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文涛 覃景芳 +2 位作者 覃磊 王佳凝 马思仪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9-157,共9页
近年来,随着“限抗令”的实施,更多的饲用替抗产品被研发并投入使用,微生态制剂即为其中之一。饲用微生态制剂以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跻身饲用替抗产品行列。文中着重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和在养殖业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限抗令”的实施,更多的饲用替抗产品被研发并投入使用,微生态制剂即为其中之一。饲用微生态制剂以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跻身饲用替抗产品行列。文中着重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和在养殖业的应用,为今后的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养殖业 畜禽 替抗 应用
下载PDF
角鲨烯环氧化酶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良琦 刘亚云 盛德乔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919-923,共5页
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和关键控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QLE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QLE不仅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还在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及调节人体胆固醇稳态中... 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和关键控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QLE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QLE不仅可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还在维持肿瘤干细胞干性及调节人体胆固醇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SQLE可能是癌症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本文概述了SQLE在人体内胆固醇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以及SQLE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筛选新型SQLE抑制剂可能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环氧化酶 癌症 胆固醇稳态 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乙肝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亚茹 蔡文涛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作为一种嗜肝DNA病毒,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病原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慢性乙肝,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天然产物是药物发现的宝库...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作为一种嗜肝DNA病毒,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病原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慢性乙肝,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天然产物是药物发现的宝库.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含有大量羟基,使其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等功能,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迷迭香酸、没食子酸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乙肝病毒活性,如抑制病毒吸附、靶向病毒cccDNA,抑制病毒复制转录过程,调控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对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乙肝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抗乙肝病毒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多酚类化合物 衍生物 抗病毒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森林芬多精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孙丽娟 柯闲 +1 位作者 王俊俊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032-7043,共12页
芬多精是森林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在自然状态下释放的气态有机物,主要是芳香性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双萜烯等,其中以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生物活性较强。芬多精不仅能保护植物免受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的侵害,对人类健康亦有广... 芬多精是森林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在自然状态下释放的气态有机物,主要是芳香性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双萜烯等,其中以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生物活性较强。芬多精不仅能保护植物免受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的侵害,对人类健康亦有广泛的积极作用,是目前森林康养研究的核心因素。综述了不同树种、纯林芬多精类型、化学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总结了有毒有害植物与花卉的毒性成分,为深入开展植物芬多精基础研究,合理利用芬多精构建森林康养基地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芬多精 萜烯类成分 单萜烯 倍半萜烯 镇静催眠 缓解精神障碍 镇咳平喘
原文传递
中药抗流感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周沁阳 蔡文涛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9-1726,共8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和病毒变异性强等特点。中药防治流感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易于普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许多学者以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为平台,阐明了中药在抗流...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广泛和病毒变异性强等特点。中药防治流感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易于普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许多学者以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为平台,阐明了中药在抗流感病毒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对中药(主要是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抗流感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流感病毒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流感病毒 抗流感病毒活性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中药抗乙肝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伍磊 张志鹏 +2 位作者 蔡文涛 温海梅 陈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367-6376,共10页
乙肝病毒是一种能导致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嗜肝性DNA病毒。乙肝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疾病,易恶化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发挥着重要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对中药抗乙肝病... 乙肝病毒是一种能导致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嗜肝性DNA病毒。乙肝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疾病,易恶化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发挥着重要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对中药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抗乙肝病毒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乙肝病毒 抗病毒 活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青花椒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蓉蓉 田书璎 +2 位作者 陈勇 胡琳珍 张勇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研究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 目的研究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S法对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青花椒根部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白藓碱(1)、茵芋碱(2)、青花椒碱(3)、6-甲氧基-呋喃喹诺酮(4)、(+)-(S)-异普拉得斯碱(5)、(+)-(S)-阿瑞罗甫碱(6)、(-)-(S)-日立宁(7)、加锡弥罗果碱(8)、(-)-(S)-丙酮基白屈菜赤碱(9)。结论化合物4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能够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对肿瘤细胞HL-60、SMMC-7721和A-549细胞株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花椒属 青花椒 生物碱 细胞毒活性 6-甲氧基-呋喃喹诺酮 (-)-(S)-丙酮基白屈菜赤碱
原文传递
地耳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雪珂 陈勇 +1 位作者 胡琳珍 张勇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0-1668,共9页
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为我国民间常用药用植物,全草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疗急慢性肝炎以及肠胃紊乱等。从地耳草中得到的化合物类型主要有间苯三酚衍生物类、黄酮类、酮类、吡喃酮类及二肽等。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 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为我国民间常用药用植物,全草入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疗急慢性肝炎以及肠胃紊乱等。从地耳草中得到的化合物类型主要有间苯三酚衍生物类、黄酮类、酮类、吡喃酮类及二肽等。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地耳草的提取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保肝护肝、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抑菌、抗疟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活性。对近30多年来国内外地耳草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可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地耳草植物资源及相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耳草 黄酮类 吡喃酮类 酮类 二肽 保肝 抗氧化 抗肿瘤 抗病毒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抗乙肝病毒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温海梅 王思源 +3 位作者 王亚茹 邢凤丽 陈勇 蔡文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5-1386,共12页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丹参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调研获取丹参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分别预测活性成分和HBV感染所对应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丹参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调研获取丹参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分别预测活性成分和HBV感染所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关系网络、Cytoscape软件将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并进行拓扑学分析、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将丹参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出38种活性成分,获得疾病-化合物交集靶点178个,富集分析得到405个GO相关条目、68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T细胞/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mTO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大多数关键活性成分(丹参醌酚Ⅱ、丹参新酮、原儿茶酸、紫草酸和原儿茶醛)与核心靶点(PIK3CA、APP、STAT3、AKT1和mTOR)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更进一步,在HBV复制小鼠模型上考察了丹参代表性活性成分紫草酸的抗HBV活性及对PI3K/AKT和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动物福利和实验操作均遵循湖北大学动物伦理与福利委员会的规定。结果显示,紫草酸能明显抑制模型小鼠的HBV DNA复制,降低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抑制肝脏AKT和mTOR的磷酸化,表明紫草酸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及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丹参 抗乙肝病毒活性 作用机制 紫草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