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华茜 韩敏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2年第2期57-59,共3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lomem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增厚为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免疫复合物沉积 诊治 肾小球基底膜 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 病理类型 GBM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曾艳 赵韶静 李正东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与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2月期间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肾病内科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与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8年2月期间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肾病内科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血清25(OH)D、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UAER≥300 mg/24 h表示存在糖尿病肾病;UAER≥30 mg/24 h表示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结果在180例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50例,大量蛋白尿20例;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1.0±15.5)ng/mL,大量尿蛋白组的血清25(OH)D水平也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维生素D正常组120例,不足组40例和缺乏组20例。维生素D缺乏组UAER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等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UAER、血肌酐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DL-C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通过开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肌酐与UAER是影响血清25(OH)D水平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呈现低水平,与患者的血脂与UAER有显著相关性,可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其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2型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血肌酐
下载PDF
血液净化方式和时机对防治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任 李正东 曾艳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期374-37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和时机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组52例,间歇性血液透...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和时机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液净化方式不同分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组52例,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51例。其中CRRT组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7例;IHD组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6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CRRT组肾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IHD组[48.1%(25/52)比21.6%(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RT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低于IHD组[(69±11)mm Hg(1 mm Hg=0.133k Pa)比(86±14)mm Hg,(0.76±0.10)比(0.8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RRT组患者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72±62)μmol/L比(393±41)μmol/L](P<0.05),且低于IHD组[(391±74)μmol/L](P<0.05);治疗后,CRRT组白蛋白高于IHD组[(32±3)g/L比(30±4)g/L](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提高脓毒症导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率,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RLFLE诊断标准Ⅰ期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代替 间歇性血液净化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黎 阮华玲 +3 位作者 陈华茜 刘巍 杨涛 张任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0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救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M...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救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MODS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HVHF组(44例),置换液流速4~6L/h,血流速度250~300ml/min;CVVHDF组(41例),置换液流速2L/h,透析液流速2L/h,血流速度250~300ml/min。比较两组治疗24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H值、HCO3-、氧合指数(PaO2/FiO2)、多巴胺剂量、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K+、Na+、C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存活率。结果 HVHF组存活28例,存活率63.6%,CVVHDF组存活26例,存活率6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CVP、SCr、BUN降低(P<0.05),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MAP、HCO3-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均得到纠正;两组治疗后PaO2/FiO2都明显改善,但HVHF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TNF-á、IL-6、CRP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HVHF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CVVHDF组(P<0.05)。结论 HVHF和CVVHDF均能有效地清除溶质和水分,调整离子和酸碱平衡,改善组织缺氧,且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HVHF较CVVHDF更能有效地清除MODS患者的炎症介质,调节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容量血液滤过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肾康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任 李正东 《医学综述》 2015年第7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对慢性肾衰竭(CRF)治疗效果及对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CRF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对慢性肾衰竭(CRF)治疗效果及对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CRF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肾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芳香酯酶、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02±99)mmol/L比(355±105)mmol/L,(16±3)mmol/L比(18±3)mmol/L,(1.2±0.6)g比(1.6±0.7)g,P<0.05或P<0.01],且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芳香酯酶、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0.241±0.014)U/L比(0.223±0.012)U/L,(1.36±0.16)mmol/L比(1.27±0.18)mmol/L,(1.35±0.21)g/L比(1.23±0.22)g/L,P<0.05或P<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显著低于对照组[(1.65±0.21)mmol/L比(1.88±0.27)mmol/L,(4.5±0.4)mmol/L比(4.8±0.5)mmol/L,(0.88±0.09)g/L比(0.95±0.11)g/L,P<0.0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4%(23/44)比30.2%(13/43),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CRF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调节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脂代谢 肾功能 前列地尔 肾康
下载PDF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在严重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黎 陈华茜 +5 位作者 刘巍 张任 孙继业 曾艳 赵韶静 阮华玲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和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对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3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CPFA组(18例... 目的通过比较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和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对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3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CPFA组(18例)和HVHF组(1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用CPFA治疗和HVHF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h后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多巴胺用量、氧合指数、凝血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乳酸、免疫球蛋白、补体、APACHEⅡ评分、TNF-α、IL-10、高迁移率簇蛋白-1(HMGB-1)、CRP的变化,同时评估两种治疗的安全性。比较2组治疗72h后的存活率。结果 2种治疗均能降低体温、心率、血肌酐、尿素氮、血乳酸、多巴胺用量、APACHEⅡ评分,升高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维持水、电解质、血糖、凝血指标稳定,2种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对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无明显影响(P>0.05)。2种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TNF-α、IL-10、HMGB-1、CRP(P<0.05),但CPFA治疗后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大于HVHF组(t=2.374,P=0.024;t=2.074,P=0.046;t=2.066,P=0.047;t=2.562,P=0.015)。2种治疗安全,患者未出现出血、栓塞、过敏等并发症。72h后CPFA组存活14例,存活率77.8%,HVHF组存活13例,存活率76.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P=0.756)。结论CPFA和HVHF均能安全、有效地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内环境,但在降低炎症因子方面,CPFA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 高容量血液滤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蛇床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提取物中蛇床子素含量
7
作者 张任 陈琴华 +1 位作者 朱军 余飞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蛇床子超临界二氧化碳(C02)流体提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样品采用C02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液用乙酸乙酯溶解,选择监测离子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色谱条件:DB-5 MS(30 m×0.32 mm,0.25 μm...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蛇床子超临界二氧化碳(C02)流体提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样品采用C02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液用乙酸乙酯溶解,选择监测离子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色谱条件:DB-5 MS(30 m×0.32 mm,0.25 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柱流速2.0 mL·min^-1,柱温60℃保持2 min,以10℃·min^-1到280℃,保持6 min;进样口和接口温度为280 ℃.结果 蛇床子素在5~1 0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97%,检测限1.0 ng·mL^-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蛇床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蛇床子素 色谱-质谱 气相
下载PDF
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联合血液滤过救治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报告
8
作者 赵黎 曾艳 +1 位作者 赵韶静 陈华茜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553-1554,共2页
老年人由于脏器储备功能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一旦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病情更险恶,病死率更高。本科用配对血浆分离吸附联合血液滤过成功救治1例80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浆分离吸附 血液滤过 老年人 救治 配对 免疫功能减退 储备功能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人群下肢血管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阮华玲 郭昆全 +4 位作者 杨坤 叶林秀 孙雪 阎劲松 赵黎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下肢血管病变(PVD)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681例IGR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结果及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定踝臂指数(ABI),以ABI≤0.9诊断有PVD,分为PVD组和非PVD组,并...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下肢血管病变(PVD)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681例IGR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结果及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定踝臂指数(ABI),以ABI≤0.9诊断有PVD,分为PVD组和非PVD组,并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681例IGR人群中检出ABI≤0.9者49例,患病率为7.2%。两组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吸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调节受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下肢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前期IGR阶段已发生,且发生率较高,增龄、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是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下肢血管病变 踝臂指数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IL-15表达情况及免疫病理损伤特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韶静 曾艳 李正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IL-15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免疫病理损伤特征。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及回顾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到2017年6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12例... 目的探讨IL-15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免疫病理损伤特征。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及回顾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到2017年6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LN情况分为LN组(62例)与SLE组(60例),记录2组患者的免疫病理损伤特点,检测IL-15等血液学指标,随访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的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发生率显著高于SLE组(P<0.05),2组肾小球硬化与纤维性新月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组的CysC、TNF-α、IL-1β、IL-6都显著高于SLE组(P<0.05)。LN组的IL-15值为(16.30±11.49)ng/L,显著高于SLE组的(8.20±2.94)ng/L(t=8.588,P=0.003)。SLE组的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衰、冠脉事件等MACE发生率为5.0%,LN组为24.2%,LN组显著高于SLE组(P<0.05)。在LN组中,Spearman检验显示患者的IL-15值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CysC、IL-1β、IL-6、TNF-α、MACE等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IL-15在LN患者中呈现高表达情况,伴随有严重的免疫病理损伤,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可影响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5 狼疮性肾炎 免疫病理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文传递
PEP-1-SO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艳 赵韶静 +1 位作者 张任 李正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741-744,共4页
目的分析PEP-1-SO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PEP-1-SOD蛋白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进行治疗,检测小鼠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评价小鼠治疗前后肾... 目的分析PEP-1-SO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PEP-1-SOD蛋白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进行治疗,检测小鼠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评价小鼠治疗前后肾损伤情况,检测小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治疗后Cr、BUN及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肾脏损伤程度评分及MDA、G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小鼠治疗后SOD、MDA、GSH水平与损伤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P-1-SO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明显降低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顺铂 PEP-1超氧化物歧化酶 N-乙酰半胱氨酸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对骨关节炎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少邦 卢丽 +1 位作者 龚泰芳 李红霞 《骨科》 CAS 2017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骨关节炎手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骨关节炎手术后病人11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干预骨关节炎手术后病人的临床效果和对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骨关节炎手术后病人11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则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3%,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观察组护理后2周和4周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骨关节炎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加快病人术后的康复速度,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较好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整体护理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清ADM与尿TXB2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潇 胡燕 孙艳君 《肝脏》 2020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尿血栓素B2(TXB2)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8例,分为非AKI组(38例)和AKI组(4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ADM)与尿血栓素B2(TXB2)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8例,分为非AKI组(38例)和AKI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ADM与尿TXB2含量,分析ADM和TXB2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M和TXB2诊断的效能。结果非AKI组与AKI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男女)、病程、Child-Pugh分级(A/B/C级)和MELD评分(5-6分/7-9分/≥10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8.6)岁对(54.1±7.6)岁,21/17对26/14,(6.71±1.49)年对(6.42±0.84)年,10/13/15对3/16/21,8/12/18对10/13/17](P>0.05);AKI组患者的白蛋白含量低于非AKI组[(26.95±4.68)g/L对(35.21±6.72)g/L](P<0.05),AKI组患者的尿素氮、总胆红素、Scr、ADM和TXB2含量高于非AKI组[(14.35±2.09)mmol/L对(5.93±0.61)mmol/L,(47.19±2.44)μmol/L对(25.94±3.60)μmol/L,(125.38±14.37)μmol/L对(72.84±4.84)μmol/L,(328.24±45.06)pg/mL对(176.29±24.35)pg/mL,(1885.40±243.51)pg/mL对(1107.69±104.24)pg/mL](P<0.05)。血清中ADM含量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753,P<0.05),与尿素氮、总胆红素和Scr呈正相关(r=0.851、0.492、0.695,P<0.05);尿TXB2含量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516,P<0.05),与尿素氮、总胆红素和Scr呈正相关(r=0.641、0.430、0.510,P<0.05)。Scr、ADM和TXB2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AKI具有诊断价值(OR=2.357、95%CI:1.247-4.457,OR=3.458、95%CI:1.195-10.004,OR=3.315、95%CI:2.175-5.052)(P<0.05)。Scr、ADM和TXB2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AK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905和0.880,ADM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分别为85.16%和87.19%。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AKI患者血清ADM与尿TXB2含量较未合并AKI患者高,检测其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是否并发AKI,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肾上腺髓质素 尿血栓素B2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肾损伤
下载PDF
肾皮质坏死致急性肾损伤一例
14
作者 钟晓惠 陈华茜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期90-92,共3页
肾皮质坏死(renal cortical necrosis,RCN)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种极为罕见的病因,在发达国家RCN占AKI病因的1.9%~2%,在发展中国家占6%~7%[1],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人流术后发生脓毒血症引起肾皮质坏死导致AKI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 肾皮质坏死(renal cortical necrosis,RCN)是急性肾损伤(AKI)的一种极为罕见的病因,在发达国家RCN占AKI病因的1.9%~2%,在发展中国家占6%~7%[1],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人流术后发生脓毒血症引起肾皮质坏死导致AKI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皮质坏死 急性肾损伤 肾活检
下载PDF
肾消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杨涛 张韬 +3 位作者 陈华茜 张任 赵黎 李正东 《四川中医》 2017年第3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肾消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西医组(n=40)和西医组(n=39),西医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方案,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消通络方治疗。治疗前后检... 目的:探讨中医肾消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西医组(n=40)和西医组(n=39),西医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方案,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消通络方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血糖水平,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免疫球蛋白G(IgG)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血糖、肾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中西医组TC、LDL-C、FBG水平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SCr、BUN、IgG、UAER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西医组61.54%(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肾消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消通络方 前列地尔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膜性肾病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黎 刘巍 +4 位作者 杨涛 张任 李正东 曾艳 陈华茜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对膜性肾病大鼠的作用及对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5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60只大鼠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建立膜性肾病模型,造模完成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2 mg/kg)组、五...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对膜性肾病大鼠的作用及对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5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60只大鼠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建立膜性肾病模型,造模完成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2 mg/kg)组、五味子乙素(30 mg/kg)组、五味子乙素(30 mg/kg)+泼尼松(2 mg/kg)组。连续给药28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脏p-Akt、Akt、PI3K-P85、PI3K-P1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五味子乙素组、五味子乙素+泼尼松组大鼠24 h尿蛋白量和血清TC、TG、MDA、BUN及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肾脏p-Akt、Akt、PI3K-P85、PI3K-P11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五味子乙素+泼尼松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给药组。结论五味子乙素联合泼尼松对大鼠膜性肾病发挥显著改善作用,作用优于单给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 膜性肾病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理分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韶静 曾艳 +2 位作者 赵黎 李正东 毛艳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病理分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肾内科收治的78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DN组,同期选择肾脏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DN组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病理分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肾内科收治的78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DN组,同期选择肾脏功能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DN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免疫组化检测两组患者的C3aR.C5aR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DN组78例患者中,病理判断为I型40例,I型20例,皿型10例,V型8例。DN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肾组织的C3aR.C5aR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DN组患者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理分型与血肌酐(r=0.603,P=0.000)、血尿素氮(r=0.537,P=0.001).CRP含量(r=0.558,P=0.001)和C3aR(r=0.544,P=0.002)、C5aR(r=0.478,P=0.008)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DN患者的病理分型与C3aR,C5aR免疫功能有显著相关性,其可影响DN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补体C3 补体C5
原文传递
PEP-1-SOD融合蛋白的预处理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8
作者 曾艳 张任 赵韶静 《现代医学》 2018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统计PEP-1-SOD融合蛋白预处理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纯化PEP-1-SOD融合蛋白,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小鼠模型,然后先给予预处理组小鼠PEP-1-SOD融合蛋白然后再灌注,并以再灌注及正常小鼠作... 目的:统计PEP-1-SOD融合蛋白预处理对小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保护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纯化PEP-1-SOD融合蛋白,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小鼠模型,然后先给予预处理组小鼠PEP-1-SOD融合蛋白然后再灌注,并以再灌注及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统计3组小鼠的肾脏指数及肾损伤程度评分,检测3组小鼠血清中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检测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并采用TUNEL染色方法对肾组织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预处理组及再灌注组小鼠肾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521,P=0.001),而预处理组小鼠肾脏指数高于再灌注组(P=0.015)。预处理组及再灌注组小鼠肾损伤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0,P=0.000),预处理组小鼠肾损伤程度评分低于再灌注组(P=0.000)。预处理组小鼠BUN、Cr均高于对照组(P=0.009,P=0.004),而均低于再灌注组(P=0.000,P=0.000),SOD、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559,P=0.000),SOD水平也高于再灌注组(P=0.000),但MDA水平却低于再灌注组(P=0.000),TNF-α、MP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125),却均低于再灌注组(P=0.000,P=0.000)。再灌注组小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预处理组及对照组,而预处理组小鼠也高于对照组。结论:PEP-1-SOD融合蛋白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小鼠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肾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PEP-1超氧化物歧化酶 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小鼠
原文传递
抗SmD1抗体表达与狼疮肾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赵韶静 曾艳 李正东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抗SmD1抗体表达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门诊与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60例作为SLE... 目的探讨与分析抗SmD1抗体表达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门诊与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60例作为SLE组,LN患者30例作为LN组,无结缔组织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抗SmD1抗体等抗体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与随访预后。结果 LN组与SLE组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LN组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SLE组、对照组的SLEDAI评分分别为13.20±1.28分、8.29±2.47分和2.56±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24,P=0.001)。LN患者随访6个月期间死亡6例,死亡率为20.00%;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随访死亡与SLEDAI评分和抗SmD1抗体、抗Sm抗体表达阳性率都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DAI评分和抗SmD1抗体、抗Sm抗体表达阳性率都为导致患者预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抗SmD1抗体在LN患者中呈现高表达装,在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随访预后预测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与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SMD1抗体 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预后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