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12食品创新班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康旭 袁江兰 +2 位作者 方亚鹏 陈怡均 肖满 《大学教育》 2017年第5期127-128,共2页
个性化教育在美国、英国等名校兴起,国内高校也有不少试点案例,这些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湖北工业大学"721"人才培养计划。为了对比、分析和改进,可以研究国外一些知名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然后以湖北工业大学食... 个性化教育在美国、英国等名校兴起,国内高校也有不少试点案例,这些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湖北工业大学"721"人才培养计划。为了对比、分析和改进,可以研究国外一些知名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然后以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班为例,对其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并调研其培养成效。创新班办学基本上是成功的,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个性化教育 培养模式 创新班
下载PDF
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康旭 范超 +1 位作者 高志明 袁江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274-276,共3页
随着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起步晚,存在职业能力培养欠缺、培养定位趋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问题,不能满足行业对专业硕士的差异化需要。在... 随着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起步晚,存在职业能力培养欠缺、培养定位趋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问题,不能满足行业对专业硕士的差异化需要。在分析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实践课题为研究内容,以过程管理为抓手,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培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 培养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合理性评价机制的培养目标修订对提升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的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3
作者 李玮 周梦舟 +1 位作者 高志明 汪超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以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模式为例,结合2013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培养目标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和就业现状,探讨了以合理性评价机制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修订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高校本科... 以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模式为例,结合2013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培养目标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和就业现状,探讨了以合理性评价机制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修订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高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目标 合理性评价 培养质量 调查问卷
下载PDF
动机培养就业“三位一体”提高专硕培养质量---以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硕培养为例
4
作者 康旭 范超 +1 位作者 高志明 袁江兰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3期118-120,共3页
在对我国部分高校近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研动机、就业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硕士的培养情况,发现专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与学硕的趋同化培养,然后以就业为导向,从不同考研动机着手,... 在对我国部分高校近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研动机、就业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硕士的培养情况,发现专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与学硕的趋同化培养,然后以就业为导向,从不同考研动机着手,就课程设置和选题2个主要方面,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意见,强调在专硕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职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行有别于学术硕士的分类培养,助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硕士 考研动机 培养 就业 三位一体
下载PDF
基于天然大分子的食品水凝胶递送体系及释放机制和模型
5
作者 高超 孔松梅 杨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6-364,共9页
基于天然大分子的水凝胶已被广泛用做食品功能成分的封装和递送载体。与合成高分子相比,天然大分子具有功能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易于改性等优势,在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化学稳定性,并提高其生物... 基于天然大分子的水凝胶已被广泛用做食品功能成分的封装和递送载体。与合成高分子相比,天然大分子具有功能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特异性相互作用以及易于改性等优势,在改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散性、化学稳定性,并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概述了由天然大分子制备的食品水凝胶递送系统,详细讨论了食品水凝胶递送系统中食品功能物质的释放机制和模型,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对食品功能性物质释放行为的预测及在载体设计优化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大分子 水凝胶递送体系 释放机制 释放模型
下载PDF
结构脂质的酶法合成及应用酶工程提高其合成效果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泽鑫 周灵 +2 位作者 韩美玲 许源 蔡俊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利用脂肪酶对天然油脂进行改性生成结构脂质(Structured Lipids,SLs)可赋予油脂额外的健康属性,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对近期报道的各类SLs酶法合成及通过酶工程技术(结构设计和固定化)提升合成效果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使用sn-1,3位... 基于利用脂肪酶对天然油脂进行改性生成结构脂质(Structured Lipids,SLs)可赋予油脂额外的健康属性,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对近期报道的各类SLs酶法合成及通过酶工程技术(结构设计和固定化)提升合成效果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使用sn-1,3位置专一性脂肪酶可精准合成SLs,利用分段变温反应、超临界流体反应、真空反应、超声波辅助等途径可有效抑制酰基转移,从而提高产物得率;脂肪酶的结构设计可提高其催化效率、稳定性和底物专一性,使SLs的合成效率和得率有所提升;固定化脂肪酶技术也能提高脂肪酶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增强其重复利用性,降低SLs酶法合成的成本。未来应针对不同SLs的结构特点,通过结构设计获得高活性、高稳定性和专一性的酶分子,结合新型固定化技术创制高性能酶制剂,以期为高效、精准的SLs酶法合成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脂质 脂肪酶 酶法合成 酶工程 结构设计 固定化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常高 杜馨 +1 位作者 林建国 蔡俊 《科教导刊》 2019年第31期51-52,共2页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提高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结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制定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质...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不断提高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结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制定了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质量要求及质量保障与测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8
作者 林建国 杜馨 +1 位作者 王常高 蔡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第34期78-79,共2页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 实践基地及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 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教学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教学...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 实践基地及教学方法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 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教学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教学资源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师资队伍、 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教学资源 整合 优化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9
作者 赵萌 袁江兰 +2 位作者 彭舒悦 张慧 黄雪 《科教文汇》 2019年第14期78-79,共2页
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湖北工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改革,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实施过程及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其他院校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0
作者 王常高 杜馨 +1 位作者 林建国 蔡俊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34期105-106,共2页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科学设置课程先后顺序、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教学质量改革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教学
下载PDF
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静 朱治 +1 位作者 王亚生 吴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337-6345,共9页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原文传递
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尤祥宇 祝红达 +2 位作者 谢卫红 马卓 张迎庆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为适应学校学制改革后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选用教材、凝聚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及其顺应制药工... 为适应学校学制改革后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选用教材、凝聚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及其顺应制药工程专业特色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教学实践 改革 制药工程
下载PDF
植物性食品原料水分含量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乐军 邢优诚 +2 位作者 牛燕丽 陈凯 姜发堂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8-226,共9页
综述了植物性食品原料水分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水分含量检测装置、优缺点及应用,总结了水分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植物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突出了热风干燥法、微波法、卡尔费休法、绝干氮气吹扫法、光谱技术以及成像技术的优势,... 综述了植物性食品原料水分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水分含量检测装置、优缺点及应用,总结了水分含量检测在不同类型植物性食品原料中的应用,突出了热风干燥法、微波法、卡尔费休法、绝干氮气吹扫法、光谱技术以及成像技术的优势,并展望了植物性食品原料水分含量检测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食品 原料 水分含量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革旧出新 被引量:17
14
作者 穆渴心 高大新 李述刚 《轻工科技》 2018年第1期170-172,共3页
新的工业革命催生了技术与产业变革,传统工科教育面临多重考验,为更好应对新的食品行业对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新型工业4.0与"工程教育"融合程度逐步升高的背景下,从新工业界的需求,校企师生等多样化主体催生与教学方式... 新的工业革命催生了技术与产业变革,传统工科教育面临多重考验,为更好应对新的食品行业对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新型工业4.0与"工程教育"融合程度逐步升高的背景下,从新工业界的需求,校企师生等多样化主体催生与教学方式变革的角度解析在培养模式、课程优化及开放协同视角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革旧出新,构建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原文传递
乳酸菌生物膜形成调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寒剑 李雷兵 +9 位作者 郑心 李琴 穆杨 徐宁 胡勇 吴茜 柳志杰 李玮 汪超 周梦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6-304,共9页
乳酸菌生物膜是乳酸菌为了应对不良环境而聚集形成的一种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乳酸菌都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乳酸菌生物膜的了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碳源、金属离子、pH值、抗生素、有害菌和非生物表... 乳酸菌生物膜是乳酸菌为了应对不良环境而聚集形成的一种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乳酸菌都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乳酸菌生物膜的了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碳源、金属离子、pH值、抗生素、有害菌和非生物表面对乳酸菌生物膜的影响,以及多种基因对乳酸菌生物膜的调控作用,并介绍了乳酸菌生物膜在食品抑菌和发酵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乳酸菌生物膜今后的形成调控研究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膜 调控机制 应用
下载PDF
合成微生物群落及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小龙 王嘉瑞 +3 位作者 李青卓 付彩霞 汪超 徐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1,共5页
合成微生物群落是指在明确培养基质的条件下,人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背景完全解析的微生物通过共同培养而形成的微生物群体,其可通过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特定的功能,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该文对合成微生物群... 合成微生物群落是指在明确培养基质的条件下,人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背景完全解析的微生物通过共同培养而形成的微生物群体,其可通过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特定的功能,具有复杂度低、可控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该文对合成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以及其在发酵食品酱油、白酒、食醋和酸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如何构建稳定、高效的发酵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行业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微生物群落 种间相互作用 微生物调控 功能菌群 混合发酵
下载PDF
没食子酸衍生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琛 王怡婷 +4 位作者 刘芬芬 戴一辉 葛宇飞 赵雯靓 徐丽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明确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没食子酸及其酯化衍生物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食子酸(IC_(50)为9.80 mg·mL^(-1))、没食... 为明确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没食子酸及其酯化衍生物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食子酸(IC_(50)为9.80 mg·mL^(-1))、没食子酸甲酯(IC_(50)为6.16 mg·mL^(-1))、没食子酸乙酯(IC_(50)为2.97 mg·mL^(-1))和没食子酸丙酯(IC_(50)为1.00 mg·mL^(-1))均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均会静态猝灭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_(a)均超过10~5 L·mol^(-1),结合位点n≈1,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表明酯基的存在能强化没食子酸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但随着酯基的延长,分子间的空间位阻增加,相互作用的概率下降;没食子酸衍生物能够改变酶的构象,有效增强α-葡萄糖苷酶的色氨酸(Trp)残基和酪氨酸(Tyr)残基所在微环境的极性;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结合于α-葡萄糖苷酶的同一个疏水口袋内,主要与Ser 288,Ile 523和Lys 776通过氢键结合.综上所述,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可以结合α-葡萄糖苷酶的特定位点,通过改变微环境、酶构象等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以期为筛选或改造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衍生物 Α-葡萄糖苷酶 荧光猝灭 抑制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1
18
作者 倪学文 吴考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7期109-110,共2页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成绩评定方式、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培养要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创新思...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计、成绩评定方式、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培养要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食品工艺学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食品工艺学 教学目标
下载PDF
纤维素气凝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子豪 邓鹏鹏 +1 位作者 姜发堂 牛燕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68,共6页
综述了纤维素气凝胶的种类和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纤维素气凝胶在伤口修复、骨组织修复和神经修复等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纤维素气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纤维素 气凝胶 制备方法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纳米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娄尚荣 文梦婷 +1 位作者 王岩 倪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4-352,共9页
Pickering乳液是以超细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制得的乳状液,具有乳化剂用量低、稳定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同时对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包载、缓释能力,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4种食品级天然纳米粒子(蛋白、多糖、脂质和多酚... Pickering乳液是以超细固体颗粒作为乳化剂制得的乳状液,具有乳化剂用量低、稳定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同时对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包载、缓释能力,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4种食品级天然纳米粒子(蛋白、多糖、脂质和多酚)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机理及其应用效果;综述了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基于机械性能、阻隔性能、抑菌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分析了Pickering乳液的加入对食品包装膜品质的影响;并对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Pickering乳液 食品包装膜 微观结构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