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7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中医药调控IL-1RA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1
作者 毛锡顺 颜克秋 +4 位作者 肖文洁 张晓雨 鲍新坤 孙光军 林爱珍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深入探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并着重关注中医药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寻求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筛选与IL-1RA水平密切相关的遗传变异,将阈值(P<5×10^(-8))... 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深入探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并着重关注中医药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寻求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筛选与IL-1RA水平密切相关的遗传变异,将阈值(P<5×10^(-8))设定为全基因组的显著水平,进行系统性的因果关系剖析。同时,广泛查阅现有文献,对中医药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予以全面梳理。结果研究表明,影响IL-1RA水平的遗传变异与IBD的发病存在显著关联,证实了IL-1RA在IB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文献显示,在调节免疫反应方面,根据中医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理论,运用多种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同时抑制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减轻炎症方面,部分中药具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在改善IBD症状方面,中医药针对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IL-1RA在IBD发展中的免疫调节途径极为重要,有很大可能成为治疗策略的关键靶点。此外,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在IBD的治疗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IBD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全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中医药综合方案干预肥胖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舒梓心 朱绘 +9 位作者 卢晨霞 张佳 黄晶晶 吕艺 徐曦 彭苗 丁德光 郭淑琴 肖明中 李晓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估中医药综合干预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肥胖专科诊断为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合并疾病、体质量以及干预方式。分析...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估中医药综合干预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肥胖专科诊断为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合并疾病、体质量以及干预方式。分析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包括中药汤剂、穴位埋线和中医禁食疗法)干预肥胖症患者体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468例肥胖症患者合并疾病中以脂肪肝的患者人数占比最高(63.42%)。中医综合干预后1、2、3和6个月,患者体质量分别可降低3.80%、5.86%、8.00%和10.01%。在干预3个月时,70.28%的研究患者体质量降低≥5%,34.64%的患者体质量降低≥10%。在干预6个月时,重度肥胖患者体质量下降最为显著,达到13.99%,且女性患者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优于男性(18.25%vs 12.22%)。结论:在真实世界临床诊疗中,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肥胖症患者体质量,重度肥胖患者女性减重效果优于男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中医药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疗效评价 优势人群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中医药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安淇 姜成 +4 位作者 左婉曌 杨振宇 何聪 杨毅 柯佳 《北京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53-260,共8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进行性致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炎,起病隐匿,多发于老年人群,死亡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研究发现,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激活参与IPF的病理进程,影响了一...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进行性致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炎,起病隐匿,多发于老年人群,死亡率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研究发现,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异常激活参与IPF的病理进程,影响了一系列转录因子并促进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从而促进IPF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阻断NLRP3的异常激活有助于延缓IPF的进程。而中医药具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中药单体或复方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并延缓IP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特发性肺纤维化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症小体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中医院校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罗燕玲 高小莲 +2 位作者 肖明中 陶军秀 向聪 《医学新知》 2025年第3期358-366,共9页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医院校开展研究生跨专业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7月至10月,对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和职业使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医院校开展研究生跨专业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7月至10月,对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和职业使命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与职业使命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60名研究对象。中医院校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得分为(72.54±6.51)分,职业使命感量表得分为(38.99±5.69)分。户口所在地、对当前专业满意程度、对医学职业社会地位的认知和职业使命感水平是中医院校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医院校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态度较好,医学教育者应重视跨专业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影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教育,激发中医院校研究生内在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其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院校 研究生 跨专业合作学习 职业使命感
下载PDF
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新悦 黄超群 吕文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6-2241,共6页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早期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抗黏附,中医药抗黏附靶点多样,优势明显。幽门螺杆菌的黏附机制主要有酸适应、黏附素与受体结合及胃内微生态改变。中医药抗黏附...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早期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抗黏附,中医药抗黏附靶点多样,优势明显。幽门螺杆菌的黏附机制主要有酸适应、黏附素与受体结合及胃内微生态改变。中医药抗黏附的作用机制可分为构建胃黏膜屏障、抑制幽门螺杆菌黏附素表达及改变幽门螺杆菌生存环境的直接抗黏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间接抗黏附。现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的药效机制,旨在为幽门螺杆菌黏附机制研究和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幽门螺杆菌 黏附 药效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施雨峰 卢晨霞 +2 位作者 吕安淇 肖明中 李晓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54-1360,共7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目前中国最普遍的肝脏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对身体和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肝功能受损,MAFLD可导致肝炎、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MAFLD还可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从...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目前中国最普遍的肝脏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对身体和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肝功能受损,MAFLD可导致肝炎、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MAFLD还可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诱导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自噬能够降解受损或老化的线粒体,维持生物体内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在MAFLD的进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部分中药和复方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来治疗MAFLD。文章对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该病今后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BNIP3 TEFB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SIRT3信号调控及中医药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馥溧 巴元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13-718,共6页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短期预后差,增加了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风险,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深入探讨AKI的潜在调控机制对于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沉默...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短期预后差,增加了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风险,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深入探讨AKI的潜在调控机制对于改善其预后至关重要。沉默信息调控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可通过脱乙酰化并介导多种信号通路中的蛋白质底物调节线粒体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自噬,从而预防AKI,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新靶点。多种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SIRT3相关通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是AKI的研究热点。因此,以SIRT3为着眼点,就中医药通过调控SIRT3相关通路干预AKI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KI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中药新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3 中医药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荟萃分析
8
作者 刘跃斌 杨丹 +1 位作者 周晶晶 赵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92-2697,共6页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深入开展中医药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PubMed、Web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的中医药治疗ALS研究证据,...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深入开展中医药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PubMed、Web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自建库至2024年5月31日的中医药治疗ALS研究证据,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7篇研究,其中病例报告、理论探讨发文数量较多,病例系列、对照试验、动物实验、Meta分析发文数量较少。病例报告、理论探讨中,ALS病位主要在脾肾肝肺、奇恒之腑(脑、髓),奇经八脉、络脉亦受其害,形成复杂的虚实夹杂之证。病例系列以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三者间的不同组合对脾肾两脏气虚或阳虚进行干预。RCT、Meta分析证实中医药对ALS的运动、呼吸、吞咽、言语、心理、大小便、睡眠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动物实验中主要采用研究中药、针刺干预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效应机制,主要阐述抑制兴奋性谷氨酸毒性、抗凋亡作用、减轻炎症反应损伤、降低氧化自由基损伤等机制。结论中医药干预ALS具有一定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据积累,在改善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研究形式单一、证据等级不高等问题,未来建议借鉴真实世界研究范式,为中医药治疗ALS提供强有力的临床证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肌萎缩侧索硬化 功能障碍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粟李琴 秦公顺 +2 位作者 徐蕾 罗小萌 韦丹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目的:利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探索中医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发表的中医药治疗OAB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 目的:利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探索中医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发表的中医药治疗OAB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使用CiteSpace 6.1R6软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发文机构合作图及关键词知识图谱(包含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和突现网络图)。结果:共纳入189篇文献,主要研究者由王小龙、何爽、杜星辰等组成,形成了专业的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频数较高的关键词包括琥珀酸索利那新、针灸、中医药疗法等,发现10个关键词聚类及10个突现关键词。结论:OAB的相关研究在近年内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多以主要机构为中心进行,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及主要机构合作网络均较密集,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在不断发生变化,说明中医药治疗OAB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中医药治疗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进展
10
作者 朱晓安 闵晓俊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4期183-187,共5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多为控制血糖及血压,对于水肿、蛋白尿等并发症无良好的解决办法。DKD在中医学中归类于“消渴病”并发症范畴,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多为控制血糖及血压,对于水肿、蛋白尿等并发症无良好的解决办法。DKD在中医学中归类于“消渴病”并发症范畴,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DK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本文从DKD的病因病机及方剂、中成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外治法治疗DKD方面进行综述,同时也提出了中医药治疗DKD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治疗DKD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补益脾肾 活血祛瘀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罗成 叶远航 +2 位作者 盛国光 李晓东 柯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5期929-932,共4页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近5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文献表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具有起效时间短、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以进一步降低炎症介质表达、减轻肺部感染程度、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近5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文献表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具有起效时间短、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以进一步降低炎症介质表达、减轻肺部感染程度、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促进并发症的恢复等,且对患者远期预后也有较好效果。通过文献研究,本团队认为可以深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以及相关分子机制,进一步阐明中药及其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统一重症肺炎的辨证分型与治则治法。本文可为同行了解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的优势及方法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为开发新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中医药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2353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药治疗4年保持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碧颜 王健 +5 位作者 陆嘉明 徐立然 张国梁 毛宇湘 李晓东 谭行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0-482,共3页
目的对我国首批5个省中医药持续治疗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4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中医药治疗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 目的对我国首批5个省中医药持续治疗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4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中医药治疗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3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加了为期4年的随访,其中男性1156例(49.1%),汉族2344例(99.6%),已婚2260例(9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219例(94.3%),平均年龄为(41.52±8.98)岁,有偿供血1758例(74.7%),输血478例(20.3%),无症状期737例(31.3%),中西药合用患者963例(40.9%)。患者4年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4.84个月,治疗1、2、3、4年的保持率分别是86.6%、78.4%、72.2%、65.6%。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合用西药患者(HR=0.805,P<0.01)和艾滋病期患者(HR=0.769,P<0.01)能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脱失风险,感染途径为有偿供血患者(HR=1.373,P<0.01)会增加脱失的风险。结论我国首批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持续治疗患者,4年治疗保持率为65.6%,其中感染途径、是否合用西药和分期对中医药持续治疗时间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持续治疗 艾滋病 保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态靶辨治理论体系构建肥胖症中医药系统性干预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明中 闫瑞承 +11 位作者 黄晶晶 徐曦 吕艺 彭苗 张佳 王景芝 欧阳卡妮 卢晨霞 朱绘 李青伟 李晓东 赵林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77-581,587,共6页
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与脂肪性肝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造成我国及全球严重的疾病负担,针对肥胖症及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态靶辨治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真实世界的临床诊疗实... 肥胖属于慢性、易复发、进行性疾病状态,与脂肪性肝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造成我国及全球严重的疾病负担,针对肥胖症及代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态靶辨治理论体系指导下,结合真实世界的临床诊疗实践,提出肥胖症“三结合”系统性治疗方法与随访管理措施(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结合、中医综合治疗与外科代谢手术结合、院内诊治与院外生活方式管理结合),以期构建肥胖症中医药防治的综合干预策略,从而启发脂肪性肝病诊疗的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态靶辨治 三结合体系 干预策略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鄂版“肺炎1号” 被引量:4
14
作者 巴元明 王瑞 +2 位作者 李伟男 王林群 李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1-433,共3页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的通知》,向湖北省全省推荐4个组方,"组方4"即"肺炎1号"是湖北省唯一一个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地方组方,该组方于2020年2月1...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的通知》,向湖北省全省推荐4个组方,"组方4"即"肺炎1号"是湖北省唯一一个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地方组方,该组方于2020年2月13日正式发布。文章论述瘟疫病因应当为感"疠气"为病,具体为"疠气夹湿"为患。"肺炎1号"对应病机为邪犯少阳、湿热壅肺,病位当在肺脾,病理性质虚实夹杂,并依据病因病机特点分析组方特点及方剂渊源。该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战胜本次疫情、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提供鄂版"肺炎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1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原文传递
甲亢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宝华 焦玉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医家对甲亢的研究概况。通过查阅中医典籍与文献,甲亢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内伤,素体阴虚。发病的机理以气滞、痰结、血瘀为主,初期多为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灼液成痰,后期常出现气阴两虚。在分型论治上,多以肝郁火旺证、胃热... 综述近年来国内医家对甲亢的研究概况。通过查阅中医典籍与文献,甲亢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内伤,素体阴虚。发病的机理以气滞、痰结、血瘀为主,初期多为肝气郁滞,郁而化火,灼液成痰,后期常出现气阴两虚。在分型论治上,多以肝郁火旺证、胃热亢盛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气滞痰阻证等证型辨证施治。专科专药上,使用率最高的前10位药中大部分为含碘药物。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100%,疗效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治疗。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甲亢治疗的临床疗效,远期有减少甲亢复发、降低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中医分型 中药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瀚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7-1931,共5页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qu...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髓失生肝"的病理机制及"补肾生髓成肝"的疗效机制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生物学基础,"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证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硬化 肝衰竭 肝癌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瀚旻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338-1344,共7页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重要策略,已形成的研究热点方兴未艾.近些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提高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临床疗效,"髓"为中心治疗...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重要策略,已形成的研究热点方兴未艾.近些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控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提高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临床疗效,"髓"为中心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揭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及其相关病证的疗效机制,整体动态微调早调的作用方式满足了肝再生调控复杂多变的需要,解决了单靶点调控肝再生疗效有限的关键科学问题,平衡协调的疗效考核与结局指标的综合判断为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衰竭 肝硬化 肝癌 虚证本质 髓本质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邹如政 邹薇 +1 位作者 黄凯 张伟 《河北中医》 2021年第9期1580-1584,共5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临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BPH具有显著优势。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BPH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探讨中医治疗BPH的...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临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BPH具有显著优势。我们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BPH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面探讨中医治疗BPH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中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左新河运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术后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晓露 赵勇 +2 位作者 左新河 谢敏 付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2841-2844,共4页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逐年攀升,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越来越普及。中医药治疗消融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未消融完全或无法吸收完全的结节有一定疗效。总结左新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术后经验,主要责之于热毒袭于肌表...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逐年攀升,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越来越普及。中医药治疗消融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未消融完全或无法吸收完全的结节有一定疗效。总结左新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术后经验,主要责之于热毒袭于肌表、郁热结里、伏邪内滞、气虚阴亏,以养阴清热、化痰散瘀为基本治疗大法,主要选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瘀、活血利水消肿、养阴清热等方药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热消融术后 中医药 医家经验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志勇 陈沛雯 刘玲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0-51,共2页
眩晕在古代文献中有眩冒、头眩、头风眩、掉眩等名称。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关键词 眩晕 中医药疗法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