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性心肌病的内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纯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5年第6期247-249,共3页
肥厚性心肌病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脏病之一。本文就近年有关内科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介绍了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双异丙吡胺、胺碘酮、洋地黄与利尿剂等药物以及起搏器治疗的疗效,并对它们的疗效作了评价。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心肌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患者过氧化脂质及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江斌 许家琍 +4 位作者 江洪 黄从新 唐其柱 李建军 李庚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781-782,共2页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脂质 (LPO)、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患者分成 2组 ,三七总皂苷治疗组用三七总皂苷注射...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脂质 (LPO)、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患者分成 2组 ,三七总皂苷治疗组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 5 0 0mg加入 2 5 0ml液体中静滴 ,qd ,共 1周 ,余治疗同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血清SOD活力明显增高 (P <0 .0 1) ,LPO含量降低 (P <0 .0 1) ,对照组SOD活力及LPO含量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均 >0 .0 5 ) ,血清SOD的含量在治疗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皆无明显差别 (P均 >0 .0 5 )。三七总皂苷治疗后tPA明显高于治疗前 ,PAI 1明显低于治疗前 (P均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均 >0 .0 5 )。结论 :三七总皂苷能升高冠心病患者SOD活力 ,降低LPO含量 ,提高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冠心病 过氧化脂质 SOD TPA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传导障碍23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纯 许家琍 +4 位作者 王晋明 张庆华 刘昌慧 周秋凤 耿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30-631,共2页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传导障碍23例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0)王纯,许家琍,王晋明,张庆华,刘昌慧,周秋凤,耿晶我们于1994年6月~1996年3月,应用参麦注射液(参麦)治疗急性心肌...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传导障碍23例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0)王纯,许家琍,王晋明,张庆华,刘昌慧,周秋凤,耿晶我们于1994年6月~1996年3月,应用参麦注射液(参麦)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不同程度传导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急性 传导障碍 参麦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改变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其柱 李庚山 +2 位作者 黄从新 许家琍 江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测定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无心绞痛发作时,UA组,SA组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栓素B2(TXB2)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 本文测定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SA)和12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结果表明,无心绞痛发作时,UA组,SA组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栓素B2(TXB2)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PAI)活性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但UA组与SA组间无明显差异;UA组和SA组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UA组比SA组降低更明显,UA组在心绞痛发作时,上述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本文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为t-PA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性 血栓素B2 纤溶酶激活剂
下载PDF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纯 许家琍 +5 位作者 王晋明 刘昌慧 张庆华 孙有刚 陈孝义 朱天刚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采用依那普利治疗3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二个月,观察该药对左室肥厚(LVH)和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改变不明显;(2)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显著(P>0.05);(3)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明... 采用依那普利治疗3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二个月,观察该药对左室肥厚(LVH)和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改变不明显;(2)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显著(P>0.05);(3)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以PE/PA、Ei/Ai最为显著(P<0.001);(4)能明显逆转LVH。提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经短期ACEI治疗,能满意控制血压、逆转LVH、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因此,对这类患者宜早期应用ACE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依那普利 左室肥厚 心脏功能
下载PDF
青藤碱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钠、钙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丁仲如 李庚山 +2 位作者 蒋锡嘉 许家俐 王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 (Sin)对酶解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钠离子电流 (INa)、L型钙电流 (ICa L)的影响。发现 1,5 ,10 μmol/L的Sin分别使INa峰值 (INamax)较用药前下降 2 3.2 %、36 .1%和 6 0 % (n =8,P均 <0 .0...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 (Sin)对酶解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钠离子电流 (INa)、L型钙电流 (ICa L)的影响。发现 1,5 ,10 μmol/L的Sin分别使INa峰值 (INamax)较用药前下降 2 3.2 %、36 .1%和 6 0 % (n =8,P均 <0 .0 5 ) ;使ICa L峰值 (ICa Lmax)较用药前下降了 12 .8% ,35 .9%和 46 .9% (n =8,P均 <0 .0 1)。Sin使INa及ICa L电流 电压曲线上移 ,但不使其峰值电位偏移。Sin还浓度依赖性减慢钠通道灭活后恢复过程。当刺激频率分别为 0 .5 ,1,2Hz时 ,5 μmol/LSin使INamax较用药前分别下降了 36 .1%、41.5 %和 48.0 % (n =8,P均 <0 .0 1)。结果表明 ,Sin对INa具浓度和频率依赖性阻滞作用 ,可能作用于其失活状态 ;Sin对ICa L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这可能为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膜片钳 钠通道 L型钙通道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当归提取液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黄从新 丁仲如 +3 位作者 李庚山 蒋锡嘉 王腾 唐其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96-98,共3页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当归提取液(EAS)对酶解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当EAS为132,116和18时,使INa峰值(INamax)从6.98±...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当归提取液(EAS)对酶解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当EAS为132,116和18时,使INa峰值(INamax)从6.98±1.32nA分别降至5.77±1.33,5.28±1.15和3.82±1.45nA(n=6,P<0.01);使ICa-L的峰值(ICa-Lmax)从1005.0±196.5pA分别降至880.1±105.8,597.0±110.5和364.2±98.3pA(n=6,P<0.01)。EAS使INa、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均不改变其激活、峰值和反转电位。以上结果表明EAS对INa和ICa-L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这可能是EAS具有某些药理效应的离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膜片钳 离子通道 心室肌细胞
下载PDF
单支房室旁路心电图定位的规则系统 被引量:9
8
作者 任在镐 胡大一 +9 位作者 吴旸 吴永金 商丽华 余培桢 许春萱 王建安 徐耕 黄从新 郭继鸿 张树龙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 目的: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房室旁路定位的正确性,便利心内标测,缩短射频消融时医患受X线照射的时间。方法:样本按每区大于15例设计,全心分10区定位。累积射频消融成功的单支显性旁路277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波形态、R/S比值、QRS终末波极性和ST段改变作定位指标。结果:发现心电图在相邻区的旁路有重叠现象,部分区呈一区多样性。本定位规则系统,对单支显性旁路有95.3%的敏感性与99.4%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99.0%。结论:本定位系统根据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除极全过程的原理,采用心室除极的起始波、终末波和复极的ST段定位,并采用一区多标准以适应心电图一区多样性,可从同步6道以上的体表心电图对单支房室旁路作出正确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 房室旁路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建军 江洪 +6 位作者 许家琍 黎明江 陈芳 王晋明 唐其柱 黄从新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9年第1期38-39,共2页
6例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于胸痛发作时经12导联和(或)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律失常。其中心绞痛发作时伴发室性早搏二联律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阻滞(AVB)2例。1例Ⅲ度AVB者伴有发作性晕厥。冠状... 6例变异型心绞痛(VA)患者于胸痛发作时经12导联和(或)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律失常。其中心绞痛发作时伴发室性早搏二联律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阻滞(AVB)2例。1例Ⅲ度AVB者伴有发作性晕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与缺血有关的冠状动脉狭窄3例;余3例冠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但麦角新碱激发试验均为阳性。2例行药物治疗,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1例Ⅲ度AVB伴晕厥者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痉挛在VA患者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绞痛 变异型 心电图
下载PDF
隐匿性房室旁道心电图定位特征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昌慧 江洪 +4 位作者 唐其柱 黄从新 陈芳 杨剑雪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8年第2期74-76,共3页
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成功的365例隐匿性房室旁道患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逆传P(P-)波特点,并比较V1及食管导联的RP-(RP-V1和RP-E)间期,以探讨隐匿性房室旁道的定位特征。结果显示:①I、aVL导联(简称Ⅰ... 回顾分析射频消融成功的365例隐匿性房室旁道患者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逆传P(P-)波特点,并比较V1及食管导联的RP-(RP-V1和RP-E)间期,以探讨隐匿性房室旁道的定位特征。结果显示:①I、aVL导联(简称Ⅰ-L导联)显示P-波倒置的175例均为左心旁道,其中左游离壁旁道155例、左后隔旁道20例;Ⅱ、Ⅲ、aVF导联(简称Ⅱ-F导联)显示P-深倒70例,其中左后隔旁道50例中有35例(70.0%)、右后隔旁道30例中有25例(83.3%)、右游离壁旁道60例中有10例(16.7%),前两者与后者分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在左心旁道中,RP-V1间期与RP-E间期相比(166.2±17.8msvs118.1±19.2ms),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右心旁道中,右前膈、右游离壁旁道RP-V1间期与RP-E分别相比(107.1±18msvs157.1±18ms,132.5±18.6msvs189.2±23.5ms),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L导联P-波倒置为左心旁道的重要表现,Ⅱ-F导联P-波深倒是后隔旁道的重要特点,两个导联上P-波均直立提示右前隔旁道,左心旁道RP-E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旁道 心动过速 食管心房起搏 心电图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反复血流阻断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黎明江 江洪 +2 位作者 黄从新 王晋明 李庚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短时、反复的血流阻断再灌注是否具有抗急性缺血预适应现象及缺血相关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连续观察138例住院接受PTCA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中的心电图...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短时、反复的血流阻断再灌注是否具有抗急性缺血预适应现象及缺血相关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连续观察138例住院接受PTCA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中的心电图、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变化。结果:①33例(23.9%)患者术中出现室性早搏(VE)38例次,其中30例于首次球囊扩张时发生了VE,9例记录到VE二联律或成对VE;8例于再次球囊扩张时出现VE;其中5例2次扩张时均出现VE。第1次球囊扩张时的VE检出率(21.7%)显著高于第2次(5.8%,P<0.01)。②首次球囊扩张时73例(52.9%)出现STT改变,再次球囊扩张时31例(22.5%)有STT改变(P<0.01);③出现VE的38例次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74.0%±11.0%)轻于无VE出现者(85.0%±12.0%,P<0.05)。结论:短时反复的冠脉闭塞再灌注过程可减轻缺血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同时于首次球囊扩张后血流再灌注的心肌对急性缺血可产生较强的适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 心律失常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复律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洪 陈元秀 +7 位作者 黄从新 李庚山 王晋明 许家 张庆华 唐其柱 漆曙辉 王小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2期67-69,共3页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复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心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复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心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并发症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房血栓的二狭房颤患者接受PBMV治疗与二狭窦律者一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89例二狭房颤患者PBMV后经复律治疗转为窦性心律(其中15例仅服用奎尼丁即可复律)。随访23.5±11.7月,24例(27%)复发。认为房颤持续时间长和左房明显扩大可能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风湿性 心房颤动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元秀 江洪 +4 位作者 黄从新 唐其柱 陈芳 施冰 李庚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以了解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30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下移≥2mm且持续≥80ms和(或)... 回顾性分析经射频消融治疗的4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以了解ST-T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30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ST段下移≥2mm且持续≥80ms和(或)T波倒置者有181例(59.34%),明显高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28/113,24.78%)P<0.005。并且此差异不能被心率所矫正。此外左游离壁旁道患者ST段压低多分布在V3~V6导联,而右后和左后隔旁道患者倒置的T波和(或)ST段压低多发生于I、II、aVF导联。提示PSVT时心电图上ST-T改变可作为区分AVRT和AVNRT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 ST-T改变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从新 李庚山 +2 位作者 李建军 许家利 江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45-247,共3页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47 例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塞11 例,心绞痛36 例) 血CMVDNA,同时选择17 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冠心病患者47 ...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47 例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塞11 例,心绞痛36 例) 血CMVDNA,同时选择17 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冠心病患者47 例,血CMVDNA阳性者34 例,占72 .3 % 。对照组17 例,血CMVDNA 阳性者4 例,占23 .5 % ,二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1) 。冠心病心肌梗塞亚组11 例,血CMVDNA 阳性者9 例,占81 .8 % 。冠心病心绞痛亚组36 例,血CMVDNA 阳性者25 例,占69 .4% ,二亚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5) 。冠心病心绞痛亚组又细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各组CMVDNA 阳性检出率无差异( P> 0 .05) 。本研究表明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病理
下载PDF
青藤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从新 丁仲如 +4 位作者 李庚山 许家耽 蒋锡嘉 王腾 唐其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1期36-38,共3页
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Sin)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发现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max(去极化终末最大IK)从355.9&... 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Sin)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发现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max(去极化终末最大IK)从355.9±21.9pA分别降至317.6±20.1pA和233.1±18.7pA(n=7,P均<0.05),分别降低了10.8%和34.4%;外向尾电流从155.1±9.3pA分别降至129.4±6.2pA和91.8±6.9pA(n=7,P均<0.05),分别降低了16.6%和40.8%。当维持电压-40mV,超极化-100mV时,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1从3.157±0.794nA分别降至2.735±0.799nA和2.411±0.581nA(n=8,P均<0.01),抑制率分别为13.4%和23.6%。5μmol/LSin于不同膜电位水平均能抑制Ik1,且使Ik1I-V曲线零电位从-80mV降至-70mV。结果表明Sin对IK和Ik1均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其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效应可能与钾通道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膜片钳 钾通道 心肌细胞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ST段抬高为特点的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和冠脉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洪 黄从新 +6 位作者 唐其柱 黎明江 许家琍 王晋明 漆曙辉 王小红 李庚山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报道4例以ST段抬高为特点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探讨其冠脉病变特点和冠脉成形术(PTCA)治疗效果。方法术前行平板运动试验或记录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全部病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术,术后作平板运动试验。结果4... 目的报道4例以ST段抬高为特点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探讨其冠脉病变特点和冠脉成形术(PTCA)治疗效果。方法术前行平板运动试验或记录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全部病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术,术后作平板运动试验。结果4例患者以活动、焦虑、紧张为其心绞痛发作主要诱因,心电图特点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0.1~0.4mV。停止运动后心绞痛消失,ST段恢复正常。冠脉造影4例为单支病变,80%~90%狭窄,远端无侧支循环,经球囊成形术后置入支架,术后心绞痛消失,运动试验阴性。结论本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属劳力型心绞痛的少见类型,因具有病情进展快,心肌缺血严重且伴有心电不稳定和冠脉狭窄严重等特点,实为不稳定心绞痛。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考虑非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亦证实PTCA或同时置入支架可完全缓解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的心电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 劳力型 心绞痛 血管造影 冠脉成形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后运动试验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黎明江 江洪 +2 位作者 黄从新 唐其柱 陈芳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PTCA 围术期 运动试验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下载PDF
心绞痛等同症状的表现形式与识别(附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纯 刘昌慧 +4 位作者 王跃岭 李庚山 黄从新 王晋明 许家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心绞痛等同症状 表现形式 识别 临床分析 心电图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家俐 江洪 +7 位作者 黎明江 王晋明 唐其柱 李庚山 王跃岭 漆曙辉 王小红 周秋凤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56,共1页
较多临床报告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我们应用直接PTCA治疗AMI7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997年1月~11月,按1979年WHO诊断... 较多临床报告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我们应用直接PTCA治疗AMI7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997年1月~11月,按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AMI患者,男6例,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 PTCA 治疗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等同症状的识别及处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明江 邓汉华 +2 位作者 李红军 江洪 王晋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症状 识别 处理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