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苍南地区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兆浪 温莉虹 +1 位作者 张仕锵 林克荣 《健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苍南地区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经肠镜活检证实的473例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比较分析青年和中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36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25例(69.44%),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的病变部位、分... 目的探讨苍南地区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经肠镜活检证实的473例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比较分析青年和中老年结直肠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36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25例(69.44%),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粘液腺癌发病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南地区青年人结直肠癌男性发病率高;与该地区中老年人相比,青年人结直肠癌更好发于直肠,且粘液腺癌占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青年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温州地区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兆浪 吴爱雪 +1 位作者 郑向阳 张虎祥 《健康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少年PTC的认识。方法总结收集的15年间31例青少年(年龄≤18岁)PTC临床表现、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情况,与同期1037例成年人(年龄&g...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少年PTC的认识。方法总结收集的15年间31例青少年(年龄≤18岁)PTC临床表现、病理类型、ki-67蛋白表达情况,与同期1037例成年人(年龄>18岁)PTC患者作对比。结果青少年组在临床表现(甲状腺孤立性结节、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类型(经典型、弥漫硬化型)及预后等方面与成年人组不同(P<0.05);ki-67检测方面与成年组患者并无差异,但两组患者病理分期Ⅲ、Ⅳ期的表达均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组PTC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不同于成年组,其预后好,检测ki-67蛋白表达可提示预后并有助于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乳头状癌 青少年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苍南地区前列腺癌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兆浪 庄小艺 +1 位作者 周炳同 温莉虹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苍南地区前列腺癌(PCa)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至2016年PCa患者64例(PCa组)和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2例(BPH组)作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感染情... 目的探讨苍南地区前列腺癌(PCa)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至2016年PCa患者64例(PCa组)和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2例(BPH组)作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感染情况,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p16表达情况;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2016年患者尿液中高危型HPV,电镜观测部分患者活检新鲜组织标本。结果 PCa组石蜡标本中HPV16/18和p16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尿液中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10例PCa新鲜组织标本中4例可见病毒样颗粒,7例BPH新鲜组织标本均未见病毒样颗粒。结论本地区PCa患者HPV16/18的感染率高于BPH患者,HPV16/18的感染可能是本地区PCa的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尿液 电镜
下载PDF
CD117和Sox10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温莉虹 林瑞泼 +5 位作者 陈阿德 黄兆浪 郑向阳 李秧秧 黄卡特 陈国荣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中CD117和Sox10表达以及c-kit基因扩增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PCR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kit基因的扩增量,并以色素痣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黏膜、肢端和... 目的:分析黏膜、肢端和非肢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MM)中CD117和Sox10表达以及c-kit基因扩增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PCR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kit基因的扩增量,并以色素痣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D117的表达量,并与色素痣进行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Sox10、S-100和HMB45的表达,比较分析各组阳性细胞数及总的阳性率差异。结果:黏膜、肢端和非肢端MM中c-kit基因扩增量显著大于色素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肢端、非肢端MM和色素痣中CD117阳性率分别为78.5%、73.6%、73.3%和25.0%,3组MM阳性率均高于色素痣(P<0.05)。3组MM中Sox10的阳性细胞数均高于S-100和HMB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x10、S-100和HMB45在MM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87.5%和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it基因扩增及CD117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不仅可作为MM与色素痣的鉴别诊断标志,同时也为MM的靶向治疗提供靶点;Sox10阳性率可作为黑色素细胞起源的肿瘤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CD117 C-KIT Sox1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