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圆熟开生面 识见卓异启新知--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晓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期109-114,1,共6页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段、中国文化的特质等众多方面的学术贡献影响深远。先生曾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治史者,必先精思义理,苦心考据,擅长词章,并致力于三者间的‘相济’,于宏大处着眼,从精微处着力,方有可能成就‘表征盛衰,殷鉴兴废’的良史。"此一心语是先生文化史研究之学术理路的夫子自道,给后学以珍贵的教益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史研究 学术贡献 学术理路
原文传递
章学诚“史意”说对文化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晓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4,共8页
章学诚是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大家。他的“史意”说对当下文化史研究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一,文化史研究就其自身的性质而言,应当走“圆而神”而非“方以智”的发展之路;其二,在体裁、体例、结构、内容安排方面,文化史研究特别要求“独断... 章学诚是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大家。他的“史意”说对当下文化史研究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一,文化史研究就其自身的性质而言,应当走“圆而神”而非“方以智”的发展之路;其二,在体裁、体例、结构、内容安排方面,文化史研究特别要求“独断于一心”,不拘一格、法无定法;其三,文化史研究并非在对象范围上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等等专史畛域分明,因此,其撰述必然在内容上与上述诸专史有所重叠,甚至重复。但这样的重叠、重复,恰恰是体现文化史家“史意”的精彩之处;其四,文化史研究要避免“馆局纂修”的弊端,提倡“独断”之学,提倡个性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意”说“圆而神”“独断”之学
下载PDF
构建“本土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雷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 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共收到76篇论文,来自中、日、意等国的近百位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共同探讨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 国际学术研讨会 社会文化史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本土化 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思想文化史
下载PDF
邓小平与中国文化传统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积明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5-23,共9页
从文化的视野,尤其是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冲突、融汇的广阔背景考察邓小平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阐释其间的文化意蕴,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理论 中国文化传统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 认知方式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国文化精神论纲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晓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大略言之,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大略言之,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的实践观和尊亲尚德的社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通变持中 刚健自强 尊亲尚德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告密文化” 被引量:6
6
作者 郭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制度 《史记·平准书》 知情不告 专制统治 告密者 中国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 高度集权 文字狱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晓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3,共9页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源有所自,流有所变,既是旧时代的承续,更是新世纪的创制。文化保守主义要固守的传统,本身就是变革中的事物。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保守主义者总是审慎地改进传统,从而使现实成为有传统可依靠的现实。学通...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源有所自,流有所变,既是旧时代的承续,更是新世纪的创制。文化保守主义要固守的传统,本身就是变革中的事物。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保守主义者总是审慎地改进传统,从而使现实成为有传统可依靠的现实。学通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学问家们,自觉运用人类文明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思路,来整理、研究、开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课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义,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继承历史的精神遗产与开辟未来的思想资源两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保守主义所要表达的是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作为价值系统,它既可以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又可以是一般的社会心理。从20世纪实际历史表现看,作为社会心理的保守主义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远远大于作为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我们应当承认文化保守主义对民众思想实际影响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又要引导人们避免为其后顾性的文化取向、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所束缚,真正以健康、科学、乐观的心态,尊重历史,善待当下,创造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精神遗产 思想资源 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
下载PDF
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何晓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又要认识并处理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文化民族主义,就是坚持历史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不应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坚持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相统一、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代文化的共性相统一、文化的返本与开新相统一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文化民族主义以维持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为根本旨归,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联系 区别
下载PDF
明清湖北人文化性格论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莹 梁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明清时期湖北行政区域范围大致定型,同时也是湖北人文化性格的基本核心经过历史承传和积淀得以初步定型的时期。明清湖北人的文化性格,细分开来,可能有无数表征,其中最显著的约有四种:朴野劲直、机变智巧、淳顽相半、俚俗躁急,这种文化... 明清时期湖北行政区域范围大致定型,同时也是湖北人文化性格的基本核心经过历史承传和积淀得以初步定型的时期。明清湖北人的文化性格,细分开来,可能有无数表征,其中最显著的约有四种:朴野劲直、机变智巧、淳顽相半、俚俗躁急,这种文化性格与湖北文化本身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文化 湖北人 文化性格
下载PDF
殷海光晚年思想动向的文化史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晓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殷海光曾经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但是,在他的晚年,却发生了明显的思想转向。其生命姿态,由凌厉峻急的斗士转向温文尔雅的哲人;其哲学立场,由逻辑经验论转向道德实践论;其价值基准,由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其文化本位,由中国传统文... 殷海光曾经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但是,在他的晚年,却发生了明显的思想转向。其生命姿态,由凌厉峻急的斗士转向温文尔雅的哲人;其哲学立场,由逻辑经验论转向道德实践论;其价值基准,由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其文化本位,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者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体察者;其思想路线,由自由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海光 晚年 思想转向
下载PDF
民本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主主义的结合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天瑜 《江汉论坛》 1988年第9期61-65,共5页
今日中国人通用的"民主"概念,意蕴为"多数人的统治"、"人民的权力","人民行使权力共同治理国家",等等.这是中国近代新学家在意译英文Democracy时利用汉语固有单字组建的新词.本来.在中国古代... 今日中国人通用的"民主"概念,意蕴为"多数人的统治"、"人民的权力","人民行使权力共同治理国家",等等.这是中国近代新学家在意译英文Democracy时利用汉语固有单字组建的新词.本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出现过"民主",如《尚书·多方》说:"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说:"赵盂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但这些句式里的"民主"是"民之主"的简称,意指"统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民主主义 西方民主政治 近代新学 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典籍 统治者 康有为 梁启超 中国历史
下载PDF
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巨人的文化学分析
12
作者 周积明 张艳国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文化创造总是互相交叉、互相联系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高度肯定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抑或是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历史人物 中华文化史 人民群众 文化影响力 中国文化 文化创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历史上 中国古代
下载PDF
中国古文化系统中的“雅”与文人雅风尚
13
作者 周积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4-48,共5页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早就存在着一种文化见解,这就是“雅”与“俗”的分野:《荀子·儒效》篇有“雅儒”与“俗儒”之辨;王充《论衡》有“俗父——雅子”、“俗材——雅徒”的对举;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有“人物雅俗”之说;...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早就存在着一种文化见解,这就是“雅”与“俗”的分野:《荀子·儒效》篇有“雅儒”与“俗儒”之辨;王充《论衡》有“俗父——雅子”、“俗材——雅徒”的对举;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有“人物雅俗”之说;隋文帝整饬宫庭音采,“分雅俗二部”。“雅”与“俗”无疑是两峰对峙的审美范畴。中国古人一再提到的“雅”,正是古代中国的大传统或精英文化、上位文化、雅文化,这一观念在古典文献中是明白无误的。《诗经》、《周礼》、《论语》等著作中屡屡出现的与“雅”关联的审美命题或概念如“雅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系统 精英文化 大传统 古典文献 通俗文化 生活方式 荀子 论衡 论语 王充
下载PDF
南北混融 东西互摄——湖北民俗文化论
14
作者 萧放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6期81-89,共9页
湖北处在中国大陆东西交接、南北过渡的中部地带。移民与土著杂处,明清以来,荆襄江汉为流民丛集之区,北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东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南来自江西、广东。移民初期,“里自成风,家自为俗”,各以其俗为俗。在长期的杂居生... 湖北处在中国大陆东西交接、南北过渡的中部地带。移民与土著杂处,明清以来,荆襄江汉为流民丛集之区,北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东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南来自江西、广东。移民初期,“里自成风,家自为俗”,各以其俗为俗。在长期的杂居生活下,移民土著之间相互影响、浸染,土著按受了部分移民风习,移民带来的故地生活风习也在时间之流的冲刷下发生淡化、迁变,“聚处日久,俗亦渐同,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下,湖北形成了调和各地习俗的民俗文化形态,它兼容并蓄,“杂有吴越川广之风焉”,体现在人们最易感知的生活习俗上,呈现出南北混融,东西互摄的文化特征。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融 服饰习俗 民俗文化 《古今图书集成》 西兰卡普 荆楚地区 干栏 土家 诞生礼 民居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利用与评价——以余英时之章学诚与柯林武德比较研究及其所受批评为例
15
作者 何永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比较研究者总是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上来选择比较视点、比较范围、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而被选择来进行比较者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利用对象。无论比较研究者是选择重基本共性、相似性、亲缘关系的影响研究,还是强调现象... 比较研究者总是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上来选择比较视点、比较范围、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而被选择来进行比较者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利用对象。无论比较研究者是选择重基本共性、相似性、亲缘关系的影响研究,还是强调现象独特、内容与形式各具特点的平行研究,文化利用都是其共同的要素。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在比较研究的批评中失之过崇或求全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文化利用 平行研究 章学诚 柯林武德
下载PDF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妍妍 郭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劳动”提升为社会及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并进而成为劳动阶级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的关键词。社会舆论围绕“劳动”概念内涵展开论争。从“劳资争议”到“阶级战争”的话语变更,标志着下层劳动者阶级意识的自觉,改变了“劳动(劳工)问题”的解决方向;关于“劳心”与“劳力”的价值论战,反思并挑战了传统中国社会权利的归属与分配。“劳动教育”的传播与实践对劳动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百年前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是新思想新观念冲击旧的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过程,是劳动大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工人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话语 劳动价值之争 劳动教育
下载PDF
“中国与世界: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杨洋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一、会议概述2018年10月27—28日,由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与世界: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2018年会”在四川... 一、会议概述2018年10月27—28日,由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与世界: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2018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数十所高校和社科院等科研单位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及博士生济济一堂,共襄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城市史 研讨会综述 中国 世界 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下载PDF
现代化思潮的重奏与交响——论近代中国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晓明 万国崔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19、20世纪之交从谭嗣同殉难到孙中山革命方略的成熟,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者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保守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历史合理性,但也应当警惕、摒除其感情趋向上的守旧、复古因素。激进主义则引领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和速率,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学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社会思潮 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文化元典”——兼释“元典”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天瑜 《东南文化》 CSSCI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笔者提出“文化元典”概念,用以称呼各文明民族的首创性文本.本篇讨论这种特殊文本的内涵、外延及产生的历史背景.(“文本”又称“本文”,指由书写固定下来的话语,构成诠释的对象和基础.)关于“元典”之含义,见本文之附论部分.
关键词 元典 轴心时代 公元前 希腊 希伯莱 民族 印度 典籍 《圣经》 可兰经
下载PDF
中华文化结构论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晓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中华文化结构论何晓明(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如同任何进入人们视野的研究对象一样,从其内部逻辑关系方面,是可分的。认识这种可分性,是文化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剖析眼光和操作意识。换言之,对... 中华文化结构论何晓明(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如同任何进入人们视野的研究对象一样,从其内部逻辑关系方面,是可分的。认识这种可分性,是文化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剖析眼光和操作意识。换言之,对文化结构的解剖,是宏观文化研究的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结构 宗法制度 社会心理 心态文化层 制度文化 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史研究 物态文化 行为文化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