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市区791例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毛传万 郑文龙 +1 位作者 虞志康 吴爱琴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分析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BMD正常参考值,为临床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791例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前后位(L1、L2、L3、L4、L... 目的:分析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BMD正常参考值,为临床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791例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前后位(L1、L2、L3、L4、L1-4)和髋部BMD值,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20~29岁,男性腰椎各部位和髋部BMD峰值在30~39岁,达峰后随着年龄增大BMD值开始降低,年龄越大BMD值越低。但男性在60岁后腰椎各部位BMD值有反弹现象。结论:温州市区健康成人腰椎和髋部BMD数据对本地区OP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成人 骨密度 腰椎 髋部
下载PDF
T2 mapping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徐雷 葛怀志 +1 位作者 章智敬 白光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 分析T2 mapping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能和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TMD患者100例为研究组,根据关节盘移位是否可复位分为关节盘移位伴复位组(可复位组38例)和关节... 目的 分析T2 mapping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能和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TMD患者100例为研究组,根据关节盘移位是否可复位分为关节盘移位伴复位组(可复位组38例)和关节盘移位不伴复位组(不可复位组62例),选取同期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颞下颌关节MRI常规序列平扫及T2 mapping成像,比较各组关节盘和盘后组织感兴趣区的T2值,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价TMD患者关节盘移位不伴复位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与关节盘移位不伴复位的关系及预测意义。结果 对照组、可复位组和不可复位组关节盘内的T2值依次升高[(22.31±3.06)ms、(24.05±3.47)ms、(26.31±4.06)ms;F=56.378,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T2值测量可重复性较好(ICC=0.774,95%CI 0.688~0.843)。单因素分析显示,可复位组与不可复位组年龄、关节盘形态、髁突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龄、关节盘形态(折叠形)、髁突形态(鸟嘴形)、T2值延长是不可复位的危险因素(OR>1,P<0.05)。T2值预测TMD的曲线下面积为0.746,敏感度为79.00%,特异度为82.00%。结论 T2 mapping可测量关节盘T2值的改变,对TMD有一定诊断意义,而组间值差异可以提高诊断TMD关节盘移位不伴复位及严重程度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颞下颌关节盘 磁共振成像 T2 mapping成像
下载PDF
机器学习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对脑梗死取栓术后对比剂外渗与脑出血的鉴别
3
作者 周永进 惠俊国 +7 位作者 陈晓珺 林文潇 郭艺帆 蓝传强 夏水伟 沈少博 卢陈英 纪建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模型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脑实质对比剂外渗和脑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155个脑实质高密度区,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08个)和验证...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模型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脑实质对比剂外渗和脑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共155个脑实质高密度区,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08个)和验证集(47个)。使用A.K.软件对CT平扫图像上出现的高密度区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特征相关性分析和基于互信息的特征进行降维,保留相关性最强的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线性支持向量分类(LinearSVC)、伯努利贝叶斯分类器(BernoulliNB)构建相应的机器学习鉴别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机器学习模型区分对比剂外渗与脑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最终筛选出5个特征用于构建LR、SVM、LinearSVC、BernoulliNB模型。在训练集中,LR、SVM、LinearSVC及BernoulliNB模型的AUC分别为0.781、0.757、0.784及0.669;在验证集中,各相应模型的AUC分别为0.793、0.705、0.795及0.517。在训练集中,各机器学习模型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验证集中,BernoulliNB与LR及LinearSVC模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CT平扫图像构建的LR、SVM、LinearSVC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鉴别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脑实质对比剂外渗和脑出血,且诊断效能佳,可辅助评估临床早期取栓后脑出血转化情况,指导临床及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脑出血
下载PDF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应用MR T_(2)-Mapping成像评估关节盘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周静 葛怀志 +1 位作者 项唯 白光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T_(2)-Mapping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确诊的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其中可复性颞下颌关...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T_(2)-Mapping成像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学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0月确诊的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其中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45例(可复性组)、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45例(不可复性组)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青少年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颞下颌关节均进行颞下颌关节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R T_(2)-Mapping成像,比较3组颞下颌关节盘MRI、MR T_(2)-Mapping伪彩图形态学结构变化及定量指标。结果3组间MR T_(2)-Mapping定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可复性组明显低于可复性组,且在MR T_(2)-Mapping伪彩图的形态结构表现不同。结论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可通过应用MR T_(2)-Mapping序列对关节盘进行T_(2)值的测量,更精确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程度,为临床工作中对该疾病的分类、诊断、干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MR T_(2)-Mapping成像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骶髂关节ADC定量诊断价值探讨
5
作者 章智敬 葛怀志 +1 位作者 徐雷 吴爱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6期17-21,78,共6页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骶髂关节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诊断价值,以实现定量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骶髂关节JIA 95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分析JIA骶髂关节M...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骶髂关节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诊断价值,以实现定量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骶髂关节JIA 95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分析JIA骶髂关节MR影像特征,对骶髂关节间隙区域和关节面下异常信号区与对照组相应部位行ADC值测量,对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分析。根据cut-off值分为两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症状复发的情况。结果骶髂关节JIA常规MR表现为滑膜增厚、关节面下骨质异常、关节积液。骶髂关节ADC值和各指标分析:关节间隙区域正常组与JIA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下区域正常组与JIA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IA组ADC值高于正常组,两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M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增厚发生率、关节面下骨质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面下ADC值在诊断JIA中获得较高的(area under ROC curve,AUC)值(0.959),cut-off值为0.7095×10-3。骶髂关节面下区域ADC值与MR评分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633,P<0.001),与其他临床因素指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骶髂关节面下区域ADC值及CRP是影响JIA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症状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0.7095×10-3组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复发率明显增加。结论MRI检查能够较全面地评价JIA骶髂关节滑膜、关节面下骨质受累及水肿情况,骶髂关节面下区域ADC值在JI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6
作者 周忠洁 王小蓉 +3 位作者 赵晓君 严志汉 陈博 蔡志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分期的准确性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8例宫颈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DWI联合常规MRI序列与单纯常规MRI序列在宫颈...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分期的准确性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8例宫颈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DWI联合常规MRI序列与单纯常规MRI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结果 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Ib期的漏诊率(1/20)低于单纯常规MRI序列漏诊率(5/20)。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IIb期分期准确率(21/23)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准确率(14/23);其余各期分期,两者无明显差异。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135/148)和定性准确率(76/82)均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的检出率(101/148)和定性准确率(56/82)。结论相对于常规MRI序列,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宫颈癌的诊断更敏感,IIb期分期更准确,盆腔淋巴结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傅钢泽 许崇永 +9 位作者 孙厚长 曹国全 黄定品 陶洁洁 陈双利 林了一 张子锐 杨运俊 王美豪 夏景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的应用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2月1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5例,分为CT阳性组(肺部有渗出... 目的:探讨胸部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中的应用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2月1日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5例,分为CT阳性组(肺部有渗出)31例和阴性组(肺部无渗出)4例。记录其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异常患者数量以及在2组的分布情况,探讨CT阳性组的病灶位置、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结果:在所有35例患者中,CT阳性患者占88.6%(31/35),武汉旅居史占31.4%(11/35),本地确诊患者接触史占31.4%(11/35),无明确流行病史占37.1%(13/35),发热占88.6%(31/35),胃肠道症状占11.4%(4/35),白细胞计数下降占17.1%(6/35),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占37.1%(13/35)。CT阳性组发病时间4(2,7)d,明显大于CT阴性组的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31例CT阳性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两肺分布29例(占93.5%)。31例患者共计471个渗出灶:病灶下肺分布占67.3%(318/471),其他肺叶分布占36.7%(173/471);肺野周边分布占75.4%(355/471),背侧分布占76.4%(360/471)。所有病灶中,4.9%(23/471)伴有晕征,铺路石征占2.5%(12/471),反晕征占1.9%(9/471)。12.9%(4/31)患者伴微少量胸水(双侧2例,单侧2例)。结论:胸部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早期尤其是发热时间≤2 d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筛查
下载PDF
磁共振3D-pcASL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毛传万 付玉川 +5 位作者 毛翌婷 黄建河 林旭波 史建静 周云新 吴爱琴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拟诊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时间在7 d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 ASL成像扫描。观察急性脑梗死病灶在3D-pc ASL... 目的:评价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拟诊缺血性脑卒中且发病时间在7 d内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3Dpc ASL成像扫描。观察急性脑梗死病灶在3D-pc ASL与常规DWI影像中的表现,同时测量病灶及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值。结果:39例脑缺血患者经随诊证实脑梗死34例,TIA 5例。34例脑梗死患者中,21例病灶累及灰质区域,3D-pc ASL表现为低灌注,平均CBF值(16.7±12.2)m L·min-1·100 g-1,较对侧镜像区域脑组织的CBF值[(44.8±13.9)m L·min-1·100 g-1]低(P<0.01);另外13例病灶仅累及白质区域,病灶与白质对比不明显,故未测量CBF值。5例TIA患者中,3例ASL表现为低灌注,平均CBF值(37.6±4.4)m L·min-1·100 g-1,对侧CBF(58.8±10.6)m L·min-1·100 g-1。34例脑梗死患者DWI均表现高信号,3D-pc ASL检出21例(病变均累及灰质),其中17例患者ASL图像显示的病灶范围大于DWI。5例TIA患者DWI图像未见异常信号改变。结论:3D-pc ASL可以对累及灰质区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提供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并能部分检出DWI表现阴性的TIA患者,但对白质区域缺血性病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动脉血流标记成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晓君 周忠洁 +2 位作者 张弦 刘锟 严志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86-2188,共3页
目的对比和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拟诊的早产儿脑损伤患者(出生后1周内),行T_1WI、T_2WI、FLAIR、DWI轴位和SWI轴位扫描,评估记录不同序列上的低信号部位、数目和面积。结果 50例早产... 目的对比和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拟诊的早产儿脑损伤患者(出生后1周内),行T_1WI、T_2WI、FLAIR、DWI轴位和SWI轴位扫描,评估记录不同序列上的低信号部位、数目和面积。结果 50例早产儿中,T_1WI、T_2WI、FLAIR、DWI、SWI发现的病灶数量分别为108、82、123、135、204个,SWI较常规序列更敏感地显示出血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部位显示病变大小范围以SWI最好(0.72±0.58),较T_1WI、T_2WI(0.50±0.48)清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WI较其它序列更容易发现微出血灶,SWI还能探测早产儿脑深部髓静脉管情况,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微小出血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必东 王毅 +2 位作者 陈晓晶 陶元萍 许崇永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1-213,217,共4页
目的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 15例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影像学特点:肝内单发、多... 目的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 15例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影像学特点:肝内单发、多发及弥漫性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晰,病灶内或周围可见丰富血管影。超声以低回声为主,也可为高回声或混杂回声,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病灶血供丰富。CT平扫呈低密度灶,伴有斑点、斑片、条索状钙化。增强扫描示小病灶动脉期均匀明显强化或环行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大病灶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及花瓣样强化,延迟期持续向心性强化,中心区域可见条索状血管样强化及未强化区域。MRI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混杂出血、坏死及迂曲流空血管。结论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应作为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手段,CT和MR对早期定性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 超声 磁共振影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乳腺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的影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晓君 周忠洁 +2 位作者 张弦 严志汉 周云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可控因素的调整来提高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影像质量。方法收集305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横断位T_1W_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_2W_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OI并绘制出... 目的探讨通过可控因素的调整来提高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影像质量。方法收集305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进行横断位T_1W_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_2W_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OI并绘制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比分析各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283例图像有足够的信噪比,获得的T_1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时间分辨率合理良好。22例图像质量不理想。结论通过优化各可控因素,使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程序化,可获得更高质量的磁共振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影像质量
下载PDF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元萍 方必东 +5 位作者 赵雅萍 郭志 林旭波 吴爱琴 陈梅魁 许崇永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9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34例因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入院孕妇,均行磁共振T2WI和DWI扫描,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测量植入与非植入性胎盘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T2WI、DWI序列及...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34例因前置胎盘伴阴道流血入院孕妇,均行磁共振T2WI和DWI扫描,结果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测量植入与非植入性胎盘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T2WI、DWI序列及两者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 34例中,胎盘植入18例。植入性胎盘中植入与非植入部位及非植入性胎盘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2)。T2WI和DWI序列及两者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3.3%、87.5%,66.7%、62.5%和94.0%、63.0%。结论 DWI对胎盘植入定性及定量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磁共振T2WI联合DWI序列可提高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减少漏诊率,增加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姚庆东 许崇永 +3 位作者 王小蓉 王营营 张硅 方必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 MRI对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及伴发的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21-43岁,平均(29.4±6.2)岁,孕龄21~38周,平均(32.9±4.0)周,25例... 目的:探讨 MRI对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及伴发的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21-43岁,平均(29.4±6.2)岁,孕龄21~38周,平均(32.9±4.0)周,25例均行产前 MRI及超声(US)检查,以病理或分娩时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中,中央性19例,部分性3例,边缘性3例,MRI与US分别正确诊断20例、18例,两者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前置胎盘伴发胎盘植入敏感度71.4%,特异度72.7%,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66.7%;US诊断伴发胎盘植入敏感度66.7%,特异度69.2%,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69.2%。胎盘植入的 MRI表现主要有子宫底蜕膜信号缺失,子宫肌层局部变薄,胎盘与子宫交界面可见结节样改变,胎盘信号不均匀,在T2WI上胎盘内可见低信号带,胎盘与膀胱之间组织间隙减小或消失等。结论:MRI 和 US 对前置胎盘或前置状态伴发胎盘植入有重要价值,两者可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侵入性胎盘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SCT表现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雀芦 胡文超 +4 位作者 周海滨 敖利 都继成 马小龙 严志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9.2岁,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3例中,胰岛素瘤5例,胃泌素瘤2例,非功能性神经内...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49.2岁,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3例中,胰岛素瘤5例,胃泌素瘤2例,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13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胰头占3/15、胰颈占1/15、胰体占3/15、胰尾占8/15。CT平扫呈等密度5个,低密度10个,其中混杂密度占6/15。平扫7个病灶局部突出或隆起于胰腺轮廓外。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8个,中度强化5个,轻度强化2个;胰腺期7个病灶强化程度同动脉期。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做出术前诊断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脊柱结核的MRI随访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呈兵 何磊 +3 位作者 王永姣 何家维 纪涛涛 严志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0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脊柱结核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3年4月的21例经临床或手术诊断为脊柱结核的儿童患者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14岁,平均9.4岁.18例保守治疗,3倒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3年,... 目的:探讨MRI在儿童脊柱结核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3年4月的21例经临床或手术诊断为脊柱结核的儿童患者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14岁,平均9.4岁.18例保守治疗,3倒手术治疗,病程2个月~3年,所有病例行2次或2次以上MRI检查.比较初次和复查结果,主要观察椎体及椎间隙信号变化、椎旁脓肿及后凸角的变化.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共累及85个椎体,其中颈椎、胸椎及腰骶椎发生率分别为10.6%(9/85),49.4% (42/85)及40%(34/85).初诊及随访时相仿,15例出现椎体变扁或楔形变,10例可见椎间盘受累,而椎间隙可见不同程度变窄或融合.初诊13例后凸角>0°,位于胸段7例,胸腰段2例,腰段3例,颈段1例.18例保守治疗患儿中,8例初诊及治疗过程中(2~9个月)后凸角均为0°;1例轻度后凸患儿(<10°),治疗12个月时后凸角稍增加;5例中度后凸患儿(10°~30°),治疗过程中(3~12个月)多次随访均无明显改变;4例重度后凸患儿(>30°),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3~28个月)多次随访后凸畸形均有不同程度加重,其中1例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手术治疗后凸角减小.结论:儿童脊柱结核运用MRI随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清晰显示治疗后椎体及椎间隙信号变化、椎旁脓肿及后凸角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层面重组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久尊 林锋 +5 位作者 周胜法 陈伟 万梦楠 何家维 郑显秋 代敏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组图像(MPR)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行MSCT扫描的Colles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组图像(MPR)定量评价Colles骨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行MSCT扫描的Colles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42.5±5.4)岁。均在外伤后2 d内进行X线片和CT检查,检查图像均通过PACS局域网传送至工作站,根据X线正侧位片及MSCT-MPR图像分别进行远骨折块背侧嵌插深度、掌倾角和腕关节面塌陷错位度进行测量,间隔2周后再重复测量1次。比较前后2次测量结果及其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中X线和MPR均能测量掌倾角,嵌插深度21例及关节面塌陷错位16例;伤后2 d的X线片测得掌倾角、嵌插深度和关节面塌陷度分别为(12.5±3.6)°、(4.5±2.1)mm、(3.7±1.6)mm,2周后分别为(4.8±2.2)°、(6.4±3.6)mm、(2.5±1.2)mm;前后比较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低度相关(r=0.681、0.640、0.345)。MPR图像伤后2 d测量分别是(14.5±5.3)°、(4.2±1.2)mmm、(5.7±2.3)mm,2周后分别为(13.2±2.6)°、(4.7±2.2)mm、(4.6±2.1)mm;前后比较,关节面塌陷度有差异,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中度以上相关性(r=0.954、0.854、0.642)。X线片测量的掌倾角、嵌插深度和关节面塌陷度与M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低或中度相关性(r=0.454、0.532、0.378)。结论:借助MSCT的MPR图像,可对Colles骨折进行多个参数测量,作出定量评价,且重复测量可靠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多层面重组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章智敬 郑文龙 +4 位作者 段伟民 毛传万 虞志康 严志汉 吴爱琴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阳性病灶进行双盲法诊断、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测量ADC值。结果:WB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WBDWI检查,对阳性病灶进行双盲法诊断、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测量ADC值。结果:WBDWI图像上多发性骨髓瘤均表现为弥漫性骨髓浸润改变,部位以胸骨、两侧肋骨、脊椎骨、骨盆及两侧股骨上段为主,病灶在MIP图像上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高信号,翻转图像及ADC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7例复查病例图像,6例病灶减少,MIP图像上高信号病灶的信号程度降低,ADC值升高。结论:WBDWI作为一种新的全身功能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MELAS综合征的随访MRI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雅馨 张思裕 +4 位作者 杨笛 徐雯 叶信健 白光辉 严志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503-506,512,共5页
目的:随访分析线粒体脑肌病合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动态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15.5岁。所有病例在急性发作期(30d内)均行常规MR... 目的:随访分析线粒体脑肌病合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动态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15.5岁。所有病例在急性发作期(30d内)均行常规MRI检查(包括T1WI平扫、T2WI、FLAIR及DWI),14例在急性发作期后(30~60d)复查MRI,其中8例随访时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10例在缓解期(〉60d)复查常规MRI。着重分析病变的部位、信号、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在急性发作期,单侧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受累占46.7%(7/15),双侧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同时受累占53.3%(8/15),双侧基底节受累4例,脑干受累1例。病灶在Tl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在DWI上呈等或高信号。在急性发作期后,14例中,64.3菇(9/14)病例的部分病灶范围扩大;71.4%(10/14)病例的部分病灶缩小,42.9%(6/14)的病例出现新的病灶。8例豫s检查中均出现Lac峰增高,2例病灶对侧脑组织出现Lac双峰,6例出现NAA峰降低。在缓解期,40%(4/10)的病灶出现脑萎缩,40%(4/10)的病灶出现软化灶。结论:MELAS综合征的病灶多为大脑皮层或皮层下游走性病灶,MRS会出现增高的Lac峰,随着病程发展会出现脑萎缩和病灶减小,结合临床资料,可早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下载PDF
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忠洁 官学强 +2 位作者 陈梅魁 赵晓君 蔡志胜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2-44,4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13例老年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腰椎(L_([1-4]))及左侧股骨颈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同...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临床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取213例老年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腰椎(L_([1-4]))及左侧股骨颈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压、血钙、血磷、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骨密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L_([1-4])及左侧股骨颈BM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冠心病组BMD值低于对照组。同时冠心病组的低骨密度(包括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人低骨密度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双能X线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临床特征及平扫CT影像组学特征模型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雷 葛怀志 +3 位作者 章智敬 陈博 程建敏 吴爱琴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特征和平扫CT影像组学特征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性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存在早期HE分为HE组和非HE组,并将所有样本...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特征和平扫CT影像组学特征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HE)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性早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61例,根据是否存在早期HE分为HE组和非HE组,并将所有样本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82例)和验证集(79例)。采用3D Slicer软件对病灶感兴趣区进行勾画。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CT影像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保留非零系数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特征分别构建临床、影像组学及混合逻辑回归(LR)模型以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是否扩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从CT影像中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算法降维后筛选出7个具有鉴别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收集临床特征共计10个,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漩涡征、黑洞征、形状不规则是H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及混合模型预测效能:训练集中AUC分别为0.924、0.836和0.968,特异度分别为91.4%、81.0%和95.2%,敏感度分别为81.8%、78.4%和84.4%;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919、0.796和0.929,特异度分别为81.8%、77.5%和88.1%,敏感度分别为76.1%、64.5%和80.4%。结论:基于临床及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LR模型对HE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