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应用人工生物假体,将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髋臼进行置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1]。作为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恢复髋关节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应用人工生物假体,将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髋臼进行置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1]。作为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2],在临床应用广泛。老年人在发生髋部骨折后,因术后卧床、患肢制动以及术中软组织、骨骼、静脉损伤、出血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导致静脉流速变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更易于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术后易诱发下肢水肿、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4];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给予消肿、止痛、抗凝等治疗措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小转子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技术对A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比较。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股骨标本24例,制作A2型股骨转子间不...目的探讨小转子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技术对A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比较。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股骨标本24例,制作A2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骨水泥强化组(n=8)、小转子固定组(n=8)和对照组(n=8)。其中,骨水泥强化组完成PFNA固定后先通过螺旋刀片的中空管道注入骨水泥,小转子固定组在完成PFNA固定后先将环扎钢丝放置在小转子骨块顶端,再将股骨外侧拧紧后对小转子部位予以固定。对照组仅给予PFNA固定。通过生物力学机器测量三组标本骨折端间距、位移情况(滑动位移、压缩位移)和承载力(极限载荷力、最大载荷力),分析不同辅助技术对髓内钉固定后骨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压缩后骨水泥强化组、小转子固定组骨折端间距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压缩位移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滑动位移均低于对照组,小转子固定组滑动位移低于骨水泥强化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极限载荷力和最大载荷力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PFNA,骨水泥强化型PFNA和小转子固定PFNA能够有效增加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骨折端的稳定性,可以达到早期负重的目的,且小转子固定PFNA在防止骨折端滑动方面效果更优,临床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辅助技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RA患者MTX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确诊并使用MTX进行治疗的RA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小剂量MTX维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3个...目的探讨RA患者MTX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确诊并使用MTX进行治疗的RA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小剂量MTX维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3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及Treg含量,并分析Th17细胞RORγt甲基化水平,而后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治疗后Th17(2.75%±0.83%vs 3.39%±0.74%)及Th17/Treg(0.26±0.09 vs 0.41±0.1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而Treg(7.29%±1.49%vs 6.13%±1.42%)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01)。RORγt(mRNA)(2.98±0.69 vs 4.15±0.78)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患者治疗后RORγt序列1(32.21±4.71 vs 40.15±6.58)及序列2(20.73±3.3 vs 25.65±4.61)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RORγt序列1及序列2甲基化水平均与Th17/Treg呈正相关(r=0.345,0.297;P<0.05)。结论MTX能有效抑制RORγt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改善RA患者Th17/Treg失衡的作用,提示RORγt甲基化水平可能参与对Th17/Treg平衡的调节。展开更多
文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应用人工生物假体,将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髋臼进行置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1]。作为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2],在临床应用广泛。老年人在发生髋部骨折后,因术后卧床、患肢制动以及术中软组织、骨骼、静脉损伤、出血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导致静脉流速变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更易于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术后易诱发下肢水肿、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4];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给予消肿、止痛、抗凝等治疗措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文摘目的探讨小转子固定和骨水泥强化技术对A2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比较。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股骨标本24例,制作A2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骨水泥强化组(n=8)、小转子固定组(n=8)和对照组(n=8)。其中,骨水泥强化组完成PFNA固定后先通过螺旋刀片的中空管道注入骨水泥,小转子固定组在完成PFNA固定后先将环扎钢丝放置在小转子骨块顶端,再将股骨外侧拧紧后对小转子部位予以固定。对照组仅给予PFNA固定。通过生物力学机器测量三组标本骨折端间距、位移情况(滑动位移、压缩位移)和承载力(极限载荷力、最大载荷力),分析不同辅助技术对髓内钉固定后骨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压缩后骨水泥强化组、小转子固定组骨折端间距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压缩位移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滑动位移均低于对照组,小转子固定组滑动位移低于骨水泥强化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极限载荷力和最大载荷力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骨水泥强化组和小转子固定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PFNA,骨水泥强化型PFNA和小转子固定PFNA能够有效增加A2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骨折端的稳定性,可以达到早期负重的目的,且小转子固定PFNA在防止骨折端滑动方面效果更优,临床可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辅助技术。
文摘目的探讨RA患者MTX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确诊并使用MTX进行治疗的RA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小剂量MTX维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3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及Treg含量,并分析Th17细胞RORγt甲基化水平,而后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治疗后Th17(2.75%±0.83%vs 3.39%±0.74%)及Th17/Treg(0.26±0.09 vs 0.41±0.13)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而Treg(7.29%±1.49%vs 6.13%±1.42%)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01)。RORγt(mRNA)(2.98±0.69 vs 4.15±0.78)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患者治疗后RORγt序列1(32.21±4.71 vs 40.15±6.58)及序列2(20.73±3.3 vs 25.65±4.61)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RORγt序列1及序列2甲基化水平均与Th17/Treg呈正相关(r=0.345,0.297;P<0.05)。结论MTX能有效抑制RORγt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改善RA患者Th17/Treg失衡的作用,提示RORγt甲基化水平可能参与对Th17/Treg平衡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