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瑞雪 程艳 +6 位作者 宋娜 杨利 周维 杨俊 杨青 吴启侠 段小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9,共11页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 为探讨栽培大球盖菇及其菌种用量与基料配方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开展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冬闲田对照处理CK,4个栽培大球盖菇处理:T1(30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2(30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T3(4500kg·hm^(-2)菌种量+100%稻草基料)、T4(4500kg·hm^(-2)菌种量+75%稻草配25%玉米芯基料)。结果表明:连续2年栽培大球盖菇的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均逐年明显增加,且受菌种用量和基料配方的影响。在第2年,与CK处理相比,各试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分别显著增加32.92%~42.44%、52.96%~77.35%、53.99%~75.09%、88.00%~184.62%、19.12%~38.24%、9.82%~29.46%(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18%~129.28%、166.60%~260.01%(P<0.05)。2年间各试验处理较CK处理的MBC:MBN显著降低,MBC:MBP和MBN:MBP有所增加。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在2021年(F=5.9,P=0.004)和2022年(F=7.4,P=0.002)分别解释了31.1%和36.3%的土壤微生物量变化,是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与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大球盖菇,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其中以菌种量3000kg·hm^(-2)、基料75%稻草+25%玉米芯的栽培方式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推广“水稻一大球盖菇”轮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大球盖菇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秸秆利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黄豆、高粱、红薯-菜油两用油菜轮作养地模式
2
作者 董严波 宋娜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2期22-24,共3页
中部地区较多小丘岭地形,且土壤相对贫瘠,因种植条件较差,种植收益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很多地方出现全年抛荒或单季抛荒现象。相比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需水需肥量小,相对产值较高,且生长季节较短。黄豆、高粱、红薯—菜油两用油菜轮作... 中部地区较多小丘岭地形,且土壤相对贫瘠,因种植条件较差,种植收益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很多地方出现全年抛荒或单季抛荒现象。相比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需水需肥量小,相对产值较高,且生长季节较短。黄豆、高粱、红薯—菜油两用油菜轮作模式,既能通过黄豆种植提高土地肥力,且高粱、红薯等耐旱作物能抵抗夏季高温干旱不出现减产现象,又能通过冬季种植菜油两用高产油菜,破除冬闲田抛荒瓶颈。笔者于2022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军山街官莲湖基地进行试验和实践,总结了菜油两用油菜、黄豆、红薯、高粱等作物轮作模式,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实现年均667 m^(2)产值不低于5000元,可作为蔬菜周年种植模式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荒现象 汉南区 土地肥力 耐旱作物 冬季种植 种植条件 作物轮作 改良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