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课堂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曾文静 刘菊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9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在《麻醉学》课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160名本科学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名学生。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杨拔贤、李文志主... 目的评价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在《麻醉学》课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160名本科学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名学生。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杨拔贤、李文志主编的第3版《麻醉学》第五章《全身麻醉》作为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用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前预习环节得到学生预习数量及质量数据、课中与学生实时互动并根据反为馈实时调整授课重点,课后完成测验并分析数据。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本章教学内容的课后理论与实践测验成绩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课前预习率为42.50%,实验组课前预习率为88.7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五章课后专业测验成绩为(86.21±6.60)分,实验组课后专业理论测验成绩为(89.98±6.14)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践课成绩为(85.42±6.59)分,实验组实践课成绩为(87.68±7.01)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打分分别为(85.81±5.81)分、(82.81±6.74)分、(82.25±6.00)分,实验组分别为(87.88±6.40)分、(88.94±7.53)分、(90.69±6.79)分,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统一,应用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与课后测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改革,可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授课效果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麻醉学 教学改革 教学工具 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在《临床麻醉学》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彭菲 祝烨 吕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2期85-90,共6页
目的 分析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在《临床麻醉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为本科麻醉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及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17年9月—2022年1月完成《临床麻醉学》课程学习的2014-2017级1378名麻... 目的 分析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在《临床麻醉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为本科麻醉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湖北医药学院及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17年9月—2022年1月完成《临床麻醉学》课程学习的2014-2017级1378名麻醉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终结性组采用传统终结性评价,形成性组采用单纯形成性评价,学习通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比较实施传统终结性评价、单纯形成性评价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的学生《临床麻醉学》期末总成绩,以及学生对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后,两学院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平均分均显著提高(P<0.05);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使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学生的期末平均分高于本部学院实行终结性评价及单纯形成性评价的学生(P<0.05),同时期末及格率显著提高(P<0.05)。学生对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使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临床麻醉学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大数据 教学效果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宇 刘菊英 +2 位作者 李清 姚涛 王贤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794-4795,共2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5岁,体质量10-25kg,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5岁,体质量10-25kg,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3例。D组麻醉诱导前经10min静脉输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盐水稀释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两组患儿均为七氟醚吸入诱导,芬太尼2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静脉推注后气管插管。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但麻醉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道不良事件(如上呼吸道梗阻、呛咳或屏气)D组低于C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麻醉恢复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儿童 麻醉恢复期 躁动 七氟醚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表面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战爱玲 李清 +1 位作者 罗向红 秦成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表面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行舌根部、咽部及气管内依次表面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对照组(K组)、丙泊酚+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表面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行舌根部、咽部及气管内依次表面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对照组(K组)、丙泊酚+七氟醚组(PS组)、0.01μg.kg-1.min-1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R1组)、0.03μg.kg-1.min-1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R2组)。观察记录各组麻醉前、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时、气管内硬质支气管镜探查取异物时、清醒时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K组在取异物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易发生喉或支气管痉挛、呛咳及呼吸抑制等,苏醒时间长。与K组比较,PS组、R1组和R2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喉或支气管痉挛、呛咳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苏醒时间短(P<0.05);与R1组比较,PS组和R2组患儿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应用于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术中麻醉深度易控制、安全平稳,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气管异物 麻醉 瑞芬太尼 丙泊酚 七氟醚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何顺厚 李清 刘勇攀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外科手术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2组,即舒芬太尼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进行临床麻醉。在各不同时间点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儿茶酚胺浓度以...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外科手术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2组,即舒芬太尼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进行临床麻醉。在各不同时间点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儿茶酚胺浓度以及术后苏醒情况,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T1)时,各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水平比诱导麻醉前(T0)均有显著下降(P<0.05),到气管插管后1min(T2)时,SP、DP、HR水平比T1有显著上升(P<0.05),并显著超过了T0的水平(P<0.05),且A组比B组上升的幅度更大(P<0.05)。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T2和手术结束后30min(T6)时,A组水平均比T0有显著提升(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1.9)min,睁眼时间(7.2±2.0)min以及意识清醒时间(14.6±2.3)min均少于A组(t=14.382,14.934,12.60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组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患者苏醒快,自我呼吸早。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儿茶酚胺指标变化较为平稳,有利于机体内环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不同用药方式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文静 王贤裕 +2 位作者 罗向红 龚小芳 许先成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用药方式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后气管内插管)、B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静注0.05 mg/kg的维库溴铵... 目的:比较不同用药方式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4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后气管内插管)、B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静注0.05 mg/kg的维库溴铵和2μg/kg芬太尼后插管)和C组(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静注0.1 mg/kg的维库溴铵和4μg/kg芬太尼后插管),术中均以2%~3%七氟醚维持,观察气腹开始前5 min (T0)、建立气腹时(T1)、气腹建立后5 min (T2)、术毕放气(T3)、放气后5 min (T4) HR、BP、SpO2、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在气腹后HR、BP及PETCO2均有一定程度升高,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术中生命体征较A组平稳(P〈0.05);C组苏醒时间较B组及A组显著延长(P〈0.05);A组患儿术中体动反应明显增加且苏醒过程易烦躁(P〈0.05)。结论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行,采取B组用药方式可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缩短,围术期并发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 疝囊高位结扎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艳玲 吴五洲 许先成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622-624,共3页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麻醉学系2007级麻醉本科学生96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8人,在讲授《临床麻醉学》部分章节时,甲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乙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表和考试成绩... 目的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麻醉学系2007级麻醉本科学生96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8人,在讲授《临床麻醉学》部分章节时,甲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乙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以问卷调查表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问卷调查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甲组学生相关章节的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乙组学生(P<0.05)。结论 seminar教学法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及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临床麻醉学 传统教学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硬膜外导管调整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先成 熊良志 +1 位作者 王燕 秦成名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3期391-392,共2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调整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于L_(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cm。对照组直接固定,实验组按照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 目的:观察硬膜外导管调整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于L_(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4cm。对照组直接固定,实验组按照满足"从导管注入2ml空气无阻力,且可立即回抽回约等量气体"两项条件的不同情况评价导管通畅度,如不通畅则调整导管,将导营逐次拔出1cm后(至少保留2cm)重新评价,使导管尽量通畅后固定。两组均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5min后注入混合液14ml。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所达最高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腹部肌肉松弛程度及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导管调整可改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导管 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9
作者 田伟 苏山春 +1 位作者 徐雪琴 柯昌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09,214,共6页
在医学研究中,慢性疼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慢性疼痛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其包括疼痛信号的传导、感知和调控机制等。在临床中慢性疼痛的发生通常与炎症、肿瘤、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 在医学研究中,慢性疼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慢性疼痛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其包括疼痛信号的传导、感知和调控机制等。在临床中慢性疼痛的发生通常与炎症、肿瘤、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不仅起到吞噬清除功能,还能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最近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各种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是未来治疗疼痛的有效靶点之一。本文将重点讨论巨噬细胞在慢性疼痛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巨噬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与巨噬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慢性疼痛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巨噬细胞 炎症 肿瘤
下载PDF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对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书涛 朱青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578-1580,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对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11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采用脑电双频谱指... 目的探究分析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对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非心脏手术治疗的11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采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研究组采用BIS指导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方案,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33.33%)高于研究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导管拔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瑞芬太尼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2~T4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较T0、T1时间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2.50%)低于研究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指导TCI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在非心脏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且血流动力学较TCI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稳定,但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靶控输注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以临床麻醉学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艳玲 吴五洲 +1 位作者 刘菊英 王贤裕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第4期452-454,共3页
介绍了在麻醉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临床麻醉"为主线的课程整合模式做法,并对整合后的教学体系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举措。
关键词 麻醉学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研究 实践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妇科开腹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慧 许先成 +1 位作者 王贤裕 孙艳玲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究报道术前预防性镇痛可以减少或消除术中和术后疼痛[1]。帕瑞昔布钠是新一代的NSAIDs类药物,是第一个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用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2],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妇科开腹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新型可视喉镜在小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杨梁 刘菊英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28,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可视喉镜在制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SPF级健康C57BL/6雄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VP组(... 目的:评价新型可视喉镜在制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SPF级健康C57BL/6雄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VP组(新型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滴注PBS)、VL组(新型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滴注LPS)、LP组(胸部透光法气管插管滴注PBS)、LL组(胸部透光法气管插管滴注LPS)。记录制备ARDS模型的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率及有无气管插管不良反应。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β浓度。结果:与LP组和LL组比较,VP组和VL组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一次成功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P组和LP组对比,VL组和LL组的肺损伤评分、BALF总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及TNF-α、IL-6、IL-1β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L组对比,VL组在上述检测指标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视喉镜在制备LPS诱导的小鼠ARDS模型中操作更简单快捷、模型成功率更高,并且不影响模型的制备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可视喉镜 气管插管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麻醉处理二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兴瑞 张炳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4-624,共1页
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难度较大,麻醉关键在于保证良好的通气,本文就两例气管肿瘤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作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气管肿瘤切除手术 麻醉处理 肿瘤切除术 下段 麻醉管理
下载PDF
氯胺酮复合表面麻醉行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先成 孙艳玲 +1 位作者 王家红 秦成名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 麻醉 氯胺酮 Γ-羟丁酸钠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美玲 唐核心 蔡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医药学院麻醉学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119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9名,对照组60名。选用人民卫生出版... 目的评估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医药学院麻醉学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119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9名,对照组60名。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郭曲练,姚尚龙主编的第四版《临床麻醉学》作为教材进行教学。试验组采用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对比两组学生课前预习时间和对预习安排的满意度,比较两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差异,对比两组学生的最终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的课前预习时间大于30分钟的人数和对预习安排满意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团队互助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师生沟通的程度、学习效率、对老师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问卷评价中均优于传统组(P<0.05)。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蓝墨云班课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改善了《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墨云班课 翻转课堂 临床麻醉学 本科 教学 评估 教育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焦虑情绪及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乔婷 史永霞 +2 位作者 杨小丽 熊良志 王贤裕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9期195-196,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焦虑情绪及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中心拟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焦虑情绪及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中心拟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术前1d(To)、麻醉前(T,)和术毕(T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并对硬膜外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T1和T2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剖宫产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改善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焦虑情绪 麻醉效果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18
作者 王贤裕 王小平 +3 位作者 冯慧 许先成 秦成名 刘菊英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39-540,共2页
麻醉后恢复期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高发期。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提高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关键词 麻醉后恢复室 并发症 原因 处理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宇 李清 +1 位作者 姚涛 刘菊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7期979-981,共3页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40例,性别不限,年龄1~3岁,体重8~18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40例,性别不限,年龄1~3岁,体重8~18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基础麻醉+静脉全麻组(K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术中维持、麻醉苏醒各时期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K组比较,S组患儿诱导、苏醒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期S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K组。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骶管阻滞 腹腔镜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表面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宇 刘菊英 +1 位作者 曾文静 李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0期1661-1662,共2页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占多数。异物本身光滑、体小质轻,如瓜子、花生、小橡皮盖、塑料管套等均易吸入呼吸道。由于气道阻塞,患儿术前大多都存在缺氧、呼吸困难,并且手术和麻醉共同抢占气...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占多数。异物本身光滑、体小质轻,如瓜子、花生、小橡皮盖、塑料管套等均易吸入呼吸道。由于气道阻塞,患儿术前大多都存在缺氧、呼吸困难,并且手术和麻醉共同抢占气道,更加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目前临床多采用全身麻醉中保留患儿自主呼吸的方法。术中要求完善的镇静、镇痛和适度的抑制不良反射,同时要防止呼吸抑制。七氟醚麻醉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和代谢快等优点。本文拟评价七氟醚复合表面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异物取出术 七氟醚麻醉 表面麻醉 小儿 复合 呼吸道异物 气道阻塞 耳鼻喉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