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僵蚕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冬生 王金华 +1 位作者 李世杰 陈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4椿家蚕白僵菌(Bb1、Bb2、Bb3和Bb4)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较显著差异,菌丝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呈负相关。Bb2生长速率最快,Bb3产孢量最多。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少,其培养物对蚕幼虫的毒力较弱;而在CPDA培养基上产孢量... 4椿家蚕白僵菌(Bb1、Bb2、Bb3和Bb4)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较显著差异,菌丝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呈负相关。Bb2生长速率最快,Bb3产孢量最多。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少,其培养物对蚕幼虫的毒力较弱;而在C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多,其培养物的毒力最强。4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在25—30℃之间。菌株Bb1和Bb2最适生长pH值为5.0,Bb3和Bb4的最适生长pH值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磷酯酶C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Ⅰ——对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的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涛 宋建华 +3 位作者 陈明锴 王歆 王常高 孙松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 通过研究PLC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的作用 ,以探讨PLC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麻醉后 ,经十二指肠给予阴性对照辅料 ,阳性对照ASA和 6种剂量的PLC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1、2、4h颈动脉取血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 目的 通过研究PLC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的作用 ,以探讨PLC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麻醉后 ,经十二指肠给予阴性对照辅料 ,阳性对照ASA和 6种剂量的PLC ,于给药前及给药后 1、2、4h颈动脉取血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的血小板聚集率 ,同时用玻球法测定血小板的粘附率。结果 PLC 10 0、 2 0 0IU·kg-1对家兔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影响。PLC 4 0 0~ 10 0 0IU·kg-1可显著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同一剂量PLC组给药后 1、2、4h时相比P <0 0 5。PLC10 0~ 10 0 0IU·kg-16种剂量组在用ADP、AA、Collagen诱导时 ,均可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与阴性对照辅料组相比P <0 0 5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在ADP诱导时 ,10 0IU·kg-1组的抑制较弱 (P <0 0 5 ) ,而 80 0、10 0 0IU·kg-1组的抑制较强 (P <0 0 5 ) ,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而在AA诱导时 ,PLC各组在给药后 2、4h时的抑制率与ASA的相当 ,无明显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而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在Collagen诱导时 ,PLC各组的抑制作用均弱于ASA(P<0 0 5 ) ,无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而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①PLC经十二指肠给药 ,10 0、2 0 0IU·kg-1对家兔血小板粘附性无明显影响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 聚集率 粘附率
下载PDF
磷酯酶C抗血小板功能的研究Ⅱ——对血小板释放和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明锴 宋建华 +3 位作者 王歆 王常高 孙松柏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PLC对家兔血小板释放产物血栓素A2 (TXA2 )、代谢产物前列环素 (PGI2 )以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以探讨PLC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PLC对血小板TXB2 、6 Keto PGF1α... 目的 通过检测PLC对家兔血小板释放产物血栓素A2 (TXA2 )、代谢产物前列环素 (PGI2 )以及出血时间的影响 ,以探讨PLC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PLC对血小板TXB2 、6 Keto PGF1α生成量的影响。常规方法测定PLC对家兔出血时间 (BT)的影响。结果  6种剂量PLC均能延长出血时间 ,但在给PLC 4h时 ,BT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以ADP、AA、Collagen为诱导剂时 ,6种剂量的PLC能显著降低TXB2 的生成 (P <0 .0 5) ;以AA为诱导剂时 ,PLC 10 0U·kg- 1及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 10 0U·kg- 1和PLC 2 0 0U·kg- 1其对TXB2 的生成的抑制作用较ASA组弱 (P <0 0 5) ;以ADP为诱导剂时PLC 10 0~ 40 0U·kg- 1,以AA为诱导剂时PLC 2 0 0~ 60 0U·kg- 1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 40 0~ 80 0U·kg- 1其对TXB2 的生成的抑制作用与ASA组相当 (P >0 0 5) ;以ADP为诱导剂时PLC 60 0~ 10 0 0U·kg- 1、以AA为诱导剂时PLC 80 0~ 10 0 0U·kg- 1和以collagen为诱导剂时PLC10 0 0U·kg- 1其对TXB2生成的抑制作用强于ASA组 (P <0 0 5)。 6种剂量的PLC组均明显增加 6 酮 PGF1α的生成量 (P <0 0 5) ,其作用强于ASA组 (P <0 0 5) ,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血栓素A2(血小板血栓素岛B2) 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la) 出血时间
下载PDF
PLC对人血小板GPIb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明锴 宋建华 +2 位作者 王常高 孙松柏 陈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的 应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定量检测磷酯酶C(PLC)对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量的变化,探讨用药后抑制血小板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药盒测定并绘制标准曲线图;取健康人血制备洗涤血小板,将其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②PLC 0... 目的 应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定量检测磷酯酶C(PLC)对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量的变化,探讨用药后抑制血小板粘附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药盒测定并绘制标准曲线图;取健康人血制备洗涤血小板,将其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②PLC 0.5 U组;③PLC 1.0U组;④PLC 2.0 U组,分别替代药盒中标准IgG(IgG-ST)进行实验,酶标仪上测OD_(492)值,共实验6人次,依据OD_(492)值在标准曲线图和Eocel软件求出GPIb的量及 用t值检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用生理盐水、PLC0.5 U、1.0 U和 2.0 U组的OD_(492)值和GPIb数量(ng)分别为0.768±0.078、1.103±0.118、1.367±0.102、2.055±0.453和134.669±13.144、101.838±9.879、82.632±5.354、73.183±14.740。PLC 1.0 U和2.0 U组与生理盐水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其它各组之间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LC减少GPIb的量,从而抑制血小板粘附性,这也可能是PLC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酯酶C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竞争性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药含量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晶 薛爱芳 +2 位作者 糜志远 陈浩 王金玲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30-932,共3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药的含量,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酸碱滴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甲磺酸帕珠沙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甲磺酸帕珠沙星
下载PDF
早籼稻谷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汪江波 薛海燕 +1 位作者 邹玉玲 余响华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0,共3页
在发酵液中添加钙、镁、锌离子可以提高淀粉出酒率,使发酵液中的残总糖明显下降。实验表明,利用早籼稻谷生料发酵生产酒精,最佳发酵温度为32℃,最佳pH为4,最佳发酵时间为120h,在最佳条件下发酵,酒分达到9.3%(v/v),残总糖为1.08%,淀粉出... 在发酵液中添加钙、镁、锌离子可以提高淀粉出酒率,使发酵液中的残总糖明显下降。实验表明,利用早籼稻谷生料发酵生产酒精,最佳发酵温度为32℃,最佳pH为4,最佳发酵时间为120h,在最佳条件下发酵,酒分达到9.3%(v/v),残总糖为1.08%,淀粉出酒率为53.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生料发酵 早籼稻谷 工艺研究
下载PDF
微型非水滴定法测定喷昔洛韦钠原料药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薛爱芳 糜志远 +2 位作者 张明 杨二艳 陈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3-124,共2页
本文采用微型非水滴定法测定了喷昔洛韦钠原料药的含量,所得结果与常量非水滴定法和pH指示剂吸光度比法结果一致。微型滴定法试剂消耗少,分析成本低,也可降低环境污染,适于作为喷昔洛韦钠原料药含量的测定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型非水滴定 喷昔洛韦钠 测定
下载PDF
固态发酵啤酒糟生产饲用木聚糖酶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莹 夏服宝 王伟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6-48,共3页
为了开发利用啤酒糟这一可再生资源,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培养黑曲霉,研究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生产饲用木聚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An27-2-1在啤酒糟/玉米芯/麸皮=6/2/2;NH4NO32%;Tween80 0.1%;的基质上;加水比为1:2;接种量为3.... 为了开发利用啤酒糟这一可再生资源,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培养黑曲霉,研究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生产饲用木聚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An27-2-1在啤酒糟/玉米芯/麸皮=6/2/2;NH4NO32%;Tween80 0.1%;的基质上;加水比为1:2;接种量为3.5%;置30℃下培养2~3d,产酶量可达310.54IU/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啤酒糟 饲用木聚糖酶 黑曲霉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橼酸铋雷尼替丁有效成分
9
作者 张晶 薛爱芳 +1 位作者 糜志远 陈浩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并与络合滴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喷昔洛韦钠原料药含量
10
作者 薛爱芳 糜志远 +2 位作者 杨二艳 张明 陈浩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54-1156,共3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喷昔洛韦钠原料药的含量,并与常量非水滴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喷昔洛韦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喷昔洛韦钠
下载PDF
天然无序区域在Ash1/Ash1L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静 熊俊文 黄永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5-929,共5页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果蝇的Ash1以及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Ash1L是催化组蛋白H3上36位赖氨酸进行单甲基化和双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由于存在一个自抑制环区阻挡了底物的结合位点,Ash1/Ash1L本身的组蛋白甲基转移...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果蝇的Ash1以及哺乳动物的同源蛋白Ash1L是催化组蛋白H3上36位赖氨酸进行单甲基化和双甲基化的甲基转移酶.由于存在一个自抑制环区阻挡了底物的结合位点,Ash1/Ash1L本身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活性是很低的.但与Mrg15结合后,Ash1/Ash1L从原来的自抑制态转变为活化态.最近,Ash1L与Mrg15结合后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被成功解析出来,使之可以揭示Ash1L与Mrg15之间的特异相互作用以及Mrg15激活Ash1L的机理.我们通过比较Ash1L/Mrg15复合物的两个晶体结构来讨论Ash1L分子中的天然无序区域在其活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Ash1 Mrg15 天然无序蛋白质 构象转化
原文传递
蛋白质隐态构象
12
作者 成细瑶 李刚 苏正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0-1016,共7页
生物活性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动态特性,存在构象系综,包含常规结构生物学可测定的稳态和常规结构生物学无法测定的隐态构象。隐态构象与稳态构象之间存在着多态平衡,在蛋白质生物学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蛋白质隐态定义起源于蛋白质折叠机... 生物活性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动态特性,存在构象系综,包含常规结构生物学可测定的稳态和常规结构生物学无法测定的隐态构象。隐态构象与稳态构象之间存在着多态平衡,在蛋白质生物学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蛋白质隐态定义起源于蛋白质折叠机制及蛋白质分子动态学研究。在蛋白质构象系综中,蛋白质隐态的含量较少、寿命短及较稳态构象能量高等性质使得隐态难以被捕捉与解析。随着核磁共振波普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实验方法上探索蛋白质动态构象特性逐渐引人瞩目。研究蛋白质隐态构象及蛋白质不同构象之间的相互转变机制,有助于阐明蛋白质分子识别机制,为指导靶向药物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对蛋白质隐态定义进行了溯源,简述了蛋白质隐态的基本性质,探讨了蛋白质隐态对经典分子识别机制"锁匙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发展为"构象选择假说"的贡献。本文进一步简要分析与比较当前结构生物学方法对蛋白质隐态构象分析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对蛋白质隐态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态 亚稳态 子构象 构象系综
原文传递
海藻糖产生菌株的化学诱变选育
13
作者 方尚玲 游剑 何文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9株酵母菌株,并从中得到一株海藻糖产量较高酵母菌株,经初步菌种鉴定属瓶形酵母属。以其作为出发株,得出了以硫酸二乙酯(DES)诱变该株的致死率曲线,诱变剂用量为1%、诱变时间为50min时,该株的致死率达到75%。在该...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9株酵母菌株,并从中得到一株海藻糖产量较高酵母菌株,经初步菌种鉴定属瓶形酵母属。以其作为出发株,得出了以硫酸二乙酯(DES)诱变该株的致死率曲线,诱变剂用量为1%、诱变时间为50min时,该株的致死率达到75%。在该诱变条件下,采用三氯乙酸浸提酵母菌中的海藻糖,用硫酸蒽酮法在波长为620nm测定其海藻糖的含量。突变株经初筛和复筛,得到海藻糖高产菌株,其海藻糖含量较出发株高1.6倍,海藻样含量达到525μg/mL发酵液,干重比为19%,是目前报道海藻糖在酵母中干重比的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酵母菌 硫酸二乙酯 致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