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iPB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奇 陈绪煌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Jeziorny、Mo模型对其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Jeziorny法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Mo法能得到最佳的线性关系。Mo法中的α值大致相...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Jeziorny、Mo模型对其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Jeziorny法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Mo法能得到最佳的线性关系。Mo法中的α值大致相同,这表明,在不同相对结晶度下形成的结晶结构相似。同时,Mo法的另一个参数F(T)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相对结晶度越大,复合材料结晶越困难。利用Friedman方程计算了所有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有效活化能,Dobreva和Gutzow方法计算了成核活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活化能和成核活性均小于纯PET,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离聚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速率 结晶活化能
原文传递
聚丙烯/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釜压发泡材料的研究
2
作者 陈哲 胡圣飞 +3 位作者 张荣 刘清亭 陈华 黄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03,共5页
以二氧化碳(CO_2)为发泡剂,采用釜内受限发泡的方法制备了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共混改性的聚丙烯(PP)发泡材料。采用旋转流变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UHMWPE对PP的流变特性和结晶特性的影响,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 以二氧化碳(CO_2)为发泡剂,采用釜内受限发泡的方法制备了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共混改性的聚丙烯(PP)发泡材料。采用旋转流变仪、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UHMWPE对PP的流变特性和结晶特性的影响,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探究了共混体系的发泡特性与其发泡材料的静态压缩特性。结果表明,UHMWPE的加入能提高PP的熔体强度,改善其发泡特性。在UHMWPE含量为20%时,得到平均泡孔尺寸最小(8.443μm)及泡孔密度最大(10.566×10~9个/cm^3)的发泡材料;同时共混体系的静态压缩特性与其发泡特性具有直接的关系,泡孔形态更好的发泡材料对应的压缩特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 釜压发泡 发泡特性 压缩特性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改性聚乳酸(PLA)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鑫 石敏 +2 位作者 余晓磊 彭少贤 赵西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关于PLA的改性研究在近十年里从未间断过,主要集中在增塑改性、增强改性、增韧改性。增塑改性是指向PLA中加入乳酸低聚物、柠檬酸酯、聚乙二醇等小分子化合物,减少PLA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改善PLA的塑性,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但增塑剂易渗出、迁移是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增强改性是指向PLA加入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二氧化硅(SiO 2)、二氧化钛(TiO 2)、碳酸钙(CaCO 3)、滑石粉(Talc)、蒙脱土(MMT)等)引发异相成核,改善PLA的结晶性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韧性差的缺陷;增韧改性是指加入橡胶粒子或热塑性弹性体(天然橡胶(NR)、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LA的韧性,但PLA的生物降解性无法保证;随着一些可降解聚酯(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的产生,在不改变降解性能下,对PLA进行有效的增韧改性,是聚乳酸改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PBAT作为一种可降解聚酯聚合物,链段兼具长链脂肪烃的柔性和芳环的刚性,赋予了其优异的柔韧性,与其他聚酯材料相比,这一优势是作为增韧改性PLA的最佳选择。在早期PLA/PBAT的研究过程中就发现,由于分子链段上结构的巨大差异,PBAT与PLA的相容性差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不佳。近十年里,研究者在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第三组分对PLA/PBAT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PLA/PBAT共混体系的增韧后冲击强度由纯PLA的2.3 kJ/m 2提高至61.9 kJ/m 2。本文归纳了PBAT增韧改性PLA共混体系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物理共混(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和物理相容剂)、反应性共混增容剂改性PLA/PBAT体系进行了介绍,分析了PLA/PBAT共混改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制备高性能全生物降解PLA/PBAT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反应性共混
下载PDF
PA11共混改性PLA可生物降解材料强韧化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晓磊 王鑫 +2 位作者 徐菁菁 彭少贤 赵西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0,56,共6页
生物基聚乳酸( PLA)是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和优异加工性的环境友好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 PLA 性脆韧性差,需要对 PLA 进行增韧改性。将其与柔性高分子材料共混,能够有效提高 PLA 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同时也造... 生物基聚乳酸( PLA)是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和优异加工性的环境友好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 PLA 性脆韧性差,需要对 PLA 进行增韧改性。将其与柔性高分子材料共混,能够有效提高 PLA 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同时也造成了 PLA 拉伸强度和模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采用高性能聚酰胺对 PLA 进行改性,得到的共混材料可以保持高韧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文章介绍了生物基聚酰胺 11( PA11)共混增韧 PLA 的研究成果。主要概述了通过加入无机粒子、催化剂、反应性增容剂达到细化分散相的尺寸。这些方法可以促使 2 种聚合物之间形成化学偶联提升、界面粘结的目的,从而改善 PA11 与 PLA 的界面相容性,最终实现 PLA 的增韧增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酰胺 11 熔融共混 生物降解 界面相容
原文传递
废旧橡胶制备环境友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名 刘昆林 +1 位作者 徐敏 赵西坡 《弹性体》 CAS 2017年第2期74-78,共5页
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橡胶制品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年产生大量的废旧橡胶制品造成废旧橡胶资源的囤积,在浪费大量可再生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实现废旧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旧橡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 随着橡胶工业的发展,橡胶制品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年产生大量的废旧橡胶制品造成废旧橡胶资源的囤积,在浪费大量可再生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实现废旧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旧橡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又有利于解决废旧橡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近年来废旧橡胶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废旧橡胶的利用与回收,重点介绍了废胶粉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混、再生橡胶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共混等,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胶粉 再生胶 高分子 共混
下载PDF
机械共混法制备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熊军 赵西坡 彭少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141,共7页
采用含硫硅烷偶联剂(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SMGO),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分析。进一步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出SMGO/NR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 采用含硫硅烷偶联剂(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改性多层氧化石墨烯(SMGO),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分析。进一步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出SMGO/NR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内耗性能,并与MGO/NR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i69成功接枝到MGO上;相比纯胶,当添加2phr SMGO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提高57%,tanδ值降低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硅烷偶联剂 多层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动态内耗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反应共混增韧全生物降解PLA/PBS复合材料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文婷 李子芬 彭少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 PLA/PBS 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的 PBS 对 PLA 的增韧效果,结果发现:加入 PBS 后,PLA 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LA 与 PBS 的最佳配比为 80 /20,断裂伸长率高达 428. 04%,...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 PLA/PBS 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的 PBS 对 PLA 的增韧效果,结果发现:加入 PBS 后,PLA 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LA 与 PBS 的最佳配比为 80 /20,断裂伸长率高达 428. 04%,冲击强度也由纯 PLA 的1. 74 kJ/m^2上升至 3. 57 kJ/m^2。固定 PLA/PBS 的质量比为 80 /20,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相容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ADR)研究 ADR对 PLA/PBS 复合材料增容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ADR的加入提高了 PLA/PBS 复合材料的相容性,从而使 PLA/PBS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进一步提高。当 ADR含量为 0. 75%时,其断裂伸长率最大,数值为 535. 18%。同时,PLA/PBS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增韧改性 断裂伸长率 相容剂
原文传递
Ni元素增强Mg_3Sb_2/Mg复合材料的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博 龙威 周小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5,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Mg_3Sb_2/Mg复合材料,研究了Ni含量对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i元素的加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了新的金属间化合物Mg_2Ni;Mg_2Ni沿Mg颗粒之间的晶界分布,包覆在Mg颗粒...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不同Ni含量的Mg_3Sb_2/Mg复合材料,研究了Ni含量对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i元素的加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了新的金属间化合物Mg_2Ni;Mg_2Ni沿Mg颗粒之间的晶界分布,包覆在Mg颗粒和Mg_3Sb_2相外围,弥补了Mg_3Sb_2/Mg复合材料组织中的裂隙缺陷;Ni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但过量的Ni则会在组织中产生孔洞以及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金属间化合物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聚乳酸开孔型微孔材料的制备及开孔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弯弯 梁奎 +1 位作者 陈绪煌 余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157,共6页
将生物可降解聚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添加到聚乳酸(PLA)基体中,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方法,制备出孔间高度连通的高孔隙率PLA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结构测试表明,当PBAT质量分数为20%时,得到的泡孔尺寸最小(11.56μm),泡孔... 将生物可降解聚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添加到聚乳酸(PLA)基体中,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方法,制备出孔间高度连通的高孔隙率PLA微孔发泡材料。泡孔结构测试表明,当PBAT质量分数为20%时,得到的泡孔尺寸最小(11.56μm),泡孔密度最大(11.2×10~8 cm^(-3)),开孔率高达96.2%。PBAT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熔体黏度,有利于提高泡孔壁连通的几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PLA/PBAT共混物发泡样品开孔机理:在适当的发泡温度条件下,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熔体黏度较低的分散相随着泡孔长大而被拉伸变形直至破裂,熔体黏度较高的基体相可作为泡孔的支撑骨架而不至于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微孔发泡 开孔机理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舒霖 杨思莉 +2 位作者 彭付康 彭倩 付旭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1,共4页
碳材料因电化学稳定性好,被广泛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是其比电容较低,目前多通过对碳材料进行杂原子掺杂来提高其比电容。碳材料中杂原子掺杂量对其电容性能有重要影响。以静电交联的聚苯胺和聚对苯乙烯磺酸为碳材料的前驱体,其中... 碳材料因电化学稳定性好,被广泛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但是其比电容较低,目前多通过对碳材料进行杂原子掺杂来提高其比电容。碳材料中杂原子掺杂量对其电容性能有重要影响。以静电交联的聚苯胺和聚对苯乙烯磺酸为碳材料的前驱体,其中静电交联作用可提高氮和硫元素的掺杂量,从而获得具有高比电容的多孔碳材料。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所制备碳材料的比电容为160 F/g,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而纯聚苯胺制备的碳材料比电容仅为110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碳材料 氮/硫共掺杂 聚苯胺 聚对苯乙烯磺酸
下载PDF
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增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荣哲 刘昆林 +3 位作者 徐敏 李学锋 彭少贤 赵西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7-251,共5页
聚乳酸(PLA)和木粉复合而成的PLA木塑复合材料,能有效解决PLA性脆、韧性差的问题,得到韧性较好的可降解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相容剂或偶联剂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同时研究木粉组分、含量、粒径,得到PLA木塑复合材料增韧改性的成果,并... 聚乳酸(PLA)和木粉复合而成的PLA木塑复合材料,能有效解决PLA性脆、韧性差的问题,得到韧性较好的可降解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相容剂或偶联剂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同时研究木粉组分、含量、粒径,得到PLA木塑复合材料增韧改性的成果,并分析研究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最后展望了PLA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木粉 相容性 增韧改性 结晶
原文传递
烧结温度对粉末冶金制备(Mg_3Sb_2+AlSb)/Mg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池园园 龙威 周小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原位合成(Mg_3Sb_2+AlSb)/Mg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CTM万能试验机和CS350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 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原位合成(Mg_3Sb_2+AlSb)/Mg复合材料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CTM万能试验机和CS350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均可制备出(Mg_3Sb_2+AlSb)/Mg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烧结温度为750℃时,其显微硬度71 HV、抗拉强度108 MPa均达到最大值;烧结温度为700℃时,(Mg_3Sb_2+AlSb)/Mg复合材料的自腐蚀电位为-1.38 V,耐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Mg3Sb2+AlSb)/Mg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铋酸钠基环境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及降解壬基酚的研究
13
作者 王梦玲 黄梦璇 +1 位作者 袁世炬 安俊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7-1042,1049,共7页
高级氧化技术是重要的水处理技术之一。以铁掺杂NaBiO 3为基础催化剂,通过和氧化石墨烯负载,制备出一种石墨烯-铁-铋酸钠基复合催化剂(记为G-Fe-NaBiO 3)。并选取环境激素壬基酚(NP)为底物,研究了G-Fe-NaBiO 3可见光-类Fenton催化氧化降... 高级氧化技术是重要的水处理技术之一。以铁掺杂NaBiO 3为基础催化剂,通过和氧化石墨烯负载,制备出一种石墨烯-铁-铋酸钠基复合催化剂(记为G-Fe-NaBiO 3)。并选取环境激素壬基酚(NP)为底物,研究了G-Fe-NaBiO 3可见光-类Fenton催化氧化降解NP的动力学过程,探究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浓度、pH等对N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示,过氧化氢为15 mmol/L,催化剂用量为0.8 g/L,pH为6,温度为25℃时,对NP的降解率高达99%。本研究可为水体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BiO3 石墨烯 壬基酚 吸附 降解
下载PDF
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复合化学电源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佳代 雷舒霖 +2 位作者 左兴萍 胡志鹏 付旭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高而功率密度低的化学电源,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量密度低而功率密度高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它的特性与燃料电池相反。基于它们的互补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将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复合构成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复...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高而功率密度低的化学电源,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量密度低而功率密度高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它的特性与燃料电池相反。基于它们的互补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将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复合构成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复合化学电源的策略。此类复合化学电源能满足持续性高能量输出和脉冲性高功率输出。对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复合化学电源相关报道进行阐述,并概述了不同复合化学电源的构筑方法和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超级电容器 复合化学电源
下载PDF
Mg3Sb2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化学合成工艺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婷婷 龙威 周小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8,共8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_3Sb_2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摩尔比为3:2的Mg、Sb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通过改变球磨转速和球料比找到制备Mg_3Sb_2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Mg_3Sb_2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摩尔比为3:2的Mg、Sb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通过改变球磨转速和球料比找到制备Mg_3Sb_2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SEM)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可制备出细小的Mg_3Sb_2粉末,最佳球磨工艺参数是500 r/min的球磨转速、15:1的球料比。由热力学计算可知,Mg-Sb二元合成反应的绝热温度Tad=2149.5 K。DSC分析知,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燃烧反应的临界温度会下降。经Kissinger公式计算原始混合粉末的激活能为94.45 k J/mol,球磨2 h之后的激活能为82.23 k J/mol,说明球磨使粉末内部产生大量晶体缺陷和位错等,体系能量增加,反应激活能降低,从而促进合金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Mg3Sb2金属间化合物 热力学 Kissinger公式 激活能
原文传递
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及其抗紫外水凝胶研究
16
作者 黄亚琼 余鹏 《信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以含苯甲酮结构的紫外吸收剂衍生物为原料,进行亲水改性,获得含有反应活性基团的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通过核磁共振(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毒理性实验,表征了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的结构及毒性。实验结果表... 以含苯甲酮结构的紫外吸收剂衍生物为原料,进行亲水改性,获得含有反应活性基团的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通过核磁共振(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毒理性实验,表征了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的结构及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具有良好抗紫外性能并且无毒性。此外,将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应用于水凝胶中制备出抗紫外水凝胶,并测试了其紫外吸收效果和透光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市售的抗紫外隐形眼镜相比,制备的水凝胶具有更高的抗紫外性能和可见光透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吸收剂 磺化 水溶性 水凝胶
下载PDF
液态合金/二硫化钼自修复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7
作者 朱传晖 郭磊 +3 位作者 胡涛 龚兴厚 吴崇刚 郑譞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4-2031,共8页
二硫化钼在可充电电池等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电子导电性较差、充放电过程中易粉化和团聚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液态合金(LM)和二硫化钼(MoS_(2))的复合负极材料(LM@MoS_(2))。通过XRD、SEM等综合... 二硫化钼在可充电电池等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电子导电性较差、充放电过程中易粉化和团聚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液态合金(LM)和二硫化钼(MoS_(2))的复合负极材料(LM@MoS_(2))。通过XRD、SEM等综合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合金通过静电吸附和配位键等方式有效结合于MoS_(2),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此外,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可变形性和化学稳定性,促进了电极材料裂纹表面的修复,减少了内部氧化还原反应,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当LM与MoS_(2)质量比为2:1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性能。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复合材料的比容量稳定在656.1 m A·h·g^(−1),容量保持率达74.3%,该研究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裂纹自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液态合金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自修复
原文传递
基于摇床法的多级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负载催化性能
18
作者 张金铭 王楠 张高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文中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两步种子溶胀法及超交联反应法合成了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借助摇床法实现了微球批量化制备;然后以氯金酸(HAuCl_(4))为前驱体,采用热还原法在多级孔P... 文中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单体,通过分散聚合、两步种子溶胀法及超交联反应法合成了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多级孔聚苯乙烯(PS)微球,借助摇床法实现了微球批量化制备;然后以氯金酸(HAuCl_(4))为前驱体,采用热还原法在多级孔PS微球上原位负载金纳米颗粒(Au NPs),得到Au NPs/多级孔PS复合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全自动物理吸附仪、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摇床法能得到具有良好单分散性的PS微球,随着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用量增加,微球粒径逐渐减小;采用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致孔剂,可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多孔PS微球,超交联反应后微球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到565.22 m^(2)/g;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HAuCl_(4)被还原为Au NPs,并成功负载于多级孔PS微球中;将其用作NaBH4还原刚果红的催化剂,14 min即可达到95%的降解效果,经过10次循环后催化效果仍能保持83.8%,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聚苯乙烯微球 金纳米颗粒 超交联 催化性能
下载PDF
熔融温度对聚偏氟乙烯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业煌 林雪婷 +2 位作者 包好 李纯清 龚兴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PVDF熔融等温结晶的晶体结构后,使用一种循环熔融—结晶技术研究了不同熔融温度对PVDF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熔融冷却结晶的样品得到的...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PVDF熔融等温结晶的晶体结构后,使用一种循环熔融—结晶技术研究了不同熔融温度对PVDF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熔融冷却结晶的样品得到的是α晶型;PVDF的平衡熔点约为197℃;当熔融温度处于平衡熔点以上时,熔融温度对PVDF的等温结晶影响较小;而当熔融温度处于平衡熔点以下时,随着熔融温度的降低,PVDF球晶数量增多、尺寸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平衡熔点 等温结晶 熔融温度
下载PDF
石墨烯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婷 李云珂 +1 位作者 彭少贤 赵西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2,25,共3页
石墨烯以其强度高、导电性好、质量轻等优势,在生物、电子、能源等领域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制备理想化的石墨烯是石墨烯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问题,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氧化还原法、化学... 石墨烯以其强度高、导电性好、质量轻等优势,在生物、电子、能源等领域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制备理想化的石墨烯是石墨烯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问题,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法、有机合成法、离子插层法、原位自生模板法和爆炸还原法,对比了各种石墨烯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还原 化学气相沉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