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理机养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外周血APN ET及Co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玲 黄蓉 +2 位作者 魏丛霞 武彩花 陈可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831-835,共5页
目的:探究自拟理机养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外周血脂联素(APN)、内皮素(ET)及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6例I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联合自拟理机... 目的:探究自拟理机养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外周血脂联素(APN)、内皮素(ET)及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6例I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联合自拟理机养阴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3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及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颅内血流速度及血清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ET、Co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理机养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IS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颅内血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理机养阴通络汤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魏丹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4期191-192,共2页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目的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针灸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灸理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很好,能够让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理疗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为提高CSR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90例CS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接受单纯穴位按摩治疗者为...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效果,为提高CSR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90例CS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接受单纯穴位按摩治疗者为穴位按摩组,接受单纯针灸治疗者为针灸组,接受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者为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三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前颈椎病各项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完成2周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穴位按摩组及针灸组(均P〈0.05),穴位按摩组与针灸组各项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2周治疗后,联合组疼痛评分均低于穴位按摩组及针灸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穴位按摩组与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及穴位按摩组(均P〈0.05),针灸组与穴位按摩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改善CSR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按摩 颈椎病 神经根型
下载PDF
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梅忠英 《上海针灸杂志》 1991年第1期8-8,共1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以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我科病房自1978~1987年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共治疗本病重症患者28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整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居多。临床表现以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我科病房自1978~1987年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共治疗本病重症患者28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导如下.一般资料在28例患者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9年,其中1年以内5例,1~3年6例,3~5年7例,5~10年3例,10年以上7例.住院时间最短7天,最长86天,平均住院时间为49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针灸
下载PDF
辨证施护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失眠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丹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5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按摩辨证施护治疗老年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辨证施护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治疗10天后,间隔2~...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按摩辨证施护治疗老年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辨证施护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治疗10天后,间隔2~3天后再治疗10天,共治疗30~50天。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2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提升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性失眠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老年性失眠 辨证施护
下载PDF
穴位注射夹脊穴对椎动脉及血流量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悦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并作彩超检查,对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达921%。对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内径及椎动脉血流量变化的检查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并作彩超检查,对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达921%。对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内径及椎动脉血流量变化的检查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当归液注射颈夹脊穴对改善狭窄的椎动脉内径及低下的椎动脉血流量的效果是肯定的,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穴位疗法 血流速度 针灸效应
下载PDF
围刺通电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尹莹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针灸疗法后遗神经痛/围刺通电 穴位注射
下载PDF
浅论明清时期中医古籍中胸腹按诊手法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樊云 齐凤军 +2 位作者 刘建民 余玲玲 陈松 《光明中医》 2013年第4期768-769,共2页
胸腹按诊法属于中医诊断中"切诊"的一种,首创于《内经》,继见于《伤寒论》,其后历代医籍中记载亦较多,可自宋金元以后,由于封建习俗的影响,其被忽视而少用,以至于明清以来几乎湮没。但是明清时期胸腹按诊法在小儿推拿中被广... 胸腹按诊法属于中医诊断中"切诊"的一种,首创于《内经》,继见于《伤寒论》,其后历代医籍中记载亦较多,可自宋金元以后,由于封建习俗的影响,其被忽视而少用,以至于明清以来几乎湮没。但是明清时期胸腹按诊法在小儿推拿中被广泛使用,如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一书所介绍的"胸腹按诊法"为其他医书所少见。但遗憾的是,有学者考证表明,《厘正按摩要术》中的胸腹按诊法学术源流来自日本腹诊术。为此,笔者查阅大量古籍,发现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明清时期的部分医书对胸腹按诊法仍有大量记载,其内容丰富,涉及临床多个方面。故笔者认为胸腹按诊法在明清时期虽远远不如宋元之前昌盛,但也非毫无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胸腹按诊 中医古籍 明清时期
下载PDF
静疗手册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6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静疗手册在静脉输液治疗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273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5月2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步骤输液;观察组建立静疗手册,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以分层级管理方式落实静疗... 目的:探讨静疗手册在静脉输液治疗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273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5月2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步骤输液;观察组建立静疗手册,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以分层级管理方式落实静疗手册的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工具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疗手册在输液前后的应用,改变了患者对传统输液工具的认识,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降低了输液肿胀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疗手册 静脉输液 满意度
下载PDF
针罐结合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婷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罐结合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带状疱疹一般的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针罐结合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带状疱疹一般的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罐结合中医临床路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7%)(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3%)显著性低于对照组(9.3%)(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7.3%)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4.7%)(P<0.05)。结论针罐结合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能有效提高带状孢疹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罐 中医临床路径 护理 带状疱疹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对压力诱导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昆秀 邹璟 +2 位作者 汪敏 张艳琳 黄国付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29,共7页
目的观察轴向压力诱导的椎间盘(IVD)退变(IDD)模型兔髓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探究电针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假电针组,每组5只。采用造模器对L4~5 IVD施加轴向... 目的观察轴向压力诱导的椎间盘(IVD)退变(IDD)模型兔髓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探究电针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假电针组,每组5只。采用造模器对L4~5 IVD施加轴向压力复制IDD模型,假模型组仅安装造模器而不施加压力。造模成功后,模型+电针组电针L4、L5双侧“夹脊穴”;模型+假电针组仅针刺,无电针;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仅捆绑,不予其他干预,各组干预均1次/天,20 min/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各组兔的一般情况、行走疼痛评分和综合反应情况评分,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比较各组IVD的信号强度,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IVD髓核组织形态及亚细胞结构。结果正常组一般情况良好,未出现行走疼痛现象,IVD信号呈均匀的高亮影,髓核组织形态正常,髓核细胞线粒体结构清晰完整,假模型组上述情况基本类似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一般情况不佳,行走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综合反应情况评分显著降低(P<0.01),IVD信号消失,髓核组织破坏,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结构缺失,胶原纤维沉积;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上述现象不同程度好转,行走疼痛评分降低(P<0.05),综合反应情况评分升高(P<0.05),模型+假电针组改善不明显。结论轴向压力可显著破坏髓核组织及细胞形态结构,电针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其诱导的退变IVD髓核细胞线粒体超微的改变,延缓I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细胞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