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对猪苓生产具有潜在危害的甲虫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
1
作者 程瑞 刘天睿 +3 位作者 周骏辉 张敏 袁媛 赵玉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2期354-360,共7页
目的:对宁陕县猪苓栽培过程中影响猪苓产量的一种鞘翅目有害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害虫的种类。方法:对宁陕县减产猪苓栽培地块昆虫进行采集,使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幼虫和成虫进行DNA提取、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 目的:对宁陕县猪苓栽培过程中影响猪苓产量的一种鞘翅目有害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害虫的种类。方法:对宁陕县减产猪苓栽培地块昆虫进行采集,使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幼虫和成虫进行DNA提取、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扩增、测序及BLAST分析,同时使用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成虫头部下颚、下唇、复眼、触角和结节数量,比对鉴定其种属。结果:成虫和幼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进化关系上该虫与鞘翅目中华大扁锹Serrognathus platymelus Saunders的COⅠ序列进化关系最为接近;成虫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虫的雄性头部、胸部、腹部及外生殖器的特征与鞘翅目中华大扁锹吻合;综合判定,该虫为鞘翅目中华大扁锹。结论:鞘翅目中华大扁锹虫害发生可能是导致猪苓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成虫将卵产在朽木内,孵化的幼虫以朽木为食,导致猪苓共生蜜环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幼虫以幼嫩的白苓为食,导致猪苓减产。因此,在猪苓的栽培中应注意该害虫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虫害 分子鉴定 形态学鉴定 中华大扁锹
下载PDF
蜜环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周骏辉 袁媛 +2 位作者 梁宇庭 张敏 黄璐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蜜环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分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含有EGFP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构建农杆菌工程菌。把成熟的蜜环菌菌索剪断并浸泡在农杆菌中,在乙酰丁香酮的作用下,农杆菌工程菌将EGFP基因整...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蜜环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为分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含有EGFP的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构建农杆菌工程菌。把成熟的蜜环菌菌索剪断并浸泡在农杆菌中,在乙酰丁香酮的作用下,农杆菌工程菌将EGFP基因整合到蜜环菌基因组中。利用PCR法和荧光观察法筛选并检测蜜环菌菌株的转化情况。结果:转化成功的蜜环菌其基因组中含有EGFP基因,并且其后代遗传稳定,通过荧光显微镜能够检测到绿色的荧光点。结论:农杆菌介导的蜜环菌遗传转化体系是一种效率较高,简便快速的转化方法,能够将目的基因转入到蜜环菌中并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农杆菌 遗传转化体系
原文传递
基于柱前衍生UPLC-MS/MS的宁陕地区猪苓单糖组成差异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瑞琦 南铁贵 +2 位作者 张敏 胡开永 袁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9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研究宁陕地区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地点及地势、种植过程中是否翻窝、不同发育时期的猪... 目的:研究宁陕地区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地点及地势、种植过程中是否翻窝、不同发育时期的猪苓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存在差异。3年生猪苓相对2年生猪苓,半乳糖、核糖和木糖等9种单糖的含量降低,而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加;黑苓与灰苓中葡萄糖含量差异明显,黑苓葡萄糖含量均值最高可达灰苓的1.9倍;种植过程中不翻窝、选择坡地种植可能有利于猪苓中单糖成分的积累。结论:对宁陕地区不同猪苓样品单糖组成差异进行初步研究,为宁陕地区猪苓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柱前衍生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单糖
下载PDF
猪苓与蜜环菌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分析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靖雯 赖长江生 +3 位作者 袁媛 张敏 周骏辉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905-2914,共10页
共生的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均为药食兼用真菌,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猪苓菌核经菌丝体发育而来,其生长过程与共生蜜环菌有关;受其侵染,猪苓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该文通过分析猪... 共生的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均为药食兼用真菌,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猪苓菌核经菌丝体发育而来,其生长过程与共生蜜环菌有关;受其侵染,猪苓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该文通过分析猪苓菌丝体、菌核和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发现三者均含有甾体和含氮杂环等化合物,且猪苓菌核与蜜环菌中还含有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及其菌丝体的甾体种类存在显著差异,但部分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猪苓菌核还特有长链脂肪酸、酰胺和苯酚等多种化合物,推测这些可能是因蜜环菌入侵而形成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而蜜环菌自身主要产生倍半萜、二萜等物质。猪苓与蜜环菌的化合物含量、种类与其共生繁殖密切相关,目前尚需对二者的共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二者产量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猪苓菌核 猪苓菌丝体 化学成分 共生 次生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