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钧涛 吕艳霞 +7 位作者 王辉 涂汉军 李新建 胡胜利 周平 张涛 张宇强 刘开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01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开颅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糖尿... 目的分析影响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2-01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开颅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糖尿病、侧脑室引流、置管、术前使用激素、术前使用抗菌药)。结果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手术时间≤5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5%vs 2.60%,χ2=5.169,P=0.023);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0%vs 2.39%,χ2=115.700,P<0.001);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9%vs 1.90%,χ2=43.080,P<0.001);行侧脑室引流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未行侧脑室引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vs 2.21%,χ2=87.450,P<0.001)。结论老年患者开颅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率为4.79%。手术时间>5h、脑脊液漏、侧脑室引流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开颅手术 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神经外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创建中的护士情绪资本管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栋梅 杨凤翔 +1 位作者 李侠 陈婧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41-343,共3页
在护理管理诸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护士长要想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本,就必须管理好智力资本和情绪资本[1]。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构成情绪资本,实现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2-3]。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 情绪 管理 护士
下载PDF
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侠 秦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78-279,共2页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入住神经外科的60例颅脑损伤、脑出血或颅脑手术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入院或术后48 h给予PN联合EN支持治...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入住神经外科的60例颅脑损伤、脑出血或颅脑手术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入院或术后48 h给予PN联合EN支持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给予PN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1、14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蛋白、血红蛋白、电解质。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14 d,观察组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11例(36.7%)、应激性溃疡14例(46.7%)、电解质紊乱9例(30.0%);对照组发生腹泻20例(66.7%)、应激性溃疡22例(73.3%)、电解质紊乱9例(30.0%)。观察组腹泻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PN联合EN营养支持可提高神经外科病人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周章明 熊家庆 +6 位作者 邵义敏 胡胜利 胡钧涛 张涛 王辉 罗杰 涂汉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临床预后,以MRS 0~2分为良好,3~4分为一般,5分和死亡为差。结果 60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8.3%。存活的55例中,MRS 0分0例,1分1例,2分2例,3分19例,4分25例,5分8例,恢复良好占5.5%,一般占80.0%,差14.5%。结论经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术清除颅内血肿和止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神经节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血肿 止血
下载PDF
MRI增强联合3D FIESTA-C序列对管状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涛 罗杰 +5 位作者 邓桂芬 程敬亮 张焱 张云枢 陈学强 刘平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增强扫描联合3D FIESTA-C序列对内听道内管状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管状微小听神经瘤7例,均行GE3.0T超导磁共振T1FLAIR、FSE-T2WI、3D FIESTA-C及T1FLAIR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均呈管状且位于内... 目的 探讨MRI增强扫描联合3D FIESTA-C序列对内听道内管状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管状微小听神经瘤7例,均行GE3.0T超导磁共振T1FLAIR、FSE-T2WI、3D FIESTA-C及T1FLAIR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灶均呈管状且位于内听道内,与脑实质相比,病灶T1FLAIR为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3D FI-ESTA-C呈低信号,患侧较健侧内听道增宽2~5mm不等.T1FLAIR增强扫描7例病变均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强化均匀,2例强化欠均匀,病灶内可见点状未强化区.结论 T1 FLAIR增强扫描联合3D FIESTA-C更易于检出病灶,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并提示病变性质,对管状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3D FIESTA—C 管状 微小听神经瘤
下载PDF
三维CT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栋梅 雷军荣 +1 位作者 朱玲 王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精确定位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盲探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CT精确定位下经皮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盲探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在三维CT定位下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对所有患者门诊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整体临床效果,统计2组定位三叉神经时间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定位穿刺部位至给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观察组发生咀嚼肌无力、听力减退、面部肿胀淤血及角膜麻痹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辅助经皮卵圆孔穿刺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对卵圆孔定位准确,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更好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经皮卵圆孔穿刺 三叉神经半月节 射频消融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胸腔镜切除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波 郭家龙 +2 位作者 秦军 陈亮 赵洪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95-999,共5页
研究背景椎管"哑铃"形肿瘤因向椎管内及椎旁生长,压迫脊髓,侵犯椎管、椎间孔和椎旁结构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位于胸椎的"哑铃"形肿瘤可突入胸腔生长,引起胸膜刺激症状如胸痛、气急、咳嗽等,由于侵犯广泛而难以Ⅰ期... 研究背景椎管"哑铃"形肿瘤因向椎管内及椎旁生长,压迫脊髓,侵犯椎管、椎间孔和椎旁结构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位于胸椎的"哑铃"形肿瘤可突入胸腔生长,引起胸膜刺激症状如胸痛、气急、咳嗽等,由于侵犯广泛而难以Ⅰ期手术完整切除,存在分期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随着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胸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手术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极大地降低。方法与结果 4例胸椎椎管内"哑铃"形肿瘤患者中3例Ⅱ型患者先经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肿瘤,再经脊柱后正中入路行半椎板切除术,显微镜下肿瘤显露良好,完整切除肿瘤;1例Ⅲ型患者先切除椎管内肿瘤,后经胸腔镜完整切除胸腔内病灶。术后2例患者早期症状加重,6个月后好转;1例双下肢无力、胸痛、咳嗽症状明显改善;1例干咳消失。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MRI检查显示肿瘤完整切除、无复发。结论经脊柱后正中入路行半椎板切除联合胸腔镜切除胸椎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佳、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的首选外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胸椎 椎板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颅内微小病变锁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牟磊 杨华 +1 位作者 罗杰 向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457-458,共2页
目的评价颅内微小病变锁孔手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采用锁孔入路处理颅内微小病变(直径≤3 cm)30例(导航组),与同时期采用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显微手术组)进行多指标对照。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0... 目的评价颅内微小病变锁孔手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采用锁孔入路处理颅内微小病变(直径≤3 cm)30例(导航组),与同时期采用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显微手术组)进行多指标对照。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0±0.52)mm。与单纯显微手术相比,导航组骨窗直径、头皮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导航组和显微手术组病情好转或无变化分别为24例和18例,加重分别为5例和7例。导航组死亡1例。结论锁孔手术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治疗颅内微小病变疗效优于传统显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病变 颅内 锁孔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 被引量:7
9
作者 段波 秦军 +4 位作者 雷军荣 魏德胜 陈亮 陈志明 杨邦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颅内结构的显示效果及在显微神经外科术中辅助定位脑深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开颅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脑表面探查确定病变的位置、深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超声辅助下显微手...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颅内结构的显示效果及在显微神经外科术中辅助定位脑深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开颅后,将超声探头置于脑表面探查确定病变的位置、深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肿瘤22例,其中胶质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脑膜瘤2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例。术中超声探查可显示颅内结构并明确区分病灶,精确定位。结论术中超声可显示并精确定位脑深部肿瘤,有助于选择最佳手术入路,避开重要功能区,可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显微神经外科 脑深部肿瘤
下载PDF
马尾区副神经节瘤2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铁延 朱瑞娟 +3 位作者 汤显斌 龚晓虹 李安荣 李红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5-1047,共3页
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约85%~9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少,且90%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部[1]。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 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约85%~9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少,且90%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部[1]。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uda equina paraganglioma,CEP)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150余例[2]。我院收治2例CEP,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颈动脉体 颈静脉球 马尾区 室管膜瘤 肿瘤起源 cauda 自主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魏德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常规加高压氧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及血清...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常规加高压氧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天及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指标,对改善患者的综合状态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高血压脑出血 脑血管动力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在颅脑深部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贺祎 张忠磊 +4 位作者 何晓伟 张文君 刘建新 贺赟 段波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2089-209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在颅脑深部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行外科手术的颅内病变患者,术中开颅后应用超声显示病变的位置、深度、范围、性质以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对病灶进行定位;瘤体切除后再次探测有无残留...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在颅脑深部病变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行外科手术的颅内病变患者,术中开颅后应用超声显示病变的位置、深度、范围、性质以及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对病灶进行定位;瘤体切除后再次探测有无残留。结果 38例病变均在术中超声图像上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其中12例患者病灶较小或相对较深,超声引导下先行穿刺置入人工标志物后得以清除。结论术中超声检测可清晰显示颅内深部病变并进行准确定位,并可监控病变切除情况,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定位 颅脑病变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10例
13
作者 周平 邓燕 +4 位作者 刘开军 张霞 李进榜 汤朝阳 王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0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脓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3例,小脑脓肿和枕叶各1例。术前颅脑MRI平扫+增强显示脓肿直径3.00~7.90 cm,平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0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脓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3例,小脑脓肿和枕叶各1例。术前颅脑MRI平扫+增强显示脓肿直径3.00~7.90 cm,平均(5.06±1.48)cm。术后1周内复查颅脑CT未见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1.33±16.61)个月。术后3个月,10例GOS评分均为5分。术后6个月,复查颅脑MRI平扫+增强显示,5例脓肿基本消失;5例残余病灶直径0.5~1.6 cm,平均(0.55±0.64)cm;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考虑为囊壁未完全吸收,未做特殊处理,继续随访观察,直至复查MRI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神经内镜可以在直视下抽吸治疗脑脓肿,具有安全、直观的特点,是治疗脑脓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神经内镜手术 疗效
下载PDF
microRNA-138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明环 张波 +2 位作者 汤祥军 张力 罗杰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38(miR-138)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4 h取脑组织检测miR-138和Lcn-2的表达水平;采用脂... 目的:探讨microRNA-138(miR-138)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24 h取脑组织检测miR-138和Lcn-2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miR-138 mimics转染PC12细胞,采用q PCR检侧miR-138的表达丰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cn-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38的靶基因。结果:模型组中miR-13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过表达miR-138能够促进缺氧后PC12细胞的增殖,同时Lcn-2蛋白表达量降低,miR-138能够靶向作用于Lcn-2,过表达Lcn-2能够逆转miR-138的作用。结论:过表达miR-138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靶基因Lcn-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microRNA-138 转染 Lcn-2
原文传递
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家冲 张相华 +2 位作者 季稳 邹重九 黄宽明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且逐渐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居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第二位,以65岁老年人多见。近年来帕金森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30~50岁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2020年PD的全球患病率已由原来的1%增加到4%,随...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且逐渐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居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第二位,以65岁老年人多见。近年来帕金森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30~50岁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2020年PD的全球患病率已由原来的1%增加到4%,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计PD的患病率将迎来急剧增长[1]。PD的临床表现包括多种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6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宇强 杨玲 +2 位作者 王辉 胡胜利 胡钧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小儿先天性脑积水发病率在0.9%~1.5%之间,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临床疗效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13年2月对66例小儿脑积水患儿采用经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小儿脑积水 治疗方法 腹腔镜 疗效分析 先天性脑积水 临床疗效 发病率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丽 李淑君 孙翠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15-819,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生命体征、住院时间以及...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生命体征、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OFA、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入住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减少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术后护理 预后
下载PDF
额叶脑挫裂伤的处理(附113例报告)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辉 余安斌 +6 位作者 周章明 胡钧涛 张涛 胡胜利 周平 张宇强 李新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79-280,315,共3页
目的总结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指征的把握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50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行手术治疗12例,放弃治疗5例)。结果出院后随访8月~9年,按GO... 目的总结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指征的把握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50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行手术治疗12例,放弃治疗5例)。结果出院后随访8月~9年,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92例,中残4例,重残6例,死亡11例。结论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意识障碍较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CT复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尽早手术清除坏死脑组织和去骨瓣减压,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额叶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应用双侧额颞顶部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涛 王辉 +5 位作者 胡钧涛 周平 张宇强 刘开军 胡胜利 汪超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8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1例早期行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评估51例患者,其中GOS1分8例,GOS2分6例,GOS3分9例,G...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51例早期行双侧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评估51例患者,其中GOS1分8例,GOS2分6例,GOS3分9例,GOS4分11例,GOS5分17例。结论早期应用双侧额颞顶部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尤为重要,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超大骨瓣减压术 早期 双侧 疗效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曹刚 涂汉军 +1 位作者 张力 黄宽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206-208,255,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19例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17例患者恢复良好...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19例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17例患者恢复良好,恢复正常工作能力;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情加重,高位截瘫;其中3例病人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存在困难,MRI是最有效的辅助检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半椎板入路对颈椎生理曲度及运动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颈段脊髓 诊断 显微手术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