;病程3~5年,平均2.5年。另选取20名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组,只选取单侧1足,共20足,年龄41~55岁,平均(46.8±4.5)岁。手术前后采用AOFAS评分系统对患足的功能。采用Foot 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足及正常对照组足第1~5跖骨头下的动态峰值压力、压强及冲量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术后患足拇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第2跖骨头下痛性胼胝体消失。术前患足AOFAS评分(45.55±12.28)与术后(85.45±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第1跖骨头下峰值压力、压强术前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第2骨头下峰值压力、压强及冲量术前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第1跖骨头下峰值压力、压强术后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第2跖骨头下3项指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第4、5跖骨头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序列不稳定患足第1、2跖骨头下的压力与正常足有明显区别,行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可恢复第1、2跖骨头下正常的足底压力,而通过足底压力分析可进一步评价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融合术 拇外翻 跖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